第二百九二章 高麗軍神

對於乙支文德這人,恐怕後世除了棒子國的人以外,沒多少人知道他有什麼光輝事蹟,不過要是提到棒子國每年都要搞一搞的“乙支自由衛士”軍事演習,裡面的“乙支”就是指乙支文德。

對於乙支文德這個人的生平,恰好平時無聊愛看新聞的黃小剛通過對“乙支自由衛士”的介紹而記憶深刻,自然留了個心眼。這傢伙實際上也就是指揮了“薩水之戰”,用計謀重創隋朝討伐軍,的確在隋朝第二次東征高句麗的戰爭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當時正值楊廣第二次征討高麗,聚舉國之兵有約一百一十三萬,分做水陸兩路直指平壤,進攻高句麗。

而高句麗聽到消息後,即命乙支文德爲高麗西路元帥抵禦隋軍,他根據敵我雙方力量的對比,制訂了誘敵深入、堅壁清野的戰略戰術,將高麗全國的三十萬部隊分成幾條防守戰線。

第一條戰線在遼河,高句麗軍隊在這裡首先同架浮橋渡河的隋軍先頭部隊展開了激烈的阻擊戰,在給敵人以打擊後,便退守第二條戰線。第二條戰線的中心是遼東城,這裡是平壤的門戶,因此遼東城的攻守戰鬥異常激烈,隋朝的百萬大軍將這座不大的城池團團包圍、晝夜攻擊,高句麗守軍則堅決抵抗、寧死不屈,雙方在城下相持達五個月之久。

眼見不能迅速攻下遼東城,楊廣只得調派三十萬軍隊直撲平壤。

平壤是高句麗防禦戰的第三條戰線,也是最後一條戰線。當時楊廣一面從遼東派出三十萬陸軍,一面從山東半島調集三百艘戰艦,四萬水兵組成一支大艦隊,渡海而來,準備水陸並進、夾攻平壤。

如果楊廣的這個水陸夾攻作戰計劃能夠順利實施,那麼平壤是很難守住的。

所以乙支文德也就建議將平壤城的百姓疏散,讓高麗王移駕開城後,讓高建武出面向隋軍請降,通過採取了反覆請降的拖延戰術與隋軍周旋了數月。

然後在隋軍回師的必經之地薩水(清川江),乙支文德命人築壩蓄水,當隋軍過河之時,乙支文德下令開閘放水,大批隋軍因此被水淹死,隨後乙支文德帶領早已埋伏好的高句麗軍隊對斷糧多日的隋軍隊發動猛攻。

當然,從純粹的軍事方面來說,勝者爲王敗則爲寇,乙支文德通過詐降的戰術與隋軍周旋的確屬於軍事戰術方面的勝利,這點並無什麼不妥之處,但後世的棒子們將他稱之爲高麗軍神,卻是純粹給別人家的老祖宗臉上貼金(高句麗人可不是鮮族人的祖宗),把牛逼吹大了。

實際上這次高麗人的反應,已經算是極爲神速了,雖說天鳳軍這邊是去年冬天登陸的旅順(都裡鎮),但因爲奢卑城的位置守着半島南部與北部連接的道路,而且還大雪封山,待到今年開春得知消息之後這纔派出的信使,而高麗王庭幾乎都沒耗費什麼時間便下令烏骨城派出了一萬人馬,可見是極重視天鳳軍這股從中原渡海來襲的敵人,或許是認爲根本就是隋朝的先鋒軍。

烏骨城的所在,約爲後世今遼寧鳳城,所以相距奢卑城的直線距離差不多有五六百里,加上一路行軍還要翻山越嶺,全程沒有個七八百里可下不來,所以血鷹軍這邊的斥候給出的預測是這支一萬人的部隊至少要在路上走一個多月才能趕到奢卑城下。

而範炯和鄭熊二人在得了消息之後,他們的反應都是出奇的一致,認爲應該主動迎擊,並且也完全可以擇地半道擊之。

不過對此黃小剛卻是表示,主動迎擊當然可行,但要說真是在半路上將之擊潰,那麼下一步是不是要趁勢去取烏骨城?而萬一要說把烏骨城打了下來,豈不是要震驚高麗王庭,然後惹得高麗調集大軍來討?

然而這次組建血鷹軍過來的目的,是爲了取得遼東半島上的資源,可不是來跟高麗人死懟的,所以在拿下奢卑城後沒有必要進一步的挑釁,不如以逸待勞等着高麗人主動送上門來。

再說了,高麗人再垃圾也有一萬人,天鳳軍和血鷹軍這邊頂天也就三千人,黃小剛還沒有盲目自大到可以無視客觀條件的地步。

跟範炯和鄭熊達成共識之後,黃小剛就把奢卑城託付給二人,領着八百天鳳軍又沿着海岸線回到了旅順港,既然算着乙支文德他們還得一個來月才能打過來,自然沒必要全耗在大黑山,旅順港這邊的事情還多着呢。

因爲採用的是爆破攻城,血鷹攻進奢卑城後也沒搞什麼三光政策,所以奢卑城整體的情況也還不錯,城池的防禦設施除了一座北門變成瓦礫之外,城上的各種守城武器倒是沒有什麼消耗,所以血鷹軍在入城之後,也就在範鄭二人的組織下展開修繕的攻城,反正閒着也是閒着,加上奢卑城中又存有大量的建材,於是在重建山城北門的同時,範炯乾脆把城牆也按照隋朝的標準升高到了三丈,並且在城牆腳下修築的大量的鹿砦,要不是大黑山上沒有水源,只怕連護城河都給弄出來了。

在範鄭狂修城池的同時,派出的斥候也不斷髮來消息,這什麼淵太祚和乙支文德領軍出烏骨城後,也是相當謹慎的每日行軍三十里,然後沿着遼東半的南部海岸緩行,並且還派出三五百人一隊的狩獵隊伍,開始進入山區行獵和洗劫山中的高麗百姓。

遼東半島北部的山區,在這個時代算是荒無人煙之地,高麗人在此既無城池也沒有實際控制的村落,其中倒是隱藏着不少扶余人後裔和遼東靺鞨、奚人的荒野部族,而且這些人還多爲鬆散的部族聚落,連村落都沒形成,而高麗人統治的手段,一如後世的遼人般,直接把這些人當成野人,用派出軍隊打草谷的形勢來進行控制。

然後高麗人的一萬大軍在進入了遼東半島北部之後,這些部族頓時就得面臨滅頂之災,打肯定是打不過了,逃也不能向北部逃,在得知了高麗大軍之所以南下的原因是奢卑城被隋人(隋朝)佔領之後,各部族都是靈機一動紛紛舉族南遷,往奢卑城投奔過來。

再來說回到了旅順港的黃小剛,他當然也不是託大把這一萬高麗人不放在眼裡,在經過權衡之後,他讓船隊在送回一部分從奢卑城起獲的戰利品的同時,也給高密的黃娜送信,看看能不能調它個三、五十個排過來,就眼下看來最好的戰術安排應該是引高麗人強攻奢卑城,然後黃小剛在領着天鳳軍走到背後給來一下狠的,但他手上區區八百人自然很難完成這樣的戰術安排。

此外,旅順港的建設也自然要繼續,遼東的春夏極短,冬季太長,一分一秒都不能浪費啊!

第七百零一章 錢政第二百七七章 船廠第三百十六章 奇兵第二百零六章 激將第四百十六章 革新鼎故第四百六六章 從善如流第五百零五章 蝴蝶效應第六百十六章 大好時機第六十七章 反殺第三百五一章 金牌配角第二百二五章 民意第七百六五章 騎陣第二百二五章 民意第八十二章 五禽戲第六百五十章 又生一計第三百九四章 與國無疆第四百零九章 毀天滅地第七百零七章 改制第七百零八章 忽悠第三百九三章 兩面夾擊第五百十四章 驅虎吞狼第六百六一章 政俠第一百二五章 地獄模式第七百四一章 邀請第一百零五章 熟土第二百七十章 助人第七百六五章 騎陣第三十四章 真本事第六百七三章 問飲第三百零一章 鬥將第一百六十章 民變第七百十一章 軍改第七十六章 妖術第四百二六章 科舉時代第七十四章 突擊第五百二二章 勁歌熱舞第三百十三章 臣妾做不到第四百三六章 李淵點兵第六百零九章 糧信本位第五百六八章 魏公先行第三百六九章 五軍之戰第三百十一章 兩難第六百九七章 換質第一百五四章 裴晉第五百九六章 起錨待發第五百二七章 老牛嫩草第六百八五章 矮人第六百三四章 新城將立第八十一章 神醫第二百十一章 祭祀第三百二五章 目標黎陽第二百九四章 以逸待勞第二百八八章 再赴遼東第三百六九章 五軍之戰第五百八九章 尚義任俠第四百九六章 不值一提第十章 制弓第六百七四章 簡字第六百四八章 蕭後召見第七百二八章 不可第二百二八章 說項第三百五十章 兵臨孔家第七百二七章 早晚第一百八十章 備戰第四百五八章 飛天紙鳶第七百零四章 遠景第六百三十章 一對眼間第五百五二章 經典由頭第二百九七章 壕溝戰術第六百九九章 會議第一百二十章 瑞雪兆豐年第一百五二章 中華第七十四章 突擊第二百九六章 收容難民第四百十一章 一念之間第一百九三章 揭破第三百四九章 翌日再戰第四百三六章 李淵點兵第二百九五章 劉霸道南下第四百二十章 大勢所趨第二百十九章 放還第二百六三章 妖法第四百四三章 君主立憲第五百二七章 老牛嫩草第五百四四章 不隨人願第四百九八章 大勢已去第五十五章 獅子口第二十六章 撤離第六百六二章 偏頗第五百九十章 傲客虯髯第四百三八章 世民獻策第一百五二章 中華第一百零九章 軍議(二)第六百二六章 兩軍對峙第四百四六章 魯班後人第六百四十章 一場好戲第五章 賊兵來了第六百五五章 德勘歿末第二百五七章 兒戲第四百零三章 大義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