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一章 去留兩難

黃小剛提出的三個方面的問題,都是圍繞着實際情況出發,自然是有的放矢。

大夥順着黃小剛指出的問題方向一思考,倒也很快想到了很多的問題,比如說打還是不打這個問題,要是單純從利益方面來考慮的話,自然是不打比打更有利一些。

想想看,這宇文化及的部隊本身就是客軍,打掉他們也不會擴大地盤,至於說兵器甲冑這些要來也沒什麼大用,要換成天鳳軍的款式還得多費不少人工,而糧草方面更別說他都快斷糧了,能提供的似乎也就至於是所謂的從江都搜刮而來的大量金銀財寶,可金銀財寶這東西是不能直接拿來吃喝的,還得有地方花銷才成。

除此之外,還能拿來說事兒的,也就只有人力資源了!

根據前期的觀察統計和從宇文福及口中透露的消息,如今宇文化及全軍並裹挾的民衆青壯,總人數大概在十六萬左右,而其中成建制的兵卒約在九萬前後。

不過,如果說能夠兵不血刃的把這十六萬人都拿下來,對於天鳳軍來說自然是好事,反正不論是膠州新城還是遼東飛地,都需要大量的壯勞力和民衆,這些人剛好合用。

可要說如果不能兵不血刃,一旦開戰就不是你計劃殺多少他就死多少的問題了,而且還存在一個問題是,天鳳軍在沛縣這邊只有兩萬人馬,你要說雙方擺開戰陣全力死磕,然後用什麼神機箭、梨花槍、大小雷神一舉將宇文化及的大軍擊潰應該是不難的,可萬一要是把他部隊打散了打得分崩離析,打得分頭跑路四處流竄,你讓天鳳軍怎麼抓俘虜,就這麼點人又該如何分配、分成幾股去抓俘虜?

所以,很明顯打不是上策!

那麼不打又會是怎麼情況,結果不外也就是去和留:去也就是放任宇文化及領着人馬西去,不管他是去禍害瓦崗軍還是去打洛陽都不是問題,問題是萬一他搞詐騙怎麼辦;至於留,留下來的問題當然就大了,不管是留在彭城還是下邳,又或者堵住運河守着宿州或者泗州,這十幾萬人總要吃喝拉撒對吧?一旦坐吃山空宇文化及肯定要縱兵劫掠,這就肯定得跟天鳳軍懟上了呀!

所以,不管放任宇文化及是去還是留,都特麼是個兩難的問題!

好了,這些問題也纔是一個方面,咱們可以把宇文化及先放在一邊,再想想另外一個方面:宇文化及領軍西歸可是搬空了江都城的,所以如今江都是個空城。

這一旦放走了宇文化及,也就等於運河對天鳳軍敞開了門戶,順帶着也就等於是江都也對天鳳軍敞開了門戶,那麼天鳳軍要不要、該不該順勢南下,把江都這個隋朝陪都也給佔了呢?

雖然此時江都裡的人和錢糧、財物都被搬空了,可地盤還在,地盤也搬不走啊!

而且江都可是江南的行政和商貿中心,它的地理位置就擺在這裡,是妥妥的風水寶地啊!

至於說,如果真要佔下來,是不是就需要考量一下如何收服甚至剿滅江南各地的義軍了?

或許有人會問,想那麼多是不是想得有點太多了,其實一點都不多啊!

還有,就如今來說天鳳軍跟宇文化及也不是死仇,沒有必須殺之後快的理由,雖然宇文化及殺楊廣這事可以被拿來當成藉口,天鳳軍這邊固然可以打着爲楊廣報仇的旗號來下手,佔據一個大義,可也得計算一下自己要付出的成本,以兩萬人的規模對陣十幾萬,這一仗要是打下來死多少人才算夠啊?

“還有,我相信肯定有人不理解,爲什麼我要拿八千石糧食去換一個老太后和幾個亡國公主!”

待得衆人討論得差不多了,黃小剛這也才又拋出了一個問題來,但聽他好整以暇道:“這裡我要聲明一點,我拿糧食換人當然不是發了瘋,也不是別有企圖。這第一個原因,我就是明擺着找藉口給宇文化及送糧食。那麼我爲什麼要給他送糧食,他要是沒糧食了不戰而潰不是更好麼?事情肯定沒有這麼簡單,也不想想他要真沒糧食餓肚子了,別說攻打沛縣,就說他萬一分兵幾路去鄉野搶糧,我們能攔得住嘛?我們要是攔不住的話,是不是附近鄉野的百姓就得倒黴了?他們如今可以說也算是我們天鳳軍治下的百姓,我們能看着和放任他們倒黴嗎?”

這話大夥一聽,紛紛點頭表示有道理,便是竇建德也是吹眉瞪眼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來,就差比出大拇哥給黃小剛捧場了。

然後黃小剛接着笑道:“然後,按照今日宇文福及的說法,如今他軍心不穩,所以他要把軍隊緊緊抓在手裡,所以只要軍中還有糧食吃,宇文化及勢必就不會捨得把軍隊放出去,因爲這放出去萬一出點什麼意外,比如說一夜之間讓他成了什麼光桿大丞相,這就不好玩了對不對?”

大夥聽來都是鬨堂大笑,自然紛紛表示的確很對也的確不好玩,而且如此直白詼諧的語言更是惹來孫宣雅忍不住險些笑出聲來,還是竇建德急忙瞪了她一眼,她才慌忙收斂住表情。

黃小剛跟着大夥也是笑了笑,跟着道:“還有就是,這個老太后和這些亡國公主也不是完全沒用處,當然對於宇文化及來說她們更像是燙手的山芋,畢竟宇文化及又是殺楊廣又是殺了衆多皇室之人,甚至就連那什麼齊王楊暕(JIAN)也給殺了,因此和老太后一家屬於死仇,他不可能還捧着老太后的。而且我料定他扶持那什麼秦王楊浩做皇帝也是一時的權宜之計,有這個不共戴天的殺父之仇在,什麼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套路他根本玩不轉,所以他早晚也是要殺掉楊浩自己做皇帝的,如此也才肯把老太后處理給我們換糧食,認爲我們拿在手上最多也就是弄一個奇貨可居,沒什麼大的用處。實際上我們有了老太后,就能解決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得國不正’的問題……”

“報!”

也就黃小剛正好來了興緻要跟大家講一講什麼是德國骨科……呃不對,是“得國不正”的問題時,就聽的帳外有衛士來稟報道:“稟元帥,營外有人叫囂,欲強入我大營!”

當即呂星北便也做主示意將人帶來,不一會便有衛士押了一人進得大帳,瞧這人一身隋軍制式的武將戎服(將領便裝),看花色官階應該不低,呂星北便也喝問道:“汝乃何人,何故咆哮我軍大營?”

這人便也叉手做禮,不卑不亢道:“某乃是大丞相宇文化及之弟,宇文士及是也!某是來尋某家娘子的,還不快快交出人來!”

第三百二七章 誓師出征第二百十五章 彎路第二百六八章 司兵第四百四四章 吾皇萬歲第七百三一章 上路第七百五三章 青黴第一百四四章 器成第二十六章 撤離第三百六一章 大唐之風第四百九八章 大勢已去第六章 搏命第五百四三章 彼長此消第五十五章 獅子口第七百二四章 回府第三百六九章 五軍之戰第三百章 壓寨夫人第六百四三章 遷徙預演第二百十九章 放還第七百零六章 質詢第三百四四章 交叉戰術第二十六章 撤離第一百四七章 例會第二百二一章 商榷第八十七章 冤家宜解第二百一十章 入營第二百二三章 放行第六百十一章 防守反擊第三十四章 真本事第九十五章 外掛第一百三八章 神器第五百七一章 非之善地第七百七四章 無趣第四百六四章 衆矢之的第一百九六章 壕軍第七百七五章 朝會第四百七五章 別有隱情第一百五七章 應變第六十八章 出兵第七十一章 換俘第二百十六章 土改第二百八一章 圖讖第六百十三章 陷陣衝鋒第五十四章 平生僅見第六百七十章 安排第二百九四章 以逸待勞第五百五三章 坐而論道第七百五十章 涼涼第四百二四章 流放遼東第二百三四章 邏輯第一百六五章 募兵第一百六三章 約法第三百九七章 措手不及第四百八十章 水軍臨邳第六百六四章 墨者第四百六七章 大相徑庭第一百二四章 天下震動第六百八一章 二武第二百四六章 丟臉第三百三一章 清河崔氏第二百六五章 收官第一百四八章 改選第七百二四章 回府第一百零十五章 三憾事第五百六十章 兵臨關中第一百零二章 拜服第五百二八章 錯綜複雜第六百三三章 大獲全勝第一百八三章 水軍第五百十四章 驅虎吞狼第二百十八章 天罰第七百七一章 新節第六百十七章 追之不及第一百八一章 萬金第五百十二章 接風洗塵第六百二三章 危機四伏第一百八六章 招募第九十八章 時不我待第一百零八章 軍議第五百五七章 鄉縣自治第五百三一章 刊印天下第二十四章 避難第六十六章 賊窩第一百九六章 壕軍第四百四三章 君主立憲第三百九七章 措手不及第三百十四章 一臂之力第十七章 第二課第七百零三章 外交第七百五三章 青黴第二百零六章 激將第三百七九章 聯軍組成第四百八五章 通船之好第三百三九章 別來無恙第五百二二章 勁歌熱舞第五百四九章 果然如此第三百七五章 異軍突起第二十五章 家底第六百十三章 陷陣衝鋒第三百一十章 天變第四百二四章 流放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