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七章 鄉縣自治

對於皇帝必須是國家的最高領袖和軍隊的最高統帥這個事情,絕大多數的人都認爲這是理所當然。

但對於承諾把國政完全交給內閣這事,大多數人在表示了震驚的同時,也隱隱有些擔憂和疑惑,擔憂的肯定害怕這是畫大餅哄人玩兒,疑惑的是不太相信新朝的皇帝會捨得把手中的權利交出來。

不過,信不信是別人的事情,反正未來的新朝女皇或皇帝只會是國家元首、最高司法長官、武裝部隊最高統帥,在形式上有權任免內閣首相(需國會選舉和彈劾罷免)、閣員、高級法官、軍官、各屬地的總督、外交官等,並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議會及內閣、批准法律、宣戰(需國會授權)、媾和等權力,同時代表新朝的國家象徵僅履行代表性或禮儀性職責。

此外,新朝軍隊也必須獨立於政府的管控,不論戰時還是平時內閣都無指揮權,國務院的國防司也僅是負責國土防禦方面的建設與支持,有關軍備軍需、軍事策略、軍隊建設、軍事調動、對外作戰等等方面將由獨立的軍事機構來負責,國會以及內閣僅有軍費的預算審覈權和審計權。

按照黃娜與黃小剛的設計,未來新朝軍隊的最高權力機關爲三軍參謀長聯席會議,設有會議主席、副主席、三軍總參謀長、各軍的作戰部長等職務,次級協助部門有總參謀部、總後勤部、總政治部、總裝備部和總情報部,此外軍隊也將分爲陸軍、海軍和空軍三大軍種。

在新朝建立以後,國會和內閣只需要確定“跟誰開戰”、“在什麼時間地點開戰”、“打到什麼程度算贏”、“可以花多少軍費”等這些條件就行了,而其餘的事情就交給三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來負責。

最爲重要的是,新朝的軍隊首先要忠於的是女皇(或皇帝)陛下,其次則要忠於人民,如果內閣或者國會做出了背叛女皇(或皇帝)或人民的事情,軍隊有權將之推翻和顛覆,並組成看守政府管理國家,直至選出新一屆的國會和內閣執政。

不過,對於皇權和相權的比例問題,顯然並非是當下只得主要考慮的問題,實際上對於民間而言,真正值得他們打破腦袋去研究的,其實還是未來將要實行的“省市縣鄉村”五級行政區劃。

其中,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肯定是直接到“村”級,在未來將會有中央派遣“舉人村官”直接下村來主持村務工作,也就是效仿後世所謂的“大學生村官”。

然後到了鄉和縣以後,除了配比一定數量的基層政務人員之外,還將設立鄉議會和縣議會,然後選取民間有一定爲威望並且還得具備至少是秀才以上功名的士紳來擔任議員,從而實現鄉縣兩級的自治。

至於省市級別的議會當然也是要有的,不過在人員構成方面就要考慮一個多元化和一個功能組別的問題,也就自然不能完全由士紳來組成,必須考慮各行各業都得參與進來,尤其是新朝的國策將會是大力發展工商業,因此在省市兩級議會中必須要有相當數量的工商業主佔比。

而針對工商業主,初期肯定不能繼續強制要求功名,不過後期還是得考量,畢竟這玩意就等於是一個文憑,過個二、三十年肯定是人人要有的。

果然,當黃小剛把未來的五級行政區劃還有縣鄉議會自治拿出來以後,衆人的注意力也就完全被吸引了過來。

相比較起來,人們對於皇帝會抓住多少權利又放出多少權利並不真的關心,他們真正關心的還是與自己利益有關的東西,所以當黃小剛提出未來在新朝將會施行縣鄉兩級自治的政策,所有人的心思都活泛了起來。

畢竟對於權利這個東西,有無是個問題,多寡也是個問題,中國古代的封建王朝幾千年來所實行的制度,多是設置各種規則來“強官弱民”,用“父母官”和“子民”兩對立的階層來強化統治。

也就聽黃小剛介紹道:“未來新朝將不再設立縣、鄉兩級的行政長官,將會由鄉縣兩級議會的議長來擔任,鄉縣議會將會擁有本地財政的審覈權、地方性法案的提案權和彈劾權,全權行使地方的基礎行政職能,最終實現鄉縣自治。”

這話一說出來,頓時引來人羣議論紛紛,多數人都是滿臉驚奇,有人忍不住大聲問道:“若不設縣尊,則縣中諸事皆由議長擔責,這議長職權豈非過大了?”

黃小剛忙也笑道:“非也!並非是議長全權處理縣內政務,而是議長掌握的乃是地方財政審覈權。這未來地方的政務,在未來自然有專職的政務部門來處理,比如說防務、緝盜、審判等治安問題將會有公共安全局和公安派出所、地方法庭來負責,農業事務有省市級農業廳、農業局支持,工業商業也有省市下屬工商業機構,簡單點說也就是專業的事由專業的人來辦,而議長和議會的職權則是可以對這些行政單位提出的年度財政預算進行審覈,以此來監督他們的工作和效率,他們幹得好,就可以多給他們批一些錢款,幹得不好就扣減,以此來督促這些機構更好的發揮職能,這也是鄉縣自治的基礎。”

對於這番解釋,衆人也是思來想去也才明白話裡意思,不過普遍都表示很不看好。畢竟此種行政方式前所未見,沒人知道它到底行不行得通,但對於將用縣議長替代縣令這個新奇事物,還是有不少人表示了期待。

而且對於鄉縣自治這個新詞,大家也是一臉懵逼的狀態,雖然從漢朝開始實際上就已經是皇權不下鄉了,可這種“帝皇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妥協並給是明面上的東西,只不過心照不宣時間長了,大家都選擇性的把始末給遺忘了。

“好了!兜兜轉轉咱們還是話說回頭,咱們還是得把話題回到科舉上面!”

將新朝將行的政體大致解說之後,黃小剛也終於把話題給拉了回來:“諸位治學,想來定是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爲至道,而正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而治學優劣何以爲鑑,某則認爲當以功名鑑之。”

第八十五章 善後第二百八八章 再赴遼東第一百五六章 意外第四十二章 新章程第三百四九章 翌日再戰第七百三十章 有變第一百六四章 免稅第二百六四章 破功第六百三八章 大勢已成第三百六十章 改土歸流第七十九章 減刑第一百零十八章 名門之後第三百三三章 首善之地第四百七七章 難下江南第五百六八章 魏公先行第四百零二章 敗如沙潰第一百三七章 東華第七百零二章 貴賤第三百八一章 防守反擊第三百七一章 徐徐圖之第二百七五章 回門第一百六九章 宇文第六百零五章 一步到位第六百七一章 二事第二百七六章 升級第六十八章 出兵第二百八五章 壞消息第四百二二章 合作共贏第五百四九章 果然如此第五百零四章 兩種可能第一百六六章 軍產第六百零一章 匯聚一堂第一百七七章 廢奴第五百四五章 邀約觀禮第一百四六章 齊備第五百七二章 鳳臨東都第四百八五章 通船之好第五百三七章 備戰黎陽第十九章 接戰第五百零四章 兩種可能第二十七章 轉進第二百十三章 安排第三百七四章 瓦崗入關第六百三八章 大勢已成第六百八六章 試飛第五百零九章 一雙渣男第七百六五章 騎陣第三百六九章 五軍之戰第三百零六章 再戰第七十五章 火樹銀花第七百四二章 安置第五百六二章 大禍臨頭第一百章 蘆山呂瓷第四百六六章 從善如流第一百五六章 意外第五百九九章 事不宜遲第六百四八章 蕭後召見第五百十一章 畫山而治第二百四三章 專家第二百十三章 安排第三百五十章 兵臨孔家第八十七章 冤家宜解第五百五十章 汝願助否第一百七二章 突襲第六百十一章 防守反擊第一百六二章 安民第四百八二章 分崩離析第一百三六章 四面開花第六百五四章 頂層設計第三百九五章 陣前約誓第七百四八章 安排第二百二五章 民意第四十二章 新章程第六百九四章 官制第二百九七章 壕溝戰術第六百八二章 漏洞第九章 真尼瑪好第二百二三章 放行第五百四六章 檢校空軍第一百章 蘆山呂瓷第四百二五章 將開春闈第四百六五章 各懷鬼胎第一百三三章 畫餅第二百八八章 再赴遼東第五百七二章 鳳臨東都第四十五章 裝備設計第八十三章 賞罰分明第三百四十章 心懷鬼胎第四百二五章 將開春闈第六百十二章 雁門關前第五百七十章 天闕何在第一百九八章 追擊第七十四章 突擊第四百七三章 得國極正第六百二八章 禍福難測第六百四一章 二翟授首第六十三章 打掃戰場第三百六一章 大唐之風第七百十二章 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