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十一章 防守反擊

回顧了前因,接下來便自然要說說後果了。

這劉武周本是河間景城(今河北交河縣)人,據說出身於豪富之家,年輕時驍勇善射,喜結交豪俠,大業年間前往洛陽,投奔在隋太僕楊義臣門下。

大業八年,楊廣籌劃進攻高麗,劉武周應募東征,因軍功被提拔爲建節校尉,三徵還師後,劉武周返歸馬邑,擔任鷹揚府校尉。

大業十三年初,劉武周趁天下大亂之機,尋機殺死馬邑太守王仁恭,開倉賑貧,馳檄境內,得兵萬餘人,並自稱太守,且爲了立穩腳跟,他還派遣使者依附於突厥,得了一個“定楊可汗”的名號。

然後,劉武周困據馬邑,好好的觀摩了一把李淵的騷操作,看着他把始畢可汗玩弄於手掌之間。

馬邑這個地方,也就是後世的山西朔州市,與晉陽就隔了一座系舟山,在這個時代當真也就是一個鳥勉強生蛋的地方。

雖然不至於要嘛嘛沒有,可比起關內、關中的花花江山而言,的確是個較爲雞肋的發家之地,這當初劉武周起事時搞了什麼馳檄境內也才得兵萬餘人,便知道這裡的戰爭潛力不大。

那麼,在這個時候,一方面劉武周自己應該也知道“要想富、先擼樹”的道理,明白想要爭奪天下,就得佔一塊足夠大足夠發展的地盤立住腳跟,而縱觀前後左右,也就只有一山之隔的晉陽最爲合適了。

而此時,另一方面正好始畢可汗被李淵耍得勃然大怒,於是二人一拍即合,劉武周表示李淵跳梁老賊何足掛齒,只要大可汗借我點兵力,我便去把李淵拿來與可汗下酒。

始畢可汗一想,你們隋人都是王八蛋,讓你們狗咬狗豈不是更好麼?

於是雙方達成協議,劉武周借得萬餘突厥精銳並又裹挾了萬餘邊民,合軍三萬稱八萬,於二月南下攻襲雁門,圍城二十餘日便破城而入。

當時的雁門守將本是陳孝意,此人原是效忠楊隋朝廷的郡丞,後來李淵起兵自立他便改從李唐,得知劉武周兵勢洶洶而來,陳孝意與麾下副將王智辯商議之後覺得死守關城未必能勝,不如派出手中的機動力量去襲擊劉武周的補給線,使其自亂則兵危自解。

而後,便也通過軍中斥候探得劉武周的後軍輜重部隊才走在桑乾鎮(今山西山陰南,距離馬邑不足百里),便選擇漏夜出兵三千精騎,計劃襲營。

誰知道劉武周這個傢伙雖然家世上不得檯面,但他畢竟也是隨同楊廣玩過三把東征高麗的軍中將領,竟然預先料到了此戰的先機,早早就安排了突厥騎兵埋伏在四周,結果就是王智辯兵敗被殺,陳孝意領殘兵奔還雁門。

後劉武周兵陳雁門關下,連對峙帶攻城二十餘日,這期間陳孝意雖然向李淵發出過求援,但李淵認爲雁門關易守難攻,堅持個十天半月應該不難,便沒有及時派出援軍,決定看看情況再說。

而然,劉武周卻通過勾連陳孝意部下,使其爲部下所殺,開門獻城。

而後剛在雁門關站穩腳跟的劉武周,又急不可耐的把步卒全部壓在雁門關上,自己親率騎兵兩萬開始南侵併州(治所晉陽)。

而這一次李淵又幹了蠢事,他在得知劉武周此次南下侵襲的部隊全是精銳騎兵以後,居然讓整訓完畢的六營“鳳械”軍嚴守晉陽,然後指派幷州總管、齊王李元吉領車騎將軍張達率一萬五千步卒前往九原金山(今忻州金山)抵禦,雙方對峙十餘日後,劉武周設計偷營得手,慘敗的李唐軍差點全軍覆沒,是役車騎將軍張達陣亡,齊王李元吉領不得已領剩餘的三千餘殘兵潰退至陽曲。

聽聞李元吉近乎全軍覆沒消息後,李世民這才力排衆議,領三千精銳鐵騎以及四個“鳳械”營和教導營前往陽曲增援,於四月二十二日這天,在陽曲縣外以區區五千五百人的兵力列陣邀戰領軍一萬八千人的劉武周。

根據戰後教導營發來的戰報,此戰的戰況也不復雜,僅是用三頁文字和兩頁戰圖便說了個清楚。

四月二十二這天,李唐天鳳聯軍便在城前二里處結陣,陣型採用的是標準“V”字雁型陣,其中李唐軍的三千騎兵分爲左中右三隊處在“V”兩翼和底部,四個“鳳械”營和教導營則分作兩排組成“V”字的臂膀。

莫約午時前後,劉武周拔營來到城前,見得李唐軍方面竟敢區區數千人擺出決戰之陣相迎,頓時樂得險些豁了牙。

之前齊王李元吉領一萬五千步卒在九原金山之下襬出了鐵桶一般的烏龜陣,倒也還叫劉武周有那麼幾分慎重,怕折損太過不敢輕易指派騎兵衝陣,最後用計破之。

而如今看着李世民居然,以區區五千人就敢堵住去路,未免也太小看人了,當即劉武周就點了五千精騎,直接發動踹陣突擊。

由於劉武周的騎兵是跟突厥騎兵混合行軍,自然也不存在什麼陣型編隊,得到軍令後人馬便一起出動不說,更學着突厥人的風格,一個個策馬甩刀大聲吆喝着就悶頭向李唐軍陣發起了衝鋒。

接下來的一幕自然也就不難想象了,這次派給李唐的教導營,可是當初黃娜在黃縣帶出的老兵,不但經歷過高密保衛戰,也參與過清河的五軍之戰,戰鬥經驗自然是豐富得一批。

雖然今次是帶着四個剛剛整編訓練完畢的鳳械營參戰,但肯定不會讓新兵就這麼站出來獨當一面,因此鳳械營的戰術安排非常簡單,就是把教導營的老兵們均勻散在了四個鳳械營裡,由他們負責點燃臨陣的第一發神機箭。

而且教導營的營長也是心黑手狠的傢伙,硬是瞧着劉武周的五千人馬足足衝進了四十步之內,也才命人點燃了足足二百四十具神機箭,分三波把戰場來回洗了幾遍。

根據戰後統計,僅是這一把血腥狂暴的神機箭陣打擊,就乾死幹翻了近兩千人馬,直接把劉武周幹懵了逼。

率領騎兵的李世民見機自然不會錯過,一聲令下便親自率領三千李唐鐵騎出擊,攆着被打懵了逼的潰軍一頓砍瓜切菜,又當場斬殺了一千有餘,俘虜無算。

戰後統計下來一瞧,此戰李唐與天鳳聯軍共計陣斬劉武周部三千七百四十二人,生俘四千有餘,而損失卻是李唐軍的不足二百騎,天鳳軍的鳳械營這邊更是爲零。

李世民玩了一把成功的防守反擊之後,倒也沒有錯失良機,便大着膽子領軍一路追擊,攆着劉武周的屁股一直追到了雁門關下。

第五百零四章 兩種可能第六百六四章 墨者第六百十九章 困守待援第六百六七章 墨技第二百九三章 基建之王第五百八九章 尚義任俠第三百十七章 土崩瓦解第七百七十章 消停第六百二五章 繼續勝飲第三百五五章 小野妹子第六百二八章 禍福難測第四百九一章 具裝騎兵第三百四六章 城上有怪第四百九二章 一氣呵成第一百八八章 用間第二百七六章 升級第七百六九章 置裝第二百二五章 民意第一百九八章 追擊第七百四七章 水晶第二百九三章 基建之王第四十二章 新章程第四百二七章 科舉細則第三百五七章 採購稻米第四百二十章 大勢所趨第七百二八章 不可第四百七三章 得國極正第六百五八章 新法試行第七百三七章 家宴第七百十七章 選擇第二百四六章 丟臉第一百三八章 神器第一百七十章 詐供第六百九三章 朝賀第五百四四章 不隨人願第三十一章 去文登第七百五一章 喜脈第一百八十章 備戰第二百零七章 說範第五百八十章 初步掌控第二百九一章 輕取奢卑城第一百零四章 新家園第三百四六章 城上有怪第五十五章 獅子口第四百九一章 具裝騎兵第六百二十章 向來如此第三百三四章 乏善可陳第二百四四章 堂弟第三百三六章 土崩瓦解第三百八九章 武力展示第六百六二章 偏頗第五百四八章 人外有人第一百五七章 應變第五百三八章 戰術調整第七百七三章 不拘第四百九九章 解決辦法第七百六八章 大坑第五百二五章 黎陽整訓第一百四三章 典吏第四百零八章 機不可失第四百三九章 出使黎陽第五百零四章 兩種可能第一百四七章 例會第四百十五章 何人無臍第二百四二章 蟄伏第三百八七章 面面相窺第一百三三章 畫餅第三百二五章 目標黎陽第四百六十章 禮送歸西第七百十五章 問對第四百八六章 弄拙成巧第五百十七章 進退兩難第三百五十章 兵臨孔家第七十二章 開打第五百九二章 何以治國卷二 鳳出東華 第一百四一章 徙城第三百二五章 目標黎陽第七百二八章 不可第七十一章 換俘第六百七四章 簡字第一百四二章 民怨第三十二章 製陶第五百七一章 非之善地第七百十一章 軍改第三百四四章 交叉戰術第六百七七章 逼婚第五百五八章 登名開考第七百四一章 邀請第五十四章 平生僅見第一百七二章 突襲第四百二一章 楊廣被弒第七百二八章 不可第一百二九章 三堂會審第六百十七章 追之不及第三百五八章 天價寶物第一百九二章 對陣第三百五八章 天價寶物第四百十四章 失之交臂第一百四八章 改選第二百二四章 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