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張煌言諫言

南京城,隆武朝廷的速度,終究還是慢了一步,讓朱以海的浙軍,先一步進入了南京城。

浙江臨近南京,早前浙江前線兵力,就已經接近南京之南秣陵關一帶,而隆武朝廷主力駐紮於武昌,忙於消化武昌之戰的成果,反應便不及浙軍。

不過,就在朱以海滿心歡喜之時,金聲桓收到了隆武皇帝之命,立刻改變進軍放心,自安慶而下,僅僅一日,便乘船奔至了南京之西的大勝關。

次日,金聲桓大軍,就進抵了南京西郊,不過卻被浙軍擋在了南京外外郭城之外。

金聲桓見此,只能駐紮於城外,同時快馬向隆武皇帝稟報。

隆武朝廷與清廷秘密議和十分順利,就當何騰蛟簽下合約,告知隆武皇帝,清軍將要撤走,讓朝廷準備接手清軍讓出來的南京和淮南之地時,隆武卻得到了朱以海撲向南京的消息。

這令隆武極爲憤怒,當金聲桓傳來消息,聲稱南京清軍撤退,浙軍兵不刃血的拿下南京之時,隆武和何騰蛟都認爲,朱以海搶了他們談判得來的果實。

朱聿鍵冒着風險,令何騰蛟與滿清談判,說服了滿清從南京和淮南撤軍,收服南京的功績,本該屬下朱聿鍵和隆武朝廷,可是朱以海卻趁着滿清撤走,奪取了南京。

這令隆武皇帝異常氣憤,不顧堵胤錫等人的阻攔和勸說,率領近二十萬明軍,自武昌東下,向着南京進發。

至此,洪承疇給布木布泰獻的策略,基本已經成功,清廷通過與隆武朝廷議和,卻將南京讓給了朱以海,成功挑撥了明朝內部,本就貌合神離的唐魯兩派,並使得兩派兵馬,都集中向了南京。

1653年正二十五日,就在趙銘遭受伏擊之時,原本應該插向泗州,包抄揚州的楚贛明軍,卻即將出現在了南京儀鳳門外。

南京皇宮內,朱以海坐在皇帝寶座上,神情興奮,他自杭州起兵,十萬浙軍直撲南京,原來以爲會有一場惡戰,卻不想南京清軍居然不戰而逃,十萬浙軍兵不刃血,就拿下了南京城,光復了明朝的南都。

浙軍進入南京城,朱以海和浙系大將們都是興奮異常,大軍擁入城中,朱以海直奔皇宮,李成棟、方國安、吳兆勝等人,則分別佔據總督衙門,還有南京城中,各座豪門府邸,瓜分着戰利品。

清軍撤得匆忙,許多物資和錢財都沒來得及轉移,使得浙系明軍繳獲極爲豐厚。

一時間,浙軍上下,都沉迷在了收復南京的喜悅之中,狀態與劉邦初進咸陽差不多。

這時,朱以海身穿龍袍,頭戴翼善冠,手扶着腰間的玉帶,坐在龍椅之上,恍惚之間,他似乎看見了百官,向着他跪拜。

朱以海本來是一普通藩王,此前從未想過有一天,他能坐在皇位之上,距離帝位如此之近。

當初,弘光帝被俘虜,潞王監國投降,在江南的一大批藩王,見大勢已去,跑的跑,降的降,使得浙江境內的抗清勢力,一時間居然找不到一人擁戴。

大明朝的帝位,從福潞之爭時的香饃饃,變成了燙手的山芋,成了天下間最危險的高危職業,浙江沒有藩王願意接受大明皇帝這個位子。

江浙心懷大明的大臣,遍尋江浙,發現浙江只有朱以海這個魯王,沒有降清,並且還未跑出浙江,於是趕忙在臺州,將朱以海截住,擁入紹興,立爲監國。

起初,朱以海對於是不是監國,做不做皇帝,並不在意,還是個藩王心態。

當他經歷了殘酷的抗清鬥爭,明白了自己的責任,加上逐漸掌握權力,嚐到了權利的滋味後,他的想法開始改變。

朱以海開始想要做皇帝,因爲只有成爲皇帝,才能爲大明江山做更多事情,而且他自認爲,沒有誰比他更適合當大明的皇帝。

只是這時,朱聿鍵已經在福建登基,並取得了絕大多數督撫的承認,使得朱以海錯失了帝位。

本來朱以海並不熱衷於皇位,但是當皇位被隆武做了以後,朱以海心裡便難免有些不服氣。

長期以來,抗清中心都位於江浙地區,他在前面頂着,拼死拼活,憑什麼讓躲在後面的隆武當皇帝,他無論是血統,還是威望和戰績,都比不上自己。

朱以海心裡不服氣,可是隆武已經做了皇帝,並且逐漸坐穩了大明天子的位置,使得他只能區局於朱聿鍵只下,心裡便不平衡起來。

現在朱以海收復了南京,賺取了極高的政治聲望,便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當皇帝。

這時,一旁的張煌言,看出了朱以海對皇宮和皇位的迷戀,似乎準備佔據皇宮,便不走了。

“殿下!”張煌言走到朱以海面前,作揖行禮。

朱以海坐在皇位上,從百官跪拜的幻覺之中,清醒過來。

“哦,卿家有什麼事情?”朱以海心情頗好的問道。

張煌言卻沉着臉,將不滿和失望掛在臉上,沉聲說道:“殿下,臣有一事想要請教殿下!”

朱以海看見張煌言的神情,不禁有些不安,不好意思的擡手道:“卿家大可直言。”

張煌言沉着臉,再次行禮道,“殿下,臣想問殿下,當年漢之高祖,先入關中,滅亡秦朝,奪取咸陽。若是漢高祖,得意的以關中王自居,留戀咸陽城中,秦朝富麗堂皇的宮殿,準備就此住下,享受享受,不打算離開,沒有聽從張良勸說,楚漢之爭的結果會是怎樣?會不會沒有鴻門宴,漢高直接被項羽擊潰呢?”

朱以海聞語,臉色一沉,整個人沉默下來。

朱以海雖算不上雄才大略,但也是一位難得的英主,他立刻就明白了張煌言之意,是在進行委婉的勸說。

朱以海沉默半響,呼出一口氣,看向張煌言道:“卿家之意,孤王明白了。”

張煌言見此,遂即滿意道:“殿下收復南京,國儲之位,已然無可動搖,眼下不應該急於一時,而是該祭拜孝陵,上奏朝廷,進一步鞏固殿下的威望。”

第960章猛龍過江第281章選擇戰場第239章漢化派第752章福臨末路上第1085章三步一回頭第269章溫州會晤第485章上屋抽梯第706章滿清內訌第727章整兵備戰第160章天然水泥第603章出兵呂宋第1019章絕望衝鋒第413章勇往直前第646章江北大火第1110章接班人第1070章仰光海戰(完)第290章多鐸進退兩難第425章緩兵之計第894章滿清絕境第191章激戰金華第178章太子使者第339章出兵響應第624章城中內應第1041章絕貢之罰第563章趕走堵胤錫第643章絕不能撤第748章矛盾激化第1085章三步一回頭第1080章失去信心第499章出城決戰第1012章金蟬脫殼第945章又做不了主第750章太監急第219章不犯錯誤第十二章城中暗流第260章擊潰西班牙上第765章龍城飛將第576章柳宿金礦第166章聽說你要找人打我第815章進殿逼宮第213章兄弟們是誰的兵第1027章開伯爾山口第九十九章國無儲君第209章開發臺灣第557章突出重圍中第532章朱以海的心思第865章至書招降第三十八章剿義軍博洛定策第530章齊聚杭州第833章送子入質第113章誣陷第618章臼炮轟擊第778章銀彈攻勢第699章兵變前兆第554章援軍出現第873章皇上不洗澡第487章趙雜毛的陽謀第905章緊急求援第406章謝遷危急第二十七章崑山之屠第787章金陵春之陣(三)第1050章收回兵權第1081章艱難的抉擇第961章更大的危機第1109章國宴第338章豪格南征第892章裡應外合第997章攻破棱堡第433章信心崩潰第五十章李元胤大開水門第375章錢謙益求見第586章緊急求援第933章淘金熱第649章甕中之鱉第441章閣部醒醒第688章喜聞捷報第195章金華陷落第二十七章崑山之屠第867章人心以亂601章英國商船第734章建藩東洲第689章聯絡江北第一零五章俘獲荷蘭戰艦第548章張煌言諫言第790章金陵春之陣(六)第433章信心崩潰第902章兵臨南京第262章擊潰西班牙人下第227章訓斥滿達海第303章被阻古城關第526章光復武昌第471章利在速決第822章我是集權派第619章攻陷馬尼拉第421章南北議和第352章方士衍慘死第422章濟爾哈朗第184章三路合擊第123章夏完淳第797章金陵春之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