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西域難民在西涼府鬧市肆掠之時,駐紮在西涼府城西兵營的兵馬已經接到知府通令。軍中兩位主將商議片刻,皆知事態嚴峻,隨後讓一名副將帶領兩名校尉率五百餘兵馬前往。
同時考慮到這些鬧事者皆是西域難民,據知約莫二百餘人,主要以擒拿捕獲爲主。所以這五百餘兵馬一分爲二,一半還是持原有兵器震懾,另外一半則手持木棍打壓,便急忙趕往西涼府鬧市。
當這些兵馬達到之時,難民們已進入鬧市最繁華的地段,他們依舊是哄搶。大夏的百姓早已驚走,此處便是他們的天下。
不多時後,這些兵馬便趕到。領頭副將一聲令下,其中手持木棍的官兵一涌而上。這些手持木棍的官兵如狼似虎,撲上前去對着難民們劈頭蓋臉一陣毆打。
一時間慘叫聲,木棍打在難民身上的噗噗聲,此起彼伏,慘不忍睹。其實這些難民都是亡國的百姓,婦孺老弱皆有。雖然大夏讓他們在西涼府城西暫住,但是隻提供少許的粗糧與水,只能說是不餓死。
那裡吃過飽飯,人人都是衣衫破爛,面黃肌瘦。迫於無奈便想留在大夏,與大夏百姓一般生活,纔有了這次暴亂。但是可憐之人便有可恨之處,他們的確是可憐,卻來驚擾大夏的平民百姓。才引來這些如狼似虎的官兵,遭到毆打,這裡面孰對孰錯已是難以說得清楚明白。
毆打還在繼續,那副將與兩名校尉帶着另外一半持有兵器的官兵站在外圍,冷眼觀其,皆是無動於衷。似乎頗爲冷血,但是想到這些難民並非大夏百姓,也便可以想到他們的想法。
此時的場面,的確悽慘,尤其婦孺老弱,極其可憐,哭聲哀嚎聲告饒聲一片。而那些官兵依舊是毫不手軟,皆是用力毆打,似乎他們已經麻木了。
最後難民們受不住毆打,紛紛抱頭亂竄。這麼一來更糟,人人都是爲了活命,拼命奔跑躲避,便發生了相互推倒踐踏,更是慘不忍睹。
而在這時,匆匆趕來的李時秋與吳浩也進入了鬧市。二人剛進入鬧市,便看到滿地的狼藉,混亂不堪。二人皆是大驚失色,吳浩首先便是想到可能是難民們。暗叫糟糕,如此一來,必定引來官府兵馬,遭到血腥鎮壓。
想到這些可憐的難民,吳浩的心情沉到了低谷,不禁心寒。也顧不得尋找弟弟,看都沒看李時秋,二話不說便向着鬧市深處狂奔而去。而李時秋看到這一幕,也是心驚,她還未明白是如何回事,便見吳浩已去。
李時秋不僅心驚而且狐疑,到底發生了何事,此處怎會如此混亂慘不忍睹。難不成趙人打進來了,不可能,如果是趙人打進來,在來這裡的一路百
姓安然,不像。李時秋不禁搖頭,想到吳浩這般急匆匆,應該是擔心他弟弟。
到底發生何事,這裡如何變成這般,李時秋百思不得其解,帶着狐疑的心情,她也向着吳浩的方向走去。不大的功夫,李時秋便來到了毆打難民的現場。吳浩早已不知去向。
眼前的一幕,將李時秋驚得目瞪口呆,那些手持木棍的官兵無情毆打着一些百姓,這些百姓衣衫破爛,面黃肌瘦。看衣衫不像是大夏人。難道是城西的西域難民,西涼府城西住着西域難民的事,西涼府的百姓都是知道的,李時秋也聽說了。
原來是西域難民闖進了西涼府鬧市,難怪在進入鬧市便看到一片狼藉。這些難民如何這般,來驚擾大夏百姓。如此所爲的確不該,都是百姓,何苦如此這般。李時秋儘管這般的想,但是看到這些難民被毆打,讓人看到還是頗有不忍。
而在此刻李時秋便看到一箇中年婦人被打倒在地,一名官兵依然上前,手持木棍不停的將其毆打。那婦人在地上哭啼不斷痛呼告饒,這名官兵依舊是沒有停手的跡象,無情的將其毆打。片刻李時秋陡然驚醒,看到這一幕,心中憤怒不忍。大喝道:“住手,快些住手。”便急忙跑上前去。
李時秋來到這名官兵跟前之時,他可能是沒有聽到李時秋的大喝聲,也許是不與理會,還是在毆打那婦人。李時秋見後便一把將他推開,憤怒的大吼道:“還不住手,你們這是在做甚。”
這名官兵陡然被人推開,一時不防連退了幾步,面帶驚異的看向推他之人。一看竟然是個身着藏青色長袍的青年男子,不是暴民。應該是西涼府百姓,不禁大怒,想到他是爲了你們纔來此處,你這小子倒好。不感激他,竟然還嫌他多事,還推了他一把,簡直豈有此理。
他想到這裡,便怒氣匆匆的來到李時秋跟前,一伸手將她推到在地。李時秋不曾想到那官兵會不吭聲便動手,一聲驚呼便摔倒在地。他沒等李時秋再做任何反應,緊接着便是一腳踢在李時秋的右肩之上,將她踢得滾了幾滾。隨後這名官兵也不管李時秋如何,轉身又撲向其他難民。
此刻李時秋忍着疼痛,捂着右肩,吃疼的剛想站起來。這時又見幾名官兵衝了過來,從她身上跨越而過,撲向難民。李時秋不禁心驚,連忙緊閉雙眼,連躲閃都忘了。片刻,帶她睜開眼睛之時,聽到周圍皆是一片痛呼呻吟之聲。
李時秋掙扎着坐在地上,放眼觀瞧。周圍都是或坐或臥的婦孺老弱,他們身上皆有傷痕,有的血跡斑斑,慘不忍睹。哭涕呻吟之聲此起彼伏,一片悽慘的景象。李時秋向着周圍看了看,見沒有官兵在此處,可能是追
打其他難民去了。
李時秋緩緩的站起身來,看着這些被毆打致傷的難民,心中十分的難受。而且這些難民之中大多是婦孺老弱,想到這裡李時秋急忙奔去查看其中的幼童與老人。查看了片刻,一些幼童與老人皆是被毆打致傷。
李時秋看向這些可憐的難民,她也無能爲力,聽到他們痛呼呻吟之聲,李時秋不禁心中一陣酸楚。這便是亡國家破的淒涼,讓人無力,可憐可悲。此刻李時秋更是堅定了她心中的想法,要爲國爲百姓盡一份力。
而在李時秋這時陷入感觸沉重的深思之時,一個尖銳而悲涼的痛哭聲,將她驚醒。李時秋急忙向着這哭聲看去,見在距她不遠處。有一個老婦人抱着一具幼童的身體在痛哭,十分悽慘,而且尖銳。在她的身旁,也有幾名老人與婦人在痛哭流涕,懷着各自摟着一個幼童。
李時秋向着陡然一驚,便想到難道是這幾名老人與婦人的兒女孫輩被毆打致死。一種不祥感覺瞬間涌上她的心頭,李時秋臉色變得青白,急忙奔跑了過去。待她來到幾名老人與婦人跟前之時,幾具幼童的身體被他們擺放在一處,這幾名老人與婦人眼中露出絕望的目光,近乎癡呆之狀,讓人心怵而酸楚。
李時秋知道這幾名幼童可能無望了,緩緩的蹲下身體。便看到一個幼年女童面色慘白,嘴角還有遺留的大片血跡。大半個臉龐被染紅,觸目驚心,非常悽慘。李時秋急忙扶住這幼年女童的頭,呼道:“孩子,醒醒,孩子,醒醒。”
這幼年女童卻是毫無反應,李時秋隨即向着旁邊看去,三名幼年男女躺在地上也是毫無聲息。在他們的身上都是有傷痕和血跡,李時秋便放下她扶住的幼年女童,撲過去挨個的搖晃他們的身體,口中還是呼喊着:“孩子,醒醒,孩子,醒醒。”而這幾名幼年男女都是沒有了聲息,顯然皆已死去。
看着這些年幼的孩子便這樣失去了生命,李時秋不由心中酸楚。眼中充滿了淚水,口中嗚咽的說道:“如何會這般,如何會這般。”最後李時秋的嗚咽呼喊聲變成了向着空中大吼。淚水在她的面龐上無聲流淌,失聲痛哭。
而此時在西涼府鬧市中央,百餘名西域難民被官兵圍着滿迎樓前,其中包括在此等候李時秋與吳浩的吳宏。這些難民在西涼府城西逃出後,便被官兵追逐散了。聚集在此處的難民除了婦孺老弱外,便全部在此處了。
他們驚恐的擁擠在一團,其中還是有這些婦人幼童。驚恐的哭喊着,害怕得渾身顫抖,惶恐不安。而那些手持木棍的官兵在前,其後便持有刀槍的官兵,站在最外圍的是那名副將帶領兩名校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