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要見到終極的對決了,這是高手間的對決,更是一國之間的對決,是對國家命運的對決,是對他們心中的嚮往的對決。
此時杜遵道說道:“官家,我等的規則又變了。”
韓林兒微微一笑道:“朕已經適應了,你儘管說出你的規則吧!”
“這次我等規則就是,由衆人說出議題,然後微臣在與官家相互辯論,用充分的理由辨明自己的觀點,知道令全場信服爲止,這樣就可以辨出誰勝誰負了。”
“好就隨杜大人的意了。”其實韓林兒此時正在心中自喜道:“這不就是我等經常參加的辯論賽嗎?想當初我可是最佳辯手的,此時也剛好派上用場了,讓我來好好表演一下,看看我這最佳辯手也不是空口無憑的。”
隨即杜遵道轉向諸位大臣說道:“諸位現在就開始說出你等的議題吧,我等會根據你等提議的數量來最終決定。”
於是臺下的諸位大臣就開始議論着,不一會杜遵道又說道:“你等現在就說出你的你等的題目吧!”
此時只見得劉福通是第一個說出自己的觀點的,“微臣認爲戰爭不叫合適。”
真不愧是紅巾軍的頭領,就算是一個議題都會牽扯到行軍打仗上面,真是佩服這種人,這在二十一世紀是被叫做“職業病”的一類人的。
這種看起來是很可怕的,但是這種人也是有他等的好處的,最起碼,他等會時刻想着工作,不會耽擱工作的進度的,所以說這也是公司的老闆最想要的人羣了。
隨即盛文鬱也是不甘落後的說道:“可以以國家爲議題,雖然這個話題較大,但是這樣一來也可以有話說,可以充分表達出自己的觀點。”
“我看行。”杜遵道說道,只是旁邊的劉福通就顯得不好過了,心想,“爲啥我說的你就不覺得好,那盛文鬱隨即一說你就說好,這不是明擺着歧視嗎?”
只是杜遵道並沒有歧視,而是理性的看待劉福通與盛文鬱所提出的議題。
在杜遵道看來劉福通的議題是那種只爲自己利益着想的狹小議題,而盛文鬱所提出的議題就是一個很是適合在次與當今皇帝一起討論的問題了,所以說杜遵道稱讚了盛文鬱的議題。
只是此時臺上的韓林兒卻是一言不發的坐那裡,他像是在看熱鬧一樣看着臺下的大臣們的各種不合自己的議題的提出。
這卻是韓林兒及其想要看到的場景,因爲只有諸位大臣們之間相互爭鬥才能讓他們產生出不一樣的火花來,才能得到一些不一樣的想法來,自己的國家才能更加繁榮。
於是劉六又提出了自己的議題,“我等可以以強國治福之道爲議題,這樣一來也可以讓我等先初步瞭解一下關於發家治國的辦法與方向了。”
“嗯!這個提議也是不錯的,只是不知道有多少人會贊同這個觀點了。”杜遵道笑着說道。
於是杜遵道再次向諸位大臣問道:“你等還有沒有其他的議題了。”並且還不時的望了望其他人,但是隻見其他人只是低下頭沒有一人想要說出自己的觀點來。
片刻後,杜遵道說道:“好既然現在大家都沒有其他觀點了,那麼現在就在這三種觀點中選出你等認爲最合理的觀點了,接下來就舉手表決你的那個同意的觀點了。”
此時諸位低下頭的大臣這才擡起了頭來,“好,現在同意劉福通的人請舉手。”
此時只有熙熙攘攘的人舉起了手來,於是杜遵道數道:“一,二,三。好,只有三個人。”
此時看着劉福通一臉尷尬的表情,真是不知道他何地自容啊!
“現在同意盛文鬱觀點的人請舉手。”
這次卻是震驚全場,至少在場的所有人都舉手了,就連臺上的韓林兒都舉手了。
杜遵道數道:“一,二,三……”數了好一會,“總共十八人。”
此時韓林兒說道:“錯了,還有一個。”並且不是的看看自己的手,表示自己也是舉手了。
杜遵道這才轉過身來,看了看臺上的韓林兒笑道:“不好意思,沒看到官家也是舉手的。那就是十九人同意。”
已經十九人了,其實不用再讓大臣們選擇就已經這道了,盛文鬱的觀點是被多數人同意的。
隨即杜遵道說道:“爲了公平起見,所以我等還需要表決一下劉六的觀點的。”
“公平起見,這話竟然在你等的嘴裡說出來,真是不害臊啊!”韓林兒不禁睜着大大的眼睛心中說道。
“同意劉六的觀點的請舉手。”此時也是熙熙攘攘的只有三四人舉起了手來。
杜遵道數道:“一,二,三,四。”好,有沒有了。
“有四人同意劉六的觀點。那麼我等選擇的議題就是盛文鬱將軍的觀點,國家。”杜遵道笑道。
只是此時杜遵道的笑剛好映襯出此時劉福通與劉六的面臉不開心,但是這只是暫時的,此時最爲激動人心的就是韓林兒與杜遵道的對弈了,這可謂是萬衆舉目的一刻了。
“官家,請說出你的觀點。”
“好,國家乃是一個擁有共同信念的共同理想的一羣人所組成的一個羣體,他可以是一個家到一個國。”韓林兒嚴肅的說道。
“微臣以爲國家,就是一個有國瞭然後纔會有家的,無國不成家,所以,所以說我等要先成立國家,然後再來組建家庭。”
韓林兒與杜遵道真不愧是高手的過招,兩人的觀點截然不同,但是都有自己獨特的道理,所以現在來說就得要看看誰更有能力說服在場的所有人了。
隨即韓林兒繼續爲自己的觀點辯證,杜遵道也是一樣爲自己的觀點辯證。
只是正當韓林兒與杜遵道辯解的熱火朝天的時候,正當諸位大臣都聽得津津有味的時候。
此時斥候快步的跑到大殿來,隨即向韓林兒行禮道:“報!”
頓時將他們激烈的辯論打斷了,於是此時大殿裡再次陷入一片寂靜中。
隨即韓林兒詢問道斥候,“有何事快快說道。”
“啓稟官家,城門外有兩名士兵揹着一個人,現已在城門下,求我等放他等進來,只是我等不敢親自做主,所以他來特來向官家請示。”斥候激動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