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得想辦法

大年初六,也就是市政府恢復正常運作的日子。

初五的時候,明陽市又迎來了一場瑞雪,初六一大早起來,就看到外面路上的積雪厚達十幾公分,因此市政府所屬各單位一上班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發動所有的幹部職工進行掃雪活動。

市府路上大概有二、三十家市直單位,這一行動起來,聲勢確實不小,是電視臺的記者也專門跑過來攝像,爲今晚的新聞增添一點兒新意。

可以想象,今晚的重點新聞,就是市委市政府及所屬各單位幹部職工紛紛走上街頭,打掃積雪,市委鄧書記和市長蕭名學等五大班子領導人親臨掃雪現場,氣氛熱火朝天。

不過今天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們無一例外地都沒有出現在掃雪現場,市電視臺的記者們也感到很納悶兒,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大事兒,居然會讓領導們一反常態。

市委小會議室裡,此刻正是座無虛席,市委常委和市政府主要領導們齊聚一堂,還有幾位來自於省裡的領導,正在一塊兒談論。

省紀委和省工會的領導特意從陽朔趕過來,聽取明陽市方面對於前不久沙關縣下崗職工企圖集體臥軌的羣體性事件的調查彙報。

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徐慧昭同省工會主席李正正在聽取明陽市勞動局和人事局領導的彙報,也就是關於下崗工人安置方面的工作彙報。

日次,市勞動局局長蔣正貴正在向領導們彙報近年來的下崗工人情況彙總。

“連續三年,市政府在解決下崗職工再就業方面投入資金不下一千萬,用於培訓的資金有六百多萬,爲此專門聘請了省內外講師教授前來指導工作,但是收效甚微——”蔣正貴說道。

“爲什麼會收效甚微?”省工會主席李正神情嚴肅的反問道。

蔣正貴頓了一下,沒想到李正會打斷他的話,這種情況平時並不常見,很顯然對於這一次的事情,李正感到非常不滿,畢竟大過年的把人家給折騰過來,誰的心裡面能沒有怨言?

但是要回答這個問題,確實不容易,你整個國家都解決不了的事情,問我一個小小的處級幹部有用嗎?這不是欺負人嘛!

蔣正貴心裡面雖然有些腹誹,但是嘴裡面總是要應付兩句的,“缺乏理論指導,沒有實際經驗,羣衆工作也不好做,現在大家對我們的信任度很低。”

李正也是一時衝動打了個岔兒,四下環顧時就發現大家對於他都有一些不滿的傾向,便知道這句話問得有點兒不合適了。

不過他這個省工會主席也不是白做的,立刻就抓住了蔣正貴話裡面的重點,點頭說道,“蔣局長的話說到點子上了,羣衆工作是很重要的,我們黨能夠走到今天,密切聯繫羣衆就是三大法寶之一嘛,如今我們的很多幹部就是脫離了羣衆,所以辦起事情來就束手束腳了。”

又談了一陣子之後,市長蕭名學做最後的總結性發言。

“兩位領導,同志們,在這裡,我主要談一談沙關縣糧油公司的情況。”蕭名學說道,“像西嶺省大多數國有企業一樣,從九十年代中期以來,沙關縣糧油公司在經營中就遇到了重重困難。該廠建立於六十年代末,在計劃經濟時代曾經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而且在改革開放的前十年中,還是一個贏利企業。九十年代初,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該廠開始走下坡路。在九五年以前,廠子已經欠債兩千萬元,廠裡的大多數生產線都停產了。該廠大概有五百到六百名職工,其中的九成以上都被迫離崗。從前年五月到今年一月的二十個月中,離崗工人只拿到三次生活補貼,一共才五百元。”

“我經過認真計算,得出一個結論,要維持一個核心家庭最低的生活水平,一個月需要兩百五十到三百元,在二十個月時間內只有五百元的收入,大多數職工的家庭生活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困境。例如,有一個四口之家,丈夫在該廠工作,全家的生活主要靠他的收入來維持。他離崗以後,整個家庭生活就只有靠他母親從養老金中擠出的一點錢來維持了。後來他的妻子又患上了癌症,爲了籌集給妻子看病的費用,他只好去賣血。去年春天,他的妻子去世了,家裡連安葬他妻子的錢也湊不出來。廠裡的工會承諾給他家中兩個未成年的孩子每月提供七十元的生活費,但是,這只是承諾,最後無力兌現。再如,有一個夫妻兩人都在該廠工作的雙職工家庭,他們夫妻兩人同時離崗了。爲了維持夫妻兩人及一個未成年孩子的生活,妻子決定上街擺一個小飯攤。但是,擺攤也掙不到什麼錢,原因之一是擺攤的人太多了,離崗職工沒有生活出路的人幾乎都選擇了這一條路,生意自然不好。另外,來自工商、稅務等政府部門的苛捐雜稅太多了。在對生活感到絕望的情況下,她選擇了服毒自殺,萬幸的是,她被人們及時發現並送往醫院搶救,最後又活了下來。”

“有的家庭主要依靠還有工作的配偶的工資來維持,但是如果配偶所在的國有企業效益也不好,不能按照工資全額發放工資,或者不能按時發放工資,家庭生活就非常困難了。許多家庭要靠在街頭擺難來補貼生活,或者靠從親戚那裡借錢來補貼生活。爲了補貼生活費用之不足,子女向父母借錢,父母向子女借錢,已經是一種普遍現象。由於生活越來越困難,工人的不滿也越來越強烈了。工人抱怨說,我們爲工廠幹了一輩子,最後落得兩手空空。生活上的困難已經使他們忍無不可忍,他們的怒火隨時可能爆發出來。”

蕭名學說得比較慢,也比較清楚,大家都聽得很認真,畢竟,這不僅僅是明陽一地的特例,而是整個國家都在普遍發生的事情,誰也無法漠視這個事實存在。

“像大多數國有企業一樣,沙關縣糧油公司的衰落,在一定程度上與計劃經濟有關,也與該企業在市場經濟環境中缺乏效率有關。但是,廠裡的工人堅信該廠的廠長是一個腐敗分子,而且是他搞垮了企業。”蕭名學接着說道,“該廠的廠長王東雪在八八年出任廠長,在他任廠長的前兩年,由於表現出色,獲得了人們的信任。在後來的工業改革措施中,企業領導人的自主權越來越大,王東雪也開始爲了一己私得濫用權力。他利用各種手段侵吞工廠的財產。例如,他利用工廠的資金和設施建立了一個服務公司,但是,當這個公司贏利時,它並不把贏利交給廠裡。用工人自己的話說,這個公司實際上就是王東雪的私人公司,因爲公司的一切財產完全由他來支配。”

“最讓工人們感到氣憤的事情,是該廠投資興建果汁廠這件事。一九九二年,該廠通過工人集資的辦法投資興建了一座果汁廠。建立這座果汁廠的目的是想通過多元化經營改善廠子的贏利狀況。每一個工人交集資款五百元,廠裡答應每年付給集資者百分之十五的利息。但是,新建這座工廠成了一場災難。它不旦沒有給廠子帶來一分錢的利潤,而且把所有集資款都賠了進去。工人沒有得到任何利益,唯一的回報是每人獲得了一箱賣不出去的果汁。更糟糕的是,由於果汁廠賠了錢,工人的集資款也收不回來了。這時候廠長決定把果汁廠所在的地皮,以三百萬元的價格賣給一家土地開發公司,用出售土地獲得的資金償還果汁廠所欠的集資款。但是,出售土地的所得,並沒有作爲集資款還給工人,而是不翼而飛。工人們認爲這批錢已經被廠長挪爲已用。僅僅是去年,據說廠長用於迎來送往的招特費就高達十萬元,而這一年中工人有十個月沒有領到工資。更加讓工人憤怒的是,從九二年到九五年,工廠從工人的工資中代扣工人的養老金兩百萬元,但是,這筆錢並沒有按照上級規定上交給市裡的有關部門,因此,該市的有關部門拒付這個企業退休工人的養老金。廠長的行爲讓該廠的工人怒不可遏,徹底調查和懲治廠長的腐敗行爲成了工人上街抗議的主要要求之一。”

“在許多工人看來,廠子完全是由王東雪搞垮的,他不僅貪婪地侵吞廠裡的財產,而且利用企業的資金去收買上級官員,爲自己營造保護傘。據說,市裡的某位領導到美國和歐洲旅遊,九十由王東雪爲其報銷費用。一方面,王東雪還爲一些上級領導及其家屬報銷醫療費,另一方面,廠裡卻拒絕履行爲自己的職工報銷醫療費的義務。工廠不僅不能按時爲工人發放工資,不能爲工人交付養老金,甚至於連廠裡的電費也無力支付。工人們越來越窮,廠長卻越來越富,工人們被一個事實激怒了。正如一個工人所說,王東雪搞垮了工廠,用國家財產喂肥了自己。誰知道他貪了多少錢?恐怕一輩子也吃不完,卻把工人坑苦了,工人心裡不平衡。”

蕭名學的一番話說出來之後,在座的很多人的臉上都有些不自然,這個王東雪替某些領導報銷路由費用的事情並不是空穴來風,否則蕭名學也不可能拿到會上來說。

事實上,明陽市的大部分領導都或多或少地得到過王東雪的上貢,否則以他一個縣裡面的糧油公司廠長,怎麼可能頂得住工人們的屢次上告?這種事情其實是很容易理解的。

尤其是市委書記鄧思銓和副市長黃錦利的臉上更是一陣紅一陣白的,都暗自怨恨蕭名學說話不留情面,居然把這件事情給捅了出來,尤其是在省紀委書記徐慧昭在場的情況下。

此時大家都可以注意到,省紀委書記徐慧昭正在認真地往小本子上做記錄,顯然這件事情已經引起了她的高度關注,或者,這事兒以後會提到日程上去?

大家心裡面胡亂猜測着,誰也不知道領導心裡面究竟是作何打算,牽涉其中的那些人,頓時覺得渾身都不自在。

事實上在沙關縣糧油公司的下崗職工們組織集體臥軌之前,廠子已經連續幾個月拖欠地方供電部門的電費,因此供電部門決定在臘月裡開始停止向他們供電。

正是這件事,成了工人走上街頭進行抗議的導火索。

停電對工廠的影響並不大,因爲它已經停產很久了,但停電對工人生活的影響很大,因爲工人都住在工廠附近的家屬區,家屬區與工廠使用的是同一條供電線路。

臘月裡面,已經停電好幾天了,由於不能使用照明電器,各家各戶都是漆黑一團,孩子們在家裡也不能學習,有的被迫去弄了蠟燭或者煤油燈用,情況很糟糕。

這個時候,有些工人就從家出來,三人一羣五人一夥兒地閒逛,邊逛邊抱怨停電給生活帶來的種種不變。有一個工人敲着一個盆走了出來,他在家屬區內邊敲邊喊,要求工人們都出來,去要電。

許多人聽到他的喊聲都從家走了出來,不久,家屬區就聚集了許多人。

有人提議把家屬區外的馬路堵上,阻斷交通,這樣,有關部門一定會很快知道這兒發生了什麼事情,也許會來解決問題。

於是這樣,馬路一下子就被堵上了,交通因此而陷入癱瘓,交通堵塞持續了一個多小時,一直到縣政府下令,讓供電部門立即恢復供電,工人們才散去,交通才恢復正常。

第二早上,工人又在家屬區聚集起來,討論如何才能保證停止供電的事情不再發生。

他們決定去市政府請願,讓市政府保證以後不再停電。最後,大約一百名工人去了縣政府,衝破了門衛的阻攔,進入了縣政府大院。

雖然這一事件得到了和平解決,但它還是成了幾天後一次規模更大的工人抗議活動的序曲。

可能是受到一段時間抗議活動獲得成功的鼓舞,有些工人開始計劃更大的行動,他們貼出大字報,提出了幾項要求,要求補發拖欠的工資,徹底調查廠長王東雪, 保證醫療費的報銷,保證及時發放養老金。

“但是,我想說的恰恰是另一點——”蕭名學非常認真地對衆人表示道,“雖然我們可以漠視下崗工人的艱難處境,也可以通過某些手段來限制他們的活動,扼殺這些羣體性事件的發生,將負面影響降低到最小,可是我們始終不能夠否認一點,那就是這些情況的客觀存在!”

“所以,我們不能冷眼旁觀,得想辦法解決問題!”蕭名學說道。

第二百七十五章 同牀沒夢第十八章 轉學不轉學?第四百一十三章 坐而論道第一百六十四章 對策第四百零八章 爲國舉才第四百八十一章 打手機的和尚第三十八章 基本上完美的樣品第二百二十一章 出租車第三百六十五章 落潮第五百七十七章 遇到命案第三百四十六章 誰的魅力?第二百六十六章 想不想?第五百二十三章 公開打臉第三百五十七章 溫泉小魚美人第六百零四章 宰肥羊第三百二十二章 讀書頂個鳥用第四百三十六章 僞劣種子事件第四百七十三章 通貨膨脹的根源第三百八十九章 三問陳明洛第一百二十六章 家事牽連第三百二十六章 死的太冤枉了第四百九十八章 砸琴的女人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有副作用第五百二十五章 美國主導世界金融第三十章 新發現第五百九十五章 躲不開的事情第八十四章 泥石流下的MINI COOP第六百零五章 請繫好安全帶第五百零五章 看心情了第五百五十九章 陳書記搞推銷第二百零九章 陳明洛的提名第六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四百九十六章 新的任務第二章 意外的覺悟第二百零四章 閒話和主見第四百三十二章 市委書記影響決策第四百一十八章 職業菸絲兒之初陣第四百七十三章 通貨膨脹的根源第三百八十二章 混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你猜錯了第三百三十七章 來自莊家的問候第五百八十七章 又要麻煩組織第一百七十六章 雷厲風行第二百四十九章 沒有白費功夫第三百六十四章 風險在變大第四百八十五章 玩火兒第五百四十四章 該是誰的,就是誰的第四百一十一章 陳通達同志不錯第三百零六章 小試牛刀第二百五十一章 底蘊漸豐第二百一十七章 變化無處不在第三百四十四章 竟然是她?!第四百一十八章 職業菸絲兒之初陣第三百八十四章 又來了一撥兒第三十五章 蕭副市長看重的小發明第五十七章 換座位第三百八十三章 一撥兒又一撥兒的警察第一百五十五章 蔡素珊的進攻和陳明洛的反擊第五百五十六章 重磅打擊第四百七十九章 何必杞人憂天第三百八十四章 又來了一撥兒第三百四十三章 香水有毒本書書友羣見內第五百二十四章 前後矛盾第一百七十七章 捏着鼻子認了第五十一章 小人物改變世界第五百九十九章 後宮救國理論第九十章 互相借勢第三百六十七章 坐享其成第五百六十六章 令人頭痛的禮物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撥兒一撥兒地來客人第四百九十五章 有條件的支持第八十章 弄虛作假第三百一十六章 你是哪種男人?第四百八十六章 有原因的第六百零二章 倒黴的鼻子第三百六十九章 趁火打劫第一百五十八章 日和天的區別第五百七十二章 有點兒盼頭兒第一百四十一章 靈機一動第二百六十二章 硬撐着第四百零七章 動手的理由第四百三十八章 採訪第五百零九章 個人網站的盜版侵權問題第一百五十三章 決定動手第二十二章 偶然的機會第二百二十九章 離開明陽第四十六章 原來如此第三百二十八章 你知道我爸是誰嗎?第一百三十章 敲定第一百四十六章 周旋一番三江感言第二百四十六章 順手人情第三百三十六章 高校裡面的敗類們第三百六十七章 坐享其成第四百五十九章 狠狠地賺了一筆第四百零五章 省委書記的飯不容易吃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思路的拓展第二百八十七章 三雙黑眼圈第四十八章 突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