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一)

上午巳初時分剛過,劉玄就上馬出發了,身邊跟着韓振和常豫春。今日是侯孝康、石光珠舉行文會之日,文鬥劉玄自己上就好了,就怕要武鬥,所以把武藝最好的常豫春帶在身邊。就憑他“率十萬衆可橫行天下”的本事,自當能殺出羣毆重圍,屆時再做計較。

韓振自然是帶路的,騎着馬在前面邊走邊介紹着。

從奉國將軍府出來,走出慶壽坊,先向北,沿着昆眙街走。路過水月庵時,韓振指着說道,“這裡是諸位開國公侯府的共廟,不少女眷出家都是在這裡,還有替身出家的也在此處,逢觀音誕辰來祈福打蘸的,這裡熱鬧非凡,出入全是權貴家眷。”

再往上走,就是五嶽廟、延福坊、永嘉坊、興寧坊。

“四哥兒,那邊是廣平王府。”

“廣平王府?”劉玄遙望了一眼,卻只看到一處屋檐角。廣平王是當今聖上的二皇子。他跟劉玄同年,去歲封王開府。

“四哥兒,這裡看不大清楚,前面有藥王廟擋着。”

又走了一會,韓振調頭向西,指着北邊說:“四哥兒,這再往前就是忠順王爺府了。”

“哦,”劉玄只是淡淡地應了一聲。忠順王是當今天子的弟弟,仗着太上皇、皇太后的寵愛,驕橫跋扈,京師裡是出了名的。

向西沿着永安街走過永興、崇仁兩坊,就到了劉玄熟悉的地方,國子監和貢院附近。平日裡他上學都是從法華寺、長生觀那邊直接穿到這裡的。

“四哥兒,南邊就是皇城了,那邊是地安門,進去就是地壇,左邊是依次下去是北海湖、中海湖和南海湖。湖西頭是內庫司、飛龍苑和皇家的道觀-自然觀,還有左右十二局,二十四衙門,都在那邊。”

韓振眉飛色舞地說道:“在湖東邊,地安門向南依次是太極宮和龍首原。聽故老相傳說龍首原本是一座景山,前周太宗皇帝遷都京師時,說風水不好,發二十萬民夫將它鏟成了一塊高地,再在上面修建了大明宮。聽說太上皇和皇太后就住在那裡。”

“再往南進了神武門,就是紫禁城了,當今天子住的地方。左右兩邊是東華門和西華門,正前面是午門。午門出去左邊是太廟和天壇,右邊是三省和軍機班,再往前,出了天安門,就出了皇城了。”

“噢,振哥兒,你這麼熟悉,進皇城逛過?”常豫春打趣道。

“春哥笑話我了,我既不是殿前司龍禁、宿衛、拱衛內三班的御前驍衛,又不是外四班的驍勇,如何入得這皇城?都是宮裡面的老公們說出來的,書坊裡還有皇城的地圖在賣呢,我也就說個熱鬧。”

韓振撓着頭說道,常豫春哈哈大笑,聲音如雷,引起旁邊衆人的矚目。

沿着聖德街向西,走過永昌坊、修德坊、仁政坊,穿過鼓樓鐘樓,就看到了曲江湖。這曲江湖其實跟皇城的三海是連在一起的,都是高梁河、永定河、盧順河通過一段溝渠,引爲京師內城的護城河。中間一段再通過德勝門西邊的水偏門引入內城,先爲西海湖,再南下爲曲江湖,然後通過地安門旁的水門引入皇城,爲三海湖。

五湖中,曲江湖景色最美。某一處堤岸上有柳樹兩行,搖葉如纏頭碧玉,吐絲若金垂銀繞。間雜着桃杏樹木,竟無一處凡塵。又另一處,白柳橫坡,黃花滿地,暖日鶯啼,更有芭蕉冉冉點綴。風景秀麗之處,有依堤榭軒,臨水而立,前有碧波粼粼,泛舟盪漾,後有紅葉翩翻,疏林如畫。

花萼樓就是其中一處,主樓屹在湖邊一處高坡上,有左右翼樓,宛如展翅。左翼飛跨到湖邊的一處小島上,自成了一座三面臨水的樓榭。右翼飛至另一山坡上,有數千翠竹環繞,風搖影疏,別有一番風味。

還未走近,就隱隱聽到絲絃笙簧之聲,從左右兩翼樓飄來。走近來,只見正前方的高樓有四層,飛檐挑角,華麗輝煌,更有鼎沸人聲,一陣陣從樓裡涌來。

走到樓下,自有僕人過來牽馬,並有諮客過來詢問:“公子,敢問是赴哪家的盛宴?”

“修國府和繕國府。”劉玄答道。

“公子是赴兩國公府聯決辦的文會。在三樓,公子請進,兩位壯士這邊請。”這是要主僕分流啊。

“稍等,我還要等人。”

“公子請到樓前偏房稍坐,這裡有茶水糕點,公子可以先解解渴,壓壓肚子。”

“好。”劉玄滿意地點點頭,這服務態度,果真是京師第一樓,天字一號銷金窟。

等了一會,徐文禎和明國維聯決到了,原來兩人住在一個方向,走到路上就遇到一起了。

三人也不再等其他同窗,提着衣角,依次上了樓。

在二樓通報了姓名,下來一名小廝,直接將三人引到了四樓。

這裡已經坐了二三十人,侯孝康和石光珠兩人,在各處打着照應。今日兩人戴着懶收網巾,穿着一身綿綢直身箭袖衫袍,腰間扎着一根錦繡鑲玉帶子,掛着繡着銀魚兒的袋子。渾身上下收了權貴驕橫之氣,全是謙遜君子之風。

見到劉玄三人到了,石光珠連忙迎了上來,拱手作揖道:“三位賢達屈尊到來,讓此文會蓬蓽生輝,月輝星煜。”

“聞得兩位兄臺共襄此盛會,爲國子監諸貢生同窗揚名,如此大善之事,我等定要前來,以附驥尾,觀摩學習。”

等了一會,有不少人陸續到了,國子監學生七八十人,都是廕生和貢生,另有二十餘位各行省來京備考明年春闈的拔貢。找過夥計一問,原來三樓還有一場,捐生、其餘非國子監的文人,都在那裡坐着。

接着到來的有國子監的教授兩人、助教四人,其餘直講、待講十餘人。衆學子們紛紛起身,向老師們遙遙拱手行禮。秦基的到來,沒有出乎劉玄的意料。到最後,來了三位翰林院的學士,衆人紛紛起來,恭迎三位老大人,場面一度混亂。不過聽完介紹,劉玄發現,都是國史館、集賢館這種清閒的學士。

到此時,整個四樓坐得滿坑滿谷,劉玄一桌第四人是來自江西行省的宋恪元,三十多歲,清瘦身長,是集賢館算學博士,是跟着那位集賢館學士來的。

第六十九章 深秋賦詩菊黃華(二)第四百零六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四)第三百八十七章 早歲已知世事艱(二)第二百二十一章 公私兩宜順人情第一百八十六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一)第二百九十二章 旁論治亂有靜氣(一)第四百二十章 尋仙問丹白雲間第三百七十三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一)第一百八十九章 府邸私話言要事(一)第四百五十一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二)第一百零一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一)第二百八十八章 鐵馬秋風鬱洲山(一)第九十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二)第八十七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二)第二百九十三章 旁論治亂有靜氣(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奸佞忠信人言間第二百三十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一)第二百三十五章 老少狐狸志同道(二)第九十七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一)第三百六十七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北新關裡揚威武(二)第九十七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一)第三百零九章 列聖憂勤德澤深(一)第四十二章 周府壽宴聞奇案(一)第九十二章 秋風蕭索蕭風關(一)第四百一十四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一)大秦官職 三第三百二十二章 冶金韞玉忌輕沽(二)第一百二十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二)第二百一十七 春江潮水自東去(一)第四百一十二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二)第八十五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六)第二百九十七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四)第四百四十二章 人間信有白頭癡(一)第四百二十六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輕談江山似等閒(二)第四百一十一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一)第三百三十八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一)第三十九章 賈府門裡訓弟子第三百八十七章 早歲已知世事艱(二)第二百九十四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一)第二十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三)第一百零八章 彈劾如雲暗殺機(一)第八十五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六)第三百九十四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四)第三百二十四章 乾坤成壞一浮漚第二百八十五章 舊事未了新爭起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間何處無春到第三百八十六章 早歲已知世事艱(一)第二百三十四章 老少狐狸志同道(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一)第一百零一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三)第六十六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三)第二百零八章 暗箭傷人索誰命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五)第四百五十二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春暖水寒風似刀第二百零三章 衆軍齊整蓄勢發第三十二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三)第三百九十三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四)第一百五十九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二)第三十三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二)第四十九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曲肱飲水亦欣然(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四)第一百八十三章 江都城外會探花(一)第三百五十章 君持爲報京華舊第一百三十六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一)第二百六十四章 萬里賓客自西來(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三)第三百零八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地固將容小丑(二)第五十六章 此時海棠惹秋意(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閒來無話談前程(一)第七十章 栩栩如生丹青手第四百三十九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三)第二百一十九章 狀元轉做伐柯人(一)第七十六章 元夕聞名青玉案第四十八章 薛呆事敗立重誓(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一)第三百零七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一)第一百八十三章 江都城外會探花(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一洗萬古歌詠志第四百四十七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繁花暗影半山堂(二)第三百一十三章 世味年來薄似紗(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猶嫌五更雞鳴早第二百六十一章 芙蓉謝里影人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