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四)

“父親何必爲這件事苦惱呢,而今朝中大事可不是高麗。”楊翯勸道。

“我知道,朝中大事有兩,一是大行新法,二是儲君之爭。相比之下,高麗之事確實不算什麼。”

“父親,我聽你的意思,閣老補位,也跟這兩件大事息息相關。”

“是的。聖上現在最關心的是新法。只有行了新法,澄清吏治,國庫充盈,聖上纔有錢糧去做大事。前兩年,劉四郎、胡伯恩、謝志清在兩浙做得不錯,頗有成效。甚至連最難搞的改稻爲桑,都被他們搞得有聲有色,確實難得。”

“後來劉四郎在南直隸幫聖上拔除了以甄府爲首的勢力,其餘各家懷懼,紛紛順服天威。聖上的意思是抓住大好時機,推行新法,內閣就是樞要所在。偏偏聖上夾袋裡能夠入閣的心腹親信,能力夠的有,卻都是資歷太淺,難以服衆。”

“聽了父親的話,兒子倒是明白了,舊臣派和義理派嚷嚷着儘快定下閣老補位的人選,就是因爲現在夠資歷入閣的,都是他們的人。”

“是的,所以聖上只能用拖字訣,拖個一兩年,想必他器重的那幾位臣子,也攢足資歷。聖上好容易用先皇龍馭賓天的機會把兩位宰輔趕出了半山堂,絕不會再放虎入山。”

“父親,那儲君之爭呢?朝中上下,對大行新法反倒不怎麼關注,更關心儲君之位花落誰家。”

“沒錯。大家都在奪嫡上投了注,都想着己方贏。勳爵世家想重複先皇之時的榮耀,舊臣派想着繼續保住他們的權勢,義理派想獲得從龍擁立之功,從而獨尊百家。他們一個個,比聖上還要着急。卻不知歷朝歷代,奪嫡是最兇險不過的,不到最後一刻,誰也不敢說大局已定。”

“父親說得極是。可是能看透這些的人又有幾個呢?”

“你還別說,劉四郎就似乎看透了。當年他跟我談及史書上一些人重蹈覆轍的愚蠢事例,曾經說過,有些人總是認爲自己夠聰明,夠幸運,不會掉進同樣的坑。其實從他們那麼想的時候開始,就註定要掉進同樣的坑,犯同樣的錯誤。爲什麼?因爲他們的前輩也是這麼想的。所有說,總是有些蠢人前赴後繼。”

“父親爲何說劉四郎像是看明白了?”

“前些年,是聖上與先皇明爭暗鬥,劉四郎千方百計圖謀出任地方,就是不想過多地涉及這些事情。他啊,精明的很,絕對不會把前途乃至身價性命,都壓在一個完全不確定的事情上。”

“父親,劉四郎不表態,軍將世家也幾乎沒有表態,至少,九邊的軍將們都沒有表態。兒子有些奇怪了,難道劉四郎除了士林之外,還能影響軍將們?”

“我兒多慮了,劉家本身就是軍將世家的翹首,他的態度就是軍將世家的態度。這些軍將世家們很聰明,他們深知自己身份敏感,寧可避得遠遠的,也不願牽涉其中。有大功必然會有大過,萬一押錯了,他們一個個都手握兵權,到時就不是奪職這麼簡單了。無功自然無過,新皇登基,還是要用他們鎮邊。要是你,你會怎麼選?”

楊慎一說完後,又搖搖頭說道:“只是劉四郎現在身份特殊,他想靜,某些人卻不會讓他靜。想必劉四郎也是知道這點。他的性子,從來不會是坐以待斃。只是他會怎麼做,老夫現在還看不出來。”

第二天,禮賓館傳來消息,說高麗王嬪聽聞高麗王病重,悲痛欲絕也病倒了。太醫院去了幾位太醫,診治一番後,說是心病難醫。於是沒過幾日,王嬪居然一命嗚呼。滿朝都讚歎高麗王嬪純貞明忠,隨即隆慶帝下詔,追贈王嬪爲高麗國純貞端仁王妃。

禮部又上書,說高麗王馥病重垂危,國不可一日無主,請冊王世子,以郡主監國,歸國理政。隆慶帝允了,下詔正式冊王世子爲高麗世子,賜名梧,冊郡主爲德真郡主,攝監高麗軍國事。

十七歲的德真郡主上書謝恩,但明確表示,在侄兒高麗王世子李梧成年親政之前,絕不會嫁人結親。

此事一經傳開,朝野不由議論紛紛。不少人都在讚歎,高麗男子難堪大用,女子卻是一個個純貞明禮,算得是奇女烈女了。

這一日,賈府大觀園裡,毗陵侯世子賈寶玉又宴請諸位好友,其中就有秦鍾。

秦鐘身爲劉玄目前唯一的弟子,又託在楊宰輔之子楊翯門下學習,自然是倍受矚目。加上他運氣好,直隸鄉試中了舉人,已經算得上是士林文人了,甚至可以跟毗陵侯賈政稱起前輩晚輩來了。

所以秦鍾一到,石光珠、衛若蘭、馮紫英等人紛紛起身相迎。

“鍾哥兒來了,我們這桌酒席可謂是焜昱錯眩。”

“豈敢豈敢,幾位都是在下的前輩,秦某萬不敢這般造次。”

寒噓幾句後坐下,衛若蘭問道:“四郎在高麗戰事順利嗎?”

“恩師在高麗戰事還算順利,只是高麗降軍出了大亂子,只得暫緩攻勢。”

“你們說這高麗男子,一個個要不昏庸無用,要不貪婪暴虐。倒是高麗女子,可謂是奇女子啊。”賈寶玉讚歎道,“真想去拜會那位德真郡主,她不過十七歲,居然能說出這般大義凜然的話,比那些只知道貪權牟利、勾心鬥角的混俗男子強多了。”

大家都知道寶二爺是什麼性子,只是笑了笑。

秦鍾倒是問道:“寶二哥,請問二嫂嫂的身子好些了嗎?”

“唉,她還是那個樣子,每晚都要夜咳到三更。真是讓我揪心,要是四郎沒去高麗就好了。他是杏林國手,想必能夠藥到病除。”

衆人不由嘆息,紛紛出言相勸。

秦鍾知道一些內幕,清楚二嫂嫂林黛玉如今病重的真實原因。首先是去年年底其父病故,是一大打擊。後來襲人、甄三姑娘、甄四姑娘三位姨娘爲賈寶玉生下兩子一女,闔府上下一片歡慶,尤其是賈母和王夫人高興得不了。母憑子貴,襲人和甑四姑娘頓時身份不同了。而身爲正房夫人的林黛玉自然要受些冷落。她生性敏感,於是連病帶氣,病情更重了。

只是這些話說不出口,秦鍾暗暗藏在心裡。

“聽說貴府大老爺報了噩耗?”

“是啊,大老爺三個月前就在德光城仙逝了,只是路途遙遠,前些日子訊息才傳過來。”

“璉二哥還在登州軍前效用,怕是沒法去扶柩了。”

“是的,府上已經派了幾位老成的族人和家僕,去德光城接大老爺的靈柩。”

“聽說薛府老爺也告危了?”馮紫英開口問道。

“是的,蟠哥兒前幾日來信,除了通報他夫人生了麒麟子,也提到薛世叔病重的事情。”

“今年這日子不好過啊。”

衛若蘭開口說了一句,衆人一時無語,亭子裡變得無比寂靜。

第一百零五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一)第二百八十八章 鐵馬秋風鬱洲山(一)第一百零九章 彈劾如雲暗殺機(二)第三百一十二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地固將容小丑(一)第二百五十三章 抱朴守拙姑蘇城第二百七十二章 太湖風冷吟吳越(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北新關裡揚威武(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旁論治亂有靜氣(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紫薇舍人當望衡(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三吳鼙鼓連聲來(一)第五十三章 寧國府裡暗刀劍第四十六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三)第一百六十三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三)第三百一十三章 世味年來薄似紗(一)第四百四十七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二)第二百九十八章 京華舊事恨難忘第二百五十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二)第四百二十二章 曲肱飲水亦欣然(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猶嫌五更雞鳴早第四百零七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一)第四百四十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四)第二百七十七章 華木含香雙添好(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一)第二百二十八章 京師三吳千機牽(一)第二十六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三)第二百七十七章 華木含香雙添好(一)第三百六十二章 繁花暗影半山堂(一)第八十二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三)第四百三十三章 五百年前事總知第三百四十七章 春衫已換麴塵羅(二)第九十一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三)第四百四十七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二)第七十六章 元夕聞名青玉案第四百零八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二)第三百一十七章 深宮一夜飛秋磷(二)第四百零三章 閒庭曲檻無餘雪第三百四十六章 春衫已換麴塵羅(一)第十四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三)第一百四十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五)第四百三十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春江潮水自東去(二)第四百零四章 流水高山有韻音第四百零二章 冰雪招來露砌魂(四)第一百九十二章 一朝京華看瓊花(二)第三百一十二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四)第一百三十七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二)第四百二十七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三)第三百二十四章 乾坤成壞一浮漚第二百八十八章 鐵馬秋風鬱洲山(一)第二百七十六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四)第五十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二)第三章 初到太學來報到(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甄賈寶玉會金陵(二))第三百九十四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四)第三百七十三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一)第三百三十四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二)第一百零九章 彈劾如雲暗殺機(二)第四百一十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四)第四百二十九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一)第四百二十八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四)第二百二十章 狀元轉做伐柯人(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京師三吳千機牽(二)第三百一十六章 深宮一夜飛秋磷(一)第三百二十三章 夢醒最怯聞夜鍾第一百三十一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一)第四百五十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一)第一百九十章 府邸私話言要事(二)第七十二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一)第三百九十章 高檐曲閣映紅簾第二百四十八章 瑚璉凡鳥謀私利第一百九十六章 三吳鼙鼓連聲來(二)第四百三十六章 蜂團蝶陣委芳塵(二)第二百六十章 四郎震怒忿賈府第三百六十三章 繁花暗影半山堂(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妖僧異心行詭事(三)第十七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三)第七十六章 元夕聞名青玉案第二百五十六章 宮使無私斷公案(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二)第十四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三)第三百四十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三)第一百五十九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二)第四百四十八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三)第一百零九章 彈劾如雲暗殺機(二)第一百九十八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四)第一百七十三章 妖僧異心行詭事(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三)第二百八十四章 木石前盟已成事第一百四十九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三)第一百六十二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一朝京華看瓊花(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五)第二百八十九章 鐵馬秋風鬱洲山(二)第七十六章 元夕聞名青玉案第二百七十三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一)第三百二十七章 中原干戈古亦聞(一)第八十四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