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元知造物心腸別

回到府裡,楊慎一又忍不住在書房裡回想着半山堂的一切,細細琢磨着劉玄的言行,試圖發現其中的蛛絲馬跡,但想了許久,還是找不到頭緒。

楊翯回來了,說完了交辦的事情後,楊慎一迫不及待地說起今天發生的事情。

“父親,你的意思是李秀其的奏章是劉四郎授意的,回報就是舉薦他入閣?”

“這一點爲父還是想得明白。只是我搶先一着,舉薦了葉志高入閣,原本想着還有一番糾纏,卻不想劉四郎卻答應得異常爽快,讓爲父有些不解。”

說到這裡,楊慎一語氣有些蕭索,“劉四郎好手段啊。內閣中,我有杜春震和董惜文相助,周相一向油滑,不偏不琦,韋正孝更是兩不相幫,爲父還能與四郎與丘相聯手對峙一番。卻不想四郎給春震灌了什麼迷魂湯,這段時間他有些疏遠了。而董惜文又是這樣的玩意,一屁股的爛賬,被人隨便一查就抓到了確鑿的把柄。”

說到這裡,楊慎一忿忿地說道:“二郎說他有經天緯地,安邦定國之才。也不知道董惜文給老二下了什麼迷藥。我要是不讓他告老還鄉,一旦被查到跟逆賊北靖郡王等人有什麼見不得的事,他就等着抄家流配。”

“現在爲父可用之人太少了。呂齊賢經過改土歸流、廣南平逆兩樁大功後,轉遷尚書也是夠了。只是廣南一時離不開他,爲父也不能讓他再犯五溪蠻那樣的錯事了。其餘的人,不是資歷不夠,難以舉薦,就是才幹不足,上不得檯面。真是惱人啊。”

“父親,你搶先舉薦了葉尚書,劉四郎卻不惱,確實有些蹊蹺啊。”

“是啊。爲父思前想後,最大可能就是劉四郎拿捏住李秀其。只是我怎麼想都覺得不大可能。李秀其,宦海沉浮多年,老奸巨猾的人,怎麼可能會被劉四郎輕易降服住了。不可能。”

楊慎一最後斷定,然後對楊翯鄭重地說道:“調李秀其進京的詔書已經下發,他不日就會到京赴任。你屆時以子侄身份去拜訪他,態度放謙卑些。”

“父親是要拉攏他。”

“嗯,盧文韜、魏良弼、韓東國這些仁廟先皇的宰輔相繼離職,但他們的門生故吏一大堆,繼續盤踞在朝中。李秀其跟盧文韜是同門好友,跟他們關係密切。一旦調京任工部尚書,那些傢伙就會圍聚在他身邊。盧老賊等幾位入閣十年,夾袋裡不知藏了多少人,不容小視。”

“劉四郎肯定是許了入閣,才說動李秀其出手。而今只是一個工部尚書,李秀其想必會心有不滿,你代表我去拉攏一番。不怕他不動心,只要他肯提出條件來,就有機會合作。拉住了這個老賊,盧老賊、魏良弼、韓東國的那些門生故吏就能拉一部分過來。到時候爲父就不會而今這般左右支拙。”

“兒子記住了。”

在漢王府,劉玄在書房裡跟他二哥相談甚歡。

“這次推行富國銀行兌票之事,大有所獲。各地商戶知道富國銀行的背景,對於接受我們的兌票並無牴觸。除了我們實力強勁外,關鍵是老範他們幾個,對於兌票設計得非常巧妙。”

劉乾看上去非常興奮,滔滔不絕地講述着他這大半年來的成果。

“兌票以戶部官制足紋銀爲單位,最低一兩、最大五十兩,中分有二兩、五兩、十兩。除了可兌換紋銀之外,還可在各地按當地市價在關聯的商社裡,直接購買絲綢、茶葉、瓷器、棉布和糧食等貨品。”

“開始時商戶還有些猶豫,老範他們說了兩家佛郎機,不,按照新說法應該是葡萄牙商船船長,把他們帶來的部分銀子,在富國銀行泉州分行按成色兌換成相應的兌票,然後北上明州,在那裡用兌票按市價購買了貨品,就跟銀子一樣好使,而且還省了許多事。”

“有了這些榜樣,那些海商、地方商戶們都信了,紛紛開始兌換我們的銀票。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他們接受程度會越來越高。應該用不了多久,我們的銀票會成爲一種貨幣,商戶、市井都爲承認它。”

劉玄點點頭道:“這就對了。只是富國銀行那邊,這銀票發行一定要有定數。五百萬兩庫銀就發五百萬兩,等慢慢運作好了,就可以五百發一千,發一千五。只是這必須有限度,不能突破,否則的話就跟前周的交子會子,最後一文不值了。成了廢紙一張。”

“這個我們省的。發行銀票憑的就是信用,要是沒得信用,那真的就一文不值。有了信用,就是可以一本萬利。這個道理我明白。”

“二哥說得通透!”劉玄笑着說道,“這一趟,二哥還看了其它的嗎?

“這次走了閩北、閩中、閩南、浙東、浙西、贛東、皖南等地,看了茶莊、瓷窯、鍊鐵廠,發現這些地方的工廠弊端很多。相比我們關東以及四郎你幫着在南直隸、兩浙開設的那些工廠,就是一手工作坊。”

“首先就是工藝不統一,全憑工匠經驗和口口相傳,而且師傅教徒弟,就跟貓教老虎一般,生怕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都留着一手。有了對比,才覺得四郎此前在關東那些工廠搞得實驗筆記和品牌的極妙之處。”

“有了實驗筆記,就可以經驗累積。就算中間停頓了,按照筆記可以繼續研製。不像南邊那些工匠,一旦失傳,必須靠某些聰慧工匠悟到了纔有可能復原。有了品牌,一旦貨品不良,丟臉的就是整個一門一脈,徒弟要是沒有超越,師傅都怕他丟了整個師門的牌子。”

“還有精細度量衡,標準化等等,我把我們關東工匠講習所培養的上百工匠,分到我們收購的幾家大瓷器廠,茶葉廠,絲綢廠做大師傅,嚴格按照我們的那套來。就按你說的那樣,只有工業化了,品質、產量纔會提上來。這點,南直隸那些投股入夥棉布紗廠的傢伙們,是深信不疑。都說是劉四郎有點金術。”

“我的點金術就是工業化、科技化。當年神武帝提出了科學技術、大工業化,還專門論述了一番。只是當時的條件完全達不到,慢慢地就消失在世人的眼前。甚至還被當成神武帝是紫薇帝的證據,說這些東西應該是天界纔有的。”

劉玄嘆了口氣道:“我看了神武帝的那些寶錄後,發現時代在變,很多東西神武帝那時是匪夷所思,到了我們這個時候卻是隻隔着一層紙。”

劉乾大笑道:“看來天底下能把神武帝寶錄真正讀懂的人,數百年來也只有四郎你了。”

劉玄看了看興奮的劉乾,笑了笑,沒有多說什麼。

第四百二十七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三)第三百五十三章 同袍借問誰家子(一)第九十八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二)第三百九十五章 細雨春蕪上林苑(一)第四百一十二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二)第三百一十八章 變化猶應侍帝晨第二百七十七章 華木含香雙添好(一)第四百一十九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六)第一百八十三章 江都城外會探花(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君故不見九州悲(二)第四百零三章 閒庭曲檻無餘雪第三百九十二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二)第三百六十七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春江潮水自東去(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三)第四百零一章 冰雪招來露砌魂(三)第二百五十九章 賈玉誠意救甄玉第四百三十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二)第三百九十章 高檐曲閣映紅簾第三百九十八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二)第四十章 榮寧國府暗波瀾(一)第三百九十八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二)第四百一十八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一)第三百二十九章 京畿東顧氣如山(一)第三百零二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四)第二百四十三章 閒來無話談前程(一)第二百八十四章 木石前盟已成事第二百三十四章 老少狐狸志同道(一)第二百五十二章 奸佞忠信人言間第四百二十七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三)第七十八章 欽點壬寅科進士(一)第十五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一)第二百八十二章 戰伐已聞運籌中第二百九十一章 樓船夜雪熊津鎮(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五)第四百二十六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二)第三百五十五章 旌蔽日兮敵若雲第二百三十一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二)第三百零四章 身向人間閱事多第二百五十三章 抱朴守拙姑蘇城第四百零四章 流水高山有韻音第十六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二)第三十九章 賈府門裡訓弟子第一百八十三章 江都城外會探花(一)第四百一十九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閒來無話談前程(一)第二百七十一章 太湖風冷吟吳越(一)第七十章 栩栩如生丹青手第四十章 榮寧國府暗波瀾(一)第三百六十八章 水漾萍根風捲絮(一)第六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舊事未了新爭起第二百六十四章 萬里賓客自西來(一)第四百五十九章 誰知重見楚江濱(二)第四百零七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一)第六十七章 折桂鹿鳴明師恩第三百二十一章 冶金韞玉忌輕沽(一)第一百七十五章 妖僧異心行詭事(四)第四百二十九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一)第二十二章 小小風波自散去(二)第八十五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六)第三十九章 賈府門裡訓弟子第一百九十三章 一朝京華看瓊花(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君故不見九州悲(一)第三十章 四女初入劉府門(一)第三百五十六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第四百零四章 流水高山有韻音第二百八十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二)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朝京華看瓊花(一)第三百五十三章 同袍借問誰家子(一)第二十八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五)第四百一十二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逕抱靜園城市間第二百六十五章 萬里賓客自西來(二)第一百零三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三)第四百四十七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二)第十七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三)第四百五十七章 更求平地上青天(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橫戈盤馬太原路第四百零四章 流水高山有韻音第二百零四章 三軍列陣杭城外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一)第三百九十六章 白髮蕭蕭洛陽夜第三百九十五章 細雨春蕪上林苑(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五)第四百四十九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二百八十三章 卻謀史館清貴職第二百六十三章 連枝比翼浮翠閣第三百七十八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一)第三百八十七章 早歲已知世事艱(二)第五十一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三)第四百二十九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一)第九十七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一)第四百四十九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二百五十三章 抱朴守拙姑蘇城第四十七章 薛呆事敗立重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