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九一八(八)

九一八當晚的事情很快就傳遍了中國以及國際,特別是中國國內引發了強烈的反響。

首先,作爲中國外交部長的王正廷向日本公使重光葵提出了嚴重的抗議;接着,中國駐國聯全權代表施肇基向國聯提出了申訴,想讓國聯主持公道驅逐日本人。

這還只是政府的一些作爲,國內的各個黨派、各個軍閥、以及廣大愛國人士開始了抗議遊行,特別是很多國民黨實力派看見老蔣實行不抵抗政策,開始紛紛發電反對老蔣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積極主張抗日。

而我黨也沒有放過這一個好機會,先是在全國發布了《中國共產黨爲日本帝國主義強暴佔領東三省事件宣言》,譴責日本人的侵略。並在月底再次發佈了一個‘二次宣言’,強烈指責國民黨當局的不抵抗,並提出一致對外。

除此之外,我黨認爲現在是壯大根據地一個好時機,應該趁着國民黨應付九一八帶來的一系列影響的時候,應該發起全面進攻,奪取國民黨統治區,並把一些根據地聯繫起來。

而且中央這次的決心很大,下令所有根據地的紅軍對國民黨發起進攻,任何放棄根據地的企圖以及不進攻都是黨的敵人。並提出長江以北的革命根據地以川陝鄂爲中心,鄂豫皖爲輔,並打通二者之間的聯繫,把兩個根據地聯繫起來,徹底截斷湖北跟北方之間的聯繫;南方以中央蘇區(湘贛閩根據地)爲中心,其他的小根據地都應該朝着中央蘇區靠攏,或者打通與附近根據地的聯繫。

對於東北,我黨也做出了積極的反應,月底就指定中央蘇區以及川陝鄂兩個根據地各自派出大量的指戰員奔赴東北,組建東北抗日武裝。

至於反映強烈的一方,還有着日本人。對於關東軍中國東北發動的軍事行動,日本政府以及天皇很是不滿,認爲當前發動這種軍事行動很不合適,恐怕會出現28年皇姑屯事件之後日本在國際上被孤立的情形出現。所以在事變之後日本內閣馬上就做出了,禁止把事情進一步擴大,並且命令關東軍停火。

但是日本有個奇怪的現象,下面的人不喜歡聽上面人的命令,也就是所謂的‘下克上’。所以關東軍直接無視日本政府的決定,反而以自衛的名義,繼續擴大戰線,精銳的關東軍直接席捲整個遼寧。

。。。。

“土肥原閣下,事情查清楚了嗎?當天晚上的事情到底是哪一方乾的?”此時的日本人在奉天(也就是瀋陽)的特務機關裡,九一八事變發起者之一的板垣徵四郎大佐問着前奉天特務機關機關長、現在的奉天市市長土肥原賢二。

土肥原賢二是有名的中國通,跟國內很多軍閥關係都挺好,跟閻錫山還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同學,現在他待着的奉天特務機關就是其一手建立的。

“大佐閣下,當天晚上十分混亂,城內除了我們關東軍還有着很多東北軍士兵,我們也無從得知那股神秘勢力到底是何方派來的。”土肥原賢二作爲特務機關頭子,都有點不好意思了,因爲他沒有查出來18號當晚洗劫帝國衆多銀行的不明武裝到底是誰派來的。

“難道沒有一絲蛛絲馬跡嗎?這件事已經在國內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我們必須得給國內一個交代。”板垣徵四郎這兩天都快被關東軍司令官本莊繁的施壓給逼瘋了。

“蛛絲馬跡我們倒是發現一些,這些不明武裝的武器十分精良,很多都配備着衝鋒槍,而且他們是通過汽車把一些東西搬走的,我們的人在營口附近發現了幾十輛被炸燬的汽車。

我懷疑他們就是從營口坐船逃走的,但是逃往哪我們卻不清楚。我倒感覺這件事會不會是張學良搞的鬼?他們發現了我們的計劃,順水推舟,嫁禍我們,要知道在東北只有他的東北局才能夠有這個實力。”土肥圓猜測道。

“有可能,要是真的是這樣,那這個張學良就良心大大的壞了,那他也就不像我們所瞭解的那個張學良了。”板垣徵四郎略有所思道。

“有這種可能,不過我會繼續追查下去。雖然那些重要財物不見了,但是張府那麼多土地以及住宅、企業等,我們可以把他們變現堵住國內政客的嘴。”土肥圓在一旁建議道。

“你這建議不錯,這件事就麻煩土肥圓閣下你去執行!”板垣徵四郎高興道,有了解決方案,他之前的陰霾神色也沒了。

。。。。

“中央的這兩個指示你們怎麼看?”安康,紅二方面軍的指揮部,川陝鄂根據地主要軍事主官都坐在這裡,他們的面前的桌子上都擺着一張紙,上面寫着中央關於九一八的決議。

“我覺得應該執行的中央的這兩個決議,中央的分析沒錯,我們應該抓住這個機會!”惲代英看着中央的電文,十分強勢,便就沒有打算反對的意思,而且他們心裡也覺得這兩個決議可以執行,而且都對他們有好處。

“我有一點看法,就是中央讓我們打通與鄂豫皖的聯繫,這個是不是不太現實?我們之前的制定的發展方向是四川跟甘肅,若是執行中央的這決議會不會對我們造成不少麻煩,要知道在襄陽,敵人可是重兵防守,若是強行打通跟鄂豫皖的聯繫,我們會付出很大的代價。”

作爲方面軍總參謀長的徐向淺,他對戰略上的發展有着自己的獨特看法,東進明顯不可取,但是中央卻又這麼要求。

“我有一個建議,中央讓我們跟鄂豫皖合在一起,我們完全可以把這個任務交給鄂豫皖的紅四方面軍,他們也有着數萬人,是我們紅軍排第三的部隊,我們只需在一旁策應,這樣就可以跟中央交差了。”

不得不說,陳更的建議說到了大家的心裡去,紅二跟紅四本來就不和,張國燾去鄂豫皖之前還沒啥事,在他一去,雙方經常鬧矛盾。特別是張國燾老是在中央的會議上指責紅二的一些做法,但李衛國這邊也不是任人欺負的,直接斷了給紅四方面軍的武器支援,這無疑是火上澆油,張國燾的心腹將領都紛紛在其面前大吐苦水。

不過並不是紅四所有將領都跟張國燾一樣,也有一部分將領就對張國燾的一些做法不滿,例如曠繼勳、曾中生、王樹聲等人。原因也很簡單,兩個方面軍不和造成現在鄂豫皖的經濟條件大不如前,武器方面只能通過繳獲國民黨來獲得,下面的指戰員沒少抱怨。

但是張一到鄂豫皖就大肆清除異己,他們就只能自保,哪能在這些事上面發表不同意見,更何況這事還被張國燾搞成了方面軍之爭,把私下的不和,擡到了檯面上。

而對於兩個方面均不和的事,中央也知道,但也不好插手管,首先兩個方面軍的一把手就不和,李張二人早在武漢起義時就因爲一些事產生分歧。中央也沒法管,一個是老資歷的黨員,一個是地方第一實力派,無論偏向誰都嚴重會影響到黨內團結,所以中央就是和稀泥,只要不壞事,隨他們鬧去。

“我覺得可行!你們認爲呢?”李衛國直接在一旁表態,他對於能夠打擊張國燾的建議一直很支持。

“我沒有其他看法。”

“我也贊同。”

在李衛國出言表態後,其他人便就沒有反對。

“政委,你呢?”

李衛國問着一旁不說話的運代英,對方是總政委,他的意見也很重要。

“既然衛國都這麼說了,我就沒其他的看法了。”對於幾人都同意這個建議,運代英也無奈的嘆了口氣。雖然他也不滿張國燾的哪些做法,但又不想因爲這些造成兩個方面軍的不和,可看着其他四位搭檔的態度,看樣子調解是不可能了。

“那這事就定了,不過爲了不讓中央指責,我建議我們可以朝四川或者隴南出兵,讓我們的根據地再次擴大。”李衛國想了一會兒便提議道。

“對了衛國,還有一個事比較重要,就是吉鴻昌的事,他那裡我們應該儘快着手,老將已經開始不信任他了,我怕老蔣會先下手爲強。”惲代英想到之前中央下的命令裡,讓他們儘快把吉鴻昌的部隊拉進紅軍隊伍。

“沒錯,這事我會親自負責,不過咱們得想好把他拉過來給什麼職務,這個事政委你這邊跟中央協商好,看看給什麼番號合適。”想到吉鴻昌,李衛國也比較重視,通過他可以作爲跟其他愛國的前西北軍將領之間聯繫的中間人。

“好的,這事交給我吧,我立馬就去辦!”運代英認真地說道。

對於吉鴻昌,李衛國等人也花了不少心血,不過現在吉鴻昌還在上海,據上海同志傳來的消息說是正秘密趕回湖北,謀劃起義事宜。

對於吉鴻昌,李衛國看重的是他愛國情懷,他的軍隊李衛國還看不上,此時的吉鴻昌部隊早就被老蔣給拆分的不成樣了。他名爲22路軍總指揮,但實際上能指揮得動的只有他的30師一萬來人,另外的31師已經不是他能指揮得動得了。31師師長張印湘在老蔣的離間之下,早就跟吉鴻昌貌合神離,造成31師也就成了雙方的一個不穩定因素。

。。。。。

就在國內掀起規模空前的反日浪潮之際,國民黨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由於不抵抗政策使南京政府遭受了國內各界的指責,爲了平息衆怒,老將宣佈辭職(次年初又復職)。在老蔣辭職之後,國民黨內部的粵、寧二派開始和解,並取消了廣州國民政府,共同應對國內外複雜的局勢。

其中林森出任新的國民政府主席,孫科爲行政院長,但缺乏軍隊以及江浙財閥支持的新政府,舉步維艱。雖然林森之後一直出任國民政府主席,但是真正的大權還是掌握在老蔣手中,前者這個主席名存實亡。

。。。。。

襄陽,此時的警備司令部裡,時任警備司令的吉鴻昌正在跟我黨的地下黨員李子純談話。

此時的司令部裡的吉鴻昌書房裡,一盞電燈照亮了整個書房,一個穿着國民黨將軍軍裝的男子坐在書桌內側,並且一臉愁容,桌上擺着一份份電報和資料。而在書桌外側,這坐着一個穿着普通軍官軍裝的男子挺直的坐在一切對面,臉上很嚴肅。

“總指揮,這是老蔣要對你下手了,我們得提前做好準備呀,不然這麼多兄弟們都得被老蔣害死。”李子純一臉嚴肅的對着吉鴻昌勸道。

原來,就在一個小時前,南京傳來命令,老蔣免去了吉鴻昌的22路軍總指揮的職務,讓其在十日內必須出國考察。而他的22路軍則改編爲第30軍,原31師師長張印湘出任軍長,彭振山出任第30師師長一職。

在得到這個消息後,吉鴻昌連忙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在他部隊任職的中共黨員李子純,跟其商量如何解決這個事,這纔有了李子純在書房裡勸誡道。

“這樣吧,你能安排我去你們蘇區見見你們領導人嗎?特別是你們的李衛國總司令,我想跟他談談!”此時的吉鴻昌雖有心反蔣,但並沒有真正下定決心是否投靠gcd,所以他纔有此一問。

“好的,這事我馬上就去溝通。”李子純見對方還沒下定決心,便知道僅靠自己估計無法勸服他,只能讓蘇區的人出馬了,至於李衛國總司令會不會親自接見對方,那就不是他操心的了。

由於吉鴻昌出國考察一事只是南京的電文命令,真正的交割還得等南京方面派人來之後纔算完事,所以在南京來人之前,吉鴻昌仍然是即將被撤銷編制的22路軍總指揮。

而對於襄陽發來的電報,李衛國很重視,便決定自己親自前往,並邀請吉鴻昌到武當山一敘,共商大事。

而看見自己僅僅只是提個建議,沒想到陝鄂紅軍的總司令李衛國還真的答應了,並且邀請自己去武當山一敘。吉鴻昌也很驚訝,更多的則是欣喜,說明他還是挺受紅軍重視的,在欣喜之餘他就在襄陽地下黨的安排之下,秘密出發來到武當山跟大名鼎鼎的李衛國見面。

第129章 第二次反圍剿第41章 在襄陽(四)第286章 晉東南之戰(十)第83章 第一次反圍剿第137章 九一八(七)第374章 晉西事變(六)第261章 晉綏根據地(二)第229章 太原!太原!(二)第10章 空閒之餘(二)第469章 華北大掃蕩(十八)第385章 第三次大規模掃蕩第317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一)第300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第564章 日軍的反擊(十五)第25章 武漢之戰(六)第35章 衝突的後果第257章 西北聯合大學(二)第553章 日軍的反擊(四)第351章 綏寧會戰(十一)第152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四)第125章 第二次反圍剿(九)第309章 第一次反掃蕩(三)第432章 中條山之戰(三)第221章 激戰板垣師團(八)第210章 紅軍改編(二)第431章 中條山之戰(二)第41章 在襄陽(四)第231章 天津(六)第261章 晉綏根據地(二)第249章 回蘭州第366章 綏寧會戰終第239章 奇襲太原(八)第284章 晉東南之戰(八)第428章 皖南事變(八)第68章 編制以軍裝問題第553章 日軍的反擊(四)第205章 西安事變(五)第376章 諾門坎事件第181章 長征(二)第358章 綏寧會戰(十八)第121章 第二次反圍剿(五)第102章 漢中攻略(四)第261章 晉綏根據地(二)第96章 入川(二)第115章 紅四軍團(二)第286章 晉東南之戰(十)第604章 興安嶺雄風(四)第202章 西安事變(一)第179章 白銀法案第435章 閻錫山的動搖第554章 日軍的反擊(五)第33章 未來的根據地第2章 汝城之戰第175章 噩耗接踵而來第202章 西安事變(一)第35章 衝突的後果第217章 激戰板垣師團(五)第201章 兩廣事變第506章 察哈爾反擊戰(四)第34章 衝突第288章 晉東南之戰(十二)第78章 第一次反圍剿(四)第572章 戰平漢線(八)第623章 攻克濟南(六)第165章 西征(八)第30章 漢陽兵工廠第377章 諾門坎事件(二)第251章 南京大屠殺(二)第620章 攻克濟南(三)第311章 第一次反掃蕩(五)第380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二)第248章 南京大屠殺第570章 戰平漢線(六)第580章 緬甸反擊戰(六)第476章 珍珠港事件(四)第470章 華北大掃蕩(十九)第459章 華北大掃蕩(八)第19章 汀泗橋之戰(二)第17章 北伐之戰平江(三)第176章 事件後續第208章 諜影第365章 綏寧會戰之反擊(五)第396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二)第543章 太原光復(四)第508章 察哈爾反擊戰(六)第63章 大撤退(三)第194章 東征(四)第473章 珍珠港事件(一)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三)第67章 南昌起義、工農紅軍第四軍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三)第666章 華北大掃蕩(十五)第438章 日軍挺進隊的災難(一)第504章 察哈爾反擊戰(二)第441章 汾陽協定第283章 晉東南之戰(七)第314章 第一次反掃蕩(八)第44章 升職與五大第611章 興安嶺雄風(十一)第168章 西征(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