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白銀法案

雖然葉挺沒有救出來,不過看到老蔣厚葬了蔣先雲,李衛國覺得老蔣人起碼還是念一點舊,沒讓死去的蔣先雲受到折磨,至於葉挺那邊,只能以後再想辦法了。

在蔣先雲舉行葬禮的時候,蘭州也在舉行着一個葬禮,就是在平定青海戰鬥中死去的曠繼勳、劉士奇、何畏三位高級將領。這三位也是李衛國手下死的軍職最高的三人了,舉行隆重的葬禮很有必要。

雖然花費不會太多,但是出席的人必須全,這才能顯示對其的尊重,看着這三人,李衛國也是感慨萬分。

歷史上三人中有兩人是被冤殺,一人流落民間,這一次自己好不容易讓他們不再重蹈覆轍,這下可好,還是死了。不過死的還算光榮,戰死沙場是軍人的光榮,即便其是因爲決策失誤什麼的,但是人都死了,李衛國也不會追究什麼,死者爲大。

爲了埋葬在革命路上的犧牲的同志,李衛國在蘭州城外30公里的一個地方,劃了一大片地,作爲他們的死後棲息地。爲了不讓這些爲了革命而犧牲的人受到打擾,李衛國專門找了一些人看守打理,一般都是那些志願的或者受傷被調到這裡來的,也算髮揮餘熱吧。

“世事無常啊,之前還在一起奮鬥的人,現在卻長埋他鄉,也不知道我們這些人以後會是什麼情況!”

看着被安葬好的三人,惲代英此時也是感慨不已,革命路程就這樣,都是把命別在腰上的,運氣不好就去見馬克思。

“誰說不是呢,我們不管是爲了自己還是爲了革命,只有活着纔有機會!”

革命革命,革的是革命者的名。有人說真正的革命者都死在了革命路上,活下來的都是假革命者,李衛國也不知道這句話是真是假,現在的他算是一個革命者嗎?

就在李衛國這邊爲死去的人默哀時,南邊的中央蘇區所面臨的的形勢也越加惡劣,局勢一步一步朝着不利的一面發展。

雖然這個事情對整個紅軍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但是還是有一個天大的好消息來了。因爲歷史上美國白銀法案的已經頒佈了,這個對李衛國來說是一個絕佳的機會,未來買武器、買機器的錢這些都可以賺回來,他們的部隊也能使用上更好的武器了。

1934年6月,美國國會正式通過白銀法案,這個法案將授權美國政府在國內外市場大肆收購白銀,直到白銀價格漲到每盎司1.29美元或者財政部的白銀價值達到美聯儲黃金儲備價值的三分之一。

這件事產生的原因很簡單,美國控制了世界白銀生產以及冶煉的三分之二,但是美國國內的白銀工業在美國總工業的中所佔的比值很低,這就造成很多從事很白銀相關產業的資本家的不滿。

由於白銀集團跟民主黨的關係特別好,而民主黨爲了擴大自身實力也想借助白銀集團的幫助,所以在民主黨的羅斯福上臺後,白銀集團便開始到處遊說,出於利益的考慮,羅斯福也贊同提高白銀價格,並在六月最終通過了國會,白銀法案正式實施。

要知道,每盎司1.29美元的價格是什麼概念,在32年白銀的最低價格在每盎司25美分,即便是按一美元的價格收購,也會賺三倍的利潤回來。這也是爲什麼美國白銀集團爲什麼會推動政府實施白銀法案,裡面是可以賺很多錢的,資本翻幾倍都是小意思。

要知道,在九一八搶了張學良的家產之後,李衛國控制的資金規模嘩嘩嘩地上漲。這麼算一下吧,當時搶的黃金就價值2.6億銀元,還有什麼邊業銀行的錢、日本銀行的錢,加起來李衛國都不敢相信自己控制了這麼多錢財。

那些黃金李衛國沒有全部動,畢竟是80噸黃金,以後發行貨幣買東西的都得需要硬通貨,黃金畢竟不會貶值的。黃金,李衛國動了一半,在白銀價格最低的時候,全部換成了白銀,再加上其他的價值數億銀元的,相當於李衛國手上現在的白銀拿出去賣給美國能換至少三億多美元。

看到這個數字,李衛國都嚇到了,自己搶了一個張學良的家,在經過白銀法案,這錢直接翻幾番了呀。當然這麼多錢肯定不能全部換成美元,不然美國人不會允許這麼多美元外流的,爲了轉移美國的注意力,以及順利把這麼多美元能拿回來,李衛國也讓下面負責的人用了不少方法。

首先這麼多白銀,李衛國肯定不會一口氣出售這麼多白銀,這也得分批來,而且相當一部分先退換成美元,然後再換成黃金,這是一個龐大的過程,起碼也得一年到兩年的時間來完成。

其次,雖然把白銀出口到美國有點坑國人,要知道歷史上美國白銀法案實施之後,導致白銀大量外流,中國的經濟受到嚴重的打壓。雖然李衛國也有點於心不忍,但是他不這麼幹那些外國人以及國內的一些人都會這麼幹,還不如讓他加入讓外國人少賺點,換成美元來給革命事業添磚加瓦。

當然有了李衛國的加入,光着3億多美元的暴利,就搶了歷史上很多人的利益,什麼日本人、英國的匯豐銀行、甚至國民黨政府都因爲他少賺了不少錢。而且,李衛國的人也會參與白銀走私,把白銀高價賣給美國,然後再拿着美國人的錢來給國內輸血,一舉多得。

而且在這件事之後,國民黨政府會開始實施法幣,只要法幣一實施,李衛國的假幣中心就會瘋狂地製造假幣,再加上製造的美元、日元等的假幣,能給我黨提供不少資金,想想李衛國都覺得不可思議。

雖然假幣的事有點缺德,只要能削弱國民黨以及外國人的實力,他也無所謂了,反正也沒人知道這個事是他乾的。

不過李衛國也在想這3億多美元如何跟運代英等人以及中央的那些人說,畢竟這錢他們一輩子都沒見過。突然鑽出這麼大的一筆錢,擱誰誰也很難相信,那可是3億多美元,就算是三億多銀元他們也沒見過呀。

而且隨着時間的往後,這個數字還會慢慢的上漲,這讓李衛國都不知道這些錢怎麼花了。

買兵工廠設備?找誰買?美國人、德國人雖然經濟現在不行,但是也不會賣這種敏感的設備呀,也就只能買買民用設備了,先把基礎打牢,兵工廠的事想辦法找蘇聯人買吧。

相信當他揮灑着大把的美元去的時候,我就不信那即便在防範中國的斯大林也得鬆口,就算花點錢從蘇聯那借個路,以他的名義在美國人、德國人那邊買也行,反正必須得好好用這筆錢給我黨打好一個基本的工業基礎。雖然蘇聯人特別是斯大林對中國沒安好心,但是這個時候能幫我黨的也就只有他了。

趕上日本不現實,但最後也不能比國民黨政府差的太多吧,要知道這個時候的中國工業水平很低的,鋼鐵產量年日本都不如,更別說其他的了。

上海,四海洋行。

“老闆,大少爺那裡傳來消息,讓我們先不急着出售白銀,等白銀法案實施再過一段時間,價格超過70美分之後纔開始出售白銀。”

一個身穿黑色褂子的中年人對着正站在窗口的四海洋行的老闆李四海說道。

這個男子也很疑惑,爲什麼自家大少爺非得加入gcd,若是自己單獨出來幹一番事業,豈不比現在在西北受苦強。相信以大少爺的能力,稱霸一方跟國府抗衡都是有可能的。當然作爲僕人,他不會去問自家的大少爺。

“李叔,你去給我大哥回個信,就說我們這邊已經準備就緒,就等他一聲令下,我們就可以立即去賺美國人的錢。”

窗邊的李四海淡淡的說道。

對於他的身份,整個中國知情的人都不多,不過十指之數。他身邊的也就李叔,還有那個保衛局上海分局的局長知道(因爲是同鄉,上海分局的這個局長也是保衛局二號人物),其他的人就知道他跟gcd有聯繫,算得上一個紅色資本家。

西北那邊知道的就多了,包括作爲這個李叔口中大少爺的李衛國、紅四軍團的副軍團長李振華、同鄉的李澤輝、警衛師師長唐亮、保衛局局長丁曉鵬這五個人而已。

哪怕是惲代英這些方面的領導層,甚至周雯這個李衛國的妻子、李四海的嫂子,都不知道李衛國有一個弟弟。

至於這事,李衛國肯定不會讓太多人知道,若是知道他這個黨的最高領導層之一的人物,有一個資本家弟弟,即便是紅色資本家,也會讓人懷疑他對黨是否忠誠。

兩人的身份別揭穿,肯定會讓李衛國的政敵當做把柄,以此來攻擊他,也會給李四海造成很大的影響。

作爲紅色資本家,不涉及政治,李四海即使在以後丟失所有產業,但是黨內也不會把他怎麼樣,畢竟其是有作用的,所以不公開對二人都有好處。

當然對於這個秘密,既然說了是秘密,就不會被公開,這是當時幾人的承諾。

“好的!我這就去安排。對了二少爺,最近往西北運的東西估計得緩緩了,現在南京政府加強了對長江下游的檢查力度,我們這麼多機器想要平安無事的運到西北,估計很難。

我的意思是,等過兩個月政府的檢查力度不再這麼嚴,我們再起運。”

那個李叔,輕聲的說這話,請示這件事怎麼辦,畢竟這些設備放着一段時間就會變舊,使用的上就差點事了。

“就按你說的辦吧,安全第一。對了美國、德國那些技術人員的招聘進展如何了?”

“難度有點大,因爲聽說要來中國,很多人都不願意。不過倒是有一些猶太人願意來,不知我們是否接受他們。”

現在德國已經是希特勒當權了,從1933年,也就是去年,希特勒就開始慢慢的頒佈一些對猶太人不利的法案,包括禁止猶太人經商以及從軍、從政之類的,所以一些覺得德國不在適合待的猶太人就有了離開德國的想法。

當時歐洲,對於猶太人都不是很喜歡,加上英法等國不想得罪德國,也不怎麼接受猶太人進他們的國家。所以很多猶太人就想着離開歐洲了,當然對於猶太人來說,最好的去處就是去美國,那裡是猶太人的天堂,有着很多的猶太人名人,他們不用擔心被政府打壓、排斥。

而且美國是一個‘自由’的社會,對於猶太人來說,他們的才能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但這些離開德國的猶太人,並不是都去美國,也有一些人來到了中國。

當然來到中國的猶太人肯定不多,歷史上33年到37年來上海的猶太人不過1000多人,所以即便是有四海洋行在這後面做推手,只會比這數字多點,但也多不了多少。

而且不會是猶太人,四海洋行就要的,李衛國對於猶太人是寧缺毋濫,包括從外國人中招納人才也是。他要的是有技術的人來,當然那些大才是不可能來中國這個沒有絲毫科學氛圍的國度,李衛國也不會要求那麼高。

李衛國對於猶太人等外國人,主要是招具備理工類的知識的教師或者技術人員,也不用多好,只要是能交根據地那些學生就行,先普及基本的理論知識,不能好高騖遠。

以李衛國現在的能力,就算把愛因斯坦拐到根據地,有什麼用呢?難道真的想以現在那點工業水平造出原子彈?想多了吧!

至於那些接受四海洋行高新聘請的技術人員或者教師,事前肯定不會知道是來根據地,按李衛國的話就是,先拐回來再說。

第575章 緬甸反擊戰(一)第84章 新年第79章 第一次反圍剿(五)第77章 第一次反圍剿(三)第409章 百團大戰(四)第612章 興安嶺雄風(十二)第617章 興安嶺雄風第557章 日軍的反擊(八)第325章 玉門石油(二)第49章 平叛第624章 攻克濟南(七)第573章 戰平漢線(九)第281章 晉東南之戰(五)第167章 西征(十)第152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四)第617章 興安嶺雄風第196章 東征(六)第315章 第一次反掃蕩(九)第525章 奪取新疆(三)第403章 大同戰役(七)第475章 珍珠港事件(三)第145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四)第19章 汀泗橋之戰(二)第128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二)第160章 西征(三)第198章 東征(八)第273章 與傅作義的合作第341章 綏寧會戰(一)第599章 津浦線風雲(十五)第251章 南京大屠殺(二)第561章 日軍的反擊(十二)第135章 九一八(五)第567章 戰平漢線(三)第269章 綏西攻防戰(四)第415章 百團大戰(十)第531章 觀察團事件(五)第382章 僞南京國民政府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三)第150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二)第119章 第二次反圍剿(三)第616章 興安嶺雄風(十六)第564章 日軍的反擊(十五)第251章 南京大屠殺(二)第452章 華北大掃蕩(一)第625章 攻克濟南(八)第506章 察哈爾反擊戰(四)第131章 九一八(一)第441章 汾陽協定第567章 戰平漢線(三)第496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三)第234章 中日山西空戰(二)第583章 緬甸反擊戰(九)第265章 衛立煌來訪(二)第578章 緬甸反擊戰(四)第127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一)第292章 洛陽會議第406章 百團大戰(一)第422章 皖南事變(二)第499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六)第16章 北伐之戰平江(二)第104章 漢中攻略(六)第60章 武漢起義(九)第386章 第三大規模掃蕩(二)第445章 除閻計劃(二)第394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第26章 武漢之戰(七)第552章 日軍的反擊(三)第1章 獨立團營長第520章 收復外蒙(七)第195章 東征(五)第600章 津浦線風雲(十六)第440章 大年初一第385章 第三次大規模掃蕩第564章 日軍的反擊(十五)第491章 南洋風雲(三)第598章 津浦線風雲(十四)第527章 觀察團事件(一)第351章 綏寧會戰(十一)第289章 晉東南之戰(十三)第389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五)第556章 日軍的反擊(七)第506章 察哈爾反擊戰(四)第396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二)第313章 第一次反掃蕩(七)第301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二)第82章 第一次反圍剿(八)第82章 第一次反圍剿(八)第231章 天津(六)第268章 綏西攻防戰(三)第179章 白銀法案第12章 北伐開始第47章 平叛(二)第134章 九一八(四)第169章 西征(十二)第422章 皖南事變(二)第612章 興安嶺雄風(十二)第2章 汝城之戰第224章 忻口‘大捷’第139章 谷城起義第218章 激戰板垣師團(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