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兩廣事變

“百川兄,辭修從不打誑語,這事是委員長牽制發電報給我的,估計是總統府那邊有什麼事耽擱了,相信任命的電報很快就到了。

以後我們就是一同在太原共事了,還望百川兄多多照顧!”

不管閻錫山的話裡有話,陳誠依然笑着說道,言語之間也很閒熱情,不知道的還以爲他不明白老蔣這個命令的真實想法呢。

“放心,既然委員長都把辭修賢弟調至山西剿匪,我閻某人一定盡地主之誼。”

這種事即便是真的,閻錫山也不會在明面把臉皮撕破,畢竟他現在早就不是中原大戰前的那個閻錫山了。旁邊坐着的陳誠可是代表着目前中國實際領導人的老蔣,現在的閻錫山連紅軍都打不過,都得靠中央軍才能把紅軍趕出山西,他哪有實力去跟老蔣作對。

“百川兄,那就這麼說好了,辭修就在這裡謝過百川兄了!”只見陳誠舉起酒杯,對着一旁的閻錫山笑着說道,說完就一口把杯中的酒一飲而盡。

“辭修,這酒不錯吧!這可是我們是山西第一好酒——汾酒,怎麼樣,喝了之後有什麼感受?”

若無其事的閻錫山開始吧話題轉移到了酒上面,說起汾酒,這個可是山西的一絕,據說還是有史記載最早的國酒。

“不錯,這酒真心不錯!入口綿,落口卻有甜味,喝完之後這香味也不錯!這酒不像其他酒那麼濃烈,味道很純真,不愧是遠近聞名的好酒!”

陳誠在喝完後,便在那開始回味剛剛喝下肚的酒,非常的認真,非常的陶醉。

“沒想到辭修也對酒有所研究!”

“研究算不上,我本人不太喜歡那種勁大的酒,獨愛這種清香型的酒。不知道在這個汾酒是用什麼釀成的?”

“這汾酒是用呂梁以及晉中廣大地區特產的高粱、大麥、豌豆爲原料,再加上釀酒人的精心釀造,再用固態地缸分離發酵而成,釀出來的汾酒酒液晶亮、清香幽雅、醇淨柔和、回甜爽口、飲後餘香。

古詩有云,‘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說的就是咱們山西的杏花村的汾酒!既然辭修喜歡,我讓下面的人給你送點過去怎麼樣?”

閻錫山帶着笑容熱情地說道,下面的人也很納悶,不是應該對中央軍入陝感到憤怒嗎?怎麼自己的長官還送酒給這位。

“既然百川兄這麼客氣,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雖然這次酒宴最開始有點暗藏火藥味的意思,但是後面在閻錫山的刻意之下倒還是和和氣氣的吃完了這個酒宴。

酒宴結束之後,閻錫山把自己的一衆心腹叫到了自己的書房,到了書房閻錫山那笑着的臉頓時拉了下來,原來他剛纔在酒席上的笑是故意裝出來的。

“次隴!剛纔陳誠說的事是不是真的?老蔣那邊有發電報過來嗎?”只見閻錫山沉着臉問着一旁自己的軍師趙戴文。

“百川,這個事是真的。下面的人剛剛把電報遞過來了,老蔣已經認命了陳誠爲三省剿匪總指揮,他帶的那幾個中央軍的師看樣子是註定要留在咱們山西了。”

此時的趙戴文臉色也不好看,本來這次山西就遭逢紅軍這次攻擊後,損失慘重,老蔣又來趁火打劫,讓山西軍政兩屆都覺得很是不爽。

“哼!老蔣這明顯是趁火打劫,中央軍現在來了我們山西,我們晉綏軍以後就會處處被掣肘,次隴你有什麼辦法?”

趙戴文一直是閻錫山的軍師、宰相,只要有關晉綏軍的大事,閻錫山一般都會找他,這次也不例外。

“百川,現在我們晉綏軍內憂外患,我們就得從兩方面解決!

對內,我們應該擴充我們的晉綏軍部隊,這次紅軍就幾萬人就在山西鬧出這麼大的動靜。現在日本人在一旁虎視眈眈,老蔣的中央軍也進入我們山西,我們必須得擴充我們的軍隊!

對外,我們得跟紅軍和談!”

“什麼?跟共匪和談?我們這次被他們共匪害得這麼慘,這可是不共戴天的大仇,跟他們和談?我反對!”

聽見跟紅軍和談,楊愛源直接跳起來反對,這次他作爲跟紅軍作戰的總指揮,結果後面被共匪弄得丟了這麼大的面子。而且他還拿準這件事在閻錫山心上落下了很深的傷痕,此時率先站出來未必不是表態。

“星如(楊愛源的字),你能打過紅軍嗎?現在紅軍的戰鬥力你也看見了,而據我所知,黃河西岸的紅軍有三十來萬,這還不加上他們在各地的游擊隊什麼的,採取敵對狀態對我們沒什麼好處。”

趙戴文畢竟資歷擺着,教訓教訓楊愛源也是有那個資本的。他也知道楊愛源這人練兵是好手,打仗就不行,要不是靠着跟閻錫山和他都是五臺縣的人,能混到現在這個地位。

“你!百川,你來說說,我們現在怎麼辦?”楊愛源說不過趙戴文,而且對方年齡也大了,他也怕說重了,對方有個好歹,他可就慘了。

“次隴兄,你的想法能給我們說清楚嗎?星如他人就這樣,你也別跟他見怪了!”

閻錫山不是傻子,知道趙戴文這麼說有他的道理,就是不知道對方是如何打算的。

“百川,我知道你對我提議跟紅軍和解感到疑惑,但這是沒辦法的事!現在我們內憂外患,跟紅軍對抗對我們沒什麼好處,而且這次紅軍也很剋制,雖然我們的兵工廠損失不小,但是銀行這些卻沒什麼事!

當然我們也不能這麼主動跟紅軍去求和,但是我們可以在適當的時候放出一些善意!而我們現在的任務主要就是先恢復我們的實力,在訓練更多的軍隊,這樣我們才能擺脫現在的困局。”

不得不說,趙戴文作爲軍師還是挺有一套的,也難怪閻錫山會找他爲其出謀劃策。

“次隴你說的有道理,現在陝西省政府主席一職也空了一段時間了,我打算跟南京建議,讓你擔任這個新的政府主席如何!你也別推遲,現在能幫我收拾現在這個爛攤子的也只有你了!”

一旁的閻錫山想了半天突然說道,自從前任山西省政府主席徐永昌去中央任職後,這個省政府主席一職也空着,之前是閻錫山暫代。現在他覺得自己需要處理的事情太多,身邊必須有一個給自己分憂的人,想來想去也就趙戴文能幫忙了。

趙戴文看着閻錫山那真情實意的樣子,心裡也有了決定,便說道,“行,反正我這把老骨頭還能動,我就不推遲了!”

。。。。。。

山西的事暫告一個段落,老蔣勢力已經伸入了山西,對於一個山西省政府這個職位也就不那麼看重,所以也就同意了閻錫山的請求。

本來在這個事情解決之後,老蔣本來打算聯合晉綏軍、西北軍、東北軍和自己的中央軍,一起進攻西北的紅軍。但是突然發生的一件事又讓他不得不把視線轉移到南方去。

1936年5月12日,國民黨的元老,重要的反蔣代表人物,粵系明面上的領導人物胡漢民去世了。自從1931年以來,廣東、廣西一直處於獨立、半獨立的狀態,並跟南京政府相對峙。但由於之前胡漢民的事,老蔣就不敢再把胡漢民怎麼樣,就默認了兩廣的情況。

但現在胡漢民死了,老蔣認爲這是把廣東收歸中央的一個好機會,所以在胡漢民死了之後,立即宣佈五條建議,全都是意圖把廣東政權收歸中央。

但作爲胡漢民死後,廣東名義上以及實際上的首領陳濟棠並不買賬,他知道若是自己若真按照南京政府的這五條建議實行,自己的好日子就到頭了。

爲了不坐以待斃,陳濟棠馬上聯繫新桂系李宗仁等,商量好後決定一起出兵,北上反蔣。

六月一日,粵桂兩系軍閥以國民黨西南政務委員會的名義,通電全國!指着老蔣的對日本侵略採取不抵抗政策,要求老將停止對各地方實力派的進逼,提出願意以兩廣的軍隊與日寇決一死戰。

看見兩廣這麼幹,南京政府肯定不幹啊!便利用中央的名義,再借助麾下控制的報社等,斥責兩廣的行爲,並再次強調‘攘外必先安內’。

兩邊的針尖對麥芒的對抗,自然把矛盾激化了,於是兩廣就派出軍隊直接攻進了湖南,而惱羞成怒的老蔣也從各地調兵遣將,準備武力解決兩廣事變。

就這樣,山西的中央軍也撤出了一部分,至於所謂的聯合圍剿的事就暫時擱置了。

“你們說這兩廣政府是真的想抗日呢還是掛羊頭賣狗肉?”老毛家裡,老毛對着在座的幾個人笑着問道。

“我感覺不像,現在日本都在侵略我國北部,這兩廣總不能把軍隊開到河北來打日本人吧!”朱得看了看電報內容笑着說道,他不相信兩廣是真心想抗日,畢竟就憑他們兩省的軍隊還真不夠看。

“管他是不是真心抗日,現在對我們來說算是一個好事,我們就可以利用這段時間繼續消化最近從山西搶來的那些東西。還有現在蘭州、白銀、銀川、漢中等地的工廠都在建設當中,我們都得利用這個暫時和平的機會。”老毛笑着說道。

老毛說的沒錯,這個事一發生,老將肯定沒空搭理西北的紅軍了,所以紅軍就有了更多的時間。現在部隊新加入了不少士兵,這些都得跟老部隊融合,而且現在的紅軍跟國民黨作戰問題不大,但對日作戰,紅軍就差不少了。

之前一直抓建設,現在軍隊的訓練也是重中之重,必須得狠抓!訓練的時候,流點血、流點淚沒什麼,總比在戰場上送命強吧!

“衛國,你覺得兩廣能堅持多久?”反正也閒着沒事,老毛問着一旁的李衛國。

“怎麼說呢?我覺得陳濟棠堅持不到兩個月,李宗仁倒是可以堅持久一點!”

“噢,衛國,你說說你的理由。”

“我這麼說肯定是有依據的,根據情報局傳來的消息,粵系很多將領都跟老蔣有聯繫,你們別忘了老將最擅長就是糖衣炮彈,這次老蔣肯定會故技重施。而且陳濟棠對於不下的控制也差點事,我感覺他不到兩個月就得完蛋。

至於桂軍嘛!雖然李宗仁、白崇禧對於桂軍的控制力非常強,桂軍內部也很團結,但是畢竟寡不敵衆,失敗是必然的,就看最後是和談還是武力,就看他們雙方的想法了。”

。。。。

後面的結果正如李衛國所說,包括很多軍閥都感到很意外。首先粵軍的空軍最先叛變,直接帶着幾十架飛機跑到南京去了,其次粵軍第一軍軍長餘漢謀投靠老蔣,並率軍攻打廣州。在麾下將領相繼投靠老蔣,最後迫於無奈,陳濟棠通電下野,跑到香港去了。

解決了陳濟棠,老蔣的大軍就從廣東、雲南、貴州、湖南圍住廣西,即便桂軍擺出決一死戰的樣子,但是僅僅十萬正規軍隊以及十萬民團組成的部隊,在面臨數十萬大軍的包圍下,還是力有不逮。

此時的桂系只能抓住抗日的大旗不放手,以此在全國爭取更多的盟友,爲了取得在輿論上的支持,李宗仁辭去了桂系所有日籍教官以及顧問,表明桂系的抗日決心。

對於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紅軍,也發出明碼電報,聲援桂系,並強烈譴責老蔣的不抵抗政策。

除了紅軍,西北軍、東北軍等也紛紛通電聲援桂系,黔軍、湘軍雖未聲援,但也停止了部隊繼續朝廣西推進。

一時間輿論頓時對老蔣不利起來!

第569章 戰平漢線(五)第632章 武漢反擊戰(二)第116章 中原大戰第597章 津浦線風雲(十三)第633章 武漢反擊戰(三)第557章 日軍的反擊(八)第373章 晉西事變(五)第81章 第一次反圍剿(七)第215章 激戰板垣師團(三)第84章 新年第470章 華北大掃蕩(十九)第40章 在襄陽(三)第435章 閻錫山的動搖第237章 奇襲太原(六)第620章 攻克濟南(三)第194章 東征(四)第313章 第一次反掃蕩(七)第252章 南京大屠殺(三)第287章 晉東南之戰(十一)第141章 古城起義(三)第211章 第八戰區第220章 激戰板垣師團(七)第536章 親歷駝峰航線(一)第541章 太原光復(二)第130章 漢中協定和紅二、四方面軍第608章 興安嶺雄風(八)第198章 東征(八)第541章 太原光復(二)第321章 長治之戰(二)第503章 察哈爾反擊戰(一)第563章 日軍的反擊(十四)第88章 陝北(二)第235章 奇襲太原(四)第210章 紅軍改編(二)第184章 權力分配會議第515章 收復外蒙(二)第181章 長征(二)第221章 激戰板垣師團(八)第568章 戰平漢線(四)第135章 九一八(五)第612章 興安嶺雄風(十二)第267章 綏西攻防戰(二)第147章 一二八事變(二)第88章 陝北(二)第73章 崛起(四)第413章 百團大戰(八)第179章 白銀法案第284章 晉東南之戰(八)第46章 二次北伐以及平叛第408章 百團大戰(三)第10章 空閒之餘(二)第591章 津浦線作戰(七)第312章 第一次反掃蕩(六)第182章 長征(三)第420章 黃橋戰役第307章 第一次反掃蕩第15章 北伐之戰平江(一)第63章 大撤退(三)第357章 綏寧會戰(十七)第402章 大同戰役(六)第326章 天津(一)第146章 一二八事變第五一十三章 驚天計謀一第487章 渡河戰役(十)第33章 未來的根據地第234章 中日山西空戰(二)第179章 白銀法案第265章 衛立煌來訪(二)第49章 平叛第302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三)第157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三)第405章 大同戰役(九)第44章 升職與五大第561章 日軍的反擊(十二)第432章 中條山之戰(三)第238章 天津(十三)第342章 綏寧會戰(二)第527章 觀察團事件(一)第315章 第一次反掃蕩(九)第96章 入川(二)第450章 日軍反擊(一)第473章 珍珠港事件(一)第379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第72章 崛起(三)第355章 綏寧會戰(十五)第441章 汾陽協定第300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第169章 西征(十二)第224章 忻口‘大捷’第251章 南京大屠殺(二)第102章 漢中攻略(四)第193章 東征(三)第249章 回蘭州第322章 殲1戰鬥機第475章 珍珠港事件(三)第606章 興安嶺雄風(六)第623章 攻克濟南(六)第10章 空閒之餘(二)第326章 天津(一)第388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