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激戰板垣師團(二)

“怎麼,俊如兄這是考我嗎?”李衛國開着玩笑說道。

“靖華賢弟,你這話說的!”見李衛國的玩笑話,衛立煌略微着急的說道,他不是那種愛開玩笑的人。

“報!”只見一個八路軍士兵騎着馬快速的來到李衛國旁邊,大聲的叫道。

“怎麼回事?慢慢說,說清楚!”李衛國臉上的笑容也漸漸變淡了,這種情況一般說明有大事發生。

“報告,前線剛剛傳來電報,日軍板垣師團突襲靈丘,向正沿着平型關,向代縣出發!”

“把地圖拿來!”

只見旁邊的一個參謀,拿出一份作戰地圖,跟旁邊衛立煌的警衛員一起把地圖攤開,讓二位軍事長官能看清楚。

“李副總司令,現在情況不妙啊!我們還沒跟晉綏軍完成交接,日軍就大舉南下了,大事不妙啊!

你看,現在日軍有合爲一股的趨勢,沒幾天察哈爾派遣兵團一部和板垣師團的部隊就會在代縣匯合,到時候我們就會直接面對日軍了。

現在晉綏軍61軍在應縣、山陰等地,之前的大同慘敗,讓他們的軍心嚴重不穩。現在板垣師團的主力從平型關沿着西南方向,就可以直逼代縣,爲了不讓他們的潰軍影響到我們,我建議給閻百川發電,讓他把61軍撤至朔州修整。”

聽到這個電報,衛立煌在攤開的地圖上,指指點點,非常擔憂的說道。

“局勢對我們是有點不利,不過我們也不是沒有反制手段,我打算下一盤大棋,若是成功,我們就能擊潰這個板垣師團,就看俊如兄敢不敢跟我一起去下這盤棋。”

此時的李衛國雖然臉色有點沉重,本來之前他是打算能在板垣師團從平型關過路的時候做點手腳,現在看來不現實了,不過影響也不大。

“噢,靖華賢弟,說說你的大棋,看看我該如何配合!”衛立煌很是好奇的說道。

“現在看似敵人大舉向我軍壓近,但也暴露出日寇的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們的後方會很空虛以及補給線也將變長,這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個機會!

我的打算是,第一讓何柱國軍長的第二騎兵軍,經寧武、偏關進入綏遠,彙集從陝北出發的我八戰區的兩個騎兵旅,聯合趙軍長的第一騎兵軍在綏遠、察哈爾的草原大幹一場。

第二,我八路軍賀隆師長的120師的部隊,經寧武、朔州,經平魯直插大同;

第三,派出我八路軍聶榮真師長的115師,在我八路軍的參謀長徐向淺的帶領下,穿過五臺山山區,朝平型關出發,切斷阪遠師團的補給線。除此之外,我打算派出119師,部隊以團爲作戰單位,襲擾日軍,策應我正面戰場。

最後就是,我們剩下的118師、129師,第38軍,第67軍,再外加俊如兄你的十來萬中央軍,防守原平至忻州這些地方的防務。而我們這裡將是最艱難的,因爲我們將會承受日軍最猛烈的進攻,不知俊如兄,可有信心?”

說到最後,李衛國期待的看着對方,若是沒有對方十來萬中央軍加入,他想守住在日軍四萬精銳部隊的猛烈進攻,真是沒自信。雖然衛立煌下面的有些中央軍戰鬥力好不到哪裡去,但是總能吸引到日軍一部分的火力,也算是對他的幫助吧!

“靖華賢弟這麼有信心,我在這給下面十來萬中央軍保證道,兩軍後面共同進退!”

衛立煌這話很巧妙,他沒有把話說死,萬一守不住,豈不是打臉,還不如這麼說。

“既然俊如兄有次自信,那就祝我們這次能取得勝利!”李衛國認真地說道。

“一定會的!”

而此時的路上,不時有晉綏軍的軍隊與他們反向而行,都是從忻州撤退的晉綏軍,不過這撤的還真快。李衛國和衛立煌都還沒去交接,這就直接撤了,幸好已經有先頭部隊到了,不然被日本人鑽了空子,估計就會出現大潰敗。

不同於這些晉綏軍的士氣大跌,北上的八戰區軍隊與中央軍都是士氣昂揚的,而且八路軍還一邊走,一邊唱着軍歌,倒是讓旁邊的中央軍以及38軍、67軍的隊伍感到羨慕。

由於唱的歌有些是之前紅軍的軍歌,這些歌中央軍的士兵聽聽就行了,唱是不敢唱的。當然有些歌確是兩軍都可以唱的,像什麼《精忠報國》、《義勇軍進行曲》等,這些歌沒有明確的黨派之分,是中國軍隊都可以唱,老蔣知道了也無話可說!

一時間,什麼《精忠報國》、《義勇軍進行曲》等歌的歌詞開始在行軍隊伍中響起,包括38軍、67軍、中央軍的隊伍都在那裡唱,雖然有些中央軍軍官覺得這個不合適,向衛立煌稟報,但是卻被衛立煌壓下來了。

“靖華賢弟,你們這八路軍的這幾首歌挺不錯的啊,內容豐富,讓士兵唱了都覺得士氣大漲,連我下面的士兵都被你們的軍隊給帶動了!”衛立煌騎在馬上,笑着說道。

“衛副總司令,這首《義勇軍進行曲》是音樂家田漢寫的,估計你也清楚。就看衛副總知道這首《精忠報國》是誰寫的嗎?”

由於任畢時留在了太原,徐向淺已經跟着115師在趕去平型關的路上,此時跟在李衛國身邊的八路軍軍部的幹部就只有程雲了。

“噢,看樣子這個《精忠報國》的作者來頭不小啊!”衛立煌笑着說道。

“衛副總,這首歌是我們現在八路軍的副總司令寫的,估計你也沒有想到吧!”程雲笑着說道。

“不會吧,靖華賢弟還會寫歌?”不止衛立煌,旁邊的一衆中央軍軍官也都很驚訝。

“俊如兄,別聽他瞎說,這首歌的歌詞是我寫的,但曲可不是我譜的,譜曲我可不會那玩意!”李衛國謙虛的說道,再讓程雲這麼誇,自己都得被他給誇道天上去。

“靖華賢弟這是謙虛了,這首詞寫的真不錯,多麼激動人心,特別是那句‘堂堂中華要讓四方來賀!’我覺得非常的好,這纔是我中華好男兒應有的志向。

可惜現在山河破碎,民族處於危亡的關頭!”

“俊如兄這話說的,正是因爲國家遭此劫難,我們才應不懈奮鬥,趕走日寇,還我中華雄風!

就像拿破崙說的,我們中國是一頭熟睡的雄獅,現在日本這個老鼠,趁着我們這頭獅子在睡覺的時候,來耀武揚威。現在我們這頭雄獅正在甦醒,是該教訓教訓這個惹人煩的老鼠!”李衛國自信地說道。

“沒錯,靖華賢弟說的挺有道理,現在就靠我們這羣軍人去捍衛我們祖國的尊嚴,保衛我們的祖國!”

就在李衛國、衛立煌二人邊走邊聊的時候,在行軍隊伍裡,八路軍的一股士兵,跟一股晉綏軍發生了點衝突,上百人在那圍着。

“那怎麼回事?去看看去!”見前方自己的軍隊跟晉綏軍的部隊發生了衝突,李衛國便帶着身邊的人便上前看看到底怎麼回事,衛立煌也有點好奇,也帶着他的人跟了上去。

來到發生衝突的地點,李衛國開口說道,“怎麼回事?”

“報告首長,我是八路軍118師352旅的炮營營長,我叫牛鐵旦,事情是這麼回事。。。。。。。”只見那個牛鐵旦營長便跟李衛國解釋事情原委。

原來這支晉綏軍的部隊是一支炮兵,正奉命南撤至太原,但是這個炮兵管事的嫌自己的幾門火炮太重了,耽擱了行軍,所以就打算把這些火炮給推到旁邊的山溝裡。美其名曰自己帶不走,也不能給日本人,當然也就意味着不給八路軍以及中央軍等部隊。

118師的部隊主要是原中央紅軍改編而來,部隊缺乏火炮,雖然後面三大紅軍會師後都裝備了不少火炮,但是骨子裡那股節約的思想一直都在。這不這個炮兵營長看見晉綏軍的部隊在扔火炮,有點看不下去,便上前阻止。

本來八路軍跟晉綏軍在全面抗戰前都有矛盾,見這些前紅軍士兵,現在的八路軍士兵前來索要自己打算扔掉的火炮,這個晉綏軍的軍官便不打算給,一來二去就吵起來了,但是雙方都沒有動槍的意思。

“你是從哪撤下來的,怎麼把炮扔了?”李衛國問着眼前這個穿着晉綏軍軍官軍裝並披着軍大衣的男子,這貌似離敵人還遠着呢,至於把武器扔了嗎?

看着眼前這位詢問自己話的男子,看其肩上那明顯上將軍銜的標誌,這個晉綏軍軍官便知道這是能跟他們閻長官平起平坐的人物,連忙恭敬的說道,“報告長官,我們的部隊是從原平撤下來的,聽說日軍已經從平型關殺來,上面命令我們趕快撤退!至於這些炮,我們實在運不走了,所以就想扔在溝裡,想着自己用不了也不能讓日本人用吧!”

“你們倒是撤的挺快,我們的接應部隊纔剛到一部分,你們就撤退了。回去告訴你們長官,你們的炮既然不用了,我們八路軍要了,若是沒法交差,報上我的名字。

忘了自我介紹了,我叫李衛國,第八戰區副總司令,也是八路軍副總司令,你們的長官還想要回這些炮就讓他來找我!”

李衛國也不跟這個晉綏軍士兵商量,直接把這些火炮要了過來了,這些晉綏軍真是敗家子,這麼好的火炮都扔了。雖然會增加他的部隊負擔,但在接下來的戰鬥力,能多點火炮就多點火炮,晉綏軍不要,他就笑納了。

“是長官,那我們就先撤了!”一聽眼前這位正是晉綏軍上下,口中相傳的那個煞神,這個晉綏軍軍官哪敢反對,直接丟下那幾門炮,就匆匆往太原方向跑了。

看着這些晉綏軍士兵,日軍還沒打來,就嚇成這個樣子,難怪戰鬥力不咋滴。雖然現在李衛國率領他的八戰區部隊頂替了歷史上晉綏軍的位置,但是即便剩下的十幾萬晉綏軍也不一定能守住從正太線而來的日軍,太原失守估計也是早晚的事!

“牛營長,這幾門炮就給你們旅了,叫你的人把這些炮都給搬走!”

在那一羣晉綏軍走了之後,看着眼前這這幾門炮以及成堆的炮彈,李衛國吩咐着一旁的牛營長。

“是,首長!”聽到自家首長把這幾門炮賞給自己的部隊了,那個牛營長非常的高興,便高興地對自己的士兵說道,“同志們,都動手,現在這些炮都是我們的了!”

聽見牛營長的吩咐,附近的上百士兵便開始動手,推炮的推炮,搬炸彈的搬炸彈,反正就是想方設法把這些好東西給搬走。

“靖華賢弟,看樣子這個晉綏軍的軍心已經散了呀,我現在開始有點爲接下來的山西局勢擔心了!”一旁的衛立煌默默地看着剛纔發生的一切,從這些晉綏軍語言和神情中,他也看出了不少情況。

“上樑不正下樑歪,他們的閻長官對於抗日的決心都不堅定,你還希望這些當兵的能有多大的抗日決心。這就叫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當然,晉綏軍裡面還是有一些會打仗的,那個35軍軍長傅作義、第一騎兵軍軍長趙承綬就很不錯,可惜晉綏軍裡面向傅軍長一樣能跟日本人打硬仗的將領太少了。

一個個都貪生怕死,空有好武器,能打什麼硬仗。”對於晉綏軍,李衛國反正是看不起,閻錫山這個長官抗日的心都搖擺不定,下面的將領都受他影響,這樣的軍隊還能打仗嗎?

由於到了抗戰這個劇情,爲了讓文章更具可看性,就需要插入不少情節,就更需要大量的龍套。感興趣的,可以在我的小說評論區留言,留下你想留的名字!也謝謝你們一直以來的支持!

第90章 李立民以及東陵盜墓事件第575章 緬甸反擊戰(一)第223章 激戰板垣師團(十)第19章 汀泗橋之戰(二)第423章 皖南事變(三)第506章 察哈爾反擊戰(四)第362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二)第355章 綏寧會戰(十五)第397章 大同戰役(一)第277章 晉東南之戰第554章 日軍的反擊(五)第474章 珍珠港事件(二)第505章 察哈爾反擊戰(三)第375章 晉西事變(七)第83章 第一次反圍剿新四軍首戰一更第583章 緬甸反擊戰(九)第439章 日軍挺進隊的災難(二)第329章 天津(四)第123章 第二次反圍剿(七)第284章 晉東南之戰(八)第431章 中條山之戰(二)第117章 第二次反圍剿(一)第257章 西北聯合大學(二)第49章 平叛第57章 武漢起義(六)第195章 東征(五)第114章 歸程第74章 崛起(五)第365章 綏寧會戰之反擊(五)第345章 綏寧會戰(五)第54章 武漢起義(三)第371章 晉西事變(三)第6章 安仁之戰(三)第549章 43年的到來(四)第521章 收復外蒙(八)第557章 日軍的反擊(八)第236章 奇襲太原(五)第603章 興安嶺雄風(三)第605章 興安嶺雄風(五)第102章 漢中攻略(四)第133章 九一八(三)第247章 新的任命(三)第188章 《莫斯科協定》(二)第283章 晉東南之戰(七)第558章 日軍的反擊(九)第31章 班底新四軍首戰一更第498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五)第518章 收復外蒙(五)第280章 晉東南之戰(四)第203章 西安事變(二)第48章 平叛(三)第605章 興安嶺雄風(五)第229章 太原!太原!(二)第319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三)第524章 奪取新疆(二)第65章 大撤退(五)第277章 晉東南之戰第491章 南洋風雲(三)第476章 珍珠港事件(四)第138章 九一八(八)第421章 皖南事變(一)第546章 43年的到來(一)第315章 第一次反掃蕩(九)第491章 南洋風雲(三)第280章 晉東南之戰(四)第623章 攻克濟南(六)第534章 觀察團事件(八)第347章 綏寧會戰(七)第72章 崛起(三)第22章 武漢之戰(三)第421章 皖南事變(一)第310章 第一次反掃蕩(四)第570章 戰平漢線(六)第553章 日軍的反擊(四)第329章 天津(四)第95章 入川第320章 長治之戰(一)第257章 西北聯合大學(二)第564章 日軍的反擊(十五)第364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四)第482章 渡河戰役(五)第464章 華北大掃蕩(十三)第160章 西征(三)第86章 皇姑屯事件第386章 第三大規模掃蕩(二)第555章 日軍的反擊(六)第271章 綏西攻防戰(六)第224章 忻口‘大捷’第269章 綏西攻防戰(四)第495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二)第190章 伊列夫少將第122章 第二次反圍剿(六)第589章 津浦線風雲(五)第591章 津浦線作戰(七)第329章 天津(四)第515章 收復外蒙(二)第140章 谷城起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