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晉東南之戰(六)

“八嘎!這羣蠢豬,連物資都守不住!”

此時長治城外,此時的日軍第30旅團和數千僞軍正在進攻長治,眼前的川軍雖然堅守了一天,但是在幾路夾攻之下,損失較大,在這個時候居然傳出輜重部隊以及補充部隊居然被八路軍給偷襲,全軍覆沒,物資也被八路軍搶奪走了。

那可是他的部隊後面一個禮拜的物資,特別是彈藥那些,都夠他的部隊打好幾天的仗用的,現在居然說沒就沒了。要知道他的部隊經歷過之前的東陽關戰鬥之後,彈藥就已經消耗不少了,就是因爲200多名士兵力量有點薄弱,筱圓次郎纔會讓那個補充大隊一起隨行,可沒想到還是出事了。

聽到這個消息的筱圓次郎非常的生氣,指揮部的一衆人員包括王英這個僞軍頭目都只能聽着,不敢插嘴。

“報告旅團長,剛剛傳來消息!八路軍佔領了涉縣、東陽關,我軍的後路被切斷了!”

就在筱圓次郎正在發火的時候,一個不好的消息又傳來了。原來八路軍的12旅的一個團,趁着涉縣守軍出去增援響堂鋪之後,得知涉縣守軍鬼子不過百人,還有一兩百幾百僞軍,就率領全團發起了對涉縣的進攻。

由於八路軍一個團有着幾門75mm山炮,城內守軍除了迫擊炮根本沒有其他火炮,所以八路軍這個團沒有費多大的勁,就攻破了這個小縣城。

除此之外,八路軍順便還把東陽關給佔領了。子與日軍涉縣出來的增援部隊,在得知涉縣被攻打,也不是沒想過回師,但是後面八路軍一個營死死地把他拖着。

你說集中火力消滅這個八路軍這個營吧,短時間根本不現實,所以除了給對方造成了一些損失,最後鬼子的增援部隊沒能把這個營怎麼樣。後面得知涉縣被佔領,這支部隊便從南面撤退了,再不走,恐怕會被包餃子。

由於涉縣、東陽關是日軍一條重要的通道,現在這條路被切斷,就把日軍一條非常重要的通道給毀了。鬼子若想增援前線部隊,就必須取道安陽才能把物資運過去,補給線也被拉長了。

而且爲了打通這條線路,日軍第十六師團師團長藤江中將,派出了一個步兵聯隊、一個騎兵聯隊、再加一個皇協軍旅團近萬人企圖打通邯長公路。

。。。。。。。

“軍長,好消息!好消息啊!”此時的長子縣第四十七軍指揮部,47軍副軍長羅澤洲拿着一封電報笑着來到李家鈺身邊,之前因爲戰鬥的擔憂之情也不見了。

此時不遠之外的長治保衛戰打的轟轟烈烈,李家鈺知道自己的軍隊很難守住長治,所以沒有讓太多的軍隊去死守,而是派的104師下面一個旅。而長治附近的鬼子軍隊,並不是只在進攻長治,平順、壺關都收到了攻擊,顯然日軍是打算一舉消滅長治附近的中國軍隊。

而爲了安全,所以李家鈺的指揮部在長治西南方向的長子縣,在這裡指揮附近的軍隊對日作戰。

“老羅,什麼好消息把你高興的?”看着自己的搭檔大喊着過來,隔着大老遠都能聽見,李家鈺便好奇地問道。

“剛剛傳來的消息,八路軍一個旅部隊,在響堂鋪伏擊了鬼子的輜重部隊和援兵,殲敵一千多人,而且還趁機收復了涉縣、東陽關等地,把眼前的鬼子後路給斷了。你說是不是好消息?”

羅澤洲想着長治城外的鬼子軍隊後路被切斷,他就無比的開心,這段時間自己所在的部隊可是被打得很慘,現在突然對方倒黴了,他就很舒坦。

“的確算是好消息,這樣長治城外的鬼子日子就不好過了!”聽到這個消息,李家鈺也不禁放下手中的放大鏡,終於有了一個好消息,這八路軍果然信守諾言。

“軍長,你說我們要不要趁機回師長治,殺一個鬼子措手不及?現在鬼子剛好陷入了困境!”旁邊的羅澤洲問道。

“沒用,就算鬼子後路被切斷了,但是鬼子的可不止東陽關---涉縣這一條路,我們現在投入太多的部隊只會讓我們陷入跟鬼子血拼,我們的部隊之前傷亡挺大的,還是等等機會再說吧!”

李家鈺想到自己手上的可用兵力,便搖了搖頭否決了對方的建議。他的部隊只有一萬多人,若是在跟鬼子血戰,那就是真的要打沒了,現在只能先拖着鬼子,想法辦再反攻。

。。。。。。

川軍的消息還是李衛國這邊給發過去的,當得知王良以傷亡不到600的代價,消滅了2000多日僞軍(包括伏擊戰、阻擊戰、奪取涉縣),並收復了涉縣、東陽關等地,李衛國還是有點高興。

除此之外,王良部隊還繳獲了近兩百車的物資(有一部分被毀了),一千多支步槍等武器,算是一個不錯的伏擊戰了。特別是那100多車物資,都足夠八路軍用好一陣子了。

雖然日本人的子彈、步槍這些,八路軍正規軍用不怎麼上,但是那些手榴彈、手雷、炸藥、其他的生活物資都是可以用的。特別鬼子吃的東西可比八路軍好不少,那都是豬肉、牛肉罐頭。哪像八路軍,即便是現在比歷史上好不少,李衛國這個副總司令都不可能天天吃肉,更別說其他的普通士兵了。

也因爲這次繳獲,也讓八路軍總部領導對王良便刮目相看了。

“老李,中央發來一封電報,有一件事想諮詢你的看法?”徐向淺拿着一封電報,表情怪怪的來到李衛國身邊。

“什麼事?你的表情怎麼這麼奇怪?”地圖旁的李衛國看着表情奇怪的徐向淺,疑惑的問道,這是發生什麼事了嗎?

“你看看吧!”徐向淺沒有多說什麼,直接把電報遞給了李衛國。

“我看看!”李衛國好奇的接過了電報,看了一會兒,表情也變得奇怪起來,並說道,“老徐,你怎麼看?這個閻老西可算是你的老鄉,這個忙我們幫?還是不幫?”

“跟他是老鄉倒是沒錯,而且嚴格說起來,我還算是這位閻長官的學生,我早年在山西國民師範學校讀過書。不過這人對我黨的仇視可是由來已久,要不是鬼子逼的,他還不一定會跟我們合作,他這次前來避難,我覺得還是得防備,我不太放心這個人。”

說起來徐向淺和閻錫山的老家捱得挺近,但是卻註定了不是一路人。若是徐向淺是在閻錫山麾下,按照閻錫山的用人原則,身爲五臺人、而且還與閻錫山老家挺近的徐向淺絕對是閻錫山身邊的親信。不過也正好沒有跟閻錫山,纔給我黨送來了一個元帥。

歷史上,這閻錫山就知道重要五臺人,排斥他鄉人,結果最後敗在鄰村的徐向淺手中,也算是天註定的。

“閻錫山這人在處理政務、發展經濟等工作上,我黨人員都得認真學習人家閻錫山是如何把山西治理的井井有條的。但在其他方面,我就看不怎麼上這個閻長官了。

這人兩面三刀,跟他爲友,得時刻防備他在你背後捅刀子,之前馮玉祥、李宗仁可是被他坑慘了的。抗戰之前,他仇視我黨的力度,不比老蔣差,加上這個人消極抗日,對我黨遲早是一個威脅。”

李衛國想到後面閻錫山配合老蔣掀起反共"gao chao",又差點投靠鬼子,李衛國早就想收拾他,只是一直沒有找到機會。之前的東征,算是給他一個教訓,就看他後面還敢不敢再跟我黨爲敵。

若是還是按照歷史一樣,掀起反共"gao chao",李衛國也不介意把閻錫山以及他的晉綏軍送入歷史長河中。在他看來不抗日的晉綏軍,還不如讓其消失,免得後面給我黨增添一個勁敵,到處搶勝利果實。

“衛國,你的意思也不同意閻錫山到陝西避難?”徐向淺問道。

“誰說我不同意,你跟中央說,可以答應讓閻錫山來陝西避難,地方就讓他去宜川縣的秋林鎮。”

李衛國出乎意料的說道。

“衛國,你剛纔不是說閻錫山是一個不穩定因素嗎?那你還同意把他放在我們根據地?”徐向淺疑惑的說道。

“他是一個不穩定因素沒錯,但你想想這個不穩定因素的一舉一動在你的掌控之中,是不是要比不在你掌控之中好。若是他真的作出不利於我黨的行爲,我不介意讓他知道得罪我黨的下場,讓他看看花兒爲什麼這麼紅!

還有一點就是,現在是國共合作時期,而且我們的實力也弱於國民黨。所以現在我們還是得抓住抗日大旗,共同抗日,既然閻錫山都主動求上門了,我們再怎麼也得給他一個面子,免得老蔣他們說我們不合作抗日。

不過你給陳更發電報,這個事讓他去親自迎接閻錫山,得做出我們對其看重的樣子,順便再讓他派一個團進駐宜川縣城,至於宜川縣城以東的地盤可以暫時借給閻錫山使用。”

李衛國帶着玩笑意思說道,但旁邊的徐向淺的徐向淺還有周圍的幾個八路軍幹部,或多或少聽出了李衛國的意思。他們都在爲閻錫山默哀,千萬別得罪我們副總司令,不然你的日子,哼哼。。。。。。,自己想去吧。

李衛國知道現在閻錫山的地盤主要在黃邊邊上的那些山西縣城,包括他的一些工廠都在這些地方。雖然閻錫山的資產除了他在太原第一次保衛戰之前搬走了一些,剩下的都被八路軍、傅作義、日軍三方面給瓜分了,其中八路軍和日軍分得最多。

不過閻錫山也不傻,知道哪些機器設備、物資搬不走,但是把現金這些東西都給拿走了,李衛國可是一直惦記着呢,管他是多少,有機會也一定要搶過來。

“好的,我這就去回覆中央以及陝西軍區,讓他們去落實這件事!”

。。。。。。。

此時山西黃河宜川段東岸,一支有點狼狽的隊伍正在慌張的趕到黃河渡口處,這裡離着壺口瀑布也挺近的。此時的黃河早已經沒有了厚厚的冰,壺口瀑布的巨大的流水聲,即便是隔着一兩公里遠也能聽見,可是這一行人卻沒有心思去欣賞這個偉大的自然奇觀了。

在這支隊伍到了黃河邊上時,上百艘大小不一的漁船在這裡等候着,這一行人連忙上了船,命令立即划船,很快上百艘船都今開始朝着黃河西岸而去。

“老漢,我們暫時安全了,沒有船,鬼子是追不過黃河的。”

一艘較大的漁船上,一個戴着眼鏡、穿着晉綏軍軍裝的軍官望着已經駛離黃河東岸的船隊,對坐在同船上的穿着厚厚軍大衣的閻錫山說道,這人正是閻錫山的老鄉加親信----楊愛源。

“過了黃河就好了,次隴兄(趙戴文的字),實在不好意思,你都這麼大年齡了,還讓你跟我一起逃難,百川無能啊!”

閻錫山對着旁邊一個年齡較大,頭髮已經全白了的老年人說道,這人正是他的軍師趙戴文。

“百川你不必如此,有難大家一起渡過,你不用太過自責,只要我們保存了實力,纔有助於我們把日本趕出山西。”

此時的趙戴文穿的很厚,今年他已經73歲了,這個天氣也不是很好,黃河上的風也不小。而在他旁邊則是他的兒子趙宗覆在照顧着他,這位地下黨員潛伏的夠深,反正閻錫山不知道自己軍師的兒子是gcd。

“次隴兄說的沒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聽到軍師的安慰,閻錫山這才放寬心來。

“老漢,八路軍在岸邊等着我們呢!”就在這時,楊愛源看着黃河西岸出現的騎兵,連忙對閻錫山說道。

第557章 日軍的反擊(八)第419章 百團大戰(十四)第160章 西征(三)第五一十三章 驚天計謀一第392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圍剿(八)第498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五)第495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二)第614章 興安嶺雄風(十四)第391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七)第108章 中東路事件第403章 大同戰役(七)第614章 興安嶺雄風(十四)第243章 奇襲太原(十二)第516章 收復外蒙(三)第147章 一二八事變(二)第385章 第三次大規模掃蕩第61章 大撤退(一)第187章 《莫斯科協定》第280章 晉東南之戰(四)第499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六)第239章 奇襲太原(八)第385章 第三次大規模掃蕩第189章 《莫斯科協定》第300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第473章 珍珠港事件(一)第560章 日軍的反擊(十一)第394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第245章 新的任命第243章 奇襲太原(十二)第15章 北伐之戰平江(一)第78章 第一次反圍剿(四)第138章 九一八(八)第556章 日軍的反擊(七)第233章 中日山西空戰(一)第69章 家的感覺第92章 東陵盜墓案第497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四)第556章 日軍的反擊(七)第83章 第一次反圍剿第89章 喜事降臨第240章 奇襲太原(九)第140章 谷城起義(二)第81章 第一次反圍剿(七)第39章 在襄陽(二)第272章 綏西攻防戰(七)第465章 華北大掃蕩(十四)第141章 古城起義(三)第84章 新年第143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二)第520章 收復外蒙(七)第569章 戰平漢線(五)第24章 武漢之戰(五)第252章 南京大屠殺(三)第201章 兩廣事變第591章 津浦線作戰(七)第248章 南京大屠殺第342章 綏寧會戰(二)第327章 天津(二)第456章 華北大掃蕩(五)第482章 渡河戰役(五)第151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三)第491章 南洋風雲(三)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三)第80章 第一次反圍剿(六)第232章 天津(七)第73章 崛起(四)第631章 武漢反擊戰第402章 大同戰役(六)第180章 長征開始第242章 奇襲太原(十一)第73章 崛起(四)第207章 西安事變終第437章 閻錫山的動搖(二)第227章 太原告急(三)第301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二)第625章 攻克濟南(八)第120章 第二次反圍剿(四)第123章 第二次反圍剿(七)第108章 中東路事件第94章 固軍壩起義(二)第494章 中國軍隊在緬甸(一)第285章 晉東南之戰(九)第449章 後續(二)第474章 珍珠港事件(二)第547章 43年的到來(二)第33章 未來的根據地第471章 華北大掃蕩(二十)第298章 援助第415章 百團大戰(十)第253章 新式機槍第301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二)第413章 百團大戰(八)第599章 津浦線風雲(十五)第542章 太原光復(三)第54章 武漢起義(三)第124章 第二次反圍剿(八)第251章 南京大屠殺(二)第224章 忻口‘大捷’第415章 百團大戰(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