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讀書,讀書人,國家,社會,進步

帖經墨義,考的是基礎,也是一個人的基本素質,對於事情、事物、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最基礎的思維理論能力。

策論,就是把理論與實踐集合起來。具體處理事情的思維邏輯能力。

策論題目來了:浮費彌廣。

就是朝廷的各種財政支出,越來越多,越來越廣,怎麼辦?

這個國家,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了,連科舉的考題都是關於財政的。仁宗窮得焦頭爛額,韓琦韓大相公也窮得焦頭爛額,怎麼辦?

怎麼辦?

改革咯!

開源節流,開源就是要多賺錢,節流就是要少花錢。

甘奇提筆在寫,賺錢,國家最主要的賺錢渠道,那就是稅收。意思就是得加稅。

但是這稅收加在誰身上?這就要有考量了。

好在甘奇見多識廣,稅收這種東西,後世早已研究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一個制度叫作個人所得稅制度。

這個制度,很有意思。有一個起徵點,就是達到一定收入的人,纔會徵收個人所得稅,這個起徵點也在不斷提高。

還有一點,就是階梯性徵稅,簡單來說,就是你的收入越高,那你的徵稅比例也就越高。越富有的人,交越多的稅,越窮越少交,再窮一點,你就不用交稅了。

這個問題,拿到大宋朝來,也是可以借鑑的。窮人與富人如何區分?道理很簡單,就看誰家有多少地,交稅比例越多。北宋朝中期,土地兼併的問題早已顯現出來,大地主要多交稅,這個問題必須要施行。

當然,這是頂層設計,頂層設計,肯定有許多漏洞,還要解決細節問題。比如怎麼防止大地主把稅收壓力轉嫁到佃農身上?那就得再以法律去規定地租比例的最高點。

又比如怎麼防止大地主隱瞞財產?那就需要各地衙門清查田地等手段。

頂層設計永遠是頂層設計,上有對策下有對策,是亙古不變的問題。這就需要朝廷行政力量來不斷解決。

在任何制度設計上,可見的歷史之中,未來能預期的歷史之中,都是不可能十全十美的,兩個手段解決問題,一是行政力量的不斷壓力,二是利弊得失的取捨。

甘奇這個答卷,會讓富裕者交出大量的稅收,讓真正最貧窮的那一部分人,解除稅收壓力。

但是,甘奇可能會得罪整個讀書人階層。

但這僅僅是一份考卷而已,甘奇也沒有真正詳細去闡述其中細節,在別人看來,甘奇這只是在提供一個解決方案,這個方案代表了甘奇對浮費彌廣這件事情的認知水平。

簡單寫完階梯稅收制度,甘奇又開始着重寫起了商稅改革。

商稅改革,在這個時代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監管問題,這個時代的朝廷,沒有那麼多的能力去監管商業活動,也就是說你壓根就不知道一個商人一年能賺多少錢,也就不知道該收多少稅合適。多了怕把人逼死了,少了那是正常的,國家損失了。

所以在商稅問題上,往往依託的是各地口岸,比如碼頭,比如城門,有多少財貨進出城門,然後由收稅的官員決定收多少錢,這就有一個很大的問題。

官員真的知道別人這一車貨物值多少錢嗎?官員真的知道這一車貨物能賺多少錢嗎?

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個官員,是否太容易在其中牟利了?比如一車貨本來應該交十貫錢的稅收,最後官員拿了五貫錢,國家拿了一貫錢,商人少出了四貫。甚至許多商人都不用交錢,把官員打點好了,貨物就自由進出了。

還有服務行業的稅收問題,那就更簡單粗暴了,比如樊樓一年交了多少稅?那完全就是關係打點的問題,不是錢的問題。但是樊樓一年賺了多少錢?少說也有幾十上百萬貫的錢,這些錢,國家幾乎都收不到稅收。

這就是爲何大宋朝社會氛圍如此寬鬆,商業如此發達,但是商稅從來都是朝廷收入極少的那一部分。

那麼這個問題該如何解決呢?

甘奇很是認真的想了這個問題,引入了一個東西,叫作稅務發票的東西。這個東西在汴梁城,必然能帶來無數的稅收。

因爲汴梁城,本身就是一個爲讀書人,爲官員階層服務的城市。

推行稅務發票,只要推行一個制度就行了。那就是所有的衙門,所有的官員,吏差,只要報銷公款,都要有朝廷的稅務發票,才能從衙門裡拿到錢。

稅務部門,只需要依據每個商家開出去了多少發票,從中收取一定比例的稅收,整個汴梁城的商稅,必然大到不可想象的地步。

僅僅這一座百萬人口的城池,就能收到不可想想象的商稅。因爲這座城池,從上至下,都依託朝廷財政。官員領回來俸祿,養活家中老小以及下人,官員的家眷與下人,拿着錢出去消費,養活着酒店布店香料,一層一層的消費,又養活着無數的販夫走卒。官員俸祿,本身就有很大一部分的福利,這些福利也可以變成直接發錢,原來發布,現在不發了,發錢,你去買布,再拿着發票來報銷。

官員俸祿只是其一,本身每個衙門都有各種支出,買糧也好,置辦兵器也好,買筆墨紙硯也好,衙差的公服,衙差辦事辦案的用度,甚至公款的吃喝用度……

這就是汴梁城基本的經濟生態。

只要加入了發票這個東西,所有衙門開支,皆要發票,度支衙門給其他衙門撥錢,也要發票來覈對。

發票就很容易推廣起來。朝廷甚至可以不用再讓官員在城門口收錢,也不用管商家們賺了多少錢,朝廷只需要在每一筆交易中收取合理的稅收。朝廷的基本商稅,也就拿住了。

以後還可以再擴展發票的用處,比如有發票,才能形成商業糾紛,衙門纔會受理這個商業糾紛。比如還可以把發票與彩票結合起來,發票是可以中鉅獎的。比如交稅越多的商家,可以得到什麼好處,比如子孫考官學上可以優先錄取?

如此種種……

當然,也還有發票造假的事情,這就得用上各種防範手段了。不過,這也是不可能完全解決的,稅務衙門多多巡查之類的手段可以控制一下。完全解決是不可能的,至少在甘奇的認知中,還沒有完全解決的方案。

開源之事,甘奇論了很多,還有很多沒有說出來。節流之事,甘奇想了一想,並未多談,真要多談起來,甘奇怕自己今年考不上這個進士。有一些東西,得到時機成熟,得權柄在握。

洋洋灑灑萬言之書,考試時間是足夠的,就怕考生寫不出來。

甘奇寫得出來,寫得很放鬆,也很順利,甚至還有爽快之感。

第二百二十七章 仁宗的幾十上百個宰相第二百零二章 吳承渥,你就當個人吧第四百一十五章 左諫議大夫,同知諫院。這位才俊裡面請!第三十七章 汝南郡王的詩會第六百章 此實乃大凶之兆第三百零一章 甘正的人生巔峰第五百五十五章 君臣!(感謝書友歷史小說愛好者Mr劉萬賞)第三百零三章 倒黴事與不能忍第一百八十三章 說不盡的好第二百三十八章 道堅,你可小心吶,小心!第一百五十四章 噴王的太學基地第一百二十七章 巧兒成衣第四百八十章 燕國公與超晉十級第三百四十一章 崇政殿說書,差充開封商稅監主事第一百五十八章 見過甘先生第兩百章 竟然還有如甘先生這般的讀書人第五百六十一章 反賊啊反賊第八十一章 投其所好第一百一十章 韓大相公成功發威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定要辦成第一百八十章 仁宗之仁第一百一十八章 我行我上第一百八十七章 常州知州王安石第五百三十八章 誓隨相公效死第二百五十八章 大哥,當真回家嗎?第三百八十三章 首都市長馮京,虢國公趙宗諤(五千六)第三百三十五章 新衙門與見分曉第二百一十五章 我也有些於心不忍第四百四十九章 契丹大爺第二百四十九章 潭州賣牛騷操作(二)第三百五十四章 毛頭小子愣頭青(四千多字)第四十章 我真不是那個意思第四百三十八章 燕京城裡的野人第四十一章 再催怕你要吃虧第三百一十一章 生命在於泡澡第五百五十四章 司馬昭來了第五百五十八章 逆賊(八千六,一口氣寫完,昨天今天都在裡面了)第三百六十八章 考驗甘奇的危機第五百四十八章 都不準投降第五百零六章 再送一個樞密使,誠意!(六千)第三百八十四章 張唐英,沈括,火藥,喜事第二百零五章 還請道堅一定要答應下來第二百四十四章 三檔,搖頭第六百零六章 那上面寫的什麼?第二百二十四章 韓大相公的朝堂第一百五十三章 手把手教你成爲宰相第一百二十章 蕾絲花紋第三百一十六章 王安石可能要崛起第九十一章 無曲可唱第四百四十章 亂了亂了第五百九十九章 陛下聖明第二百六十九章 暫時沒有,一篇都沒有,當真沒有第一百九十九章 這球賽有點跑偏了第三百四十八章 任大掌櫃忠義無雙第三十六章 陝西大俠、鐵臂膀周侗第二百四十七章 買一百頭,買夠爲止第二百六十六章 蝴蝶效應,親筆帖子第八十八章 咱們不殺人第六百零五章 華夏,華夏,華夏第五百七十四章 魂歸故里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領導甘奇第二百一十九章 兩天兩夜的後遺症第四百零三章 大哥就是厲害,動靜這麼大第六百零九章 甘相公要舌戰羣儒第五十四章 打周侗!第四百零七章 都是良善人第五百四十三章 甘奇愛女子第一百零九章 回家多蓋一個茅房第五十章 甘奇、甘奇開門啊第一百八十五章 道堅書院(感謝書友智瞳萬賞)第三百九十七章 當官就該是一個高危職業第五百章 殘陽,鮮血第一百六十四章 求發落第四百六十一章 開戰!第一百六十九章 還請道堅兄速速解惑第二百三十四章 狄青手把手教你帶兵打仗第三百九十八章 甘奇的野心第五十五章 紅火,紅紅火火第一百一十三章 子瞻同學,該幹活了第六百零一章 還請陛下罪己第二百八十八章 算不得奇事(第六更)第二百零六章 你不懂,你還小第一百六十章 談一次,考一題第五百一十章 洗白白,有好事。第二十章 小手段而已第三百四十九章 甘博士的太學第三百七十八章 交卷,大事要起(六千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幹大事而惜身(感謝自酌自飲自逍遙萬賞)第四百二十一章 先佔晨暉門,誰也走脫不得第四百五十四章 契丹狗不過如此嘛(五千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相公,還去請人嗎?第一百二十五章 咱買不買?第一百二十七章 巧兒成衣第五百八十四章 交代過了第一百六十章 談一次,考一題第三百四十六章 想當初,老子的隊伍纔開張(感謝書友陌白雲山黑土巷萬賞)第九十八章 殺了甘奇第五百四十六章 高原英豪董氈第三百章 父母之愛子,則爲其計深遠第一百三十章 哇……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