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 釣魚

樊樓裡,汴梁巔峰詩會,這是甘奇給取的名頭,頗有點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感覺。

巔峰詩會的兩個主角,晏幾道與秦少游,如今許多人都知道了秦少游已然在甘奇門下,便也隱隱看出了這場巔峰詩會的巔峰指的是何意。

甚至也有人在傳,說這是甘相公看不起晏幾道,所以派了個學生出戰。便也有人知曉,晏幾道這回不僅代表了自己,更是幫洛陽學派出頭。

讓晏幾道與秦少游來代表這段時期的汴梁文壇巔峰,這一點倒是說得過去的。江山代有人才出,多是如此,這本來就是年輕人的事情,老傢伙們並不參與,也不屑參與。

上一批的那些青年才俊,而今一個個都得了官身,天南地北去當官了,汴梁如今,就是這些人活躍在最前線,有錢有閒做着那些風流雅士。

至於甘奇,隱隱之間,好幾年過去了,反倒成了前輩,這不,甘奇前一批弟子進士好幾個,都當官了,新弟子也開始出人頭地了。甘奇的江湖地位算是早已奠定,成了年輕人仰望的存在。

哪怕是甘奇的模樣,也與年輕士子不一樣了,頜下的鬍鬚蓄了起來,穿衣打扮也開始中規中矩,舉手投足之間,便是大家風範。麾下百萬兵的甘相公,看起來就有一種不怒自威之感,彷彿間擡手便是流血漂櫓。

再下一批,幾年之後,崛起的就是賀鑄與周邦彥了,周邦彥如今十歲左右,正在學堂裡揹着九經十三經,只待他把這些背得滾瓜爛熟開始提筆寫東西的時候,便又是天縱之資。

秦觀秦少游,穿起了一聲粉紅衣裳,簡潔清爽,未冠,潔白的玉帶與環佩,摺扇在手,說不盡的英俊瀟灑。

要說婉約一派,就不得不談幾個代表人物,從柳永開始真正奠定風格基礎,到秦觀這裡大成,晏幾道也算是一代婉約大師,再到周邦彥“負一代詞名”,以一個女子李清照作爲結尾,差不多就是北宋的尾聲了。

時代的文學氛圍,與歷史是息息相關的,北宋中後期,還算比較國泰民安,然後就是社會富庶,婉約派大行其道,有錢有閒就有風花雪月。

然而到得南宋了,氛圍上又起了一些變化,出的就是辛棄疾與陸游,這些人多屬於豪放派,爲什麼豪放?因爲家國淪喪,喊的就是“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開始喊打喊殺喊幹了,死都死不瞑目。

流行文化的道理大概就是這麼簡單,若是用後世的話來說,婉約派多少有點靡靡之音的味道,沒什麼力量,都在個人感受上。

不是談對錯,就是單純的分析,這種分析之法用到後世也是可以共通的。

用在前朝也是可以,唐朝那些大師們,爲什麼多豪氣干雲,要不就是瀚海闌干百丈冰,要不就是黃河之水天上來,因爲那個時代氛圍就是大開大合,大唐之軍更是踏破萬里。

而到得唐朝的後來,就有了溫庭筠與韋莊等人,文風又開始往“靡靡之音”發展。

秦觀與晏幾道爭鋒,其實兩人是難以分出勝負的,因爲兩人大致在一個水平等級之上。

秦觀來一句: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晏幾道便也來一句: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秦觀再來一句:惆悵惜花人不見,歌一闋,淚千行。

晏幾道立馬跟一曲: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伊人垂淚。

兩人你來我往,寫的東西風格還差不多,自然是個難分勝負。

但是卻也分得出勝負,勝負這種東西,有時候也不一定就是因爲水平,還有人氣。

勝負不必再當場,只等第二日,看這汴梁的琴音多唱誰,看看傳播平臺上誰的熱度高,誰自然就勝了。

秦少游贏了,贏在長得帥、芳華好、未娶妻。

從此秦少游,便是這詞壇新晉第一大家,便是一時無兩。昔日的甘道堅,蘇子瞻,蘇子由,曾鞏,成了老人家。

京華時報上大書特書,說盡昨夜樊樓秦少游是何等風姿絕代。

汴梁時報上也在大書特書,說昨夜樊樓晏幾道如何碾壓秦少游,而且還一字一句對秦少游的作品進行剖析,然後開始批評。

然後,汴梁時報當天,賣出去了三十七份,連樊樓這些名樓都不讓他們進場。

京華時報當天,賣出去兩萬六千多份,晚上還在拼命印刷往各大樓宇裡送。樓宇裡一片秦少游,不聞晏幾道。

也許女人,有時候真能代表流行文化的潮流,後世這一點特別明顯。

流量小生秦少游,拜見了甘先生之後,聽得幾句勉勵之語,便開始滿汴梁城吃酒宴,吃各處大戶人家的邀請,看無數的姑娘畫像,也讓無數姑娘偷偷躲着看。也開始有了甘奇的待遇,七十二名樓去消費,都不用給錢了。

甘相公,卻在家中等來了趙仲針。

趙仲針拜見,甘奇看着趙仲針的兩個黑眼圈,表現得很是滿意,魚兒來了,擡手賜座。

趙仲針不等甘奇發問,已然開口,滿臉擔憂:“還請先生解惑。”

“要解何般疑惑?”甘奇老神在在。

“先生,亡國之日不遠矣……”說完小夥子愁容滿面,就要哭了。

這倒是把甘奇嚇一跳,甘奇說道:“誒,說甚胡話呢?莫要如此。”

小夥子站了起來,先是一拱手,便道:“先生,旁人是不敢說罷了,難道我也不能說嗎?我趙家天下,竟然到得如此地步,國之將亡,國之將亡啊!”

這小夥子捶胸頓足,甘奇也納悶,他怎麼有這麼一身憤青的做派?

難道這也是我教的?甘奇想了想,沒有吧,我沒有教他憤青吧?

“稍安勿躁,官家嫡長,成何體統?”甘奇嚴厲批評了一語。

憤青趙仲針收了收炸裂的心態,落座了,又急不可待說道:“先生學貫古今,才智無雙,還請先生教我!”

“把你疑惑之處慢慢道來。”甘奇左右收着袖子,是時候表演真正的技術了。

“先生問我爲何天下如此富庶,卻又有百姓頻頻揭竿而起,學生乍一想,以爲是教化之失,聖賢不彰,當多辦教育以教化衆人,如今才知,只因爲天下田畝,多在大戶,無數百姓無地爲生,此時才知,先生爲何又問了天下田畝在何人佔多之言,原道是這般,原來先生早已看到其中問題所在,先生必然有解,還請先生不吝!”憤青站起身,一禮拜下九十度不止,久久不起。

“三策罷了,一策,統一各般稅法名目,以田地爲準,以爲攤丁入畝之策歸攏所有賦稅名目,削減底層百姓負擔。誰人多地,誰人賦稅,誰人無地,誰人無稅。”甘奇捋着鬍鬚,如今越發習慣這種動作了,越捋越習慣。

“好策略,如此這般,可真正爲民減負,又可減少朝廷賦稅的繁瑣,乃真正爲民謀福之道也,學生受教,再拜!”趙仲針又一大拜,連問:“還請先生第二策。”

“第二策,規定天下田租比例,不可逾越,否則便入罪受罰。”

“此一舉,便可讓無地之佃農保證維持生計之需,也可避免大戶人家逼反良民,實乃妙計。學生再拜先生爲國爲民之大恩。”

“第三策,卻先要讓你回答一個問題,那就是田賦之漏洞在何處?”甘奇問道。

趙仲針立馬有答:“田畝不清,想來其中,多有隱瞞漏報之田地,學生爲了這個問題,徹夜不眠,四處查閱卷宗,卻是在一處發現了蛛絲馬跡。開國年間的田畝總數與而今卻無多少增長,且不說人丁增長了幾倍,就說這開封附近,年年撥款修渠,到處水渠四通八達,不知多少荒地因爲水渠而成良田,怎麼可能田畝不漲?那豈不是百十年修渠之花費,皆是無用功?這天下豈有這般道理?”趙仲針這個以後的神宗皇帝,還真不是一個好敷衍的人,年紀輕輕,還真能在無數卷宗之中去印證這種問題,連開國年間的卷宗都翻出來了。

可見趙仲針以後,可能也是一個工作狂。

甘奇點着頭,有一個聰明人當弟子就是好,這可比教育吳承渥省心多了,這回甘奇露出了一個比較欣慰的表情,慢慢說道:“所以這第三策,便是吏治!”

“吏治?”趙仲針聞言又起了疑惑。

甘奇自然得解惑了:“要想重新丈量清查天下田畝,聖旨做不了此事,行政也做不了此事,唯有重典治官吏,方纔能成。”

趙仲針聞言想了想,慢慢說道:“先生此言在理,田畝瞞報,必然牽涉甚廣,絕非一家一戶可爲之,必是無數貪腐於其中。先生這一語,纔算真正切中要害。”

“孺子可教也。”甘先生捋着鬍鬚,帶着微笑,頗爲……高興。

所謂改革,歷史上的神宗想得簡單了,歷史上的王安石也想得簡單了。改革改革,就是要革許多人的利益,還要革許多人的命。沒有強硬的手腕,怎麼可能成功?再好的政策制度,沒有強硬的手腕,那都是卷宗裡的字而已,變不成現實。王安石變法的失敗,主要原因就在這裡了。

甘奇要給未來的神宗陛下開個竅,埋個伏筆,至於以後會怎麼發酵,以後再說。只要他有銳意進取之心,便不在話下。

此時的趙仲針,表情又變了許多,眉頭也皺起來了,吏治這玩意,好說不好做,在大宋朝說吏治,趙仲針只要一深想,便立馬焦頭爛額起來。

甘奇知道趙仲針爲什麼要皺眉,但是甘奇倒是無所謂,你要說這大宋朝皇帝做點什麼會導致內亂?甘奇可不相信,這件事情做不做,怎麼做,只看皇帝心中有沒有決心。

甘奇知道這事情不是一時半刻能說清的,便擺擺手:“今日便到此作罷吧,你先回去吧。”

趙仲針有些失神,躬身大禮之後,無意識慢慢往外走。他如今是真的關心起國家大事了,特別是甘奇如此引導他,更讓他對國家大事起了許多想法,如今遇到了棘手的問題,自然就讓他失神起來,心中反覆在想。

趙仲針十八歲了,而且最近他也知道他老爹要封他一個潁王的名頭,其實已經就是在培養繼承人,他也開始慢慢進入這個角色之中。

若是沒有遇到甘奇,趙仲針還不會現在就去涉及國家最根本的問題,涉及之後,趙仲針也就開始主動揹負起了家國興亡重任。

趙仲針走了,甘奇嘆了一口氣,其實說白了,治國之道,歸根結底就在吏治,不論內部的任何問題,吏治要不就是根源,要不就是解決的手段之一。所以不論怎麼樣,這吏治是必須要做的事情,不然幹啥都是一場空。

說這麼多,其實最後就一件事,吏治。只要做好吏治,做什麼都事半功倍。做不好這一點,天大的抱負都是空中樓閣。

吏治,往往就帶有鐵血的一面,甚至還表現在血腥殘忍之中。仁宗皇帝做不來,英宗皇帝也做不來,神宗皇帝是一個有抱負的皇帝,其實他也做不來,但是他唯一有可能做得來的那一個。

如果連神宗皇帝都做不來了,這大宋朝,就真的只能往深淵裡去了。若是這般,甘奇興許得謀劃一些激進的事情了。

此時文彥博文國公的樞密院中,忽然忙亂起來,有人不顧身份飛奔而馳,有人大呼小叫,有人一臉驚慌失措。

“報,報文相公,西北軍情。”

班房裡的文彥博聞言大驚失色,立馬站起,問道:“怎麼了?党項人打過來了?”

“不是不是,党項人沒有打過來。”

“那你這般驚慌作甚?什麼軍情吶?”文彥博有些生氣,党項人沒有打過來,報什麼軍情?

“是……是種愕打過去了,他不報朝廷,私自起兵,突發襲擊,把綏州嵬明山部包圍,得酋長首領共三百餘人,一萬五千餘戶,兵丁萬餘。”

“什麼?什麼?”文彥博驚呆了,拍案而起:“豈有此理,當真是豈有此理,轉運使陸詵呢?兵馬糧草調動,他緣何不報?”

“相公,陸詵之彈劾奏章隨軍報一起來了,他也是後來才知,所以直接上奏彈劾了,彈劾種愕私調兵馬,擅開戰端。”

奏章呈上,文彥博看得一看,氣得連連喘氣,口中直道:“好大的膽,好大的膽啊,種愕竟敢擅自出兵,這回怕是要滿朝震動了,言官四起,自作孽不可活。”

“相公,党項乃是敵國,本就一直交戰,種愕此番也算大勝一場,也不知能不能將功折過。”

“你這廝,莫不是收了人家錢財?種愕犯下如此大事,豈還有好?”文彥博已然起身,趕緊入宮,這事情太大,得快速處理一下。否則真就成了兩國大戰了,正天下太平,大家都過得好好的,種愕非要惹點事情出來,看來是真要倒黴。

第五百零八章 爲人民服務第二百六十一章 抱頭痛哭,懷才不遇第二百五十二章 狄將軍大義第三百五十六章 心地善良的甘主事第九章 老夫狄青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定要辦成第二百五十章 你有沒有想過一件事情?第五百七十一章 三十五萬大軍第二百七十八章 真正的簡在帝心第五百四十八章 都不準投降第二百三十四章 狄青手把手教你帶兵打仗第八十二章 二爺出馬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宋的屁股第四百七十七章 塵歸塵,土歸土第一百零八章 劊子手何在?第五百九十六章 虢國公,遼夏第二百二十三章 甘奇是戲精,這是無解的第五百四十五章 畏威而不懷德第六十一章 招攬?站隊?第三百八十八章 甘奇的後手,泉州第六十三章 贖身第一百一十六章 狗屁不通(感謝胡顏鸞羽的萬賞)第四百二十章 城門樓子九丈九第五百五十三章 這…………第五百零九章 道堅,快快頭前來坐第二章 這個大宋有點亂第五百九十六章 虢國公,遼夏第五百七十一章 三十五萬大軍第四百七十四章 高牆城池,運籌帷幄,始決勝第四百零九章 豬狗之智,不足爲伍。第五百九十一章 你考上進士了嗎第五百三十九章 欺君罔上第十八章 你猜得不錯(感謝蔣大少丶萬賞)第四百五十二章 生子當如甘道堅第二百六十二章 打光棍,你打不打?第一百七十五章 斯文掃地,有辱聖賢第一百一十章 你慫什麼?第一百三十章 哇……真香!第一百三十章 哇……真香!第四十九章 你可是看不起我老趙家第七十一章 什麼是大明星?第一百五十八章 見過甘先生第五百四十一章 走,回城!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難臨頭第二百一十二章 戰場縱橫之野望第三百章 父母之愛子,則爲其計深遠第一百三十章 哇……真香!第六百一十章 一言而決第五百一十八章 會一會天下儒生第五百八十四章 交代過了第五百六十章 自尋死路第二百一十三章 誰在背後搗鬼?第二百零一章 甘先生你是大惡人轉世第一百七十九章 不好不好,大事不好第五百四十五章 畏威而不懷德第五百五十九章 高明,醞釀第二百八十二章 姑娘,姐姐,女人,妻子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獲全勝,甘主事的未來(八千二)第五百零六章 再送一個樞密使,誠意!(六千)第三百五十七章 這衙門真是寒酸得緊(三更補)第五百一十三章 甘相公在哪裡呢?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司馬君實與你割袍斷義第三十一章 跪地求饒也饒不得他第五百四十二章 議和,開邊第四百零七章 都是良善人第三百一十一章 生命在於泡澡第一百三十七章 元夕與考試第五百四十四章 高原第五十四章 打周侗!第四百四十九章 契丹大爺第三十八章 國子學大才(祝大家春節快樂)第二百九十五章 殺人第五百二十章 蘇門學士成了甘門學士第五百六十六章 錢,公私分明第五百五十六章 一場鬧劇啊……第一百九十八章 甘奇向來小氣第三百六十八章 考驗甘奇的危機第五百二十四章 東山再起,就靠這一遭了第三十九章 梁山伯與祝英臺第五百六十二章 冤枉啊第二百八十三章 衣鉢傳人第五百四十二章 議和,開邊第二百七十九章 五星級溫泉酒店第二百六十二章 打光棍,你打不打?第六百一十章 一言而決第二百三十四章 狄青手把手教你帶兵打仗第二百九十章 甘奇座下猛將初顯威第四十二章 怕聞甘奇木蘭花第二百五十五章 虧大發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趙大姐的忽悠第五章 且看躲不躲得過第九十八章 殺了甘奇第一百七十四章 披枷帶鎖的滋味第一百六十二章 剛纔誰打我?第五百九十九章 陛下聖明第五百八十六章 河南郡王第四百六十六章 突如其來第六章 弟兄們,出來砍人了第二十九章 把這刁民拿下第三百九十三章 有礙觀瞻,有傷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