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 甘奇要決戰

宥州,在後世內蒙古鄂托克前旗,已經就算是草原之地了,党項人本是遊牧民族,大概從唐開始,就成了半遊牧半定居的狀態,而今的党項人,定居的應該比遊牧的更多了,定居自然就需要耕種。

所以宥州城外,有大片的農田,只是這裡的農作物產量實在不高,遠遠比不得中原,更比不得南方沃土。

甘奇有一個印象,好像甘肅陝西也是可以種稻谷的,這個印象不知從哪裡來的,但是深深印在腦海中,按理說這裡氣溫寒冷,不是一個種稻谷的地方,但是印象之中,河套地區的黃河岸邊,似乎也看到過數不清的萬里水稻田。但又覺得這個印象有些違背常識。

甘奇想着這個問題,自己還分析了一番,忽然想到一個事情,那就是遼東地區好像也產水稻?寒冷似乎不是水稻的敵人?

想到這裡,甘奇想明白了,黃河附近的水系,是真的可以成爲水稻高產區,他的印象沒有錯。

那……

甘奇心中翻江倒海,似乎好多問題都迎刃而解,他心中猛然起了一些大戰略。

漢唐統治西域,靠的是長安附近產糧,靠的是首都在西北,河套是牧馬之所。明朝掌控遼東,乃至奴兒干都司等地,靠的是首都在北京,也靠中原地區產量。

如果能直接把河套變成糧倉,把黑龍江變成糧倉,那局勢完全不一樣了,中國人打仗,靠的就是糧食,中國人的戰鬥力,也主要來自糧食。

甘奇在宥州城外想得入神,他這一想,似乎奠定了什麼事情?

甘奇心中大喜,激動不已,對攻城掠地更起了幾分野心,吩咐左右:“開始伐木,準備攻城器械。”

器械要開始準備了,倒也不一定是用來攻打宥州城的,但是西夏東邊的幾個軍司之地,攻城是必不可少的,應當早早準備起來。

甘奇又寫信回汴梁,讓汴梁運來大量稻穀,甘奇要在這裡試驗一下,看看到底能不能把稻穀種出來。他此時似乎堅信自己的印象沒有錯,黃河水系上游,是真的有無數的水稻田,中國人是真的在這裡種出了水稻,至少後世如此。

党項的援軍終於來了,今日七八千,明日一兩萬,源源不斷而來,兩萬三萬,四萬五萬……

卻是這些党項大軍並不入城,而是在城外十幾裡就安營紮寨,也不靠近。

党項援軍一來,甘奇圍城之勢也就收縮了,把大軍放在宥州城四面肯定是不行的,必然腹背受敵,所以除了必要的遊騎,三萬多人全部收縮在了軍營之中。

李諒祚也就穩穩當當出城而去。

決戰時刻要來了。

李諒祚摩拳擦掌,點校着人馬,也在等最後兩三萬人到來,到時候便真會有十萬之數。北宋中期之後,也就是李諒祚死後,党項人動輒四五十萬大軍南下攻宋,但這也僅僅是党項人自己號稱四五十萬,其實党項傾國之力,也就十幾萬人馬。

一個兩百多萬人口的國家,怎麼可能有四五十萬大軍?十幾萬人馬都幾乎是把全國的青壯都徵調一空了。

就如此時李諒祚等的十萬大軍,幾乎就是西夏現役部隊的全部主力。

党項窮,這是誰都知道的事情,連党項人都知道自己國家窮。中國上下幾千年,好似除了中原王朝,旁邊就沒有富人了,遼國失去了燕雲,也成了一個窮國。

所以党項軍也窮,一眼看去,兵刃甲冑,竟然都是大宋製造。當然不是大宋賣給他們的,而是他們昔日好水川的時候繳獲的,正兒八經的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

說起來,中原王朝幾千年的敵人,沒有一個是可以小覷的,沒有一個不強大,沒有一個不聰慧。

說天朝上國,倒也沒錯,但是一旦有任何一個人小看了周邊任何一個敵人,真把別人當做蠻夷傻子,都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甘奇也開始謀算了,真到了要決戰的時刻,甘奇的腦子再一次開始瘋狂的運轉起來。

甘奇開始下令,大營後撤五十里,決戰還沒有開始,三萬多大軍便倉惶失措,開始後撤。

這一撤不要緊,李諒祚卻着急不已,聽得來報,連忙問道:“宋狗逃了?”

吳宗捋着鬍鬚,笑道:“甘奇不過爾爾,果真望風而逃。”

樑乙埋卻道:“宋狗竟然就這麼逃了,那還了得?陛下,怎麼辦?”

此時又有人衝進來報:“報,陛下,宋人南撤了五十里,停下來了,看起來又在紮營。”

“還好還好,不是真逃了。”李諒祚心中安定了一些,若是甘奇真逃了,他會很後悔,一口惡氣沒處處。

吳宗卻失望起來,皺眉說道:“好大的膽子,竟然不是退兵,看來甘奇當真不知我黨項大軍的威勢。”

李諒祚又道:“快,派人催促後續人馬,下令諸軍拔營往前,往前五十里下寨。”

這回是李諒祚求戰了,全國大軍齊聚,連西平軍司的人馬都在來的路上了,此番不決戰,更待何時?他怕就怕甘奇慫了,龜縮到城池之內。要說宋人的城池堡寨,那是真難打,李諒祚已經親自體驗了好幾次,甚至他自己還在戰陣上中過羽箭,卻是依舊沒有攻下宋人的城池。

甘奇後撤五十里,李諒祚就往前五十里,打一場決戰,必須要拉近雙方的距離,要咬住敵人,不能讓敵人在馬匹追擊的範圍之外,也就是不能讓敵人輕易撤退。

但是這場決戰想要開起來,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不可能雙方約定好擺開人馬陣列,然後一通對壘。

打仗從來不是這麼簡單,只是話本小說裡寫得太簡單。如何打起來,選項不多,要麼主動進攻,攻擊敵人的營寨。但是營寨也如城池一般,哪怕是木頭高寨,也是易守難攻,馬匹衝不進去,就得靠人去爬,道理與攻城差不多,這對党項人來說是得不償失的。

攻寨是下策,中策是圍困,困着,斷糧斷水,徐徐圖之。上策是引蛇出洞,就是想辦法賣破綻,想辦法把敵人引出來。

但是無論是那一策,真要成功,都是難上加難,哪怕是人馬調度,都要謹小慎微,人數越多,就更要做好各方準備,做好各方安排與預案,最需要避免的事情就是不要仗還沒有打,自己人先亂成一鍋粥。

十萬人馬的集中調度,對組織能力要求也極高,工作必須細緻。

李諒祚着急忙慌拔營往前五十里,想把自己與敵軍的距離拉近在十幾裡之內,也是馬匹最好腳力的一程之內。

只是李諒祚沒有想到,甘奇再一次後撤了,已然撤到了龍州城內。

李諒祚聽得這個消息,心急如焚,他可沒有想過要做什麼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想法,他只想一戰而屈人之兵,他要打一場大勝,要打疼宋人,打出威風,如此以後党項大軍便可稱霸西域,到哪裡都來去自如,甚至以後對遼人說話都可以硬氣一些。

這場勝利,對於李諒祚來說不僅僅只是一場勝利,更是戰略層面的,昔日好水川一勝,奠定了西夏國。如今再一勝,党項從此確定了西方的霸主地位,甚至宋人失了膽氣,李諒祚還可以攻城拔寨,打下一塊更大的富庶之地。

李諒祚再次下令拔營往前,一直往龍州城下進軍。

甘奇看着情報,站起身來,一招手:“退,再退。”

衆多軍將看着甘奇,皆是一臉驚訝之色,種愕本是一個謹慎的人,此時卻開口說道:“相公,要說之前一退,是爲了示敵以弱,退到破羌城是爲了城池倚仗,謹慎保險。那這再退……是爲何啊?”

“是啊,相公,這破羌城可是好不容易纔打下來的,不知死傷了多少兄弟,就這麼拱手讓出去嗎?”

狄詠也說道:“大哥,若是輕易把破羌城讓出去,豈不又讓這座城池變成了党項龍州?到時候只怕軍中弟兄們心中也有氣。”

甘奇搖搖頭:“這座城池,不守。”

種愕上前又道:“相公,奪一城不易……”

甘奇不與衆人多言,坐下伏案就寫,大印一蓋,說道:“軍令已下,且去辦。”

滿場幾十軍將,皆是搖頭嘆息,說甘相公貪生怕死,滿場沒有人有這個膽子,但是眼前甘相公做的事情,又作何作何解釋呢?

衆人皆令,垂頭喪氣出了破羌城的州衙大堂。

然後一些人交頭接耳:“甘相公莫不是被党項十萬大軍嚇住了吧?”

“我看是。”

“應當不會吧?按理說甘相公可是連契丹人都不怕,燕雲都收得回來,不至於被党項十萬人給嚇住了。”

“唉……軍中士氣正隆,將士們都在求戰,甘相公卻一退再退,怕是我麾下那些人都會罵罵咧咧。”

狄詠隱約聽見,幾步上前呵斥一語:“莫要背後瞎議論,相公之智,天下無雙,爾等不懂,便只管照辦。”

衆人聞言皆是一低頭,加快腳步回營。

狄詠口中說是這麼說,其實他也在納悶,倒不是懷疑甘奇什麼,就是想不通。他對甘奇瞭解非常,甘奇何曾做過臨陣而退的事情?昔日巨馬河,甘奇那是何等威武?在燕雲,那一戰不是身先士卒?

只是如今這連連後退,實在讓人不解,按理說威武軍應該也到了,爲何還撤退?

威武軍?想到威武軍,狄詠又納悶了一下,威武軍按理說前兩日就該到了啊?

難道說威武軍出了什麼事情?

狄詠慢慢想着,想得一些頭緒,頭緒就在威武軍身上,倒也沒有完全想通透,帶着大軍出破羌城的時候,狄詠也在城下駐足了片刻,回頭看了一眼這座邊境小城,城樓之下剛換上去的石碑,寫着破羌城,白換了,明日又會被党項人改成龍州。

走吧,狄詠一夾馬腹,破羌城,拱手讓人了。

當李諒祚帶着大軍快到龍州時,遊騎又來稟報:“陛下,宋人又退了。”

“什麼?”李諒祚驚訝,有一種捏緊拳頭無處使力的感覺,大拳頭往棉花上打了好幾拳了,都白打了。他又道:“宋狗這般膽小了?好不容易打下的城池都不要了?”

樑乙埋也道:“陛下,這回宋狗怕是真不會與咱們開戰了,一心要逃。”

“攻城爲下啊。”這是漢臣吳宗的話語,他也笑不出來了,又道:“陛下,要不要快馬去追?”

李諒祚差點說了一句追擊掩殺,但他還是忍住了,猶豫了幾番,搖頭:“輕易追不得,馬力一程而去,力竭之時若是被反攻,反而要吃虧。”

樑乙埋罵道:“宋狗就是逃跑的功夫厲害。”

“先入龍州再說。”李諒祚有些無奈,走得兩個時辰,終於到了那座有他屈辱記憶的龍州城,看着龍州城上的字,他氣不打一處來,罵道:“宋狗欺朕,宋狗欺朕!”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吳宗連忙說道。

甘奇也是欺人太甚了,李諒祚是在龍州城下敗了一陣,但也沒有必要把這事情刻在城頭上,破羌,李諒祚看到了豈能不生氣?若是這座城池以後真叫破羌了,豈不是讓後世子孫世世代代都記着西夏皇帝李諒祚曾經在這裡大敗?

李諒祚氣不打一處來,吳宗也連連再說:“陛下,臣這就教人去重新鑿塊碑鑲嵌上去,這裡還是西夏龍州城。”

樑乙埋也連連說道:“快,快去辦。”

李諒祚進了熟悉的龍州城,這座城他來了無數次,每日帶兵南下,要不就從這裡走,要不就從西線下慶州,這座城池又回來了,多少有點欣慰之感。

晚間,遊騎又報:“陛下,宋狗一直未停,直入綏州城而去。”

李諒祚點着頭,問左右:“諸位以爲接下來該怎麼辦?”

樑乙埋直接一語:“陛下,當再往前去追,趁着宋人失膽,當一舉收復失地。”

吳宗還道:“陛下,不僅要收復失地,如今宋人失膽,當攻城掠地,一雪前恥。”

李諒祚其實早已想定,問話只是程序而已,此時站起,喊道:“明日攻綏州,三日之後,困延州,定要把延州城改成破宋城!”

第一百零七章 你就記着今日第二百七十章 洛陽程頤(第四更)第十二章 開封有個包青天第三百八十四章 張唐英,沈括,火藥,喜事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宋噴王之野望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宋腦殘界第六百一十一章 抗旨不遵第二十章 小手段而已第二百三十二章 你妹妹要送什麼給我?第二百四十一章 殺你的是我大哥甘奇第四十九章 你可是看不起我老趙家第十四章 幸運大轉盤與大哥三弟第四百九十二章 胡說!第四百七十四章 是他自己先動手的,不能怪我。第四百章 沒有安全感的蒲家,胡旋的姑娘第一百一十二章 商業與運動的絕配第一百三十四章 混跡江湖的宰相之子第四百七十章 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六千,多寫了一些,來晚了)第四百二十八章 朕請你吃酒第一百八十一章 簡在帝心第四百零五章 鐵石心腸,心狠手辣,沒有辦法第二百零八章 人傻錢多第四百九十八章 煉獄在人間關於甘正談兩句第一百九十四章 小娘子可是來捉人的?第四百零七章 都是良善人第三百零四章 還當真是個了不得的人物第四十八章 附庸個毛的風雅第五百五十四章 司馬昭來了第一百零八章 劊子手何在?第三百九十五章 甘大知州的一板斧第一百一十八章 我行我上第二百九十三章 帝師與帝師的老師第五百四十三章 甘奇愛女子第四十三章 曾鞏有點老第二百九十四章 大儒之野望,甘子之宏願第二百三十六章 飯桶的用處?第五百六十六章 錢,公私分明第二百一十七章 頭幾日去殺人了第二十一章 倚樓盼着他第五百二十三章 要倒黴的種愕第七十一章 什麼是大明星?第五百一十一章 我……我就是傻逼第六十八章 就在衙門之外第七十四章措手不及第二百二十四章 韓大相公的朝堂第五百四十六章 高原英豪董氈第一百三十六章 放開你甘霸第五百四十九章 女兒的措溫布與魚第五百六十八章 朝堂風雨第一百一十六章 狗屁不通(感謝胡顏鸞羽的萬賞)第四百九十九章 鏖戰,向前,烏古魯第五百零八章 爲人民服務第一百六十五章 手段高明第四百三十二章 只能靠演戲養家餬口的甘奇第一百一十三章 子瞻同學,該幹活了第七十二章 我有辦法第四百四十八章 甘奇有些心累第六十四章 良辰美景奈何天第二十章 小手段而已第五百一十三章 甘相公在哪裡呢?第五百一十九章 大宋全民選秀時代第五百三十一章 二十党項第二百四十一章 殺你的是我大哥甘奇第六百零五章 華夏,華夏,華夏第四百七十六章 枯黃,焦黑,水,天和第二百五十六章 人山人海的樊樓第二百一十七章 甘郎,不要……第三百八十一章 上朝必罵,誰來勸也不好使(六千)第五百三十七章 狄將軍,這是……威武軍?第三百六十六章 人要死,功要搶第五百八十四章 交代過了第三百四十章 此生再也不考第三百三十五章 新衙門與見分曉第三百六十二章 那就幫他一把(感謝書友名字你看着辦萬賞)第三百四十六章 想當初,老子的隊伍纔開張(感謝書友陌白雲山黑土巷萬賞)第一百零四章 甘奇,甘道堅第三百七十一章 鬥爭,鬥爭!(巨大章節,巨大章節)第四百七十七章 塵歸塵,土歸土第八十二章 二爺出馬第三百零二章 果真這麼嚴重嗎?第二百五十二章 狄將軍大義第四十九章 你可是看不起我老趙家第六章 弟兄們,出來砍人了第兩百章 竟然還有如甘先生這般的讀書人第三百一十八章 屁股還沒有坐熱,就要滾蛋?第三百三十三章 被人嫉妒,是一種享受第四百九十七章 媽的,還真有點嚇人第二百五十八章 大哥,當真回家嗎?第四百三十二章 只能靠演戲養家餬口的甘奇第四十三章 曾鞏有點老第四百六十四章 裹挾與大軍,遼皇的爲難第一百六十五章 手段高明第二百九十九章 嘿,屋裡怎麼有兩個娘子?第四百三十章 叫你們掌櫃的出來第二百八十三章 衣鉢傳人第四百七十四章 高牆城池,運籌帷幄,始決勝第一百零一章 開府門第五百六十六章 錢,公私分明第二百一十章 小子,你中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