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你要甚麼?

滄浪亭位於蘇州城南,原爲五代時吳越中吳軍節度使孫承祐的池館。宋初蘇舜欽以四萬貫錢買下,移花接木,圍山造水,佔地十六畝,使其更形壯觀,更名爲滄浪亭。南宋時又爲韓世忠居所,此時已六百多年了。

滄浪亭以水環園,未入園林先見風景,在蘇州園林裡可謂獨一無二。此時已是早春時節,正是江南二月,一入園林,春花處處,春風拂拂,春水漫漫,留連於亭臺樓閣之間,雲樹煙蘆,粉牆黛瓦,實是隨意顧盼處處風景。

這樣盛地,就是皇帝和公主們也不曾見過,皇家園林講究一個大氣,而江南園林,方寸之地也別有洞天,處處可見精緻,一草一木、一亭一閣、一石一水無不精心雕飾,令人心臨神怡。

三位公主一到此處,立即愛上了這處勝地,看那模樣,若非還要重返北方,定要把它買下來據爲己有才甘心。一進園子,三位公主就興沖沖地攜手四處遊覽,楊凌和谷大用也陪着皇上四處遊蕩。

最後到了滄浪亭最南處,谷大用指着修竹掩映下猶如仙境瓊樓似的三層小樓畢恭畢敬地道:“皇上,此處名爲看山樓,這裡就是您的住處”。

到了如此雅地,就連正德皇帝好象也沾染了幾分儒雅之氣,他含笑點頭道:“好,愛妃,你看此處如何?”

唐一仙也讚歎道:“此園處處景緻,精美絕倫,隨意住在哪裡,都如天堂仙境,蘇杭人間天堂之稱,真是名不虛傳”。

楊凌一笑,轉首向谷大用問道:“谷公公,三位公主的住處也安排妥了麼?”

谷大用陪笑道:“是,三位公主住在藕花水榭。待安置了皇上住處,老奴馬上就去”。

正德興致勃勃地道:“朕無需安排,這園中盛景朕還沒有看夠,仙兒,咱們四處走走。大用,你去安排下三位公主住處。喔,對了,楊卿也住在滄浪亭內,你一併安置一下”。

“是,皇上”,谷大用欠身恭送,正德皇帝興致勃勃地牽着唐一仙的手,兩人並肩向花木扶疏、修竹高樹的林木深處走去。

這座園林三面環水,但水在園外,園中以山景著稱,處處都是各種珍稀樹木,哪怕路徑旁隨意一塊石頭都是精挑細選,擺放得宜,叫人望而忘俗。

眼見皇帝和皇妃遠去,谷大用直起腰來,把大指一挑讚道:“還是國公爺瞭解皇上的心思,皇上對這園子滿意着呢,皇上開心了,咱家就開心了”。

楊凌呵呵笑道:“是啊,不知公公花了多少銀子,回頭把數目報給我,我好如數付帳”。

原來,楊凌並不只是臨時徵用這處園林,而是出銀將它買了下來。谷大用一聽雙手連搖,說道:“國公客氣了,小小一座園子。何足掛齒?呃……不瞞國公,此處園林已經變成僧舍了,所以購下極易,本就沒費幾文,咱家和國公還分彼此麼?”

谷大用說着,自袖中掏出一份房地契來,笑吟吟地往楊凌手裡一塞,一座千古名園,就此成了楊家產業。

楊凌推讓兩句,便含笑接了地契揣進自己袖中,他知道谷大用在江南主管海事,無論外商內商、鉅富豪門全得和他打交道,就是不想貪,收受的銀子也堆積如山了,刮他的油水,楊凌可沒有不安。

眼見楊凌收下了房契,谷大用滿臉的褶子都笑開了,收禮的收得開心,送禮的何嘗不是送得開心?這個世界,有時是不能用常理揣測的。

谷大用這時才小心翼翼地問道:“國公爺,皇上這次到蘇杭,是隨處逛逛,欣賞一下江南水鄉風景呢,還是別有用意,您看咱家需要注意些甚麼?”

楊凌微微一笑,與谷大用循廊而行,遊走于山水花草之間,沿着竹林小道到了一處雅軒“翠玲瓏”,此軒門口掛着一副對聯:“秋色入林紅黯淡,月光穿行翠玲瓏”。

走進室內,只見窗明几淨,簡潔名了,紅木傢俱均以竹節紋飾,室內又掛對聯一副:“風篁類長笛,流水當鳴琴”。

二人走到房中,在兩張官帽椅上坐了,楊凌這才說道:“皇上此次南幸,是爲了剿滅寧王叛亂,如今寧王之亂已經平息,皇上當然要到這人間天堂一遊”。

谷大用聽說皇上只是來蘇杭遊覽,神色頓時放鬆下來,卻聽楊凌又道:“不過,公公想必也知道,皇上如此日漸成年,勵精圖治、志向遠大,皇上在朝中施行新政,舉國氣象一新。所以你莫看他攜皇妃與公主同來,皇上對於江南,尤其是蘇杭的發展可是最爲關注的”。

谷大用馬上又緊張起來,如今他可是蘇州鎮守太監、海事衙門總督,要是皇上對他的政務不滿意,這個肥差可就要拱手讓人了。谷大用連忙緊張地道:“那麼,不知皇上關注哪些情況呢?還望國公多多提點”。

楊凌笑道:“自然是織造、瓷器、絲綢,茶桑、海運,這種種事關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現在各個方面經營如何?產量如何?每年贏利如何?尚還存在什麼問題,諸如此類。自然,那些織造作坊什麼的你也要安排一下,皇上是一定會去看看的”。

谷大用着起慌來,急忙站起,手足無措地道:“咱家不知道皇上除了寧王會來蘇杭視察這些東西,什麼都未來提及準備,這可如何是好?”

楊凌見他急得團團亂轉,笑道:“谷公公何需着急?這樣吧,明日我就陪皇上在城中四處走走,欣賞一下蘇州的風俗民情,我替你拖上三兩天,你趁這功夫速速準備,各種資料一定要備全記熟,皇上問起時要對答如流,皇上見你用心辦差,必然更加賞識”。

“是是是。好好好,”谷大用忙不迭地說着,轉身就想奔出門去,忽又想到三位公主還未安排,真把他急得焦頭爛額。

楊凌見他張皇失措的樣子,便笑吟吟地站起身道:“公公,你在蘇杭辦差,這裡可是咱大明面向海外的第一站,你可不能只向皇上提供蘇杭一帶的經濟情形,要多瞭解一些,甚至其他地方的產物、經營,多向皇上提些獨具眼光的建議,相信大明的這海事衙門,除你谷公公在此鎮守,再無第二人可以撼動”。

谷大用一拍腦門,說道:“對呀,我可不能只顧着自己這一畝三分地,皇上的眼光可是在整個天下呢,多謝國公爺提醒,我……我……”。

他攸地從袖中又摸出一大卷銀票,往楊凌手裡一塞,說道:“咱家馬上就召集人手進行各項準備,勞煩國公費心,陪皇上在城裡多逛幾天。這點銀兩,請國公拿去,在城中見了什麼可意的東西,就隨手買點兒,咱家得忙這件事情,不能隨身跟着,一切都麻煩國公了”。

“不必客氣,我們還分什麼彼此呀”,楊凌笑眯眯地道:“公公儘管去忙吧,這園子裡的事就交給我好了,一會兒我安排了江彬等人在滄浪亭四周佈置好警戒,就去安置三位公主住處,放心吧,有我在,招呼皇上、皇妃、公主的事,斷不會有人說你慢待”。

谷大用感激涕零道:“國公待我真是……,大恩不言謝!”

他雙手抱拳,向楊凌叩了兩叩,一撩袍襟,便風風火火地衝了出去。

楊凌笑吟吟地目注他離開,然後擡腿出了“翠玲瓏”,沿着復廊向前行去,修竹搖曳,新枝吐綠,鮮花綻放,美不勝收。走在貼水復廊上,迂迴曲折,輕巧幽深,旁邊廊壁上有衆多漏窗,各式花紋窗格,無一雷同,實是巧奪天工。

楊凌走到藕花水榭,只見榭前小庭院花木扶疏,櫸樹鬱郁,窗北一株朴樹,足有一人合抱有餘。榭北溪流中植有荷花,碧荷清水,潺潺漣漣,楊凌負手望而良久,忽然舉手一拍,立即不知從何處閃出兩個人來,向他抱拳施禮。

楊凌問道:“三位公主現在何處?”

其中一人恭謹答道:“三位殿下現在觀魚處”。

楊凌微微一笑道:“引我前去”。

東南而行,過“聞妙香室”,又經“閒吟亭”,來到“觀魚處”,只見一亭突兀臨水,亭邊有垂柳點水,泛漣漪微微。樓臺臨波,影入明湖,恰有三個纖如風擺楊柳般的妖嬈佳人臨水觀魚。

小亭古樸,四檐飛翹似翦水飛燕欲起,溪水清明澄澈,似一潭玉鑑瓊田,魚戲清漣,垂波倒影,楊凌行至近處,眼見美人美景兩相宜,竟不忍走近了去。

三人之中永福身段兒最是高挑,楊凌見她穿着鵝黃的衣衫,銀紅比甲,蔥白曳地水波裙,束一根石青攢心梅花絛,纖腰細細,憑水自照,秀髮鴉黑,倩影搖曳生姿。楊凌正自望得出神,臨水觀魚的永福公主忽然若有所覺,她一扭頭,便與楊凌的眼神對個正着。

瞧見楊凌站在不遠處,正癡癡向她望來,永福公主不禁含羞低頭嫣然一笑,瞬時間頰酡如桃。她咬了咬脣,擡眸望向楊凌,嬌靨似笑非笑,玉指輕捻胸口秀髮,那一股子少女羞態,端莊中透着嫵媚,真是說不出的動人。

楊凌見了心旌搖動,心中只想:“秀寧公主待我情深意重,這一番無論如何不能再負了人家,管他什麼皇家規矩,今次一定要巧做安排,這條美人魚兒,我要定了!”

蘇州市政天下第一,城區內外不但河水錯綜,可供運輸洗濯之用,而且溝渠達數百條之多,水流順暢,道路上又以小石子鋪砌,即在下雨天,亦可不致溼腳,故有“雨天可穿紅繡鞋”的說法。

“黃鸝巷口鶯欲語,烏鵲河頭冰欲消。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小巷雅緻、怡然,充滿清幽之氣,踏着音韻幽幽的清石板路,看着那精緻的磚雕門樓,那帶着深深繩槽的石井,那色彩斑駁的花窗,玲瓏秀麗的庭院和臨水而築的風情,實在是難得一賞的美景。

然而正德皇帝和楊凌卻頗有苦不堪言之感,花萼裡、蒹葭巷、蓮子巷、迎曉裡、桃花塢、大柳枝巷……,誰知道這些看起來嬌嬌怯怯的小姑娘逛起街來。一雙玉足竟有這樣大的力氣和長勁?

朱公子和楊公子一人手裡握着一把描金小扇,現在他們卻恨不得那扇子變成一把柺杖,走得腳都快斷了,可是唐一仙和三位公主似乎還興致勃勃,既沒有回去的意思,也沒有上轎而行的覺悟。

兩個人互相投以一個無奈的眼神,年輕輕的,總不能讓扮成家丁護院的大內侍衛攙着他們走吧?

正德走近了楊凌,愁眉苦臉地道:“楊卿啊,你妹子可真能蹓達啊。下一次,朕是說什麼也不陪她們逛街了”。

楊凌苦笑道:“皇上,您的三位御妹這腳力也不弱呀。臣的腿都快走折了”。

前邊四位美女邊走邊聊,正自興致勃勃。忽地發現兩位負責掏錢的大爺不見了蹤影,唐一仙回頭一看,不禁嗔道:“喂,你們兩個,怎麼越走越慢吶”。

正德哀嘆一聲,正想擡腿追去,楊凌忽地一把扯住他袖子,往旁邊一努嘴道:“皇上您瞧,有家畫館,咱們進去讓畫師給皇妃和三位公主畫畫像吧。嘿嘿,四副像畫下來,咱們一定歇得過來”。

正德眼睛一亮,讚道:“好!還是楊卿詭計多端。快,快把她們追回來,朕是無力再行了”。

四位美人兒聽說不想再走了,初還有些不悅,待聽說要請畫師爲她們畫像,可就欣然同意了。

小樓外旗幡飄搖,裡邊卻冷冷清清,看來今日生意並不好。其時姑蘇畫家以畫爲生早成習俗,並且行情被炒的很高,由此產生了吳門畫派。蘇杭風俗,憑本事賺錢,可不計較詩詞文章乃是高雅之物,沾不得錢財俗氣,明文標價,那是理直氣壯的。

一見進來許多客人,而且衣着舉止,明顯是大富人家,那伏在案上正在打着瞌睡的老者不禁眯着眼直起腰來,兩個小學徒殷勤地上前接迎:“兩位公子,幾位小姐,請進、請進,您幾位請坐,小的馬上給您沏茶”。

正德和楊凌跟搶似的,同時奪了把椅子一屁股坐了下去,然後把兩腳一伸,呻吟的喘了口氣。四位姑娘白了眼這兩個沒有紳士風度的傢伙,姍姍然自去另一張桌前坐下。

小學徒飛快地端上茶水來,老先生這才慢悠悠地起身道:“諸位公子、小姐,歡迎光臨小店,老朽所繪圖章皆懸於四壁,諸位可以自取而觀之,每幅五十文,不可講價”。

楊凌潤了潤喉嚨,笑道:“老先生,我們不要這些四壁所懸的字畫,不知老先生可擅長繪製人物……”。

旁邊一個小學徒脫口道:“那是自然,我師傅最擅繪製人物,就是唐寅在時,這方面也未必強過我的師傅”。

老頭兒瞪了他一眼,矜持地一笑,說道:“仕女人物畫像,四壁懸得也有,兩位公子……”。

楊凌搖頭道:“不是這種,我們是想請老先生給這四位小姐一人繪製一副肖像,你看行麼?”

老頭兒有點詫異,他扭頭看看坐在桌邊的四位姑娘,緩緩點頭道:“使得,只是這現繪人物需時較久……”。

正德大喜,他只要能拖過這一天便行,越久那是越好,忙接口道:“沒有關係,只要你繪得形神兼備,等多久都沒有問題”。

老頭兒一笑道:“好,不過這現繪人物可不是五十文一幅了”。

正德慷慨地道:“無所謂,你說,多少銀錢一幅?”

老頭兒瞧這幾人衣着闊綽,談吐大方,壯着膽子道:“要……要一百文一幅畫”。

“沒問題!”正德一擺手,很大方地道:“一幅畫一兩銀子!萬年兄,你付帳”。

楊凌乾笑兩聲,對吃驚的瞪大雙眼地老頭兒道:“呃……這位朱公子有個喜歡加價的毛病,好!一兩銀子一副畫,老先生這就動筆吧”。

老頭兒精神大振,今天真碰上敗家子了,一兩銀子一副,那還有什麼不肯的,老頭兒立即吩咐兩個弟子鋪排筆墨紙硯、各色顏料,老頭兒又自懷中一件東西慢騰騰地掛在了眼睛上,然後走到桌後坐下,微笑道:“哪位小姐先畫?”

楊凌初時沒有在意,他低頭喝了兩口茶,一擡頭瞧見老頭模樣,這一口茶差點兒全噴到對面正德臉上去,楊凌驚奇地指着老頭道:“這……老先生,你眼睛上所戴何物?”

老頭兒一愣,還未及回答,正德已笑道:“這是靉靆,老眼昏花者戴之可以清晰視物,增強視力”。

楊凌目瞪口呆,他建造水師時就想到若有望遠鏡,視力超越敵軍數倍,在大海上料敵機先、先發制人,不知要起多大作用,只是想到那時他還沒有見到過可用來製作凸透鏡的玻璃,這個想法只得做罷。

誰知道……誰知道原來民間早已有了眼鏡,那要製作望遠鏡還有何難?若有了這東西,何止在大海上,就是在大草原上,長了千里眼的明軍和兩眼一抹黑的對手打仗,也不知要搶佔多少先機了。

望遠鏡之所以沒有問世,只是這個時代沒有人懂得它的原理罷了,而楊凌卻是知道它的原理,但是不會製作玻璃。

楊凌喜出望外,連忙走過去說道:“老先生,可否將這眼鏡……呃,這靉靆給學生一觀?”

正德笑道:“你希罕這東西麼?等回到宮……回去後,我送你幾副便是”。

楊凌快暈了,原來這東西宮裡也有?自己當初要是把望遠鏡的設想對人說一說就好了,說不定馬上就有人會提醒他世上已經有了可以製作這種千里眼的材料,自己平時沒有機會接觸這些,想不到還是無意中在這裡看到。

楊凌按捺不住,倒底從老者手中接過眼鏡,仔細看了半晌,確認那是鏡片無異,這才還了回去。老頭那是兩片橢圓的鏡片,用鐵絲固定制成鏡架,只是還未發明鏡腿,在鏡片邊上穿了孔,系以絲線,使用時往耳朵上一掛。

楊凌嘖嘖稱奇,返回桌邊坐下向正德問起,原來眼鏡在中國古已有之,據古藉記載,最初是有人發現松香樹脂結晶體中恰巧有隻蚊子,透過鬆香去看,蚊子體形放大,由此引起工匠注意,進而利用天然水晶磨製凸透鏡。

朱厚照雜書看得多,正經事瞭解的不怎麼樣,這樣雜七雜八的東西他倒看了不少,宮裡孤本藏書又多,當下邊喝茶,加看老者爲唐一仙畫像,邊向楊凌賣弄了一番。

原來早在戰國時期,《墨子》第l5卷中已載有墨子研究光和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的許多論述。秦國還未統一六國時,古人就懂得通過透鏡取火,東漢初年時張衡發明了月亮的盈虧及月日食的初步原因,也是藉助於透鏡的。

到了宋代,就已經有文人藉助水晶鏡片提高視力了,元代時就連蒙古人也懂得了利用這種東西,並且被一個叫馬可波羅的人傳到了威尼斯,進而傳及整個歐州。到了大明宣德年間發明了老花鏡,但是由於水晶珍貴並不易得,所以是做爲重要禮物,一般是由皇帝作爲御品賜給年老大臣的,所以正德對此知之甚詳。

只因此物沒有鏡腿攜帶不易,那些大臣們上朝時也是不帶的,回到家裡在書房使用的話楊凌又不知道,他想不起來問,也沒人多嘴告訴他。尋常百姓家哪裡買得起這種東西,老畫師這物件兒還是給一位豪門世家的老夫人繪製的遺像栩栩如生,那家主才賜了他這麼一件昂貴的好東西,因緣巧合,現在就被楊凌發現了。

楊凌喜孜孜地對正德說了兩枚透鏡製造遠望效果的功能,正德聽得目瞪口呆。他實是想不出兩片水晶就能起到千里眼的效果。要不是現在雙腿痠疼難忍,再加上唐一仙正手託香腮,美滋滋地等着老者給她繪畫,他早就拉起楊凌一路狂奔回去,叫人馬上製作這件神奇的東西來賞玩了。

那老者看來繪製人物尤爲專長,唐一仙的畫像繪製出來,竟遠遠快過預料時間,待着色已畢,唐一仙眼見自己形貌躍然紙上,神采飛揚似欲破紙而出,不禁欣喜之極。三位公主見了更是心動,永福已端坐在位上,欣欣然地等着畫師給她繼續繪像了。

楊凌和正德皇帝喝着茶聊着天,待繪到永淳公主時二人已歇過乏來,便在房中隨意踱步,欣賞四壁書畫。楊凌正望着一副意境深遠的山水畫悠然出神,正德踱到案臺上隨意翻閱着,忽地興沖沖招手道:“萬年兄,快來快來”。

楊凌急步走了過去,只見正德神色詭秘地看了眼正專心欣賞肖像的皇妃和妹子,然後做了個趕緊過來的姿勢。楊凌湊過去一看,只見桌上放着兩本冊子,一本寫着《春水譜》,一本被正德半翻半合的,只看見上邊有“鴛鴦”兩個大字。

“是畫冊……”,楊凌剛說了三個字,正德已經用眼神迅速制止了他,然後咳嗽一聲,擺出一副正人君子模樣道:“啊,萬年兄,你看此畫卷如何?”

楊凌湊到跟前,正德掀開畫冊,原來那卻是一副春宮圖。一個小學徒笑嘻嘻地湊了上來:“二位公子爺,這就是我師傅的手筆了,原來還有一個唐寅與我師傅齊名,自從那人去了日本,這畫春……”。

“咳!”楊凌臉色也刷地一變,一臉正氣地道:“不要多嘴,我們自己欣賞便是”。

那小學徒瞧二人慾蓋彌彰的樣子不禁心中好笑,其實春宮圖在明朝並非如何見不得人的東西,不但文人仕子多喜欣賞,就是大家閨秀們也有描樣畫圖的,對於當時匱乏的性教育來說,這東西不但起到了教授知識的作用,還有人用其調劑閨房情趣,治療一些心理隱疾。

當時漫說江南,就是京師附近風氣,對於春宮圖也沒有岐視,但是正德和楊凌到底身份不同,再加上旁邊那四個美人兒若是發現,不免有些尷尬,所以兩人諱不敢言,不免被那小學徒恥笑,若非聽二人口音知道是北方貴介公子,還以爲他們來自西北荒原呢。

正德掀開第一幅,只見一樹春花,竹籬隔水,夕陽紅豔,半江瑟瑟,岸邊一張竹榻上仰臥一個半裸男子,一個上身只着小衣的婉約女子嬌羞無限地坐於身上,意境悠美,上邊還題有“停車坐愛楓林晚”的詩句。

再翻一張,卻是透過紗窗,窺見閨中春景,牀上俯臥一對男女,旁邊另有一女正輕解羅裳,第三副又是在庭院之中,一個少*婦躺在另一個半裎美婦懷中,一個男子伏於她的身上,那每副圖上都配的有詩句,意境也幽雅嫺美,令人如臨其境。

正德看得面紅耳熱,他嚥了口唾沫,清了清嗓子,指指那冊子道:“這個,多少錢?”

小學徒趕緊湊過來,陪笑道:“公子爺,此畫冊一共十六幅畫,需要……”。

他本想說五兩銀子,可是想起這位公子極爲大方,花錢如流水,便伸出個巴掌,反來複去比劃了一下道:“得這個數”。

“唔!”正德不動聲色,背對着唐一仙和三位御妹將那畫冊往袖裡一藏,伸出一個指頭往楊凌那兒一指,然後若無其事地擡頭看着牆上一副鬆梅仙鶴圖,看得無比入神。

楊凌瞧那春宮畫的動人,順手一翻桌上那本《春水譜》,果然也是一本春宮,連忙袖入懷中,摸出張一百兩的銀票遞到小夥計手中,心頭怦怦跳着,輕聲道:“就這些,不用找了”。

小夥計打開一看,頓時張開了嘴合不攏來,這兩個敗家老爺們,還真是少見。小夥計二話不說,立即從櫃底又摸出三本來,詭秘地道:“公子爺,這兒還有三本,一共就這麼多了,要繪一冊得一個月呢,您要不要?三本,還是這個數”。

楊凌頗有種當年第一次買毛片的感覺,他生怕被公主們發現,連忙接過來往袖子裡一塞,然後又遞過一張銀票。正德一扯他袖子,兩兄弟隨即離開,並肩走到牆角一副鴛鴦戲水圖前,一邊仰着臉看圖,正德一邊輕聲道:“還有幾本啊?再勻給我兩本”。

楊凌大袖和他挨着,悄悄遞過兩本去,正德藏好了丟過來一句話:“咳,你那兩本看完了記得和朕換啊”。

正德說完,兩兄弟互相遞個眼神,心照不宣地奸笑幾聲,然後一轉身,滿面春風的向唐一仙道:“你們欣賞完了。來來,讓我瞧瞧你的畫像”。

此時永淳已經繪完了畫像,跳起身笑道:“哥哥,我們明日去哪裡玩?”

“啊!”正德嚇的一個趔趄,咧嘴道:“明日還要出來麼?”

楊凌一個箭步躥了過去,咳嗽一聲道:“明日麼,已經安排好了,咱們去看戲,哈哈哈,看戲聽崑曲兒”

三天,三天後,谷公公雄糾糾氣昂昂地來見皇上了。

奇蹟是隨時可以誕生的,三天的功夫,不學無術的谷公公成了一個胸有韜略、對答如流的經濟學家。

明道堂內,正德皇帝居中而坐,唐一仙和三位公主還有楊凌分坐左右,瞧這谷公公昂首挺胸,侃侃而談的模樣頗似昨日所欣賞的崑腔戲中“舌戰羣儒”的諸葛亮,唐一仙不禁抿嘴一笑,悄悄說與永福聽了,永福見了瞧瞧谷大用的姿勢確實有趣,也不禁爲之嫣然。

“唔,這麼說,就是扇、席、銅香爐、麻手巾、藤器、碑刻、裝裱也有富紳聚工設廠,規模生產了?”正德皇帝專注地聽着,插口問道。

“是,這樣一來,不但產量極高,可以應付日本、朝鮮、琉球、呂宋乃至南洋諸國的大量需求,而且本錢降得極低,他們那些番國不但在質量上無法與我們相比,就是有意壓低價格,還是無法和我們競爭,各國商人對我大明商品皆趨之若騖”。

谷大用瞪着一雙熬夜苦背資料熬紅的雙眼,信心十足地道:“這些藩國爲了就近收購商品,在蘇杭常州一帶皆開設有駐商機構,我大明諸府道也在本地開設有大量商會,集中提供各種商品貨物,現在一些信譽好、規模大的作坊、商坊,已經產生了信用付款,票行在代理、匯兌、信貸方面也有了許多新的花樣。”

他看了一眼楊凌,笑道:“國公曾向老奴提供了一種新的記帳方法,並派了幾個熟稔此種記帳方法的帳房師傅,較之傳統方法要好得多了,現在已在江南推廣,各大商戶均使用此種方法記帳”。

楊凌一笑,插嘴道:“蘇州織造天下第一,也是蘇州稅賦的重要來源,這方面情形公公不妨向皇上詳細介紹一下”。

谷大用精神一振,這正是他最得意的地方,楊凌可算是搔到了他的癢處,谷大用道:“蘇州織造精美絕倫,唯一的問題就是開海通商後原料和產量供應不足。

老奴組織各機戶,以參股經營方式,將各自擁有十幾臺、幾十臺織機的織戶聯合在一起,現在組建了專用於織造的四家廠子。蕪湖地區還設立了專業的大型染坊和踹坊,織坊專事織布,染坊專業染布,踹坊專業壓布。

這些廠子每家擁有織工三千餘人,一年可出棉布1900萬匹,絲織品45萬匹,但因大明內外需求極大,仍是供不應求,價格節節攀升,這幾家廠子本想繼續擴大生產,奈何沒有足夠的原料供應。

現在要想賺更多的錢,就只有再儘量降低本錢,所以這幾家廠子還專門組織了一些經驗豐富的老機工、織工,正在研究改進織機和紡車。目前已經研究出了水力多錠紡車和三層織機。棉花去籽的攪車,原來需兩人操作,現在也做了大幅改進,一人可當三四人用。此外還有綾機、絹機、羅機、紗機、綢機等多種專用織機”。

正德皇帝聽得欣喜不勝,楊凌也振奮不已,分工越來越細,規模越來越大,技術越來越高,隨着西方各國的陸續到來,需求進一步加大,轟轟烈烈的地大工業生產爲時不遠了。

但是原料問題顯然在此時也顯得更加重要,他急忙問道:“那麼原料問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不解決,必然影響進一步發展,要知道,現在西方各國已陸續來我朝洽談商務,貨流量必然進一下加大。原料不足,太過制約發展了”。

谷大用道:“現在已有富紳往山東、河南一帶聯繫定購,事先定好今年種植的桑棉數量,先付定金,秋後運來。本地不足,便從其他府道提供。同時,絲棉生產,還有產量不高、耗損嚴重等問題。

杭州知府嚴嵩向海事衙門專門申請了一筆銀子,用來招攬能工巧匠,研究養蠶、繅絲的改進,選擇優良蠶種培育,選擇優良桑樹種值、研究防治蠶病,改進育蠶、結繭、繅絲的方法,這些事情一旦完善,原料產出可以提高几成,耗損又降低幾成,則提高一倍而不止”。

正德臉上也露出嘉許之色,他點了點頭,忽想起曾有官員彈劾江南大力發展工商,有限人力盡皆爲利而投入這些產業、土地棄糧種桑、恐有傷國本地的事來,當時被他隨時丟開,留中未發,現在倒想了解一下這些方面的事。

正德問完,谷大用不禁呆了一下,他只顧研究如何表功,對於其他產業有何不利影響卻沒去響,方纔還滔滔不絕,皇上這一問他可沒詞了。谷大用求助的眼神剛剛投向楊凌,楊凌就呷了口茶,呵呵一笑道:“皇上,這個問題好解決,不但谷公公知道,就是微臣也是知之甚詳的。”

幾位公主聽着這些國家大事,本來都要昏昏欲睡了,一聽楊凌說話,永福和湘兒公主可就提起了精神,兩雙明眸秋波流轉,傾瀉在他的身上。

楊凌施施然地道:“皇上,上海至太倉地區原本是一片荒蕪,現如今都開闢成了大棉廠,此外,山東河南地區棉桑種植也漸成風氣,可以提供大量原料。再加上改進工藝,提高技術減小的損耗,可以充分滿足江南織造的需要。

至於說到人力,大明現在要發展農業、發展工商,人口的確大大不足,而且棉花生產比普通糧食作物所需人力一倍以上,蠶桑生產更是十餘倍以上,但是說它把勞動力全部轉移到這些地方那是誇大其辭危言聳聽了。

因爲江南栽種水稻與栽種棉桑不僅在勞動時間上不同,它們的勞動力也完全不同,栽種棉桑主要是老弱婦嬬,在無棉桑可種的情況下他們除了茶區住民可以受僱採茶外,其他的人只能待在家裡無所事事,現在有事可做,不但能爲家裡賺取一份收入,其家庭地位也因之提高,正是得其所哉。”

“欲做世界霸主,工商發展是必由之路,盲目限制棉桑並不可取,棉桑能賺錢是事實,朝廷能強迫百姓不許種桑種棉嗎?不能因噎廢食,只有另尋解決之道。谷公公,現在江南從南洋輸入許多糧食吧,比如暹羅米?”

谷大用笑道:“正是,不過不是咱們主動去買的,而是彼國的商船主動運來,他們需要咱們的商品,就把米糧運來以物易物,足夠我們食用。再者,我們有金銀在手,需要時也可以隨時去買,哪個商人和金銀有仇呢?這個倒是不必擔心的”。

楊凌點點頭,又道:“此外,隨着咱們大明引進的南洋稻種、紅薯、土豆、玉米等物試種成功,今年大面積種植開來。也可以成爲糧儲後備。再加上全國上下許多地方還荒蕪一片沒有開拓,尤其是西北、東北的逐漸平定,乃至奴兒干都司的移民開發,很快就將成爲一個大糧倉。”

楊凌微微一笑,說道:“皇上,大明是天下獨一無二的大明,各個地方應該各展所長,江南能賺大錢,那就讓它去賺,去發展工業。內陸宜農耕,就專門發展家耕,互通有無。

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吃穿用度都得各地自給自足,實不足取。就如這蘇州織戶原來從織到染整個過程完全自己去做,每戶都備齊了家活什兒,不但耗資更多,本錢和效率比起現在分工合作不知差了多少倍。

況且如此合作,整個大明各府道彼此依賴加重,也更利於地方穩定。任是哪個想只憑一地之力對抗天下、對抗皇上,都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了。”

正德擊掌道:“妙呀,我泱泱大國,就該有大國的氣象,豈能那麼小家子氣,說得好,說得好,正是這個道理。”

他笑逐顏開地對谷大用道:“大用爲朕做事一向忠直盡心,朕甚是欣慰。你在大同時脾氣暴燥了些,抓捕彌勒教徒牽累過甚,以致犯錯被罰,經此挫折,你的性子可穩重得很了。

到了這江南後,你的所作所爲,朕非常滿意,非常開心。大用啊,朕賜你一件坐蟒袍以示嘉許。朕勵精圖治,江南可是朕的支柱和靠山,你一定要給朕把它守好了!”

谷大用驚喜交加,急忙跪倒在地,顫聲應道:“謝皇上、謝皇上,皇上恩重,老奴爲皇上鞠躬盡瘁、肝腦塗地也在所不惜!”

坐蟒袍啊,劉瑾當初耿耿於懷費盡心思就是沒有撈上一件坐蟒袍,正德朝有此殊榮的迄今爲止只有楊凌一個,現在他也得了件坐蟒袍,這份榮光可是在八虎的老夥伴中可是獨一份了。

谷大用受此鼓舞,站起身繼續稟報,諸如松江布襪坊、嘉興榨油坊聯手組建大廠,統一規格,共同定價,批銷海內外;諸如江南手工業需要,從南直隸和州的牛頭山煤礦、北直隸昌平州白羊口煤礦、太原府平定州大量購進煤礦,促使了當地礦業發展。江南富裕促進文風興盛,進而造紙作坊、印刷作坊、刻字作坊也得到大力發展等等,聽得正德皇帝眉飛色舞。

楊凌見正德聽得開心,湊趣道:“皇上,這就是開禁流動、互相合作的好處了,能夠彼此促進,發展進境一日千里,與那種拘民於一地、固地自封的作法實不可同日而語。您看,江南工業發展、運輸業發展,由於需要大量用鐵就促進了山西陽城、河北遵化官營練鐵廠的經營,每年練鐵量可達數千萬斤,朝廷收入不菲。

再有福建軍器局大量建造戰艦、火炮,福建蒲城民間見有利可圖,也有富紳開礦冶鐵,他們產的鐵質地優良尤勝官營,被稱爲“建鐵”,用爲製造佛郎機炮、將軍炮和鍛造的火筒槍筒,施放時可不發生爆裂。這一來就富了民間、強了朝廷。

這樣的事多一些,皇上建不世之功業、立千古之威名的雄心大志,何愁不能實現?”

正德皇帝扶椅而起前行幾步,眼見臉膛漲紅、神情亢奮,顯然是心中激盪難以自己了,他握拳挺胸昂然站立片刻,忽地一轉身,對楊凌道:“愛卿!朕之天下能有今日,愛卿勞苦功高,朕要賞你一樣東西,只要你說得出,朕就辦得到。你說,你要甚麼?”

PS:進入下旬十天了,再求一下月票,諸友可以試點“推薦月票”,檢查檢查包裹了^_^我剛剛發現,本書入V未滿一年,目前只差1763票,就要達到起點入V完本作品最高記錄了,哈哈哈……,本書最後的奮鬥目標,耶!

第286章 兵發滿刺加第379章 奸詐兄弟第171章 暗起殺機第36章 奪路而逃第283章 小魚吃大魚第201章 毒因欲起第204章 叩關請見第327章 防守反擊第306章 勒石載功0108 快漏餡啦第418章 誘惑何止是女人?第374章 害中取利第138章 邀寵獻計第165章 奸黨風波第199章 鳳欺游龍第449章 重新洗牌第138章 邀寵獻計第450章 初履兀者衛第147章 場外之戰第227章 請開海禁第381章 重返朝堂第27章 監軍奸軍第422章 飛蛾第283章 小魚吃大魚第334章 一定有鬼第156章 會議圓滿結束第265章 我要殺人第94章 如此容易第7章 馬上美人第320章 一枝紅杏出牆來第20章 咆哮縣丞第152章 伯爺回府第408章 必殺之局第211章 逃功無敵第191章 家中來信第72章 廷杖十奸第453章 月華如水第343章 固安民變第80章 佛也發火第213章 激烈衝突第43章 錦衣百戶第314章 超完美計劃第231章 明爭第111章 景隆逃獄第458 黃雀第353章 跪,天賦我權第213章 激烈衝突第443章 緣份到了第189章 君行塞上第388章 跳出五指山第423章 到此一遊0194 花當來了第291章 孤身赴蜀第303章 貓和老鼠第77章 三姝進門第85章 率軍入宮第280章 今夜起網0101章 上諭勘陵第272章 心若有靈第365章 北向第385章 脣槍暗箭第462章 天兵第340章 滿堂皇后第90章 焦芳用計第20章 咆哮縣丞第219章 江山美人第59章 培養海盜第138章 邀寵獻計第285章 海上談判第402章 回程第281章 咽喉之地第39章 無心睡眠第164章 初見成果第187章 兵至大同第350章 三天之內第211章 逃功無敵第228章 波瀾不驚第5章 相濡以沫第149章 斬首奪營第92章 皇莊風雲第177章 正合朕意0103章 楊凌過海第213章 激烈衝突第268章 千人斬第220章 歡喜冤家第447章 夫唱婦隨第241章 大夢欲醒第86章 弘治大行第153章 柔情蜜意第379章 奸詐兄弟第187章 兵至大同第243章 天子門生第283章 小魚吃大魚第189章 君行塞上第352章 誰欲傾天?第278章 佈網驅魚0193 知音難妥第270章 目標:阿德妮第460章 英雄第391章 圖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