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王三策反

正德不悅地道:“爲人子者,孝道爲先,先帝陵寢進水,這還不算不吉麼?不算大事麼?”

李東陽見正德帝極爲不悅,忙出班奏道:“皇上,大地任何一處被動土,都是拂逆了自然之道,哪來這許多玄奇?況且就算從風水來說,也有人生禍福由天定,賢達能安命的說法。

所謂:‘吉善之地惟道德之士能居之’泰陵本是吉地,爲何突然金井涌泉向人示兆,成了凶地了?先帝乃大明中興之令主,自古少見之明君,難道先帝無福居於那裡麼?”

他以風水駁風水,其實意思和劉健、謝遷一樣,仍是認爲徐貫、王瓊小題大作。馬文升聽了有點兒待不住了,他雖對三位大學士一向尊敬,不過並不代表他對三人就言聽計從。

官員不得在本籍爲官自古就有定例,可是這種制度早已名存實亡,自從楊凌和劉瑾向皇帝進言重循此例後,馬文升被官員們吵得焦頭爛額,對楊凌攪得朝政大亂極爲不滿,因此一聽三大學士維護楊凌等人,不禁說道:“大學士此言差矣,自古有言:‘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此均影響個人命運變數、朝廷社稷安危的大事,自該慎重對待,豈可小視之?”

戶部尚書韓文管着大明的錢袋子,現在民間風聞朝廷加稅的事快速傳開,京師富裕之地還罷了,有些地方百姓食不裹腹,只能苟且偷生而已,這條政令若真的執行下去,他就要首當其衝上下爲難,所以最怕遷陵的人就是他。

當下也急忙閃身出班奏道:“皇上,聖人有云:‘貴不在其所,謂之天命,我大明天命所歸,運道昌隆,風水旁門小術,何足道哉?”

三位大學士和戶部尚書意見一致,大講天命正道。吏部、工部、禮部、刑部四位尚書同仇敵愾大談風水、孝道,一時在殿上你來我往,爭論不休。

正德皇帝被他們吵的暈頭轉向,只好無奈地向劉大夏問道:“劉尚書,你以爲如何?”

劉大夏躬身道:“陛下,臣也以爲寄國運與風水可笑之極,若說風水可決國之禍福,那麼治國平天下也不用君賢臣清、也不用聖人之道了,想當初大宋被元人亡國之時只要給他的先帝改遷個風水寶地,元人自會乖乖退兵了”。文武百官聽了這話不禁竊笑起來。

劉大夏待衆臣騷動之聲稍減,又道:“所以臣以爲不必有金井不可妄動的顧忌,儘可遣朝中大臣前去檢查,金井是否被人做過手腳,自可一目瞭然了”。

正德皇帝也不知風水術該不該信,但總覺的這事還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更妥當一些,聽了劉大夏這麼說,他正想招欽天監上殿問問是否可以檢查金井,禮部尚書王瓊說道:“

皇上,臣聽說當時亦在金井旁目睹金井涌泉的七名兵士在修築帝陵時意外死亡,這還不是欲蓋彌彰的最大證據麼?何需派人去陵上檢查,使先帝泉下不安,臣以爲,就算損及國運的說法過於虛妄,但是這些人欺君犯上總是不假的,理應嚴懲,心敬效憂!”

正德聽了下定決心,一拍御案道:“好!着刑部施刑,看看他們還嘴硬到幾時!”

六月初二,一早就雷聲陣陣,但雨卻淅淅瀝瀝的不大,快到晌午時,一頂小轎冒雨出現在泥濘的鄉間小道上。

威武伯府,這幾日籠罩在一片愁雲慘霧當中,韓幼娘聽說相公出事,嚇得魂飛魄散,她去過刑部多次,但那裡門禁森嚴,根本不許她進入。

泰陵出事後,正德帝已着人監管帝陵,不許所有人下山,韓家父子也困在山上下不來,韓幼娘一介弱女子,求告無門,整日趕去逡巡在刑部大牢外,可是始終找不到機會見相公一面,心力憔悴,已傷心欲絕。

好在她經過打聽,知道相公雖然過了兩次堂,卻沒有受刑,四名大臣也沒人招供,這才稍稍放下心來。此時幼娘在玉堂春和雪裡梅的陪同下剛剛回到府中,高文心聞訊匆匆趕了來,一進門瞧見幼娘臉色,便知她今日還是沒有見到楊大人。

高文心扶着門口沉默半晌,只能輕嘆一聲,走進房來抓起一件衣服給幼娘披上,柔聲勸慰道:“夫人,你不要過於擔心以免傷了身子。這兩日,外邊的人都在傳說,是朝廷想要增加賦稅才藉口帝陵不吉做幌子,老爺是爲了大明百姓才入獄的,人心所向,老爺吉人天相,一定能轉危爲安的”。

韓幼娘花容慘淡,聞言只是強笑了笑,淚花兒只在眼中打滾,卻說不出一個字來。

就在這時,一個青衣小婢悄悄站到門口,低聲道:“夫人,王尚書家三公子來了”。她也知道這兩日家中氣氛迥異,是以不敢高聲言語。

雪裡梅聞言柳眉一挑,勃然怒道:“他來做甚麼?我家老爺出了這麼大事,誰有閒心思給他夫人看病?趕他出去!”

玉堂春連忙攔住道:“且慢,他是禮部尚書之子,或許能拜託他求王尚書出面爲大人求情”。

雪裡梅冷笑道:“你說他這幾天爲什麼不登門了?滿天下的百姓都說禮部、工部聯手編排咱們老爺的不是,他老爹就是陷害咱們老爺的人,他會救老爺麼?”

青衣小婢怯怯地插嘴道:“夫人,幾位姑娘,王三公子......是一個人來的,並沒有攜夫人同來”。

“嗯?”韓幼娘和玉堂春幾人互視一眼,神色間都有些困惑,韓幼娘想了一想,咬牙站起道:“我們一些婦道人家,原也商量不出個主意,我去見他,看他到底有何目的”。

高文心忙攔住道:“夫人且慢,大人落難,王家總是有些嫌疑的,夫人不宜直接出面,依小婢看,還是先着人探探他來意纔好”。

雪裡梅氣沖沖地道:“我去見他,他王家恩將仇報,我倒要看他王三公子有何說法?”

玉堂春白了她一眼嗔道:“就你那脾氣,去了只會壞事”,她向幼娘徵詢道:“夫人,不若我去瞧瞧吧,王三公子來過多次,小婢對他比較熟悉,先探探他來意如何,再定主意.”

韓幼娘點了點頭道:“蘇三妹妹性子沉穩,便麻煩你去一趟吧”。

低沉壓抑的雷聲在天際滾滾而過,王景隆站在中堂門口,看了眼陰沉沉的天際,又瞧瞧垂手站在一邊的老管家,老管家神情木然,今兒即沒往書房讓他,也沒奉上一杯茶,王景隆不禁微微一笑,心中卻極是暢快。

他和幾位好友本想整倒楊凌,可是始終也抓不到他的把柄.趙雍出主意讓他到楊府尋找機會栽髒陷害,比如上門求醫饋贈禮物時夾帶些違禁或逾制的東西,在他們想來,楊凌這個秀才是個鄉下土包子,未必懂的這些東西,還不老老實實鑽進套中嗎?

可是王景隆也不傻,趙雍讓他在贈送的禮物中悄悄夾帶明黃色的布料,可是這種方法太過顯眼,極易被人發現,而且一旦出事他也脫不了干係,所以一直膽怯不敢施行。

他們這些人指斥弊政口若懸河,似乎鏟奸除惡只是彈指間的事,可笑的是,這幾個公子就象那位想給貓兒戴上鈴鐺的天才老鼠,主意是不錯的,可是真讓他們去幹,卻一籌莫展了。

後來王景隆在書房後窗瞧見花院池塘中一左一右有兩座假山,忽地妙想天開,想勸說楊家再池塘中再築座假山,要知道一池三山可是摹擬帝王的僭越行爲,而且到時可沒證據把他也攀進去。

可惜這法子雖然巧妙,他卻一直見不到楊凌,如果讓妻子冒昧和楊夫人談花園建築又怕引人懷疑,直至王瓊等人突然發動,以迅雷之勢拿下楊凌,也就用不到他出面了。

可是這幾日京城加稅的傳聞愈傳愈是離譜,平頭百姓幾乎將王瓊、徐貫等人視作吸取民脂民膏的奸佞,楊凌反倒在民間甚有清譽,成了爲民請命的忠臣。

王景隆知道了氣不過,恰在這時蒔花館的一秤金聽說楊凌倒了,一時興奮把三個清倌人被強行買走的事說給了去逛窯子的禮部員外郎聽,王景隆妻子多病,又沒妾侍,也是時常流連晴樓的主顧,與禮部員外郎有些交情,聽他說了後一時以爲奇貨可居,頓時有了主意。

他自忖若能鼓動玉堂春、雪裡梅反咬楊凌一口,將他塑造成欺壓良善、強買美色的僞君子,那他當初爲妻子抗拒聖旨留下的良好形象便轟然倒塌,只要有了這一樁事做口子,就可以編出更多的事來編排他,搞臭了他的名聲,誰還會信他是爲民請命,父親的聲譽也就不會受影響了。

是以王景隆也沒和幾位朋友商量,就急急忙忙跑上門來了。在他想來,憑他的相貌才氣、家世身份,要拐得一個晴樓出身的美貌女子傾心,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麼。

玉堂春來到中堂,老管家見了忙道:“蘇姑娘來了”。

玉堂春向他擺了擺手,示意這老僕退下,自已悄悄走到王景隆身後盈盈一拜,輕聲道:“小婢蘇三見過王公子”。

王景隆停了一停,才轉過身來,訝然道:“哎呀,是蘇小姐來了,失禮、失禮”。

玉堂春說道:“王公子請堂上坐,夫人沒有同公子一起來?公子,楊家現在有些事情,文心姐姐又是欽定的犯奴身份,如果公子想帶她回去爲夫人診治,我家夫人可是不敢擔當的”。

王景隆走到中堂坐下,嘆道:“王某不是爲了賤內的病而來的,楊凌出事,王某也有耳聞,唉!楊凌深受聖寵、前程似錦,想不到竟夥同一些貪官污吏合起夥來欺瞞朝廷,真是令人痛心疾首”。

玉堂春臉上怒氣一現,可是正不知他突然一人冒雨前來是何用意,只得強忍了火氣。王景隆見她立在面前不作聲兒,忙道:“蘇小姐請坐”。

玉堂春欠了欠身,淡淡地道:“公子面前,哪有小婢的坐位?”

王景隆擺手道:“小姐說哪裡話來?小姐知書答禮、麗質天生,王某可從不曾將小姐視作婢女”。

玉堂春淡淡一笑,避開話題道:“今日公子冒雨前來,既非爲了給夫人看病,卻是有甚麼事麼?若是事關重大,不方便讓小婢知道,小婢去請夫人出來便是了”。

王景隆連忙起身攔住道:“小姐且慢,既然小姐動問,那王某就冒昧了,不敢有瞞小姐,王某今日前來,正是爲了......爲了蘇小姐”。

“甚麼?”玉堂春俏臉上一片愕然,不敢置信地道:“王公子是......是爲了小婢而來?”

王景隆見堂上再無旁人,詭異地笑了笑道:“小姐在楊府,真是隻是一個婢女麼?”

玉堂春眼神動了動,滿面疑惑地道:“王公子這話......到底甚麼意思?”

王景隆冷笑道:“僞君子,真是個僞君子,他既然垂涎小姐美貌,將小姐聘回家來,就當好好愛惜小姐纔是。可恨他竟然爲了自已重情重義的好名聲,將姑娘這般千嬌百媚的女子買回家來,行妾侍之事,卻居奴婢之微,真是令人心痛啊!”

玉堂春聽他語氣,似乎認爲自已是楊凌的妾侍,可是平時卻被當成丫頭使喚,不知自已是妾是婢,和他冒雨跑來有甚麼關心,心中驚疑不定,也便沒有反駁。

王景隆見她欲言又止,更加認定自已所料不錯,他得意地道:“楊凌花費萬兩白銀將姑娘從蒔花館贖出,卻充作奴婢,這事兒說出去誰肯相信?他當天下人都不長眼睛麼!哼!還要裝腔作勢,只可惜了姑娘你,如此才情相貌,本該被人如珠如玉般呵護,卻落得如此下場”。

玉堂春眨着一雙妙目,見這位公子爺痛心疾首,就差捶胸頓足號啕大哭了,可他轉來轉去,還是沒說到點子上,只好喃喃道:“王公子......何出此言,其實我家大人待我......待我很是愛惜,並不曾屈待了我”。

她說到這兒想到楊凌此次得罪了天子,說不定就要被砍頭抄家,自已一顆芳心剛剛有了寄託,卻又落得這般結局,人說紅顏薄命,還真是命運多桀呢,眼圈兒不由的紅了。

第69章 智鬥權侯第408章 必殺之局第75章 恩威並施第65章 又生枝節第457 捕蟬第306章 勒石載功第127章 姑蘇城外第242章 眸光重現第73章 九城尋醫第368章 緊鑼密鼓第455章 離間第299章 戰前喜報第382章 硝煙再起第63章 八虎遊街第90章 焦芳用計第468章 樂極生悲第409章 綺夢驚魂第348章 除草先尋根第233章 釜底抽薪第391章 圖窮第50章 一團和氣第217章 人性本惡?第331章 天知地知0105章 正德斷案第416章 唯一選擇第73章 九城尋醫第140章 三吳佳麗地第331章 天知地知第191章 家中來信第147章 場外之戰第283章 小魚吃大魚第54章 緣在佛門第442章 你要甚麼?第67章 不務正業第106章 紅袖侍酒第296章 謁見蜀王第339章 以神之名第221章 心若有靈第346章 天下熙熙第227章 請開海禁第358章 進退兩難第250章 商戰未開刀兵已至0102章 陽明瞞天第359章 禍從天降第199章 鳳欺游龍第255章 勃然大怒第174章 猛虎突圍第137章 佛堂白骨第75章 恩威並施第38章 長夜漫漫第252章 琉球世子第386章 殺出重圍第139章 長幹行第395章 心繫伊人第73章 九城尋醫第277章 兄弟反目第137章 佛堂白骨第141章 壚邊人似月第354章 借勢呼風第435章 是福不是禍第351章 都是太極第276章 炮從天降第112章 熱身運動第455章 離間第214章 夜來風雨聲第307章 人盡其才第256章 兵臨城下第305章 智取都都寨第60章 鄭和海0105章 正德斷案第317章 一馬西來第390章 計指東南第259章 合圍第296章 謁見蜀王第361章 遙勝於紫禁之巔第354章 借勢呼風第247章 洞房傳道第268章 千人斬第371章 奕戰如棋0102章 陽明瞞天第427章 夫綱何在第290章 遙相出招第410章 應變第357章 你戰我戰第333章 公主修緣第23章 壯士解腕第154章 利字當頭第295章 山東指揮第50章 一團和氣第291章 孤身赴蜀第30章 大年初一第177章 正合朕意第209章 化學武器第79章 再失一局第269章 有客來訪第135章 急中生智第410章 應變第463 訓妻VS虐夫第319章 進城第29章 開倉放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