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應是凜然有正氣

雁門郡、大同邊塞。

在後世大同市的位置上,一座座軍帳樹立起來。一箇中小關塞外,連綿而起的軍帳上,一杆杆旗幟迎風飄揚。而最中間,最高的那杆贏字旗下面,便是扶蘇所在的帥帳。

二十軍功爵制下,身爲皇子的扶蘇軍功爵自然是不低的,爲左庶長。爲軍功爵中的第十級,這個是按照扶蘇歷次軍功遞升而來的。若不是考慮到扶蘇而今區區二十出頭的年紀,只怕一個大上造都是有的。

辰時的太陽還不甚猛烈,不過軍營之中早就出操。仿造後世軍訓的啓發,扶蘇最初七天內別的不幹。專門用來訓練新兵的軍姿。

古代軍訓,訓操大多便是武藝、陣法的訓練。對於紀律的堅持,大多是出於主帥的威嚴。扶蘇希望能通過站軍姿來給這羣新兵教教規矩。

古代的軍人拋頭顱灑熱血除了保家衛國,更多的則是求出身,謀上進。對於小兵而言,更多的是爲了軍糧軍餉,若不是保衛鄉里,大多數時候的軍人提不起多少保家衛國的興致。如此,古代的軍人軍紀可以說十分堪憂。在宋明之後的中國,軍人可以用土匪來形容。好歹土匪還會講究下次要來光顧,不會搜刮得徹底,可沒有軍紀約束的兵來了,大多是洗劫乾淨比土匪還狠。

靖康之前的西軍可謂是宋朝僅剩的精銳,當方臘之亂髮生後宋廷汴京百萬大軍成了金槍銀杆蠟杆頭,根本對付不了。不得以請動西軍,卻發現成了西軍大發其財的機會。西軍入兩浙,平定方臘之亂的同時,軍紀極爲敗壞,百姓痛恨西軍甚至都超過了方臘亂兵。

扶蘇自然不希望手下的兵馬成了一股沒紀律的亂兵。如此,扶蘇自然下大力氣教教這羣新兵是什麼是規矩軍紀。而光是爲了扶蘇自身的政治形象,扶蘇也希望自己手下的兵馬有一股子軍人的氣質,而非一羣兵匪的種子。

如此,一步步褪去這些農民、破產小市民身上的舊有習氣便成了主要工作。

打仗扶蘇懂得不多,還在老實學習。但如何鑄就一支精兵扶蘇卻有長遠的謀劃。扶蘇此次募得的新兵素質不錯,雖說識字的總共沒幾個,但身體素質絕對優秀。

但要如何將這些新兵手上的力氣整合起來到最後成爲一支戰無不勝攻無不取的精兵,卻是一個難題。

首要,扶蘇將骨架開始搭起來,那邊是基層軍團!

期澤、慶倪成爲此次新兵訓練的兩個練兵軍侯。每人各領一曲三千人。以千人主爲單位,每個曲有三個千人主。

兩個訓練的主官確定了,其餘的中層軍團扶蘇卻犯了難。六個千人主,孫二桿子勉強能算一個。從各個邊塞抽調來千人主直接拿來用也可以算一個。還有一個扶蘇手中親衛隊出身的羊牟也算一個,但除此還有一半扶蘇卻填不上空了。

扶蘇手中的親衛隊儘管有不少合適的種子,但能當千人主的僅羊牟一個。儘管扶蘇有意識擡舉親衛隊中的老兵,可大多隻有百將的本事。光是將這些老兵拆散下分到基層裡做百將、屯長几乎就清空了扶蘇的家底。再找五百主、千人主這類的中層軍團,扶蘇抽調了幾個便捉襟見肘了。

不得以,扶蘇一封書信到了蒙帥那邊。以長城軍團的監軍身份找了蒙恬化緣,又讓王芙、慶倪發動發動,搜刮一下老王家的家底。等到今日八月十日的時候,從九原、頻陽、咸陽來的人才算解決了此次人才危機。

九原調來的人是扶蘇的熟人,在上次河東運送軍資時碰到的那些殘兵的幾個軍將全農、商歡、樂峰。說來,這些人儘管有了三關口外的軍功鋪墊可因爲前面損失太重,被上頭惦記上有了惡感。也算頗爲不得志的,蒙恬一見扶蘇要人,想着便勾畫了過去。算是做了好事。

而頻陽來的人則是扶蘇上次和王賁見面的時候撈到的幾個不錯的種子。如王紀一,這個被扶蘇遺忘破舊的人隨着王芙一紙書信,便成了扶蘇手中的練兵千人主。還有幾個,便下發成了百將、五百主。

至於從咸陽調集來的,卻是扶蘇在咸陽時留下的種子。這些大多是扶蘇潛邸舊人,算是門客之中武力值頗高的。還有一個,則是負責在隴西商路施行的蒯徹。

蒯徹比王紀一的運氣好,王紀一儘管被扶蘇抽調了過去。可一直在咸陽坐着聯絡官的職司,儘管頗爲重要,可並不得到扶蘇的器重。而蒯徹卻負責隴西商路,扶蘇一大錢糧來源的職司,自然能時常被扶蘇關注。兩人一人偏文,一人偏武。偏文的王紀一成了特科的情報官,偏武的蒯徹卻成了純粹的文職。

隨着這些人彙集到雁門郡,扶蘇的練兵大業纔算真正切切迅速開展起來。

兩個軍侯、六個千人主,十二個五百主,六十個百將。各個基層武官迅速到任,一個部的架子初步搭了起來。當然,這個部眼前還是純粹的新兵,能夠承擔的作戰任務面前維持維持秩序都夠嗆。

隨着海量的軍資從善無、代縣、雲中各處轉運而來。這個新興的被扶蘇命名爲大同的新軍塞也開始迅速建造起來。

而軍塞旁邊駐紮的新兵訓練也隨着一日復一日枯燥、高強度的逐漸有了成績。在教官的皮鞭的抽打下,軍靴的踹踏下,老實巴交的農村字第有了幾分軍人的兇悍。奸猾的郭坊戶子弟也有了軍人的嚴謹,紀律。

軍姿從一刻鐘到半個時辰,再到眼下動輒一個上午。烈日的暴曬之下,扶蘇手下這羣新兵蛋~子不僅皮膚變得黝黑了不少。一個個軍人的堅強意志也漸漸樹立起來。通過軍姿的訓練,扶蘇初步讓這羣以前的農民、浪蕩子、青皮甚至城狐社鼠有了軍人的氣質和形象。

用扶蘇在公文上的批覆:“軍人應是凜然有正氣。”

隨後,高強度的野外拉練。陣法訓練,軍號鼓角的指揮配合。以及充足的食物供應讓這支部隊兵丁的體力開始漸漸提升,軍人技能開始熟練。

古代說窮文富武,實際上便是讀書對家庭負擔小。但練武卻需要富裕的家庭來支撐。因爲讀書儘管耗費腦細胞,可殷實些的家庭還是可以負擔的。但數十年的練武卻需要良好的營養補充,實物供應,兵械提供甚至名師指導才能練成。而且,一個合格的武者訓練出來,是需要十數年的功夫的。

小老百姓儘管身體素質不錯,可畢竟大多營養跟不上。一開始扶蘇的軍資訓練,莫說一上午。便是一刻鐘的軍資,不少營養不良的兵丁便在烈日滾滾下倒了下去。對於倒地的士兵,扶蘇的應對是開病號補充營養,拉回去休息等補充好了,立馬丟回所在屯。爲此,扶蘇從三郡招募的軍醫可不少。

因爲高強度訓練,扶蘇額外付出的軍資也是耗費不少的。雞鴨魚肉自然不是天天都有的,可每個兩三天總是能嚐到魚肉腥味的。而且,飯量扶蘇是敞開供應,能吃多少吃多少。一吃完,到了點,立馬再拉回去訓練。

儘管後勤的壓力很大,但在扶蘇親自帶着六曹吏員到了大同塞後,這些壓力自然都不在是問題。

後勤供應良好,士卒身體素質逐漸改善,新兵的訓練量也逐漸上調加大。一日一日的進行中,扶蘇手中六千人的新軍隊也逐漸有了一派強軍的氣象。

時間飛快流逝,一晃眼便到了九月。

雁門郡、善無城郡守府後院。依舊是那個小院,盛夏暴曬的時間。池中亭上卻是涼爽非常,可一封書信卻讓郡守府的主人皺眉不已。

始皇較原定歷史上東巡的時間推後了兩個月。今日,扶蘇得到消息。在上月末,始皇東巡天下。預計十一月份秋收將閉的時間會到雁門!

“來了……”扶蘇喃喃道,目光看向西方和北方,漸漸深邃。

第46章 秦版無間道 抄家滅族第25章 宮闈暗潮急洶涌(下)第33章 狡詐季福 屏外刀斧第11章 女人心第77章 嶺南疑雲卷東南(上)第16章 此去營中有悍卒第6章 勝關外~活着就好第53章 咸陽夜風起第65章 限役令後紫衣衛第5章 營嘯一發內爭陋(上)第33章 重賞之下出勇夫(上)第9章 越獄逢劫得機緣(上)第68章 反掌一書定齊氏第5章 營嘯一發內爭陋(上)第45章 老辣陳澶 冒頓吃癟第11章 陷阱陰謀 鉅子令現第30章 揮師北上生一計(上)第99章 劉邦克豐章邯亂(下)第46章 霸王意決南下定第66章 心機爲哪般第38章 莫再負人第22章 風雲激盪卷兵鋒(下)第11章 與君謀劃歸降否(下)第66章 帝國驕傲甲弓弩(上)第26章 步騎結合不厭詐(上)第69章 釜底欲抽薪第2章 呂公美眷虞美人(上)第5章 戰關外第33章 重賞之下出勇夫(下)第117章 一將無能累三軍第77章 嶺南疑雲卷東南(上)第43章 錢難第97章 東胡甲騎欲翻盤第49章 三尺不爛圖堅城(上)第88章 陽光下那個男子(下)第48章 旌旗招展話北伐(下)第1章 帝國的憤怒第9章 敵友難辨事莫明(上)第37章 霸權強權克項羽(上)第20章 憑得蛟龍索青天(上)第76章 風雲變狄道第76章 草原實情誰能知第40章 營內營外似重圍第75章 扶蘇謀革商稅律第39章 攘外安內聲東西(下)第31章 峰迴路轉臨陣歸(上)第40章 丫鬟與詭刺第65章 真假擾人心第100章 鳳凰涅槃劍出鞘第13章 小已忍或失虞姬(下)第79章 雪落北疆染血起(上)第30章 揮師北上生一計(下)第100章 繳獲解燃眉第58章 河南血地大河赤(下)卷終章反目成仇賊寇兵下第22章 陛下終有遲暮時(上)第96章 破局之進擊第64章 死中博生軍情急(下)第66章 帝國驕傲甲弓弩(下)第22章 月芷的憂思,匈奴亂第37章 旬月復魏河內靖(下)第83章 西北奇兵仗諜行(下)第6章 營嘯始由兵將論(上)第28章 上卿徵得千帆競(下)第56章 降將舊識天下棋(下)第19章 原來乾坤盡掌中(下)第45章 陷隊之士破陣時(上)第1章 沛縣現風雲人物(上)第10章 國子學校捏李氏(下)第3章 長幼不和棋難定第109章 打草再引蛇第111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44章 帝國餘暉驪山徒(下)第43章 男兒何曾惜懼死(下)第60章 贈書蒲鑫,報復卷終章絕地中生路黃河首更送達第65章 戰火後勤帥難安(上)第14章 鉅鹿烽火安陽靜(上)第46章 霸王意決南下定第97章 初成討逆軍第13章 三星連珠第99章 劉邦克豐章邯亂(下)第71章 中原激盪風雲東(下)第10章 國子學校捏李氏(上)第51章 逼殺兩酈英布歸第100章 王離身死指南路(下)第61章 奇謀用間亂張楚(上)第38章 民情民意 兵發白雲第103章 傷卒凝軍心第14章 民怨滔滔還青天第46章 自毀長城入范陽(上)第42章 雷霆曉諭賊驚悚第29章 重若千鈞的“扶蘇”第50章 謀才忽聞間隙生(上)第1章 魂歸大秦 公子扶蘇第41章 大行皇帝新喪時(上)第63章 振鼓一戰逆陰潮(上)第31章 峰迴路轉臨陣歸(下)第11章 與君謀劃歸降否(上)第46章 究根問底話田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