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公子一言驚四座(上)

【回秦正在努力存稿又不耽誤正常更新,求各位支持!訂閱,月票!!!!爲了二十章爆發!!!】

張九融深深看了蘇扶雲一眼,此刻開口道:“賢弟若想在沛縣謀份職司,令史之職虛位以待。”

衆人一片譁然,令史,可是縣丞之下第一縣官啊。在內陸地區的縣,除去縣令、縣尉雙巨頭。下面就以郡丞總攬大小庶務,對縣令負責。就如縣令一個人忙不過那麼多事物一般,郡丞也不會有那麼大本事將全部事情包攬下來做得面面俱到。

所以,縣丞下面基本上就有一套完全的屬吏班子。以而今的沛縣論,便是曹參爲縣丞屬官主簿領諸吏員。

實際上,縣丞的屬官除了主簿外,是還有一名屬官的。但因爲慣例相承,屬吏對主簿負責,所以主簿前面這名屬官漸漸不再任命。

這屬官,便是令史。官職清貴,掌管文書檔案,管轄功曹實際上把握住了縣署的人事權力。差不多相當於後世的組織部長。權力很是緊要,但工作量偏偏又是不多。

而今,張九融竟然要打破慣例任蘇扶云爲令史。這個實在是震驚全場,太過意外了!

扶蘇卻拜謝推卻道:“我致力教學,本是爲了宗族子弟、鄉里平民的福祉罷了。並非以此爲圖謀。”

說罷,扶蘇繼續剛纔的話題道:“在我發現雁門出了這等價廉物美,極是便利的書寫材料之後。我便星夜兼程去了雁門,尋求購買,希望能擴大因爲竹簡所困而不得擴大的書院。”

說到了這裡,一些不明白張九融爲何要給蘇扶雲令史之位。的確,爲了自己的學子,辛苦遠行千里去求一紙張。這世間,當是無幾人能做到的!”

說到這裡,扶蘇心中也有些赧顏。實際上扶蘇的確是來往雁門、壽春了一回。爲的,是將蘇家的宗學遷到雁門去。

說來,扶蘇原本是很想在雁門普及教育的。每個鄉里都有學校扶蘇是不敢奢想的,但暫時用自己富足的銀錢去辦理私人學院,這個卻是扶蘇極樂意的。

可臨了,扶蘇卻發現自己有錢想辦是沒錯。但卻沒有這個師資力量,這年代讀書的成本是很高的。沒有紙張,沒有印刷機。知識的傳遞十分艱難,幾乎只要是識字都能算作知識分子。

最後還是搜刮了雁門四大豪族的宗學之後給了扶蘇一個啓迪!

豪族之所以傳承,不僅僅是血脈相連,金錢實力相繼。更是因爲豪族有足夠的物質資料去支持自己的子弟讀書成材,而宗學更是世家豪族必辦的東西。

不過也活該扶蘇倒黴,邊疆的豪族多是因爲地處邊疆,民風彪悍,民衆對扶蘇辦理武館的興趣遠遠超過文教學校。

而幾個豪族裡面,更是武師多餘文教。於是,當扶蘇發現南下佈局時蘇家宗學有很多教師後,立馬便趕了過去。

當然,扶蘇身上帶着的還有鉅額的紙張。

“星夜兼程到了雁門,我卻驚奇地發現雁門並不像想象中邊郡荒涼。盜匪成羣,尤其在雁門,用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來形容有些過了,但治安良好,宜家宜居卻是真切。若不是在雁門舉目無親,只怕我也有了在雁門移居的心思。”扶蘇說到這裡,也是頗爲感慨。也不知道孔子治理魯國的時候是怎麼做到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反正扶蘇費了諸般心思,雁門的治安也只能算作良好。

搖搖頭,扶蘇繼續道:“至於雁門新政,卻是跟誅殺豪族世家子並無干係。那些世家豪族陰謀作亂,私兵蜂擁全城,燒殺搶掠,不過一天善無城幾乎因此毀於一旦。若不是扶蘇使君帶兵抵頂,只怕雁門已然焦土。”

對自己所作所爲大肆吹捧,扶蘇這也算是破天荒了。不過扶蘇清楚,很多地方對雁門的看法並不美妙。甚至直接斥之爲扶蘇搶班奪權,生硬誅殺那些豪族。畢竟豪族之間牽扯極多,扶蘇也不清楚到底是誰在那裡壞了扶蘇的名聲。

有了這個機會,扶蘇卻是要澄清的。看到了衆人臉上疑惑或者恍然的表情,扶蘇心中鬆了口氣甭管這次有沒有用。以後卻是要讓郡署將對雁門的宣傳擺上日程了。

“至於新政,雁門之政核心即位減負!減,民之負擔!”扶蘇在將雁門豪族叛亂和新政割裂開後,便開始轉移話題,解釋起另外一個引人注目的問題。

歷來,政治改革都是敏感的。但同時也是衆人矚目的,楚因吳起變法而王於南國,齊因管鮑霸主東海,趙因武王崛起北疆,燕有樂毅遂逐東胡千里,魏得李鋰王霸中原,申不害發韓乃得拓地千里。整個戰國不僅是一部戰爭史,同樣也是一部變法時。沒有變法的,或者變法失敗的一個個都在七大強國的碾壓中成爲其郡縣。

便是中山國再是頑強,終是滅於趙國。反觀大秦,商鞅變法以最強姿態使偏離中原的西秦出崤山滅得六國,成帝國霸業。

雁門此次變法,是否會成爲大秦又一次變革?

以而今大秦這緊張的情況,是否會因爲此次變法而重新丟棄包袱,輕裝上路成就千年帝業?

於是,當扶蘇說出其核心是減負的時候。衆人都是動容了,見了所有人都是驚訝期待的神色。扶蘇不由心中微微得意,繼續道:“大秦田賦,天下郡縣田租約均有十成三。口賦一丁一百二十錢。於小民而言實在沉重,而今,雁門丁稅減至三十錢。雁門新政中,田租減至十成一。又行均田制,將官府多餘的土地分與無地,失地之百姓每戶均有定額使之耕種傳承,恢復民生。在受均田的百姓中,施行租庸制。百姓徭役額定天數,多則丁稅田租減免,少則布帛代替!”

“如此之新政,不知是利民?還是害民?”扶蘇看向所有人,見大家都是一副不敢相信的樣子。實際上,扶蘇的新政根本傳遞不出去。鄰縣便是有那動心想跟隨改革的,立馬便會被上官同僚叫去一講扶蘇和胡亥的恩怨。

扶蘇這新政能否敵得過未來的皇帝陛下,並沒有多少人報以希望。所以,極少其他郡縣跟隨施行。也極少有人聽聞如此仔細,而百姓自然不會相信官署一下子變得如此仁慈。

“世家子弟不過百十數。然而世家之下的千萬佃戶,可是千萬計數。如此新政,既然得益於那千萬佃戶。又如何不使世家得益?”扶蘇說到這裡,已然有些強詞奪理了。然而,卻不會有人反對,蘇扶雲這番親見親聞的說服力顯然比流言蜚語更多可信。

第8章 君意難測四營事(下)第13章 三星連珠第22章 兵臨滎陽三川亂(下)第39章 莫測風雲莫測心(下)第62章 河南風捲曹參入(上)第34章 兩面夾擊誰爲難(上)第112章 大秦雄獅威武哉第37章 旬月復魏河內靖(下)卷終章呂家有女要當官二第84章 武陵圖背刺第20章 北去九原 城門惡人第15章 喧囂咸陽驚天案(下)第47章 宗族匯第12章 單騎入山 如水旖旎第58章 何事遣憂愁第24章 刺秦欲成霸業始(下)第21章 月芷脫險 周校李由第25章 孤師困戰夕陽下(上)第30章 揮師北上生一計(上)第84章 地國本奈何與之第33章 重賞之下出勇夫(下)第79章 雪落北疆染血起(下)第56章 降將舊識天下棋(下)第13章 小已忍或失虞姬(下)第48章 功虧一簣冢中骨(下)第14章 晉陽新政煥然新(下)第12章 單騎入山 如水旖旎第40章 一將難求偏師去(上)第96章 指鹿爲馬亂真假(下)第104章 狡詐梟雄冒頓者第32章 篝火狐鳴振臂起(上)第17章 上諭雷霆蕩奸邪(下)快去看微言的新書卷終感悟詞第42章 神醫越止 陰謀凝聚第29章 誰的玲瓏女兒心(上)卷終章呂家有女要當官二第36章 義士入險 期澤之敬第112章 初戰臨陣決第55章 初師克城降舊將(下)第9章 王氏紙第22章 陛下終有遲暮時(上)第68章 匠作改制孫甘部(上)第30章 悄然扭轉勢不同(下)第46章 倒行逆施窮匕現(下)第81章 復國謀大業第19章 梅花鹿黑熊,一箭雙得第30章 悄然扭轉勢不同(下)卷終章呂家有女要當官二第55章 ;妒火熊熊的趙旭第26章 步騎結合不厭詐(下)第75章 扶蘇謀革商稅律第45章 海魚第12章 豪族惡客擄民妻第99章 死中覓生途第40章 上將萬歲楚會盟(上)第97章 初成討逆軍第21章 再戰鉅鹿搏鬥將(上)第54章 韓信發威圍項羽第95章 外合併內應第89章 化外小臣請入藩第62章 河南風捲曹參入(下)第115章 斷後爲袍澤第111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67章 美人如蓮玉公子(下)第36章 老臣南疆秦庭動(下)第2章 紅紗幔帳天下事(下)第10章 匈奴人 好奇的王芙第49章 歸得晉陽納人傑(下)第13章 兵制革新京師軍(下)第21章 彼可取而代之也(上)第52章 協定第14章 鉅鹿烽火安陽靜(上)第78章 張楚身死東南亂(上)第71章 中原激盪風雲東(上)第95章 北疆變局亂咸陽(下)第1章 沛縣現風雲人物第17章 負手而立喝千軍第29章 繁役擾得難安息第87章 龍旗變換固原城(下)第23章 折千軍傲骨服蘇第93章 大河兩岸勝負事(上)第22章 陛下終有遲暮時(上)第17章 阿房宮內 爾虞我詐第26章 此天下苦秦久矣(下)第93章 監牢圖謀奪大結局第78章 張楚身死東南亂(上)第8章 君意難測四營事(下)第24章 追得伊人凌堅城(上)第34章 送往咸陽的兩張蜀錦第42章 雷霆曉諭賊驚悚卷終章奇恥大辱奪妻恨下第64章 限役令外胡服女卷終章黑衫齊地不善客下第7章 殤楚樑死內憂生(上)第72章 豐縣陷落吳廣死(下)第16章 盛宴安得車馬喧(上)第26章 義子義女誰爲父(上)第43章 田氏鐵拳齊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