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霸權強權克項羽(上)

唯一叫朝堂諸公爲之欣慰的,便是秣陵鎮周遭那大大的一塊黑圈了。那個黑圈,自然是施小陌和呂雉掌握着的秣陵鎮。這個紮在地方後方的釘子,大大地牽制了項氏在根基之地吳郡的力量。同樣,也是秣陵鎮的存在,叫劉邦和項羽中間,留出了一個分界線。

總之,這樣一個依託地利人和的敵後根據地,着實是扶蘇留下的一枚伏殺之棋。

而最是南端,茫茫大海之內,南越一襲翠綠色十分醒目。南越國的存在對於大秦諸公而言,無疑是令人恥辱的存在。原本是大秦軍將,竟是扯旗叛變,裂土自立。若是大秦真亡了,那倒也罷了,可大秦還沒亡國呢,這趙佗就急不可耐自己當了個南越王,着實叫滿朝諸公爲之憤懣。

但也只能如此了,大秦的力量剛剛從對付內亂之中騰出手來,還來不及收拾。

不過計劃總趕不上變化快,這不,看着南越那一坨綠色在巴蜀之地狼牙交錯,參差不齊地發展着,所有人看着南疆那個點,都是不禁蹙眉。在對於南疆,滿朝文武,觀點一致。

無論是文官還是武官,都是要求儘快處理,穩定南疆局勢,最次也要擊退叛將趙佗。

而剛纔,扶蘇也就這個問題已經做出了佈置。而今扶蘇再次將所有喊過來,顯然不是僅僅爲此。

“國中策略,我已經有了些腹稿。前些時日和丞相談論了一些,眼下,蒙愛卿便說說吧!”扶蘇將目光從地圖之上收回,所有人轉過身來齊齊看着扶蘇,最後目光又落在了蒙毅身上。

蒙毅朝着所有人一點頭致意,朗聲道:“副相不幸病危,臣負王恩,值此艱難之時南下平定南疆之亂局。此中,着實於國統一平亂之大業有礙。臣有幾點,或託於諸位同僚,可化禍爲福。”

“原定平定南疆之亂,是周副相。而微臣,則再次勉力,身負中原大帥之職。眼下,朝中人事驟變,中原戰區之位無人可替。而我,掛首相之印平南疆事,恐怕也要平白惹起軒然大波!”說到這裡,蒙毅神色一陣複雜。

朝中兩位老成持重之臣去位,新的丞相人選自然引得猜想許多。而蒙毅上位,雖是意料之外,但也是情理之中。只是誰都沒想到,扶蘇會將蒙毅從中原戰區如此關鍵緊要的位置上拿回中央,而且,不僅任職首相之位,還要去南疆領兵平定。

儘管在南疆,蒙毅有明言的軍政大權,可以放心施爲。但堂堂一國之相,竟是去巴蜀之地平靖地方,如此動作將引起的猜想,不問可知。就如後世,共和國總理忽然親自處理整個南方的事務一般,扶蘇如此動作,着實引起一大波議論。

其中最是叫人引以爲然的,便是大秦虛弱論。

在扶蘇手頭上的大秦,畢竟不是當年橫掃六合,吞併八荒的大秦了。儘管眼下的大秦依舊強大,成功地將外敵抵抗了下來。也平定了內亂,在西方和北方對抗異族之上,功勳桌數。

但這畢竟不是始皇那會兒的大秦了,眼下的大秦,是經歷了內亂,經歷了扶蘇和胡亥大舉互相攻伐,又在這種內亂的關鍵時刻,六國遺族並起圖謀復國,天下局勢崩塌只在一瞬的大秦。

儘管扶蘇歷盡千難萬險,最終扛住了外敵壓力,擊破了匈奴人,誅滅了東胡人,一擊亡了僞趙王武臣,最後甚至在漳污之戰敗項羽,在三川之戰敗劉邦。

但這麼一系列大戰下來,大秦已經虛弱了。儘管一系列的軍功叫大秦依舊顯得那麼強大,但南疆遭到襲擊,讓大秦虛弱的強大外衣被撕破了,看清楚了內裡的真實情況。

那便是而今的大秦,已經非昔日那般,可以以一國之力,平滅六國的大秦了。經歷了一系列動亂,一系列叫一國爲之破產的大戰,帝國的底蘊幾乎搬空了,帝國的儲蓄也爲之耗光。

帝國的財計,更是困頓到了極點。

而一個囂然塵上的事實,那就是大秦這個原本在始皇帝手上的帝國,而今,竟是隻有一個扶蘇的秦王空落落地架着。大秦帝國,竟是沒有皇帝。如此名不符其實,叫秦人竟是一時間找不到反駁的言論。

是啊,於大秦國情,小民不知甚解,小吏知道隻言片語,一般的官僚深切感受帝國各個角落的變化,他們這些居於朝堂核心的高官,自然是對大秦眼下的情況再是瞭解不過。

雖是說,這個帝國依舊是昂揚向上的,依舊是諸國之中第一。但畢竟連番大戰,數度摧殘,帝國的確是不如當年始皇在時之盛況了。就是三川、漳污兩場大戰過後。

蕭何也是嚴肅地朝着扶蘇明言,帝國糧倉,搬空了,也不過只能再一次支撐三十萬大軍半月之用了。再要更多,便只能加賦!

這讓對加賦十分敏感的扶蘇而言,自然是難以接受的。

故而,蒙毅以首相之尊去南方平定糧倉的亂局,保住帝國財計的未來。自然衍生出了一大幫猜測,也更加讓人證實了帝國虛弱論的猜測。

“想必諸位,對民間的猜測,也是都有耳聞。更何況,這些猜測,空穴來風,自然是事出有因。”蒙毅正色道:“大秦的虛弱,對於天下人而言,至多不過是讓六國之人嗤笑一番罷了。但無論如何,帝國依舊是強大的,再是虛弱,也非六國可以輕辱的。這一點,毋庸置疑。故而,在此基礎上,臣以爲,虛弱的外衣,對帝國更有利!”

扶蘇輕輕點頭,滿堂文武齊齊皺眉思考。

而反應最快的蕭何,則是開口道:“首相的意思,是以虛弱的外衣,讓六國之人不必將敵意全部加持在大秦身上。儘管耽擱兩三年,讓帝國恢復元氣之後再行征戰,我們依舊可以以一國之力對抗六國聯手。但這樣對於大秦而言,實在太不值得了!”

“真是。若有更好的辦法,死拼硬打,並非良策!”軍方的李左車也開口呼應:“將士們的鮮血若是不能白白浪費,有更好的戰略,便是委曲求全一些,有算得了什麼?”

第8章 君意難測四營事(下)第7章 囚徒困境,虎符宮騎第45章 海魚第85章 堅守初告捷第33章 先勝驟敗夜銜枚(上)第55章 陰雲欲摧城第66章 心機爲哪般第96章 指鹿爲馬亂真假(下)第49章 三尺不爛圖堅城(上)第91章 劍斬王逄解朔方(下)卷終章絕地中生路黃河首更送達第96章 指鹿爲馬亂真假(下)第35章 帝王終有隕落時(下)第10章 匈奴人 好奇的王芙第53章 裡應外合復邯鄲(上)第29章 重騎破陣劉邦逃(上)第51章 打板子和摘帽子第14章 晉陽新政煥然新(上)第27章 王師此去大秦勝(下)第31章 與虎謀龍貪虎皮卷終章黑衫齊地不善客上第32章 神鬼莫測潛密室第17章 上諭雷霆蕩奸邪(上)大結局第96章 破局之進擊第39章 項氏威權貫楚國(上)第69章 劫糧冬衣紛爭事(下)第2章 咸陽初掌急政苛(上)第18章 此行事見與當時(下)第8章 樑死羽繼羣囂擾(下)第33章 狡詐季福 屏外刀斧第60章 英雄末路苟富貴(下)卷終章呂家有女要當官一第67章 打草欲驚蛇第12章 公子百智有一失(上)第93章 怒喝戈起箭若雨第76章 草原實情誰能知第22章 陛下終有遲暮時(上)第23章 陳留陷落京亮劍(上)第64章 死中博生軍情急(上)第59章 中原紛亂碭郡殤(上)第17章 一朝翻起風雲蕩(下)第36章 一言退絕世猛將(上)第3章 章邯楚敗中原蕩(下)第24章 刺秦欲成霸業始(上)第78章 張楚身死東南亂(上)第53章 裡應外合復邯鄲(上)第43章 函谷一破震天下(上)第17章 一朝翻起風雲蕩(下)第79章 雪落北疆染血起(上)第43章 函谷一破震天下(下)第43章 蒙恬疑慮 陳澶冒頓第24章 白首未敵榮華?第103章 強弩之末穿魯縞第23章 身後萬里誰承得(上)第46章 絕望之處顯瘋狂第44章 伐起戈~揚東征吼(七千)第50章 夜風起波瀾第52章 邯鄲城中腌臢事(下)第54章 血雨染身衣第5章 佳人美眸流溢彩(下)第55章 陰雲欲摧城第45章 果毅皇長子破賊第50章 兵發高奴 重裝步卒第30章 悄然扭轉勢不同(上)第38章 民情民意 兵發白雲第32章 查抄紀家 季福來投第70章 九原衆生夜捧雪(下)第49章 雁門收支似泥潭第90章 天子鼓聲定鼎時(下)第45章 果毅皇長子破賊第99章 堅守到底圖轉機第22章 風雲激盪卷兵鋒(下)第47章 宗族匯第109章 打草再引蛇第33章 捲起長袍持秦戟第20章 北去九原 城門惡人第48章 田租口賦愁白首(下)卷終章反目成仇賊寇兵下第81章 復國謀大業第14章 鉅鹿烽火安陽靜(下)第29章 傾伏衆將陷蒙營(下)第83章 西北奇兵仗諜行(上)第35章 變幻莫測易戰機第73章 令尹將軍敗敖倉(下)第47章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上)第12章 妾身擬將身相許(上)第95章 外合併內應第90章 天子鼓聲定鼎時(上)第45章 周文敗仗李良辱(上)第18章 此行事見與當時(下)第93章 怒喝戈起箭若雨第97章 東胡甲騎欲翻盤第26章 昭兒事由 將作少府第11章 號鍾古琴得失間(上)第15章 喧囂咸陽驚天案(上)第8章 虞姬一曲驚凡塵(下)第14章 民怨滔滔還青天第三卷卷終章 殘虎餓狼怎善後完第1章 奸擘權閹死亂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