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賜名

「人走了沒有?」

朝會剛剛結束,李隆基便召來吳懷實詢問。

實際上也不用問了,既然吳懷實都回來了,那就說明走了。

吳懷實點頭道:

「清早出的城,期間沒有與任何人見面,蓋擎正在搬家,他要住進河西進奏院。」

對此,李隆基倒是並不意外,因爲蓋嘉運還是希望河西與他之間傳信通暢,

那麼進奏院肯定得信得過的人坐鎮。

在蓋嘉運心裡,沒有比兒子更值得信賴的。

你比朕有福啊,兒子只會幫你分憂,不會給你找麻煩。

他昨天派吳懷實傳的旨,而且明說了,不必向朕辭行,儘早返回涼州,以免延誤軍事。

儘早兩個字,只要是皇帝說出來,那就是當天或者第二天,絕不可能第三天蓋嘉運領會了,所以連夜收拾行裝,他與幕僚心腹先行離開,在路上與大隊人馬匯合。

李隆基這段時間一直在參加朝會,但是時間非常固定,不超過一個時辰,過後,官員們該去右相府的去右相府,剩下的各回本部。

畢竟李林甫和李適之已經鬥起來了,他要控場。

「十八郎交構裴耀卿,到底是從哪傳出來的?」李隆基看向高力士道。

高力士去哪能知道這些?我天天伺候你已經累死了,哪有功夫過問這些,於是他又看向了吳懷實。

吳懷實一愣,別看我啊,我也不知道啊。

身後再無人可推,吳懷實只能是硬着頭皮道:

「風聞奏事,是御史臺的事情,奴婢以爲,當下的形勢,御史臺不會認真去查。」

事情牽扯裴耀卿,李適之恨不得裴耀卿完蛋,自然會放任言論傳播,連累李瑁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他現在都已經焦頭爛額了,哪顧得了別人。

高力士皺眉道:

「裴耀卿已經主動請辭,那麼就可以查了,這種事情,聖人要心中有數,你去辦吧。」

「是,」吳懷實先是答應了一聲,隨後又問道:

「敢問高將軍,明着查,還是暗地裡查?」

李隆基忍不住皺眉道:

「明着查,你能查出來?這不是打草驚蛇?」

「是,奴婢知道了,」吳懷實退了出去。

李隆基的做事風格就是這樣,想做什麼事情,先以隱晦的方式透露給下面,

讓下面人能夠猜到他的心意。

這樣一來,就會有人主動幫他解決這個麻煩。

有人揣摩出,他要罷免裴耀卿,於是裴丶李二人交構,便在長安傳開了。

當傳到某種程度的時候,這件事就會被擺在檯面上。

而裴耀卿先一步出招化解,算是了結了李隆基的心事,那麼這件事便沒有必要繼續放大。

因爲放大了就是一樁煩心事,李隆基現在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但他又很想知道,是哪個機靈鬼這次猜到了他的心意。

「李林甫今日奏請徹查此事,還牽扯什麼巫蠱之術,還牽扯郭四娘肚子裡的孩子,」

李隆基雙手放在暖爐上烤火,笑道:

「你說,他是被誰慫的?」

高力士取來一些木炭,隨時準備往爐裡添柴,聞言笑道:

「不是裴耀卿,就是十八郎,右相的心思都在國政上,輕易不管這些閒事,

聖人明鑑,看樣子是有人肚子裡戀着火,想要找人算帳啊。」

李隆基微笑道:「這就是朕爲什麼沒有答應他,此事到此爲止,朕知曉就可以了,旁人不必知道。」

高力士點了點頭,轉移話題道:

「王妃快要臨盆了,宮裡按例要派宮人伺候,太醫署也要時常探視,以確保王妃安穩的誕下我皇嗣血脈,奴婢聽王卓二人說,王妃似乎認定了肚子裡懷着的是皇孫,聖人是不是可以準備賜名了?」

李隆基聽到這裡,先是沉吟片刻,隨後問道:

「力士覺得,十八郎的孩子,要不要送去百孫院?朕的那幫兒子不安分啊,

自打十八郎出嗣,他們便總是以各種藉口外出,蠢蠢欲動。」

高力士一愣,趕忙道:「不合適吧?雖然這麼一來,能讓皇子們安分一些但十八郎肯定不願意。」

「朕何須他願意與否?」李隆基雙袖一捲,託在膝蓋上,道:「就這麼定了,是兒子,百日之後直接送進百孫院,朕會派專人撫養,女兒的話就不必了,他自己養着吧。」

大唐重男輕女的風氣,在整個歷史上都算是輕的了,但是老六李璃曾經對自已懷胎十月的妻子元氏說過一句話:生女兒自己養,生兒子一起養。

可見此風氣還是根深蒂固啊。

高力士嘆息一聲,無話可說。

他知道,聖人還是擔心隋王在外面太跳,不好控制,手裡握着你兒子,你能跳到哪去?

交構裴耀卿,這件事是完全可以辦了李瑁的,因爲李瑁確實與裴耀卿關係匪淺。

只不過聖人不願意掀起這麼大風波而已,說白了還是看形勢,十八郎再張揚,人家沒有捲進黨爭,這叫無形無勢,所以有人扯出裴耀卿,就是想將十八郎扯進形勢當中,結果人家裴耀卿也退出了。

那就無所謂了嘛。

「使人侵然如鄉疾風,不能息,俗作優,若是兒子,便叫李優吧,」李隆基淡淡道。

高力士的文化程度還沒高到這個地步,他不懂這個字的意思,只是趕緊取來筆墨,請李隆基寫下這個字之後,只覺得此字極好。

既然有個愛字,那肯定很好,而皇孫們這一輩,又都是單人旁。

「好字啊,奴婢這便派人送進王府,」高力士笑道。

李隆基古怪一笑,擺了擺手:

「去吧。」

給皇孫賜字,也是有流程的,叫做賜名制。

唐朝不稱誥,而稱制,其實是一個意思,意爲上告下,也有告誡丶勸勉的意思,比如《誡宗屬制》。

那麼肯定要經過中書省,中書省這幫人的文化程度,那就相當高了。

韋陟丶蕭華,以及那位最會寫材料的孫渺,見到這個字之後,臉色鐵青。

單人旁的字那麼多,爲什麼偏偏選了這個?

「聖人是深思熟慮之後,選的字嗎?」韋陟看向高力士,問道。

人家這個問句就很有學問,如果是深思熟慮,那麼這個字就改不了,如果是臨時起意,還有挽回的餘地。

這不是一個好字,這個字非常複雜,寓意很多,但其中有一層意思:令人緊張丶擔憂丶模糊丶看不清楚。

爺爺給孫子起這個字,不合適的。

高力士從三人的表情中,也看出一絲不對勁了,皺眉道:

「聖人言,使人侵然如鄉疾風,不能息,俗作優,這個字有什麼問題嗎?」

三人對視一眼,心知這個字改不了了。

因爲聖人都將這層含義給你捅出來了,什麼意思,彷彿置身於疾風之中,一刻不能休息,這不就是緊張嗎?

也有模糊和不確定的意思。

那麼聖人的心意很明瞭了,他對這個孫子的誕生,不滿意。

蕭華臉色肅然道:「要改,不能用這個字。」

「聖意已定,你怎麼改?」韋陟面無表情道。

孫遜則是看向高力士,道:

「這個字不太好,還是請高將軍拿主意吧。」

高力士面無表情的端坐着,一言不發。

三人都看不透人家到底在想什麼,就這麼安安靜靜的等着。

以高力士對聖人的瞭解,這個字恐怕是改不了了,因爲聖人多半是想了很久,今天才會這麼利索的脫口而出。

也就是說,這個字,聖人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他在警告十八郎。

可是名字是要伴隨人一生的,還未出世的孩子,就給取個劣字,實在是太過冤屈了。

「你們等我消息,暫時不要擬製,」高力士起身道。

蕭華點了點頭:

「高將軍放心,沒有您的消息,我們不會動筆。」

送走高力士之後,蕭華眼神複雜的看了韋陟一眼,但他什麼都沒有說。

中書省不是沒有擬過劣名,相反,還很多,因爲取名字本來就包含着聖人對某些人的態度,有些態度不能明說,那就通過其它渠道。

賜名,基本上等同於聖人對某人的態度,比如剛死的那位李守禮,他的名字,就是武后對其的態度。

但這次不同,這是你親孫子啊。

花萼樓,

想要爭取一下的高力士,還是膽怯了,他話還沒說完,李隆基只是瞪了他一眼,他便退了。

高力士知道那個眼神是什麼意思。

李瑁今天不在家,當他傍晚回到王府的時候,只見郭淑的眼睛已經哭腫了。同時在堂內的,還有王府文學裴迪,王府東閣祭酒嚴迪,一個是文壇元帥張九齡幕僚出身,一個是進士及第,這倆人是王府內文化程度最高的。

裴迪嘆息一聲,將中書省送來的賜名制遞給李瑁,道:

「下響送來的,殿下看看吧。」

李瑁對這個字也不瞭解,於是詢問兩人之後,大概知道意思了。

那麼他就要考慮了,這件事,是忍,還是不忍。

如果選擇隱忍,就能夠代表自己讀懂了基哥的警告,以後會老老實實?

臥薪嚐膽,忍辱負重,屏氣吞聲,好多成語都在告訴人們,一個選擇隱忍的人,其實並不能讓人放心。

李瑁坐下之後,腦子一直在飛快的運轉着,他分析這件事,是站在李隆基的角度出發,這樣才方便他找出破解之法。

說到底,基哥是不滿他近來太張揚,對他不放心,那麼怎麼才能讓他放心呢?

什麼人最讓人放心?笨人,直人,傻瓜,愣頭青,貪財好色,但絕不是懂隱忍的人。

想通這一點之後,李瑁笑了,父子博弈有時候確實讓他覺得很有趣,因爲會讓他有種衆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別人是看不懂他和基哥之間的過手拆招。

於是李瑁看向郭淑,笑道:

「四娘無需擔心,這個字咱們不用。」

郭淑一愣,梨花帶雨的看向自己的丈夫,女子以夫爲主心骨,她現在只能指望李瑁了,兒子若是真的取了這個名字,那可真是擡不起頭來了。

接着,李瑁朝裴迪道:

「我闡明意思,你來潤色,今晚就讓王卓遞一封奏疏進宮,請父皇另賜新名,言辭激烈一些。」

裴迪一愣:「不妥吧?」

怎麼不妥?李瑁笑了。

我得讓基哥知道,我很憤怒,因爲這代表我是一個正常人,正常人遇到這事,憤怒是該有情緒。

那麼基哥希望我是一個正常人,還是非同常人呢?

老李家的取名傳統,沒有明朝老朱家那麼嚴謹。

因爲老李家總是習慣給你改名。

今天叫這個,明天就叫那個,今天還是字輩,明天就跳出去了。

究其原因,家族太龐大了,又喜歡用單字,所以經常跟人家撞名,撞了名字之後咋辦?要麼別人改,要麼我改。

什麼情況下我改呢?那就是同名之人威望高,地位高,又或者已經死了不方便改,那麼就是宗室來改。

李唱原名李清,宗正寺查過吏部備檔,候選官員裡叫這個名字的人,大概有幾十個。

一般情況下,不能與皇帝和太子同名,同音都不行,其他皇子是無所謂的。

太子李紹在歷史上頻繁被改名,最後定了個亨字,就是因爲改來改去,同名的還是太多。

歷史記載,紹與宋太子名同,改爲亨。

這個宋太子是誰呢?南朝宋劉裕的後代裡,有一個劉紹,但不是太子,還有一個劉。

說的就是這個劉,此人在史書上被記載爲南朝宋第四任皇帝,但是,史學家不認,因爲他是自立,不是接班。

這小子是華夏曆史上第一位通過「弒父」手段,奪取皇位的皇帝,關鍵他還是嫡長子,而且被立爲皇太子。

這位太子就是因爲巫蠱之禍,親爹要廢了他,結果這小子把爹給廢了。

所以當下,人們習慣稱他爲宋太子,因爲其帝位不被承認,也沒有諡號。

李紹的紹,和劉動的,不是一個字,但是兩字同音,所以直到自前爲止,

還沒有人提出這個問題,一旦提出來,基哥立即就會給李紹改名。

因爲他可不希望李紹走劉的路子。

李瑁的奏疏被送進興慶宮,第一個看到的自然是高力士。

高力士當時就慌了,這小子這麼勇嗎?都敢反駁了?言辭還挺激烈。

一時間,他都猶豫這封奏疏呈給聖人的時候,他該怎麼幫忙說情。

他肯定不敢淹了這道奏疏,那是欺君。

想來想去,高力士還是硬着頭皮去了。

只不過令他非常意外的是,聖人看完奏疏之後非但沒有一絲惱怒,甚至還笑了。

「桌子上還有幾個字,你拿給中書省,讓他們選一個吧,」李隆基隨手將奏疏放在一旁,便拿起一卷樂譜閱讀起來。

似乎這件事情對他來說,無關痛癢。

嘶高力士品味出一點東西了,你們爺倆在幹嘛啊?鬥法呢?

龍案上,有一張紙,上面還有三個字:仞丶諶丶伉。

這三個字是不是好字呢?高力士直接拿着去了中書省。

今晚值班的是孫渺,當他看到這三個字的時候,整個人都輕鬆了,這三個也不算好,但比那個強多了,只見他將須笑道:「既然是聖人賜名,自然首選第一個你字,待隋王再添子嗣,可依次用諶丶

伉。」

高力士笑了笑,你是真機智啊。

聖人讓中書省選,而你這麼一選,等於還是聖人選了,因爲你是按照聖人三字的書寫順序來定的。

「那就這樣吧,」一樁令人頭痛的事情解決,高力士也是一臉輕鬆:

「明日便送去隋王宅。」

賜名的鬧劇雖然結束了,但是郭淑的心結無疑是落下了,接下來幾天總是悶悶不樂。

因爲這麼一鬧,聖人的態度,她已經清楚了,人家不待見自己的兒子。

這也是李隆基此舉的目的,意思就是讓李瑁夫婦知道,別看你跑出來了,小日子挺滋潤,朕不待見你們,哈哈哈哈..::,

郭淑距離生產已經不遠了,肚子大的都已經影響行動,最近的王宅內,所有人都小心翼翼,做任何事情儘量降低聲響,以免驚擾了王妃。

就連一向咋咋呼呼的楊玉瑤,進出宅院也是小心翼翼,那鬼鬼祟崇的樣子,

讓李瑁啼笑皆非。

楊洄眼見楊玉瑤如同一個小偷一樣從大門口進來,見到院子裡的他和李瑁,

只是擺了擺手,便帶着婢女輕手輕腳的返回庭院,頓時哭笑不得道:

「三娘真是一個有趣的女人。」

他這幾天,每天都會來李瑁這裡報到,一來,李瑁要通過他,知曉近來朝會的情況,再者,他媳婦在這啊。

咸宜即將當姑姑了,能不興奮嗎?她生過孩子,是有經驗的,所以直接住進了哥哥家,以便隨時照顧郭淑。

姑嫂關係,至此上升一個臺階。

「丟了一個京兆尹,對裴耀卿損失不大,人家照常參加朝會,與以往沒什麼區別,」楊洄剛剛探望過王妃,與李瑁出來在院子裡溜達道:

「崔翹在刑部,用的都是李適之的老人,每天都在太府寺查帳,楊慎矜看似緊張,我覺得,他一點都不緊張,三天了,也沒見查出些什麼東西,這個老狗掌管太府寺這麼多年,帳目早都做的乾乾淨淨,不拿平準署的事情說事,動不了他啊。」

楊洄還是非常執着於將平準署的虧空擺到檯面上,既能辦了楊慎矜,又能對付韋堅,雙贏。

他不是不知道韋堅是在給聖人撈錢,但是他覺得聖人反正不會認,韋堅又不敢賣,這個罪名是可以站得住腳的。

帳本,是非常非常之複雜的東西,李瑁以爲自己後世的知識,可以理順當下的帳目,實際上不行,完全不行。

這玩意需要極高的數學天賦丶強硬的計算能力,超高的記憶力,以及處理複雜事務的能力,上手難度很大的。

好的會計在哪都吃香。

眼下太府寺的帳目就是這樣,大家都覺得,它不該虧空,但是看過帳本之後,又覺得似乎虧空了,可又沒有虧空。

收入丶支出丶預算丶結餘丶庫存,哪一項都是相當複雜,本部自己查,都極爲消耗時間,更別說是外人查了。

一個會計一個帳本,別人很難查明白。

「你想對付楊慎矜,就不要牽扯別人,尤其還是韋堅,」李瑁淡淡道:

「李林甫都拿韋堅沒辦法,你能將人家如何,牽扯他進來,說不定都能將楊慎矜給洗乾淨。」

楊洄嘆息一聲,道:

「你不知道,這個老狗一直在拉攏族內一些素有威望的長者,拉攏是要花錢的,我跟他耗不起啊,他管着油水衙門,撈夠了,衛尉寺那是什麼地方,能撈嗎?眼下已經有人對我其疑心了,認爲我阿孃是不是真的給我留下鉅額資財,才能跟楊慎矜耗這麼久,再撐下去,聖人都要懷疑我了。」

李瑁忍不住哈哈大笑。

世事如此,你想讓別人支持你,沒有好處怎麼可能?楊慎矜的爹就是大唐的會計,他也是,所以家財極爲豐厚,在長安也是數得上的人物。

有人就要說了,這不是貪污嗎?

什麼叫貪污?你能查到,那是貪污,查不到就不是了。

人家李隆基難道不清楚,各司衙門管帳的,多多少少都有這種現象嗎?杜絕不了的,只是貪多貪少而已,何況楊慎矜確實沒有貪多少,人家的錢靠的是自己的理財能力,然後借用職務之便,賺來的。

李林甫那雙眼睛,白天黑夜都在盯着國庫,誰敢明目張膽的貪?

楊慎矜要是大貪,早就被李林甫拿下了。

「你阿孃給你留的那些產業,想辦法處理一些,早晚是個禍害,」李瑁建議道。

楊洄嘆息一聲,小聲道:「不好處理啊,長安這麼多眼晴盯着呢。」

李瑁忍不住笑道:

「慢慢來,三娘眼下與王元寶正在合作,你可以讓三娘幫你想想辦法。」

楊洄頓時一愣:

「她不會把我賣了吧?你信得過她,我可信不過。」

「你給她點好處,我從中作保,這樣總可以吧?」李瑁笑道。

楊洄對李瑁還是信任的,一般情況下,做妹夫的不可能對妻兄這麼信賴,但楊洄家裡管錢的不是咸宜嘛。

咸宜百分百信任李,就足夠了。

其實李瑁就是要幫楊洄將這些產業洗乾淨,怎麼洗?參與大宗交易,有大額收入,再改換一些名目就可以。

眼下的長安,楊玉瑤的生意做的可不小,琉璃之王,最大的建材供貨商。

不愁沒工程,沒人敢賴帳,日進斗金啊。

第387章 隔閡第376章 宜稱陛下第76章 上架感言第356章 宰了他第160章 他跟我是一類人第318章 枉爲宗室第39章 3角關系第五十一章 給他找個事幹第40章 公主的驕傲第349章 烏龜第289章 心繫長安第147章 豪蕩第132章 律疏上沒有這一條第358章 還差三個月第370章 豪情壯志第208章 公主很平靜第200章 願與諸君共富貴第六十一章 我的老父親第30章 永徽律疏第266章 金飾鋪子第193章 老黃狗第164章 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第350章 秘書省第390章 有喜第六十四章 非你莫屬第136章 你別告訴別人第182章 胡思亂想第154章 偃月堂第110章 超級奶爸第240章 三五七言第六十一章 我的老父親第272章 應該扯平了吧第226章 洛陽來的貴婦人第153章 養老送終第212章 這個小老頭太壞了第209章 六味地黃丸第144章 三戟崔家第102章 忠王友第37章 2王3恪第298章 國家隊第143章 好一個逆子!第166章 祭祖典禮第211章 兩個都是第353章 入京述職第六十八章 家國永安第四十七章 古怪癖好第390章 有喜第339章 一襲紅衣第288章 有時候也是可以破例的第114章 你有意見第270章 做皇帝難度更大第364章 能騙你的都是自己人第四十三章 延興客棧第六十二章 小心氣死他第166章 祭祖典禮第358章 還差三個月第193章 老黃狗第295章 最大節日第7章 我排在第3第239章 絕世高手第139章 真爭氣第177章 封疆大吏第374章 你們不高興嗎?第355章 射程之內第345章 翹tun第383章 玩命第250章 亮如白晝第195章 早晚死在女人身上第六十二章 小心氣死他第267章 天生跋扈第291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第273章 點到即止第141章 有緣無分第210章 打穿了第192章 你可真會捧第181章 英武果毅五十人第29章 刑部尚書兼禦史臺大夫第238章 清平三章第39章 3角關系第314章 十事要說第五十一章 給他找個事幹第242章 前因後果第242章 前因後果第17章 朕以孝治天下!第七十章 婚假三十天第92章 各演各的戲第265章 對錯在人第78章 別問了第37章 2王3恪第83章 美名冠之第379章 處理別人處理不了的問題第382章 武家二虎第142章 水滿則溢第108章 不禁行走第278章 豹鬥犬第195章 早晚死在女人身上第六十八章 家國永安第330章 搶親第11章 大宗嗣小宗第263章 禍亂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