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好戰

「誒呦,這不是左衛大將軍嘛,」崔圓今天值守玄武門,而李瑁在皇城打聽了一下,便朝這邊溜達過來了。

「我說啊,您沒必要親力親爲,左衛府那麼多官員,你交給他們來做就好,

還沒到上元節呢,大將軍實無必要親自巡查。」

他們倆現在處成哥們了,主要李瑁與崔圓的交情,起於對方發跡之前,而且崔圓能夠起來,一靠自身足夠圓滑,再者就是李瑁幫了大忙。

崔圓是個聰明人,分得清誰對自己好,以前當小兵的時候,身邊全是惡人,

沒幾個將他放在眼裡,如今官坐大了,又成了蕭靈的女婿,身邊全是好人,以往給他臉色的,如今也都成了和顏悅色。

自始至終,只有李瑁一個人,一直在屈尊跟他做朋友。

李瑁駐足城門下方,望着這座承載了大唐無數歷史記憶的恢弘城門,笑道:

「新官上任三把火嘛,偷懶是以後的事情,現在總是需要做做樣子,再說了,府內事務還是下面人在做,我不過是監管而已,並不忙碌。」

崔圓循着李瑁的目光看向城門,狡一笑,小聲道:

「這座城門可不簡單,你見着他,有何感想?」

李瑁淡淡道:「刀光劍影,幾如親見,血雨腥風,仿若昨日。」

崔圓點了點頭:「不過眼下的玄武門,肯定不會再發生任何變故了,出了玄武門有西內苑,左羽林三千將士囤積於此,就是要杜絕那類事情的發生。」

你可真實誠,我還沒問,你就告訴我了,李瑁知道西內苑肯定有禁軍,但人數多少是不知道的。

崔圓竟然直接明說了。

當然,崔圓永遠都不會想到,李瑁想弄死他爹,否則這種事情他打死也不敢說。

西內苑,其實就是皇家園林,是皇帝遊玩散心娛樂的地方,裡面有離宮別館,亭臺樓閣,李世民呆的時間最多,李治也住過,李隆基壓根沒有。

這個地方本來就是李世民修建的,原先的玄武門外面就是一片曠野,攻入玄武門了,就是太極殿,皇帝常朝的地方以及寢宮所在。

那麼修建西內苑,並不是爲了防範外兵攻打皇宮,因爲就在北面,有兩座衛府大營,屯兵一方四千人,外人想打玄武門,先得過這一關。

那麼西內苑是防誰呢?防止東宮帶兵從玄武門進來,因爲從東宮進玄武門無需經過衛府大營。

但眼下,李隆基沒有這個顧忌,因爲太子不在東宮,而東宮左右衛率是虛設,沒有兵。

後來修建的大明宮,更是爲太子造反加了一層保險,事實證明李世民的顧慮是對的,因爲他的太子就造反了。

李隆基做的更絕,直接讓太子遷出皇城,剝奪東宮所有成衛,將一國之儲君架的空空的,那麼玄武門在當下,其實已經失去了它曾經的作用,只保留了它當年對大唐皇朝深遠的影響。

「初三的時候,崔翹見過我,」崔圓小聲道;

「本以爲他當初只是句客氣話,沒曾想真的邀我至府上長談,雖然他話裡話外沒有提別的事情,但我總覺得,他是想從我身上得到點什麼?」

李瑁非常直白的壓低聲音道:「他要對付楊慎矜,想從你這裡知道一些太府寺的走帳方法。」

「我哪知道太府怎麼走帳啊?」崔圓道:「他找誰也不該找我啊。」

李瑁笑道:「但是你老丈人知道啊。」

崔圓苦笑道:

「人家會告訴我這些嗎?咱們自己人,不瞞你說,有幾個能跟丈人相處融洽的?不多吧?我那岳丈,多多少少有點瞧不起我,以前我還能忍,現在我娶了你閨女,就不能忍了。」

李瑁哈哈一笑,調侃道:「這個時候怎麼反倒有風骨了?從前你不是挺會巴結人家嗎?」

「這不是都巴結上了嗎?」崔圓哈哈笑道:

「我現在不用巴結,他也得爲我着想,女婿混的不好,他臉上也掛不住,再說我那妻子,是真心爲我着想,隔山差五便回孃家纏着我那丈人,讓幫我謀劃一番,你是知道的,我現在在衛府,想走行政路子必須大臣推薦,但眼下朝堂斗的太狠,估摸着我得等個一年半載纔有希望。」

「你就知足吧,一年半載能起來,那都是造化,」李瑁道。

這就爲什麼高尚對於自己的新職務,並沒有絲毫不滿,甚至還非常滿意,因爲人家是行政官。

但是崔圓在衛府,跨行比較艱難,沒有真本事加上頂格官員幫助,你是跨不過去的,因爲會被人垢病胡亂用人。

大唐雖然文武不分家,但也絕對不會讓你隨便跨行,牛仙客能做宰相,是因爲人家在藩鎮,是以擅長理財着稱,並不是因爲能打,本身就具備了行政官的能力。

「濟王環今日入宮求見聖人去了,具體說了什麼不知道,但肯定與被你頂替掉有關係,」崔圓小聲提醒道。

李瑁愣道:「你在太極宮,怎麼能知道興慶宮的事?」

「衛府紮了根,駐守哪裡就是哪裡,但內侍可不是,許多都是兩邊跑的,」崔圓笑道:

「我在左監門府,主官是高將軍,內侍們多多少少都會給我點面子。」

李瑁點了點頭,嘴笑道:

「我自打出生,就沒有將李環放在眼裡,不瞞你說,我兄弟雖多,談得來的卻沒有幾個,放在眼裡的更是屈指可數。」

崔圓趕忙道:「人家可是太子的愛弟,你得罪他,跟得罪太子有什麼區別呢?」

我還怕得罪太子啊?我只要活着,就等於得罪太子了,李瑁笑道:

「他要不是依附太子,我還頂不了他呢。」

十王宅拉幫結派,李隆基能不知道?安排了那麼多宦官在兒子身邊,可不是吃乾飯的,李環因爲生母位份太低,只是個美人,所以在衆多親王當中,地位並不高,所以必須背靠大樹。

康熙的九子奪嫡,那也是分派系的,弱勢皇子依附強權皇子,哪個朝代都常見。

楊玉瑤做任何事情都是雷厲風行,幸虧她是個女的,要是個男的,怕不是人家纔是楊國忠。

短短一天,她就已經找到了一名從楊慎矜府上出來的美妾。

名叫絳草,與楊絳的字相同,所以楊玉瑤直接就給改了名:綠草。

「我昨晚已經問過話了,楊慎矜在這方面還挺有意趣,喜歡的侍女都會給起個雅緻的名字,」楊玉瑤一直想貼近李瑁,但李瑁一直躲得她遠遠的。

因爲擔心被她身上的味道染上。

楊玉瑤眼下正處在事業的快速上升期,因爲平時不化妝,所以胭脂一類的東西是沒有的,但是香囊那是避不開的。

而且她這個香,是專門找人配的,香味區別於她人,這也是每一個貴婦都會做的事情。

類似於防止撞衫,她們則是防止撞味道。

李瑁頻頻躲避,楊玉瑤也不以爲意,因爲她的肚子已經有點不舒服了,這是來月事的前兆,那麼想跟李瑁親熱,也得暫時忍一忍了。

「楊慎矜還養了一個僧人?」李瑁皺眉道實際上,他從歷史上已經清楚的知道了,這個僧人叫史敬忠。

楊玉瑤點頭道:「楊慎矜甚至都捨得將府上的美婢贈送給此人,我找人打聽過,這個妖僧已經還俗了,從前是在洛陽的香山寺出家,現如今混跡於長安,專門給人占卜看相,名氣還不小呢,哪天若是有機會了,我邀他給我看看。」

她得來的這個名叫綠草的女婢,就是楊慎矜送給王焊的,楊玉瑤花了兩千貫,從王焊那裡給買來了。

這都是友情價,李瑁剛纔已經見過那個女婢,姿色不俗,關鍵是給人一種弱不經風,楚楚可憐的感覺,男人嘛,最喜歡征服這樣的女人。

要不是被很多人上過,李瑁都想要過來試一試。

男人看女人,顏值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但也看感覺,感覺一到,顏值反而在其次了。

有些女人,顏值並不是最出彩的,但卻對男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綠草就是這類女人。

楊玉瑤詢問過後,收穫驚人,楊慎矜這個老色鬼,竟然真的會當着侍妾面,

與別人聊起朝堂的事情。

都說人老成精,但人老也糊塗啊。

但綠草所知有限,楊玉瑤套問之下,問出來幾個更爲重要的名字,也就是最常出現在楊慎矜私人會面場合,負責一旁伺候的侍女。

一個叫春草,一個叫明珠,一個叫知音。

但是這三個如今又在哪裡,是否被楊慎矜送出去?綠草就不知道了,因爲她在王焊府上已經一年多,楊府的事情如今並不清楚。

「找到這三個女人,無論如何都要弄到手,花多少錢你記着,我最後一併給你,」李瑁道:

「但是要快。」

楊玉瑤頓時翻了個白眼:

「以後不要跟我談錢,我們倆之間應該談的是感情,幫你做事情,我從來不在乎花多少錢,只求你能多抽出些時間,憐憫疼愛我。」

李瑁無奈一笑,道:「你先將你的香囊換了,四娘窺破了。

楊玉瑤一愣,瞬間有些慌張了,她對郭淑是有些畏懼的,不是畏懼郭淑這個人,而是害怕郭淑阻斷她與李瑁來往。

人家是隋王妃,若是不讓她再進那個門,她還真就進不去了。

「曉得了,我立即就換,」說罷,楊玉瑤直接將腰上那枚價值不菲的香囊取下,甩手扔掉。

這世上的事情,很多都非常的離奇,往往發生的令人猝不及防,匪夷所思。

正如有句話說的那樣,人生在世,最常見的往往是意外。

意料之外的事情,纔是常情。

李瑁上任左衛大將軍當天,左衛長史嗣魯王李穎,暴卒。

就連李瑁自己都懵逼了,你什麼時候死不行,非得這個時候?

咋滴,我克你啊?

年關剛過,上元節即至,又死一個王,李隆基都不知道該說什麼了,你是故意噁心朕是吧?

好好的怎麼就說沒就沒了呢?

眼下這種時候,註定了李穎的死訊只能壓下來,宗正寺和鴻臚寺低調辦喪,

一切從簡不可聲張。

信安王李禕的親弟弟,嗣吳王李祗(zhi)接替了左衛長史。

人家倆是親兄弟,爵位按理說應該是老大李禕承襲,但他主動讓給了弟弟,

可見兄弟倆的關係非常好。

六十歲的李祗比他大哥年輕二十歲,但確確實實是一個媽生的。

人家剛來,李瑁做爲頂頭上司,肯定是要見一見的。

「真是蹊蹺了,他近來身體並無不適,怎麼突然便暴了?」李抵現在都有點後怕,因爲李穎比他歲數小,走的卻比他早。

那麼他什麼時候走,真說不準啊。

也許明天,也許明年?

人們最不願意聽到的就是同輩人的死訊,因爲會陷入一種奇特的傷感情緒當中,感嘆世事無常。

是的,死的這個李穎,跟基哥也是一輩兒的,可想而知,基哥眼下的心情有多麼糟糕。

幾月之間,死了三個同輩兄弟,太子會不會已經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了?

李瑁對李穎的死,意外的是對方死的不是時候,並不是覺得對方的年紀就不能死。

唐代的暴卒,那肯定還是心腦血管疾病嘛,心梗啊,腦梗啊,腦出血啊之類的,但這些大病提前肯定是有預兆的,估摸着是李穎沒當回事。

大唐的暴卒,通常都會被認爲是累死的。

好在眼下自己的立場比較特殊,不會有人拿李穎的死來做他的文章,否則就是下一個李適之。

不難想像,李適之眼下也是懵逼的。

「從右衛調左衛,你老熟悉政務,還是要多擔待一些,」李瑁表現出來一個侄子輩該有的敬意。

李抵哈哈一笑:「你就不怕我暴卒啊?五府的事情讓他們自己看着辦,我幫你盯緊點便是了,我也是一把年紀的人了,別太指望我了。」

「好好好,您說怎樣就怎樣,」李瑁笑道。

李瑁這支是李治的後代,李抵是吳王李恪的後代,李適之是李承乾的後代,

都是李世民的子孫,關係自然更近一些。

「隋王私底下,與李適之有來往?」李祗問道。

其實這樣的話,本不該問出口,忒不合適了,你這不是明着問,你倆有沒有勾結?

但是李抵就是這個性格,說話直來直去,沒有他哥哥那麼多心眼子,歷史上安史之亂爆發,人家也是抗擊叛軍的宗室大佬之一。

李瑁知道,自己接下來的回答,將決定李抵這個爽快人對他的第一印象。

如果人家覺得自己是個滑頭,今後恐怕就不會怎麼信任他了。

於是李瑁笑道:

「我這輩子,醉酒的次數不算少,有一半來自於李憲臺,不過我們平日的宴飲,只是私人交情,並不涉及任何公務,這次他推薦我,肯定還是存了一些私心,畢竟我們的私交還算不錯。」

李祗點頭笑道:「適之海量,京師聞名,不過與汝陽王應在伯仲之間,仙客疾重,致仕是早晚的事情了,隋王覺得,左相之位,適之合適否?」

一口一個仙客,一口一個適之,說明什麼?說明人家與這倆人的關係不錯。

牛仙客就不要說了,是他親哥哥帶出來的,直呼其名並無不妥,那麼李適之做爲宗室大宗如今在朝堂的代表,自然會獲得宗室的一些支持。

李瑁道:「左相如果致仕,此位非憲臺莫屬,我還是非常看好他的,也希望它能夠接手,就當是一種私心吧。」

「私心亦是公心,」李祗似乎對李瑁的回答非常滿意,笑道:

「真正爲大唐考慮的,還得是自己人,這就是爲什麼李林甫擔任宰相時間最久,但是他的一些做法,常常惹人垢病,若有適之輔佐,可能會有所改善。」

得,我聽明白了,你支持李適之啊?那麼李禕什麼意思?他不會也摻和進來吧?

李瑁對李禕還是瞭解的,因爲寧王經常會提到對方,做爲整個開元朝風頭最盛的宗室成員,不被惦記是不可能的。

李禕返回長安之後,其實一開始並不安分,那麼大的權利,那麼大的威望,

誰又能忍心拋棄呢?

但是寧王李憲,一直在幫助李隆基壓制對方,漸漸的時間久了,李禕回過神來了,知道自己再不收斂恐怕是死路一條,於是徹底放權,賦閒在家,修身養性。

那麼李禕應該不會摻和,多半是李祗自己的想法。

「吳王與我想法一致,可見你我是同道中人,今後定要多多親近,很多事情,我還需仰仗您啊,」李瑁刻意放低姿態道。

因爲他要拉攏這個人,至少要糊弄住這個人,反正不能讓他跟自己對着幹,

否則左衛大將軍,豈不是白爭取了?

李祗笑道:「談不是仰仗,互勉吧。

2

東宮,有着非常完善的訓練設施,雖然很多已經陳舊不堪,但因爲日常養護得當,將就着也能用。

李嗣業已經徹底鑽進去了,每天只睡兩個時辰,剩下的時間,不是在訓練飛龍軍,就是在分析每一個軍士的性格及身體特徵。

他要做到對每一個人都心中有數,因爲三月份的比武較技,右金吾只出五十人,那麼他們這邊肯定也是選拔出最優秀的五十人出來對壘。

這是一次揚名立方的機會,他絕對不願放過。

好勇鬥狠,爭強好勝,幾乎是藩鎮將士的標籤,李嗣業能從那麼多猛人當中脫穎而出,可見是猛人當中的猛人。

不足十天的急訓,飛龍軍直接累死了四個人,剩下的叫苦不迭,背地裡將李嗣業祖宗十八代都罵遍了,要不是李嗣業眼下沒有媳婦,恐怕他們也會在心裡將人家媳婦給草了。

「底子大多都還不錯,就是孬種太多,」堂弟李嗣明罵罵咧咧道:

「身上沒有那股子氣,也沒有那股子勁,見到河西那幫牲口,怕不是當場心志被奪,有多大能耐也使不出來。」

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沒有戰場的歷練,那個勇字談何而來?

都說智兵不勇,飛龍軍與何西軍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他們腦子比河西兵好使同族的小叔李進說道:

「而且我發現一個現象,有些人在故意敷衍訓練,爲的就是逃避最後被選上,這都叫什麼事啊,這幫人怎麼能做禁軍?真要出事了,他們怕不是跑的比誰都快。」

李嗣業一聽這話,趕忙道:

「不要亂說,毀禁軍的事情,再也休提,你們是覺得自己的脖子硬嗎?」

他現在也非常苦惱,飛龍軍這幫子人的花花腸子太多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他要選五十個最優秀的,那好,我故意裝笨藏拙,就不讓你選上。

人家河西那幫悍匪,是卯着勁要幹你們,你們倒好,一門心底躲呢?

「這個倒也簡單,」李嗣業道:

「我們就說,最後與河西對壘的,是那五十個最差的,輸了就滾蛋,最後關頭,其實我們還是要挑最好的。」

堂弟李嗣明道:「你以爲都像安西將土那麼好糊弄啊?這幫人精着呢,人家不一定上咱們的當。」

「那就死!」李嗣業發狠道:

「人家河西兵可都是死人堆裡爬出來的,不拿性命要挾,飛龍軍這幫人不會玩命,太子已經全權委託於我,這個主,我做了。」

他是非常在意這次的臨時差事,事關名聲,絲毫不敢含糊,實際上也存了與河西較勁的心思。

這個世界上,到底什麼地方的人,最爲好勇鬥狠,最爲好戰呢?

實際上,就是我們。

我們愛好和平,但內心其實是好戰的。

以一當十,以一當百,萬夫莫敵,一人當關,無數流傳下來的詞語都在告訴我們,我們有着一顆好鬥的心。

藩鎮軍中,更是崇尚武力,李嗣業經常一個打十個,這不是誇張,這是事實。

即使放在後世,我說我要一個打十個,你們只會覺得我自不量力,胡吹大氣,但絕不會認爲我的想法不對。

這就是好戰基因,我哪怕連一個都打不過,但我的想法,是打十個。

縱觀全球歷史,大規模戰爭一多半都發生在這片土地上,你說他們不好戰?

他們自己都不信。

戰爭從未停止,只是隱而待發。

第326章 荔枝外交第222章 給他多準備點紙錢第226章 洛陽來的貴婦人第165章 當家三年狗也嫌第183章 西市第四十四章 一個寫碑文的第五十七章 外重內輕第207章 真婦人也第171章 有所論請,天子難違第32章 空中樓閣第五十一章 給他找個事幹第266章 金飾鋪子第387章 隔閡第105章 丟朕的臉第93章 兵制崩壞第41章 外任之重無比焉第378章 房貸第168章 願分擔一二第277章 李亨第154章 偃月堂第86章 右賢左戚第8章 他敢不認朕?第100章 集大成者第380章 重整秩序第372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135章 老和尚有交代第170章 你在反駁我?第233章 七絕聖手第170章 你在反駁我?第371章 聖人英武第34章 好你個賤人第112章 三千怨女放出宮第四十九章 鴻臚少卿第317章 好奇寶寶第347章 天下無不是的君父第330章 搶親第125章 隴右第六十一章 我的老父親第112章 三千怨女放出宮第149章 狗舌頭第189章 左領軍將軍第111章 你說誰錯就誰錯第293章 我同意第252章 後顧之憂第327章 護短第286章 敲鐘第371章 聖人英武第119章 小畜生第243章 局面複雜,各懷心思第256章 膽子小第131章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第141章 有緣無分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378章 房貸第136章 你別告訴別人第117章 我的團長我的團第213章 再說就封了第21章 大膽的押第300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194章 西北三虎第338章 聖人心疼你第160章 他跟我是一類人第367章 龍要過江第213章 再說就封了第294章 五武第275章 金仙觀主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230章 韓珠團第220章 錢沒白花第364章 能騙你的都是自己人第114章 你有意見第186章 再無兄弟第81章 文壇元帥第七十一章 武功蘇氏第296章 明帳和暗帳第316章 勞民傷財第391章 臣願爲陛下分憂第193章 老黃狗第346章 家賊難防第30章 永徽律疏第335章 捧土加泰山第276章 莫以當代論古人第294章 五武第274章 貴妃出宮第76章 上架感言第138章 無情無義的孽障第五十八章 追贈太子少保第175章 狩獵第306章 右相救我第269章 春天裡的一把火第171章 有所論請,天子難違第154章 偃月堂第345章 翹tun第四十六章 情理切害第13章 珍饈丞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258章 你怎麼這麼賤?第255章 出人頭地第179章 河西進奏院第143章 好一個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