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錚臣,不亡其國,家有錚子,不亡其家。
沒錯,說的就是薛崇簡,太平公主與薛紹次子。
這個人是先天政變之後,唯一活下來的太平公主血脈,原因是唐隆政變的時候,就是他帶兵輔佐李隆基殺入玄武門,誅殺韋皇后。
事成之後,他做了太子右庶子,成了李隆基的人。
他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劍拔弩張的關係當中,起到了非常大的緩和作用,也因多次勸諫母親不要過度干預朝政而遭到鞭打。
所以在母親一派徹底被誅殺之後,獨有他一人被赦免,並賜李姓,視爲宗親他的妻子,就是裴光庭媳婦武落庭的親姐姐,武落嵩。
不過他們夫妻都已經死了,只有一個兒子,薛和露,如今寄居洛陽,看似閒雲野鶴,不問世事,實際上是惡錢集團武家的話事人。
對啊,他姓薛,怎麼成了武家的代表?因爲無論是薛家還是李家,都不認他,是母親武落嵩的孃家這邊將他撫養長大的。
原因嘛,他奶奶是太平公主,所以誰都不願跟他有任何牽扯。
武明堂這一次來長安,就是他授意的,目的就是考察李瑁是否是一件合適的投資品。
去年兩王逝,今年年初又死一個,任誰都會覺得,當今聖人再能熬,也不會熬多久,那麼關於接班人的問題,各大勢力之間肯定是需要未雨綢繆,因爲權力交接的同時,決定了利益的重新分配。
看似太平的天寶元年,其實已經是暗潮洶涌。
正月十四,盛大的節日慶典已經開始,比之往年更爲熱鬧。
因爲今年是改元之年,不用李隆基特意交代,李林甫也知道該怎麼做,整個長安已經被裝扮的仿若天上仙宮。
就算後世見慣了大場面的李瑁,也不得不感嘆,當下的長安如同一幅海晏河清的盛世圖景。
大唐的上元節,是沒有元宵的,元宵是宋朝纔有的,不過大唐的「元宵」已經具備雛形了。
《天寶遺事》記載:每歲上元,都人造面繭,以官位高下,散帖繭中,謂之探官繭,或賭筵宴,以爲戲笑。
面繭何物?《歲時廣記·人日》記載:人日京都貴家造面繭,以肉或素餡,
其實厚皮饅頭餡也。
類似於包子,但個頭和元宵差不多,區別在於一個是麪皮,一個是糯米。
但是今天的隋王宅,一大清早,大家就吃上了元宵,糯米包裹着芝麻粉和糖漿,一大鍋的元宵被分給了府上的每一個人。
這玩意夏天不容易做,因爲需要冷藏成型,初春時節的地窖內,仍是四面寒霜,溫度足夠。
單是那幾鍋元宵,就花費了大約近三十貫,因爲糯米和糖都很貴。
一般的貴族家裡,自己捨得吃,但絕對不捨得讓下人吃,三十貫聽起來不多,但我們換算一下,那就是三萬錢了。
管家張井一個月能從王府拿到的俸祿,也不過才兩百錢,這都算長安管家的天花板薪資了,普通家族,管吃管穿管住就完了,一般沒有工錢。
因爲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像李瑁一樣,有食邑,那可是吃不完的金山銀山。
而隋王宅的家僕真正從李瑁這裡賺到的大頭,是添丁,也就是爲李瑁提供家生奴婢,每生一個男丁,賞錢一貫,女孩五百錢。
所以當下的隋王宅,三歲以下的孩童,多達二十四個。
可以說熱鬧的不成樣子了。
「世子三歲之後,就要在府上挑選伴伴了,府主要儘快選擇聰慧機靈之童子早做培養,」王府文學裴迪回京了。
他回老家河東過完了年,趁着上元節之前,拖家帶口的回來過節了。
他既然是王府文學,那肯定是負責學問這一塊,教導李瑁就沒有那個必要了,人家不聽他的。
那麼下一代的學業,肯定要早做準備。
李瑁點了點頭:「王妃已經跟我提過這件事了,適宜做伴伴的,應該在七歲到十歲之間,王府當下適齡者有十一人,這件事就交給你把關了,選四個儘早培養吧。」
裴迪點了點:「府主放心,我一定盡心盡力。」
伴伴,就是大伴,會與主子一同成長,伴讀,陪玩,伺候等等,反正職能很多,通常要比主子的年齡大個三五歲,方便照顧。
他們在成爲伴伴之前,是要學習一些東西的,學的便是如何陪伴自己的主子,以及培養忠心。
李瑁沒有伴伴,因爲他是寧王妃親自撫養,三歲之後便跟着李璃他們一塊玩耍,六歲進宮身邊就成了內侍,那是純奴婢了。
伴伴雖然也是奴婢,但卻是高等的,因爲他們會跟隨主子一起得勢,而且肯定會升籍,將來混成啥樣,全看主子有多牛逼。
王毛仲就是李隆基出閣之後的伴伴,都混成輔國大將軍了。
李瑁吃過元宵之後,便出門了,因爲今天有正事要做。
右金吾在韋昭訓的安排下,已經盯死了那個史敬忠,不怕他不出門,因爲上元節,只要你兩條腿還能下地,就肯定會出門。
做爲一個和尚,這個人混的還是相當不錯的,哦對了,人家還俗了,除了還是光頭,與和尚已經沒有任何關係了。
他今天牽了一頭黑驢,驢子背上馱了一名面遮白紗的女子,便出門遊玩去了。
其實長安的風氣是很開放的,女子出街不會遮面,甚至都有女追男,只要被人家女孩相中了,人家自已就會主動邀請你參加一些私密的小宴會,加深感情之後,就是談婚論嫁了。
大家族不是所有的子女,婚姻都會考慮政治,庶出的子女你想考慮,人家別人也不考慮你啊,所以大多的女追男,都是庶女追,嫡女的婚姻沒有自由。
榜下捉婿在大唐是司空見慣的。
那麼史敬忠爲什麼要給明珠蒙上一層面紗呢?原因很簡單,這不是你可以四配的女人。
也就是說,你的身份地位,不該擁有這麼美貌的女人,所以呢,就會被人惦記,即使他現在是楊慎矜的御用術士,但依然沒有牌面。
別人不怕他,怕的只是楊慎矜。
但是這樣的節日,大家都喝了酒,醉酒之後的膽子是平常的好幾倍,會不會懼怕楊慎矜可就說不準了。
那麼史敬忠就只能儘量低調一些,避免招惹麻煩,否則明珠的美貌被別人發現,有可能就不是他的了。
美女在大唐,永遠不是下層人的資源。
「這樣亂溜達,想要撞上也不容易啊,」河西兵高見一直在綴着史敬忠,朝一旁的馬敦道:
「裴夫人等在東市,東市在已時會有百戲,妖僧會不會過去,說不準啊。」
馬敦皺眉道:「看情況,他要是不去東市,就請裴夫人從東市出來,盯了一天一夜,他終於將這個女人帶出來了,機會難得,不能失手。」
換做平時,在金吾衛的幫助下,在長安偶遇一個人,簡直不要太容易。
但今天是正月十四,人山人海,密密麻麻,馬敦他們要不是金吾衛,也是寸步難行啊。
而楊玉瑤出行,是要乘坐馬車的,像今天人頭攢動的情形下,坐馬車只能在道路比較寬闊的地方。
而道路寬闊的地方,今天都有表演,也是人們爭相趕赴的地點。
李響今天也出門了,因爲事關重大,只要能扣下那個明珠,楊慎矜百口莫辯,必然死路一條,這關係着他父親在朝堂的局面。
李晟推開人羣,進入一家熱鬧的酒鋪,在角落裡見到了李雲,隨即上前小聲道:
「人沒去東市,往長安縣去了,興許是覺得擠不進去,卑職已通知裴夫人立即離開東市,否則午時一到,朱雀大街有大戲遊行,就過不去了。」
李響微一皺眉,小聲道:「隋王也去了嗎?」
李晟愣道:「我們殿下怎麼可能摻和?」
也是啊,這事他還真就需要置身事外,李害起身點頭道:
「你們盯緊點,我這就去長安縣。」
眼下的長安,已經佈下了天羅地網,就等着楊玉瑤親自出馬,索要明珠。
這事只能她來幹。
要麼說河西兵大多腦子不太聰明,高見和馬敦,就沒有想到用堵路這個辦法人家王人傑終究是做過副將的,更加機靈一點,他接收着來自各方的消息,
開始判斷楊玉瑤的行進路線,從而令金吾衛堵路封街,將史敬忠往楊玉瑤的方向驅趕。
其實也不算堵路,就是高聲吆喝,哄騙行人前面走不通了,你們趕緊繞道吧。
封街這種事情,沒有韋昭訓的手令,都不敢這麼幹,而沒有特殊情況,韋昭訓也不敢在上元節封街,遊玩的人羣又不是隻有平民,貴族多了去了。
近千人跟着倒了黴,因爲史敬忠而錯過了好幾場戲樂表演,在長安縣繞來繞去,最終迎着楊玉瑤的車隊擁擠了過去。
貴人出街,車駕是需要讓行的,楊玉瑤眼下的身份太高了,聖人的姨子,所過之處,巡查京師的衛士都會幫着維持秩序,驅趕行人讓行。
金吾衛已經給楊玉瑤的車伕打了手勢,示意人已經進入範圍。
而楊玉瑤的車廂內,眼下就坐着春草和綠草。
兩人一人一邊,掀開車廂簾子觀望長街,尋找着史敬忠的身影。
「夫人,就在前方北側的茶肆下面,那個光頭很好認。」
楊玉瑤點了點頭,朝車廂外道:
「裴忠,人便是茶肆下面那個禿驢,等到近了,將人給我帶過來。」
車伕點了點頭,俯身朝着左右的僕從低聲吩咐了一番。
即使是上元節,擁擠成這個樣子,騎行的人也是有的。
貴婦一般是步琴丶馬車,少女會騎驢子或馬,還有騎牛的,年輕男子大多就不選擇騎馬了,因爲找拴馬樁不容易。
那麼這些牲口,肯定會拉屎,而它們的屎在拉出來的一瞬間,就會被人收走。
不是官府負責街道環境的人來收拾,大多是一些孩童,因爲牲口屎是肥料,
拿到道觀寺廟是可以換膠牙場的。
所以眼下的街道上,可以見到很多孩童正在吃着膠牙場,左手用來抓屎,右手用來吃糖。
楊玉瑤的隨行婢女開始拿着籮筐走向街道兩側,爲路人分發甜食。
這麼做,是爲了找藉口留在原地,畢竟車隊堵在路中間阻塞交通不像回事,
但你要是發吃食,想堵多久堵多久,
撿便宜這種事情,誰都想幹,武明堂還順人家的燈籠呢,史敬忠又不是什麼大富大貴的人,見到是楊玉瑤府上在發吃食,自然也湊了過去。
一名楊家的奴僕藉機摸了過去,拍了拍史敬忠後背,道:
「可是洛陽僧史敬忠?我家夫人有請。」
史敬忠一愣,下意識的看向楊玉瑤的車廂,連忙點了點頭道:
「稍等,我有一家眷,這便攜她上前,向夫人見禮。」
說罷,史敬忠趕忙返回茶肆下面,拉着騎驢的明珠就往楊玉瑤的車廂走過去。
對他來說,這是一場富貴,那麼接下來的對答,決定了他能不能攀上楊玉瑤這顆大樹。
素聞貴妃的姐姐豪爽大方,一擲千金,肯定比楊慎矜大方多了。
「上元安康,小人拜見夫人,夫人樂善好施,必添福廕。」
楊玉瑤在車廂內,拿着一根細竹竿子挑起一角簾子,看向車外道:
「聽聞你擅占卜卦算,妾身有一迷惑夢境,需請開解,可於我同行找一僻靜之處,詳解一二。」
史敬忠眉角一動,大喜道:
「願爲夫人效勞。」
車廂內的楊玉瑤沉默一陣後,目光看向騎驢女子:
「汝妻?」
史敬忠趕忙道:「回夫人,是小人的妾室。」
「請她登車,你騎驢跟隨,」說罷這句話,楊玉瑤便放下了車簾。
史敬忠當場就犯疑了,你不是找我解夢嗎?找我的女妾幹什麼?
但是他擡頭看了一眼周圍彪悍的裴府奴婢之後,不敢拒絕,趕忙點頭應了一聲,扶着明珠下驢,然後送上馬車。
一入車廂,明珠頓時一愣,因爲她見到了舊識,春草和綠草。
與此同時,馬車緩緩啓動。
隱藏在周圍的金吾衛相視一笑,他們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將史敬忠與楊玉瑤的車隊做切割。
史敬忠就算在後面喊破喉嚨,裴府的家僕也只是朝他揮揮手,示意他跟上,
但是他肯定跟不上。
「吆喝什麼呢?那個禿頭!再敢胡胡咧咧,抽爛你的嘴!」金吾衛看似維持秩序,其實只是衝着史敬忠一個人來的。
這種場合就不要得罪金吾衛了,因爲他真的會抽你。
帶着一頭驢本就麻煩,加上人潮洶涌,史敬忠漸漸的,連楊玉瑤車隊的影子都看不到了。
他現在已經有點覺得不對勁了。
楊玉瑤的車隊已經在另外一條街調轉方向,一路上都有衛士開道,以確保能夠儘快的返回家中。
老百姓找術士下算,一般都是給家人算,算算孩子將來會不會少吃一點苦,
父母身體是否康健,人生是否平安,再大點就不敢算了,他們一般不會算是否大富大貴,因爲肯定不能,八輩子都不能。
貴族下算主要是問吉凶,因爲這倆字對他們太過重要了,生怕沾染絲毫邪票亦或是撞了黴運,導致家庭走下坡路。
那麼高官就玩的比較大了,尤其是頂級大官,他們直接就玩上書了。
不論你手裡的識書,到底是姜子牙寫的,還是諸葛亮寫的,其中大體框架差不多,破解之法也是大同小異。
畫符之術更是跟道家完全一樣。
每一種符,都有其特定的作用,一筆一畫怎麼寫,不是亂來的。
史敬忠做爲一個和尚,跨專業了,也擅長畫符,而明珠早年,就是在一旁輔助調墨的,也就是朱墨,朱即硃砂,墨即煙墨。
據明珠交代,楊慎矜每天身上都帶着一張符,是爲了吸納靈氣,鞏固根本。
就這一條,他就得完蛋。
歷史上,楊慎矜最後倒黴,是因爲跟李林甫翻臉了,加上王舉報楊慎矜有克復隋室的想法,基哥大怒之下,掀起了一場大案,被牽連的大官多達十餘人,
親族更是無數。
而楊玉瑤帶明珠見李隆基,是導火索,因爲基哥就是從明珠那裡得知,楊慎矜常與妖人術士來往,但是並不知道楊慎矜玩識書。
因爲明珠知道事情很大,根本沒敢說。
包括這一次,明珠對於書的事情也是滴水不漏,不論楊玉瑤怎麼盤問,都說不知道。
這就是爲什麼,楊慎矜對她這麼放心,人家的嘴巴確實嚴。
但春草,是實實在在偷看到書的,她非常確定,楊慎矜確實有。
「你對我隱瞞,不要緊,但是聖人面前,無論你多大道行,都要現出原形,」楊玉瑤起身冷笑道:
「你跟我入宮吧。」
明珠渾身劇顫,直接暈厥了過去。
興慶宮,李隆基在得知楊玉瑤來意之後,臉色瞬間一變,大好的過節心情也煙消雲散。
先不說楊慎矜到底有沒有識書,你身上帶着的符篆,是吸誰的靈氣呢?
你是太府卿,太府寺在皇城,你敢吸朕?
李隆基不怒自威的坐在帝座上,臉色陰沉的朝着高力士擡了擡手指:
「立即派人去楊慎矜府上,不要聲張,見到人之後立即搜身,如若搜到妖符,即刻緝拿!」
高力士點了點頭:「派誰去合適?」
李隆基雙目一眯,道:
「就讓李適之去,吳懷實盯着。」
高力士點了點頭,與一旁的內侍吩咐一聲,後者下去傳達旨意。
不得不說,李隆基的心智非常之牛比,他明知道楊玉瑤在明珠身上什麼都沒問出來,是因爲對方有顧忌,那麼朕現在,就消除你這層顧忌。
是的,只要楊慎矜好好的,明珠打死都不敢說,但既然聖人已經派人去捉拿了,那麼她可以老實回話了。
只見她突然大哭出聲,跪地哭訴道:
「聖人明鑑,楊太府常與僧道修習法術丶推演星象丶解說書丶設壇驅邪,
聖人當面,賤女不敢妄語。」
楊玉瑤一愣,好家夥,果然還是得聖人啊,剛打照面就現形了?
李隆基渾身一震,雙目圓睜,拳頭緊握,急怒攻心差點吐出一口血來。
怪不得你當初誣告李適之壞了皇陵風水,原來你一直在鑽研這類旁門左道?
「行家啊......」李隆基嘴角掙擰道:「他與何人解?」
明珠一口氣回答了十幾個名字,其中有幾個道士,就連李隆基都認識。
這下好了,李隆基氣的雙臂都顫抖了。
因爲能被他認識的道土,必然是得道高人,多少有些通玄法術,如今竟與楊慎矜鑽研妖術?
高力士赴忙上前,拍看李隆基後背道:
「王夙,史敬忠等妖人,當初都是被派去勘驗皇陵風水的,如今看來,李憲臺先前確實是被奸人污衊,是楊慎矜在暗中使壞啊。」
李隆基但凡氣到這個地步,高力士那是肯定不會幫別人說話的,否則他都得跟着倒黴。
雖然他有些惋惜,惋惜楊慎矜晚節不保「抓!凡與此事相關者,一個都不能讓他們跑嘍,」李隆基氣的臉色都青了,一旁的楊玉環都嚇壞了,扶着李隆基不停的輕聲呼喚着。
楊玉瑤見此情景,也是若寒蟬,大氣都不敢出,因爲事情是她捅出來的,
第一次對付頂級官員,害怕呀。
書這玩意,之所以被皇帝這麼忌諱,就是它預言的東西都太大了,涉及王朝興衰,各地災害,奇人異事,神靈祭祀等等,是一本百科全書。
爲什麼要解?就是因爲它涉及的面非常廣,但字數又太少,讓人看不懂,所以需要研究其含義。
裡面的圖到底什麼意思,一人一個說法,反正極爲容易拓展人的想像空間。
「亡秦者胡也」這句話是被一個不知名方士搞出來的圖,直接引發秦始皇派蒙恬率領三十方精兵攻打匈奴。
而事實證明,另一句語「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蒙對了。
但是呢,還是被圓回來了,「亡秦者胡也」也可以是胡亥嘛。
所以這玩意,很玄的。
後世很多專家都迷糊,別說李隆基了。
陳玄禮再一次露面了,但凡他露面,那就絕對是大事中的大事,兩千龍武軍在興慶宮整隊完畢之後,分成十二隊奔赴長安的十二處地方,緝拿所有相關人等。
楊慎矜真的完蛋了,比歷史上提前了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