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離開

今天的會議,參與的人不多,除了總管府之外,也就是一些有分量的大人物,如皇甫惟明丶韋光乘等人。

他們主要是提供一些參考,並沒有決定權。

決定權在李塌,因爲今天要商議的,是伏俟城駐軍問題。

「伏俟城距離最近的邊城,是安人城,這個地方設鎮,應歸屬隴右,」皇甫惟明笑道:

「我不是在搶地盤,以地理形態劃分,以防衛應援考慮,都應該是隴右,隋王如果覺得河西節制合適的話,就當我沒說。」

李瑁笑道:「正是因爲需要考慮周全,所以今天才請諸位一起來商量,至於歸誰,其實都無所謂,總歸都是大唐的疆域。」

伏俟城比較尷尬的一點就是,它距離隴右更近,那麼做爲大唐在西北最前方的戰略重地,補給線自然是越短越好。

皇甫惟明的建議是中肯的,事實確實如此。

但問題是,地盤是河西打下來的,想要讓蓋嘉運吐出來,恐怕沒那麼容易。

韋光乘點頭道:「我也贊成節帥的看法,伏俟城這個地方怎麼看,都應該歸隴右。」

他是出於運輸補給考慮,因爲安人城丶石堡城丶積石城,是鄯州這塊盆地唯獨的三個缺口,雖然道路曲折,但終歸是正經路。

如果從河西補給伏侯城,有兩條線,

一個就是哥舒翰從河西南下的路線,需要翻過祁連山丶大通山。

第二,就是河西要經過鄯州防區,走安人城這條線,補給伏俟城,這個選擇完全就是脫了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蓋威最擔心的問題就在這裡,於是他道:

「從安人城到伏俟城,快則兩天,長則三天,從我們河西的祁連城至伏俟城,快則三天,長則四天,不差多少,何況龍駒島已經拿下,哥舒翰在西海北畔,也正在營造一座軍鎮,有這兩個地方做爲倉儲之地,並不麻煩,我們駐守這裡,也爲鄯州增加了一道屏障,對隴右來說是好事。」

從地圖上看,安人城距離伏俟城,要比祁連城距離伏俟城,距離少很多,但是實際走過之後,需要的時間卻差別不大。

對此,古代很多人都不明白,明明地圖上更近,爲什麼路程卻沒有相差多少呢?

原因很簡單,地圖是平的,但地球是圓的。

即使在後世,很多人都認爲坐飛機去美國,需要橫跨太平洋,但你只要看過豎版的世界地圖之後就知道,我們去美國,是穿越俄羅斯北部,經過白令海峽丶

加拿大,最終抵達。

李瑁當然也認爲將伏俟城歸屬隴右,從地理上是最合適的,但是從利益上考慮,他必須要照顧蓋嘉運。

河西藩鎮,掌控着河西走廊,祁連城是其中一座貿易大鎮,遠遠比安人城規模更大,倉儲能力也更強。

而祁連城到伏俟城之間,是有條商路的,是當年吐谷渾對外貿易的一條重要路線,路肯定是不好走,但便於經商。

總的來說,各有各的優點,安人城近,路好走,補給線短,祁連城便於經商,方便西海的貨物進入河西走廊販賣,也擁有補給伏俟城的能力。

本來這種事情,肯定是朝廷考慮的,李瑁擅自劃分邊境,有點越權了。

而他之所以敢這麼做,是因爲這件事就算拿到中書門下去議,也是要暫時劃撥給河西的,但是以後,肯定還是歸隴右。

爲什麼呢?就因爲是河西打下來的,你不交給人家,河西上上下下都不會服氣的,除非你能拿等量的補貼做爲交換籌碼,但是朝廷現在肯定不想在西北再花錢了。

杜希望開口道:

「我們還是要從實際角度來考慮,打個比方,伏俟城歸河西,隴右會是什麼反應?」

蓋威趕忙接話道:「有則錦上添花,無則安之若素。」

「呵呵.....」王難得冷笑道:「我們會怎麼想,你能知道?你能代表我們的想法嗎?」

杜希望擡了擡手,示意王難得安靜,後者肯定要給面子,瞪了蓋威一眼,在一旁撇嘴冷笑。

只見杜希望看向蓋威,繼續道:

「那麼伏俟城歸了隴右,你們河西又會怎麼想呢?」

蓋威冷哼道:「坐享其成丶不勞而獲,人神共憤。」

「言重了,隴右河西是一家,」杜希望笑了笑,看向李瑁道:

「老夫認爲,還是應歸河西暫時節制,否則軍心躁動,兒郎們怨言太大,於統戰不利。」

李瑁點了點頭:「杜公老成之言。」

說罷,李瑁看向皇甫道:

「地方是河西打下來的,交給隴右,目前來說不合適,河西軍此番出了大力,損耗極大,這種時候,我不能做有違將士心意的決定,朝廷也不會這麼做。」

你怎麼知道朝廷不會這麼做?你能代表朝廷?皇甫惟明呵呵笑道:

「這件事,恐怕隋王做不了主,雖然大總管有署理內政之權,但疆域劃分,是國之內政,要需要經過中書門下,由聖人授意方可,我看吶,哥舒翰當下該怎麼做怎麼做,但是西海到底歸誰,還是要聖人做主。」

「過河拆橋,不外如是,」蓋惟冷笑道:

「我們河西兒郎這麼多條人命,在皇甫節帥這邊,似乎只是一個數字。」

皇甫惟明雙目一眯,看向蓋威道:

「卑官輕慢上司,只憑這一條,我現在就能斬了你,你要感謝你爹,若不是給他面子,我今天必殺你。」

「你殺了一個看看!」蓋威猛地起身拔刀,怒目相向。

李瑁頓時怒了,指着蓋威罵道:

「好個狗東西!堂前動刀,來人!拖出去給我打。」

馬敦和胡四立即進來,將仍是罵罵咧咧的蓋威給拖出去了,他們倆負責行刑的話,那就是撓癢癢。

大家都知道,李瑁不過是做做樣子,給皇甫和蓋威一個臺階下,否則任由這小子繼續跟皇甫頂嘴,人家真能辦了他。

「節帥不要跟他一般見識,這就是一個愣頭青,」李瑁笑呵呵的看向皇甫。

皇甫笑了笑:「無妨的,跟他老子一個性子,聽不得忠言啊。」

「分明就是一個混蛋,」王難得冷笑道:

「敢在節度使面前拔刀,也就是節帥大度,換做別人,他今天惟死而已。」

「你閉嘴吧,」杜希望狠狠瞪了王難得一眼,你是非得讓隋王開口訓斥你才舒服嗎?

堂下的哥舒翰一直沒有說話,只是安靜的坐着,從他個人角度來看,肯定還是傾向於繼續跟着蓋嘉運混。

因爲在河西,蓋嘉運一個人可以說了算,但是在隴右,皇甫惟明受到的制約太大了。

安思順聽到這裡,趕忙岔開話題,看向哥舒翰道:

「西海北畔的軍鎮建成之後,駐軍多少合適?」

他這麼一開口,將大家的注意力便轉移開了。

哥舒翰答道:「一千即可,甚至可以更少,這座軍鎮主要做爲龍駒島的補給中轉,防衛任務並不大,畢竟距離安人城並不遠。」

「那麼伏俟城呢?」安思順又問。

哥舒翰想了想,看向韋光乘道:「四千應該差不多了,但是需要有兩千匹戰馬。」

韋光乘點了點頭:「這一點我會上報朝廷,等中書門下批了你們的建制,再做籌備,當下嘛,暫時由你魔下的赤水軍駐紮,伏俟城將來肯定是要設郡的,太守,應該還是你來兼着,但是內政官員,還是要長安派人來的。」

哥舒翰點了點頭:「一切聽從朝廷安排。」

安思順笑了笑,看向李瑁道:

「伏侯城丶龍駒島,還有這座軍鎮,都要有新的名字,取名一事,隋王當仁不讓。」

杜希望也趕忙道:「是啊,如今歸屬我大唐,肯定不能再用舊名了。」

⊕тт kān⊕C○

其他人也紛紛附和,希望李瑁取名。

這是符合慣例的,不需要上報朝廷,西北藩鎮的軍鎮名稱,聖人取名的只有幾個,剩下的大部分都是節度使自己取的。

李瑁道:「新建之軍鎮,就叫神威城吧,以彰顯我大唐軍威,龍駒島改名應龍城,應龍者,爲雷雨之神,專殺白狗,取震鑷妖神之意,至於伏俟城,還是回到長安之後,由聖人親自賜名。」

「是這個道理,」李恆微笑點頭:

「此城戰略意義重大,今後好好經營,可拓展疆域千里,將吐谷渾當年舊地歸入我大唐版圖,亦可震吐蕃,還是聖人賜名更爲合適。」

至於西海地盤到底歸誰,也沒有個結論,人家皇甫惟明不同意,李瑁也沒辦法強來。

會議結束之後,韋光乘跟着李瑁後面,小聲道:

「國政大事,隋王還是不要自己拿主意,這件事暫且作罷,等到回來長安,

聽聽右相的意思。」

李瑁長出一口氣,道:

「隴右與河西本爲兄弟藩鎮,本該是血脈一體,榮辱與共,如今卻成了爭家當的兄弟,一個個的仿若仇敵,從前可不是這樣。」

韋光乘笑道:

「從前節度使可以入京當宰相,但是現在可不行了,所以他們將自己那一畝三分地看的特別緊,誰也不想吃虧,主要原因還是在於節度使位高權重,返京之後,除了宰相,別的職位他們也看不上。」

李瑁笑道:「那麼爲什麼?他們如今不能入朝拜相呢?」

韋光乘一愣,支支吾吾的不說話了。

還能爲什麼?李林甫不允許唄。三月初十,李瑁要返回長安了。

隴右與河西接下來怎麼佈置,那是皇甫和蓋嘉運的事情,李不便多插手,

畢竟他也不是這方面的專家。

外行指揮內行,終究是不妥的。

比他提前一步離開的,是老丈人郭子儀,振武軍在隴右這一戰,損耗非常大,來的時候兵強馬壯,回去的時候殘兵疲將。

不過不要緊,無論多大的折損,只要建制在,就能依照建制補充,這方面朝廷是會撥錢的。

就好比一個單位,編制是五十個,那麼只會多不會少,多出來的當然就是編外人員了。

朝廷對軍鎮的政策就是,編內的工資,我這邊統籌,編外的,你要是能養得起,你自己張羅,但不能超標。

而實際上,都會超標。

振武軍的編制,是領兵9000人,戰馬1600匹,但這次郭子儀來的時候,可是帶了一萬人,而且還不是他振武軍的全部家底。

這就是爲什麼歷來地方武裝造反,明明你的編制沒多少人,卻能拉起來一大票人,因爲很多都遊離在編外,振臂一呼,全都來了。

李光弼和王難得,做爲此番功勞最大的兩名戰將,將會隨李瑁一起返京。

如果單從戰場角度考慮,安思順比王難得責獻更大,但是四大軍功是有排名的,最容易的是陷陣,其次先登,再次奪旗,最難的是斬將。

臧希液佔了先登,但他是將功折罪,因爲他丟了安人城。

安思順是佔了陷陣,本來索達赤應該被他俘虜,但是勝利果實讓李光弼給摘走了。

而李光弼的俘虜敵軍將領,跟斬將是一個級別的。

李瑁來的時候,牛車馬車上面拉的全是輻重,回去的時候,多了十幾輛牛車,上面拉的都是財物。

誰給的?下面人送的唄。

皇甫惟明有一份,杜希望有一份,安思順有兩份,因爲人家還有一份是希望李瑁轉送給李林甫。

這個不叫貪腐,這在大唐,是正常的人情往來。

戰爭,不論勝敗,都是發財的機會,況且大唐這一次還勝了。

安思順的繳獲是非常恐怖的,索達赤部全軍覆沒,他的臨洮軍和李光弼的赤水軍搶奪戰利品,赤水軍沒有搶過他們。

因爲李光弼這個人愛惜名聲,又重軍紀,對魔下約束非常嚴厲,還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俘虜了索達赤,也就不好意思再跟人家出了大力的搶繳獲了。

皇甫惟明帶着一衆隴右官員將領,一直將李瑁送出鄯州城十里之外,雙方纔道別,各走各的路。

也就是在皇甫惟明返回節帥府的時候,有一個人在等着他。

「徐忠?你沒有走?」皇甫惟明驟然見到此人,立刻意識到情況不對,立即拉着對方來到自己的公房,皺眉問道:

「你留下來幹什麼?」

徐忠道:「阿郎讓我留下,負責在鄯州購置一批葡萄酒,送回長安,眼下商棧的貨物還沒有備全,需要等上幾天。」

皇甫惟明那麼精明一個人,自然聽得出話裡的意思:

「這只是藉口,以防旁人生疑,說吧,大郎有什麼事情要你轉託於我?」

徐忠道:「大郎說,死的那個不是王孝德,真的王孝德,在隋王返京的其中一輛馬車上。」

皇甫惟明下意識的拳頭一緊,但是表情沒有任何變化,點了點頭:

「好的,我知道了,你去辦差吧。」

徐忠施手行禮,轉身離開。

房間內,皇甫惟明閉上眼睛,長長的嘆息一聲。

這可真是陰溝裡翻船,我怎麼能被他這麼粗淺的小使倆給愚弄了?

皇甫惟明搖頭苦笑。

他是個非常謹慎的人,做事情一向不會給人留下把柄,結果這一次針對的李瑁的小動作,先是被王孝德這個SB用朱漆,給坑了一回,接着,又因爲過於信任李恆,大意之下,上了李瑁的當。

你找不到血嗎?殺雞殺羊殺牛,那不都是血?爲什麼比偏偏要用最不該用的朱漆?

最簡單的辦法,你拿刀子在白狗肚皮上劃拉字也可以啊,你特麼怎麼敢用朱漆?

至於截殺王孝德,是李恆給他報的信,他當時完全沒有想過李瑁是故意透露給李恆的,如今看來,人家是拿李恆給他下套,來釣他。

這下好了,試出來了,沒錯,就是我皇甫惟明乾的。

這麼大一個把柄落在人家手裡,這可怎麼了得?

皇甫惟明下意識的取來筆墨,就打算給太子寫信,但是提起筆之後猶豫半天,還是放下了。這件事不能麻煩太子,最好的辦法,就是在李瑁捅出來之後,他矢口否認,

一個犯官的供詞想要搞垮一個節度使,沒那麼簡單。

只有讓太子也覺得他是無辜的,纔會全力反駁。

以太子的性子,要是知道就是他乾的,恐怕太子自己就先露怯了。

皇甫惟明再嘆一聲,李恆啊李恆,你也太不小心了,一把年紀的人了,讓一個年輕人給耍了?

索達赤,是一個非常健壯的彪形大漢,這在吐蕃人當中並不多見。

因爲他們那邊的人,大多數是吃不飽的,但凡能吃飽,也不會總是來隴右搶糧食。

你看現在的東突蕨,就很少侵犯大唐邊境,因爲能吃飽。

眼下的索達赤,就跟王孝德一樣,手腳被綁,嘴裡塞着布團,扔在車廂裡。

兩人大眼瞪小眼,將會在返回長安的路上,做短暫的獄友。

像索達赤這麼重要的囚犯,是不會裝在囚車裡的,因爲擔心他凍着,吹着,

曬着。

總之,要好吃好喝的照顧好,讓他身體健康的進入長安,至於去了長安之後是下油鍋還是幹什麼,李瑁就無所謂了。

反正回長安的路上,你不能生病。

所以這輛馬車,就跟在李瑁屁股後頭,由河西兵親自押運,任何人不得靠近李騎馬而行,將從車隊一旁策馬而過的元載給叫了過來。

這就是爲什麼,想要升遷,要時常在領導面前露臉,李瑁本來都快忘記這個人了,偏偏今天這小子前前後後跑來跑去,所以好奇之下,招手讓其過來。

「你這是在做什麼?」李瑁皺眉問道。

元載本來準備下馬,畢竟坐在馬上回話不合禮儀,但是李瑁將其攔住了。

於是他道:「我剛剛將左衛二十名衛士的名單給李司馬(李峴)送過去了,

他要覈對之後,以陣亡報給兵部。」

李瑁點了點頭:「這一次跟我出來,有何感想?」

元載答道:「軍務之重,重如泰山,卑職學會了在處理公務的時候,要謹慎小心,覈對周全,有時候一字之差,差之千里,容不得半點差池。」

李瑁笑了笑,他每次看到對方,就想起了他的大白屁股,那晚從咸宜府上回家之後,實在是忍不住,便將自己的對這對狗男女身份的猜測,告訴了韋妮兒。

韋妮兒的八卦心是很重的,只要與高力士的妻子呂氏談起,必然能夠知曉王秀與元載的關係。

「眼下回京,並不耽誤你參考,怎麼樣,準備參加哪一科?」李瑁問道。

元載道:「卑職是想考進士的,但是,也會參加道舉。」

「一人報兩科?誰給你開的後門?」李瑁笑道。

科舉,沒見過同時報兩科的,因爲你能考中一科,就已經很不容易了,不會有人分心去學習其它科目。

而考進士的,也絕對不會考慮道舉,因爲道舉是給學業不精的人準備的,進土科都是學業太精的人,看不上這個科目,畢竟道舉剛剛開設,這一科出來的人能不能進中樞,還沒有例子呢。

而進士的升官途徑,基本上已經成體系了。

元載不好意思道:「陳黃門擔心我考不中進士,所以給我在道舉留了一個考生位置。」

他跟王秀的關係,此番西行的人都已經知道了,等回到長安,恐怕會有更多的人知道。

所以元載此番回去,也做好了迎接輿論的準備,長安肯定有人會背後議論他蛤想吃天鵝肉,一個臭窮酸,拐了大將軍的女兒,這類風言風語絕對不會少。

唯一能夠堵住悠悠之口的,就是考中進土,

所以在他隴右的時候,只要一有空,就會向嚴希莊,嚴迪等人請教學問,因爲這兩人都是進土,還要向裴迪請教詩賦,因爲裴迪是此道高手。

李瑁也是刨根問底道:「你跟陳希烈是怎麼認識的?」

「不瞞隋王,」元載臉紅道:

「卑職至今爲止,都沒有見過陳黃門,是他派人找到我,問我要的行卷。」

李瑁噢了一聲,這麼看來,多半是基哥的安排,因爲道舉這個科目是給宗室準備的,道士也是宗室嘛,那麼誰能考,肯定是基哥說了算。

李白跑斷腿都都爭取不到的名額,人家元載睡了王秀,就辦成了。

「這麼說,你度了?」李瑁問道。

元載點了點頭:「回隋王,度於佈政坊的福祥觀。」

李瑁哈哈一笑,拍了拍對方肩膀:

「回去了好好準備吧,希望你一舉高中。」

第84章 牛李黨爭第86章 右賢左戚第104章 雖離乃復有私第345章 翹tun第292章 秘書第170章 你在反駁我?第361章第359章 獻誠第162章 隴右道採訪處置使第298章 國家隊第171章 有所論請,天子難違第六十八章 家國永安第41章 外任之重無比焉第13章 珍饈丞第231章 妖女第31章 誰給你的多第121章 無心與物競第198章 永王李璘第367章 龍要過江第262章 撕破臉第248章 狗頭軍師第385章 棺材板第164章 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第226章 洛陽來的貴婦人第四十四章 一個寫碑文的第258章 你怎麼這麼賤?第205章 清流領袖第350章 秘書省第219章 好一個癡呆兒第334章 三策第98章 長安百萬家第154章 偃月堂第272章 應該扯平了吧第307章 買房子第22章 便下襄陽向洛陽第293章 我同意第132章 律疏上沒有這一條第31章 誰給你的多第105章 丟朕的臉第273章 點到即止第380章 重整秩序第356章 宰了他第83章 美名冠之第186章 再無兄弟第208章 公主很平靜第260章 偃月堂議事第274章 貴妃出宮第301章 這是貴人啊第78章 別問了第369章 朱墨第六十九章 伴食宰相第385章 棺材板第229章 亡秦者胡也第六十八章 家國永安第35章 父皇聖明第169章 從前的我,你愛搭不理第349章 烏龜第1章 朔方節度使第40章 公主的驕傲第275章 金仙觀主第357章 長生牌位第207章 真婦人也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105章 丟朕的臉第79章 回去吧第166章 祭祖典禮第35章 父皇聖明第六十四章 非你莫屬第231章 妖女第177章 封疆大吏第306章 右相救我第36章 長安名士小團體第5章 我們該如何道別第201章 河西進奏院第165章 當家三年狗也嫌第243章 局面複雜,各懷心思第94章 黃鶴樓形象大使第295章 最大節日第306章 右相救我第1章 朔方節度使第362章 醉酒第362章 醉酒第24章 道本玄元皇帝之教第105章 丟朕的臉第135章 老和尚有交代第83章 美名冠之第133章 祖宗顯靈第238章 清平三章第143章 好一個逆子!第355章 射程之內第100章 集大成者第226章 洛陽來的貴婦人第211章 兩個都是第258章 你怎麼這麼賤?第129章 武庫六匙第21章 大膽的押第330章 搶親第338章 聖人心疼你第279章 入右龍武軍第146章 漢中之於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