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五大巨宦

「兄弟之間,還是要以和爲貴,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人之恩親,無如兄弟之最厚,」

李適之等不到李瑁先開口,於是他選擇打破沉默,道:

「隋王要走的這條路千難萬險,眼下回頭還不算晚。」

李瑁和李適之都是非常聰明的人,自然知曉兩人今晚能坐在一起,絕非巧合,楊家如今聲勢如日中天,巴結的人不要太多,今晚絕不止他們兩個來此,但是這麼久了,只有他們倆在這裡,可見楊玉瑤還是有心了。

兩人其實都在等對方先開口,因爲誰先開口,另外一個人就能大體判斷出對方眼下的心態。

正如此刻,李瑁聽的出,李適之不看好他,念在往日情誼,勸他懸崖勒馬。

李瑁笑了笑,回答道:

「左相豈不聞魏王呼?」

他說的這個魏王,就是李適之他們家的仇人,魏王李泰,要不是李泰當年太跳,李承乾不會出事的。

李適之聞言苦笑道:

「正因前車之鑑,隋王才需多加審度,朝臣們沒有誰希望看到儲位動盪,聖人也是如此,隋王若是從今日起改變,將來未必不能善終。」

李瑁搖了搖頭:

「回不了頭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我瞭解左相的苦衷,高處不勝寒,你跟右相的矛盾,是你們的事情,我跟太子的紛爭,是我們的事情,咱們各做各的,

你不摻和,我也不摻和,如何?」

李適之正色道:「不知隋王信否,我從來都沒有想過摻和皇室紛爭,也沒有那個膽子,一片赤忠於聖人,便是老夫此生寄望,隋王無需顧慮。」

正因爲他的立場是李隆基,所以才能做到左相,李林甫其實也一樣,但是李林甫比較倒黴,很多年前就摻和進來了,而且還負責爲聖人打壓太子,在這樣的局勢下,李林甫不爲將來打算是不可能的。

但凡與太子沒矛盾,李林甫都不會支持李瑁。

「左相能置身事外,我便是欠了你一個天大的人情,」李瑁點頭道:

「無論將來成敗與否,左相都不會是我的敵人,我非魏王,實爲恆山王(李承乾),太子奪走了本該屬於我的東西,我現在就是要將它拿回來。」

兩人這次談話,算是開誠佈公了,這個級別的露心扉,要實話實說,事情都擺在檯面說開了,比含含糊糊強很多,大家心裡都有個底,那麼今後自然知道該如何處事。

李適之嘆息一聲,點了點頭:

「隋王珍重吧,對了,福郎康健否?」

福郎就是李佶,封西平郡王,這個小名是李隆基起的,而對於李適之來說,

李信也是他的福星。

正因李信的順利出生,打破了皇陵風水漏泄一說,算是變向的救了李適之一回。

古人都迷信,李信降生的那段時間,剛好處在兩王逝之後,朝野上太多人開始預判起聖人的壽命,這對李隆基來說極爲不利,所以李信出生,多少有些一掃頹靡之氣的意味,而李適之認爲,李信跟他是有緣法牽絆的。

如果當時李信不能順利降生,等於是又給李唐風水來了一記重擊,李適之鐵定完蛋。

所以李信滿月的時候,人家李適之也是送了一份大厚禮的。

「一切都好,」李瑁微笑點頭。

李適之欣慰道:「那就好,那就好。」

天色將明,越來越多的人進入楊府,前堂也開始熱鬧起來。

楊話其實沒多大面子,不要看他級別不低,但是他沒有面子,但是有人有,

所以皇親國戚,王公貴族,清晨時分已經來了不少。

楊貴妃也離宮了。

李隆基雖然不願意讓楊玉環摻和喪事,本意是想以貴妃之尊免除俗禮,但是楊玉環非常堅持,李隆基不過她。

楊家現在的男丁當中,主要是依靠楊話,所以楊玉環知道,自己不來不行。

短短半年時間,楊家便已經有這樣的繁榮之狀,李瑁也是沒有想到的,雖然他知道歷史上五楊的實力非常大,但沒有想到起勢這麼快。

楊洄負責拋頭露面,在府外迎接貴賓,楊在靈堂外答謝親友,楊話則是負責招待。

跪在靈堂內的楊玉瑤小聲朝大姐楊卉道:

「我剛剛已經安排人,趁着天明城開,速速往涼州報信,趁這個機會先讓楊釗回來奔喪,只要來了長安,貴妃自有辦法安置。」

楊卉點了點頭:「還是你想的周全,如今三叔身子也不好,咱們這一輩兒需要頂起門戶了,楊楊沒有手段,還是得楊釗來,但是貴妃主動跟聖人提出來,不太合適,要找個舉薦之人才好。」

楊玉瑤笑道:「早就想好了,不是十八郎,就是右相,反正指望不上別人。」

「別找李瑁,」楊卉頓時眉道:

「昨天的事情你看不到嗎?都鬧成什麼樣子了?你不要摻和。」

楊玉瑤撇了撇嘴:

「你們不摻和是你們的事,我受十八郎恩惠,不得不報,不牽連你們便是。

一旁的大姐夫崔響聽到這句話,無奈嘆息道:

「三孃的膽子太大了。」

楊玉瑤哼了一聲道:「你們又不是今天才知道。」

這時候,門外有內侍的聲音傳來,貴妃到。

靈堂一衆人趕忙改變跪坐方向,朝着門外跪倒。

楊玉環一身素服,一進門便開始哭哭啼啼,那梨花帶雨的模樣,確實惹人垂憐,她就是哭,也比別人哭的好看。

楊家一衆婦人趕忙上前扶安慰,隨後將楊玉環扶至一旁坐下。

楊洄楊話等人都陪同在旁,聽候貴妃垂詢。

「我都跟聖人說了,要爲二叔守靈七日,今日沒有貴妃,只有親人,你們勿要視我爲外人,」楊玉環哭訴道。

其他人紛紛一驚,趕忙道:

「豈敢豈敢,貴妃永遠都是臣等至親。」

他們今天之所以在楊玉環面前這麼戰戰兢兢,而且很有距離感,其實就是在等楊玉環的那句話,你到底是怎麼來的?

因爲在大唐,正常情況下正一品內命婦除了親爹親媽之外,是不服喪的,因爲她已經是李家的人了,孃家那邊的親屬,如果非要服喪,那也必須是「奉旨奔喪」,皇帝同意了,你才能去。

所以大家在聽到貴妃這句話之後,都在心裡鬆了口氣,好好好,只要不是你擅自離宮就行。

由此可見,聖人對貴妃是如何的嬌寵。

靈堂布置好,人已經進了棺材,那麼李瑁就可以進來吊一番,隨後就可以離開了。

熬了半夜,他眼皮都快擡不動了。

在楊話的帶領下,李瑁和李適之先後進入靈堂,朝着靈位揖手之後,便文朝着貴妃行禮,隨後才輪到家屬。

楊絳一直在旁邊挽着李瑁的胳膊,小聲詢問丈夫是否太勞累了。

畢竟李瑁已經一日一夜沒有閤眼。

「這裡的事情就交給你了,得空了便好好休息,不然扛不住的,」李瑁柔聲交代妻子道。

楊絳微微點頭。

他們這一幕,都被楊玉環看在眼中,曾幾何時,站在旁邊挽着李瑁胳膊的,

是她啊。

世事難料,時過境遷,當年哪能想到,事情會發展到如今地步?

楊玉瑤就坐在楊玉環旁邊,自然有所察覺,悄悄的在下方輕捏了對方一下,

小聲道:

「別亂想了,都過去了。」

楊玉環一愣,迴轉過頭道:

「楊釗的事情,你都安排好了嗎?

「已經派人去叫他回來,我也和十八郎打了招呼,他有分寸,就算自己不出面,也會請右相出面舉薦,」楊玉瑤道。

楊玉環點了點頭:「我常在深宮,外面的事情全都指望阿姐,但是你一介婦人,有些事情是不方便的,楊釗膽大心細,等他回來可以爲你分擔一些。」

楊玉瑤點了點頭。

楊舒楊不敢惹人,也不會巴結人,以至於她們家現在空有威勢卻難以轉化爲實質進展,換句話說,有名無實,手裡頭沒有實實在在的權力。

而楊釗最大的優點,就是能豁出臉去死命的巴結人,而且很會巴結人,當下的朝堂不缺有能力的官員,但這類官員往往不易升職,反倒是逢迎諂媚之徒,一個個混的風生水起。

有些史書記載,楊國忠起勢,楊玉環並沒有出力,這完全就是胡說八道。

七年時間,從地方小官做到了宰相,你能說他是靠自己?楊釗自己都不信。

馬鬼驛之變,爲什麼要先殺國忠再殺貴妃呢?當時李隆基想要保住楊貴妃,

才說貴妃與國忠沒有關係,很明顯,當時的龍武軍都不信。

李瑁沒有回家,而是去了左衛府,補上點卯之後,便在自己的公房內睡覺。

他實在是太困了,一口氣睡到了下午申時,也就是上班睡到了下班,但是他還不能走,因爲今晚要輪值。

皇城成衛,大將軍也是要值夜班的,一般是兩個人,今夜是李瑁和右監門衛大將軍黎敬仁,兩人今夜都在太極宮。

殿中監丶知內侍省事丶上柱國丶上黨縣開國伯黎敬仁,是大唐的第二號宦官,僅次於高力士。

皇城五大巨宦,按順序排名,高力士,黎敬仁,吳懷實丶林招隱(教坊使節制右驍衛)丶丶尹鳳祥(內寺伯)。

李瑁睡了一天,已經緩過來了,眼下精神正足,於是便叫來今夜值守的翊二府中郎將臧希,一起陪他巡查禁中。

臧希是藏希液的四哥,他弟弟已經來信告訴他,他們家今後是要跟看李瑁混的,這是牛仙客的意思。

牛仙客當了幾年宰相,就算再是個傀儡,那也是宰相,肯定有自己人。

但是自己人當中,也分靠得住的和靠不住的,靠得住如臧氏兄弟,靠不住如姚闊。

所以牛仙客在臨死之前,將靠得住的心腹,移交給李瑁,而李瑁想要繼承這筆政治遺產,其實並不容易,因爲他現在要跟太子鬥法,膽小的人是不敢依附他的,擔心被殃及池魚。

但是臧氏兄弟表態了,願意爲他效力,

沒有了牛仙客,他們兄弟幾個就成了無根浮萍,若是朝中沒有靠山,走下坡路是板上釘釘了。

在華夏古代,無論你是奸臣忠臣,大官小官,百分之九十九,都有後臺,沒有後臺,你也得想辦法趕緊找一個,否則每年的吏部大考,容易拿你開刀。

臧希在李瑁的吩咐下,已經先後三次於武庫更換軍械,每一次只換一點點,拿着鑰匙的官員們心裡早就發牢騷了,只是礙於李瑁的面子沒有表現出來。

「下一次更換軍械,等我在宮裡時候再進行,我與你一道去,」李瑁邊走邊說道:

「咱們這麼個換法,人家肯定已經心生不滿了,再換一次,兩個月之內,就不會再麻煩他們了。」

臧希點頭道:「一切聽大將軍吩咐。」

夜裡的皇城,並不像電視劇裡那樣燈火通明,其實是烏漆墨黑,每間隔一段距離,會有一個燈臺,只有燈臺是終夜不滅,如果有特殊情況,可以來燈臺這裡取火,旁邊都放置有幹火把和一桶火油。

這樣的安排,似乎顯得安保並不嚴格,其實錯了,別人看不到你,你不也看不到衛士在哪裡嗎?

而皇城遍佈衛士,只不過都隱身在昏暗當中。

像李瑁這樣巡查皇城,是必須打着燈籠的,得讓人看到你,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燈籠在這裡,照明的屬性,遠不如自證來的重要。

遠處,一盞燈籠搖曳的朝李瑁這邊走來,隨着越發近了,李瑁隱約看到是兩道人影。

等到走近,李瑁笑呵呵的上前打招呼:

「黎監還未休息嗎?」

是的,值夜班並不是讓你一晚上都巡邏,而是你人在皇城即可,哪怕你是在皇城睡覺,也沒人管你。

李瑁是因爲睡了一白天,所以纔打算出來走走透透氣。

黎敬仁見到是李,從一旁的侍衛手裡接過燈籠,笑道:

「二十年了,還未在夜裡的皇城遇到過隋王呢。」

李瑁笑道:「我也一樣,也是第一次見到黎監。

生下來就被抱去寧王府,六歲返回皇宮,沒多久就去了十王宅,能在宮裡見到李瑁本就不容易,何況還是晚上。

「咱們既然在這裡碰頭,說明東城那邊,黎監已經巡查過了,那我就不去了,」李瑁主動讓開道路,以示尊敬,請對方先過。

黎敬仁卻是揮了揮手,示意身邊的侍衛退下。

李瑁見狀,給臧希使了個顏色,後者微微點頭,提着燈籠繼續往東去了。

等到只剩下李瑁兩人的時候,黎敬仁才小聲開口:

「有些東西一旦錯過,便是永遠都錯過了,想要拼力挽回,到了最後,會發現是徒勞一場,老奴受過惠妃恩惠,提醒隋王一句,別爭了。」

李瑁笑了笑,低眉看向黎敬仁手裡的燈籠,黎敬仁見狀,擡手打開燈籠,將那枚銅蓋合上,火焰頓時熄滅。

無論是李適之,還是眼下的黎敬仁,都在勸李瑁放棄,這是一種不看好的表現。

但是李瑁絕對不會因此而生氣,因爲人家明擺着告訴你我並不看好你,其實是在勸你,不是誰都能做到這一點的。

你的死活跟人家有什麼關係呢?但人家還是開口勸了,這便是人情。

李瑁也小聲道:

「從我大唐開國至今,承繼帝位之人,哪一個不是出人預料?往往最被看好的那一個,到最後都折戟了,我能不能行,老天爺恐怕都不知道。」

從李淵開始,李世民繼承皇位,看似情理之中,實則還是意料之外,別看他掌握了軍權,但人家李建成有政權,有合法繼承權,所以李世民繼位,其實在當時還是讓人非常意外的,尤其是他的繼承方式。

那麼接下來,本該板上釘釘的李承乾,因爲李泰加入爭奪,導致二人雙雙被廢,讓李治撿了一個大便宜。

李治的兒子們就更不用說了,三天兩頭換太子,都讓媳婦給改朝換代了。

接下里的無論是中宗李顯還是睿宗李旦,曾經都不被看好過。

而李隆基也是如此,誰能想到李憲竟然讓出了儲君呢?按照李家的血統,不管你功勞再大,我怎麼也該下場爭個頭破血流纔對,怎麼能讓出去呢?

所以啊,至今爲止的皇位繼承人,一直都是撲朔迷離,難有定論。

黎敬仁聽罷,微微一笑:「隋王這麼有信心?」

「不是有信心,而是非做不可,人隨奈何走,我也是被逼無奈,」李瑁淡淡道。

黎敬仁點了點頭:

「老奴雖然在勸你,但是想一想,隋王也有自己的難處,自己選擇的路,只能你自己走下去,旁人不知內情,難有切身體會,只是老奴很好奇,爲什麼你今天見到我,就敢將什麼實話都說給我聽呢?」

李瑁哈哈一笑;「明人面前不說暗話嘛,我的事情,您掌管殿內省,自然比誰都清楚,我犯不着對您隱瞞,否則倒顯得我這個人虛僞。」

「既然隋王坦誠,老奴亦可保證,你我今夜之言,不會有別人知道,」黎敬仁道。

他這個別人,其實主要指的就是李隆基,人家這句話很有藝術水平,等於賣了李瑁一個人情,意思是,你這番話有些大逆不道,但是無妨,我不會出賣你。

這樣的表態,讓李瑁也是滿腹思緒,對方看似在勸他,實則是有心接觸,直白點講,黎敬仁其實拋給了李瑁一個交好他的機會。

每逢皇位更迭,天下臣子但凡有資格押注的,都會多多少少放點籌碼上來。

也許很少的付出,將來會得到天大的回報。

黎敬仁其實並不是要支持李瑁,而是稍微押注了那麼一丁點,萬一李瑁上去了呢?這麼這一丁點籌碼能換的東西,可就說不清了。

換句話說,他也會押注太子一點。

李瑁笑道:「我正因信得過黎監的品德,纔會有今晚這番肺腑之言,您的威信,我是知道的,一直以來,我心裡對黎監的敬重,並不亞於高將軍。」

黎敬仁笑了笑,權當是句馬屁,又寒暄幾句之後,去了對面的燈臺取火,重新點燃燈籠之後,與李瑁告別。

李瑁之所以會這麼捧對方,是因爲黎敬仁和高力土,尿不到一個壺裡,這個人是當下的宮內,可以制衡高力士的最高級別宦官,也是基哥的心腹。

高力士犯錯的時候,就是黎敬仁被器重的時候,每當李隆基原諒高力士,黎敬仁就又下去了。

所以這個人的位置,其實也挺尷尬。

既然大致對黎敬仁的心意有了一番揣測,李瑁便直接改道,前往自己妹妹善安居住的殿宇。

因爲這裡還住着一個曾經的巨官,牛貴兒。

如果武惠妃還活着,牛貴兒是當仁不讓的第二大宦官,但是眼下,成了一個保姆,後臺沒了,權勢也隨之消失。

牛貴兒與黎敬仁,這都是宮中老人,少年時期便相識,幾十年的交情了。

李瑁在宮裡有些事不便做,交給牛貴兒是最合適的。

他想讓牛貴兒去討好黎敬仁,讓黎敬仁押在他身上的籌碼再多一些。

善安一個人住在宮裡,是孤苦伶仃的,身邊連個親人都見不到,自然將牛貴兒視爲最親的人,而牛貴兒親自撫養過咸宜丶李琦,善安,對李瑁他們兄弟幾個的忠心,是絕對赤誠的。

大晚上的,本來已經要休息的她,驟然見到自己的哥哥,苦巴巴的笑臉瞬間轉換爲久違的笑容,拉着李瑁進入內室。

「還有三年,善安就可以出閣了,」牛貴兒爲李瑁倒水笑道:

「老奴這輩子也就無所掛念了。」

李瑁聽到這句話,本能的眼眶一溼,道:

「別說這種傷感的話,我聽不得這些。」

當年牛逼轟轟,能去勸說張九齡支持李瑁的牛貴兒,如今因爲看護善安,腰彎了背駝了,臉上的皺紋也多了,還有個大眼袋。

這都是人家全身心爲李瑁他們家付出的明證,這樣的忠僕,李瑁是完全視爲一家人的。

你養我妹妹小,我養你老,牛貴兒將來的養老問題,李瑁兄妹四個那是當仁不讓的。

「善安出閣,正是該貴兒叔享福的時候,屆時咱們想個辦法,你也離宮吧,」李瑁道。

牛貴兒在一旁的小板凳上坐下,微笑搖頭:

「還不行,老奴還有事要做,昨天的事情,老奴都聽說了,是時候奪回本該屬於十八郎的東西,我這把老骨頭,留在宮裡還有大用。」

李瑁聞言嘆息一聲,低頭不說話了,有些人啊,永遠都靠得住。

第326章 荔枝外交第五十三章 左衛勳一府中郎將第11章 大宗嗣小宗第146章 漢中之於關中第338章 聖人心疼你第六十四章 非你莫屬第342章 天塌了第五十三章 左衛勳一府中郎將第252章 後顧之憂第382章 武家二虎第142章 水滿則溢第七十章 婚假三十天第七十一章 武功蘇氏第223章 語言是一門藝術第213章 再說就封了第265章 對錯在人第288章 有時候也是可以破例的第362章 醉酒第118章 萬壽仙君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28章 這家人最是心狠手辣第七十四章 左右巡第111章 你說誰錯就誰錯第296章 明帳和暗帳第152章 右羽林軍右翊府右郎將第四十九章 鴻臚少卿第247章 風調雨順第320章 以夫爲天第259章 十望州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192章 你可真會捧第140章 我只是欣賞他第322章 不請自來第352章 顏值拉胯第318章 枉爲宗室第94章 黃鶴樓形象大使第五十四章 這話當我沒問過第9章 不差我這1個第290章 大魚吃小魚第379章 處理別人處理不了的問題第287章 庫房鑰匙第123章 尿不到一個壺裡第1章 朔方節度使第287章 庫房鑰匙第304章 單于大都護第11章 大宗嗣小宗第326章 荔枝外交第四十九章 鴻臚少卿第18章 戶房朝集使第94章 黃鶴樓形象大使第33章 表妹第284章 融合劑第140章 我只是欣賞他第355章 射程之內第150章 這纔是男人第33章 表妹第104章 雖離乃復有私第331章 罪魁禍首第114章 你有意見第10章 誰給你賣命第130章 宗籍擴容第338章 聖人心疼你第325章 無恥又可惡第242章 前因後果第92章 各演各的戲第228章 讖書第142章 水滿則溢第198章 永王李璘第331章 罪魁禍首第282章 兒媳之爭第152章 右羽林軍右翊府右郎將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99章 給你封個國公第137章 公非人世之人第354章 大愚若智第226章 洛陽來的貴婦人第267章 天生跋扈第131章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第165章 當家三年狗也嫌第五十六章 三個女人第362章 醉酒第120章 忠心不是擋箭牌第114章 你有意見第316章 勞民傷財第224章 好戰第370章 豪情壯志第268章 領地意識第318章 枉爲宗室第五十五章 白月光第四十三章 延興客棧第350章 秘書省第32章 空中樓閣第325章 無恥又可惡第301章 這是貴人啊第245章 某也一樣第3章 16王宅第六十一章 我的老父親第92章 各演各的戲第173章 瀚海侯第181章 英武果毅五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