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琩這麼悲嚎的一嗓子,自然吸引到其他三人的注意。
高丶韋丶蕭的同時看向李隆基。
只見這位當今聖人,右眼的眼窩當中,正插着一支羽箭,沒有一丁點的血絲流出。
他似乎想說什麼,卻說不出來。
而李瑁再一次哭喊了一聲:
「父皇~~~~」
很短的時間,短到一剎那,沒有受傷的左眼突然間變得猩紅,再也分不清瞳孔和眼白,就像一顆紅色的珠子。
高力士瞬間老淚縱橫,撲倒哭喊,但是呢,在他哭喊的一瞬間,一隻手掌突然伸了過來,緊緊的將他的嘴巴捂住:
「事關重大,別喊了,會動搖國本,動搖軍心的。」
蕭華死死的捂着高力士的嘴巴,避免對方再哭喊出來。
而韋陟則是迅速遞給李瑁一個聲的手勢,示意李瑁控制好情緒,這個節骨眼下一旦暴露聖人的真實狀態,大家都有危險。
四個人,當下的表情各不相同,蕭丶韋最是冷靜,因爲他們是大臣,在他們看來,如何穩住局面,穩住朝局,避免大唐因皇帝被殺而陷入動亂,纔是當下最最重要的。
而高力士是奴婢,是服侍了李隆基幾十年的奴婢,他自然無法控制情緒。
瞳孔消散,就是死透了,沒有第二種可能。
在場的四個人沒一個懂醫理,但是他們見過的死人都不少,很清楚聖人已經死了,即使雙臂和雙腳偶爾還在抽動,但也無法改變聖人駕崩的事實。
高力士在撲倒李隆基的一瞬間,本能狀態下是閉着眼的,這是人在避險時候的正常狀態。
所以他認爲,聖人是先中的箭,才被他撲倒,他萬萬沒想到,聖人還擡了一下頭。
就是這擡頭的一下,正好被外面的羽箭給射中了,百分之0.000001的概率,
讓他給撞上了。
龍琴是往北走,天子六駕,六匹馬拉着車向北,那麼最容易被箭雨射穿的方向必然是正前方,厚重的車廂簾子,當下已經是滿布箭孔。
如今外面依然可以聽到羽箭的聲音,但是龍武軍已經做出反應,大排手登上龍,將車廂圍堵的水泄不通。
陳玄禮見到御者被射殺之後,第一時間派兒子過來查看聖人情況,重新更換御者之後,陳賓掀簾而入。
他什麼都還沒有看清呢,就被韋陟一把拉了進來,將嘴巴給捂住了:
「事關重大,聖人已崩,不要告訴你阿爺,讓他全力護駕。」
陳賓渾身顫抖的看向仰面倒地,身上披了一件毯子,眼睛上扎着一支長長的羽箭的聖人。
他幾乎是不由自主的,眼淚奪眶而出,不是傷心,這特麼是害怕。
聖人是他爹保護的,如今聖人被刺,他們父子的脖子上,已經拴了一條麻繩了。
高力士心知事態嚴重,紅着眼睛囑咐道:
「什麼都不要亂想,這時候你必須穩住,不要走漏消息,等回到長安我們就安全了。」
說罷,高力士上前狠狼的捏住陳賓的胳膊道:
「一旦消息泄露,我們都得死,你清醒一點。」
陳賓似乎真的被捏醒了,忙不迭的點了點頭,擦乾眼淚趕忙平復了一下情緒,隨後分別看向李瑁等人。
李瑁當下也是面如死灰,癡癡呆呆的坐在那裡,像一個半死之人,也就是韋陟和蕭華異常冷靜,比平時還要冷靜。
看到人家這麼沉穩,陳賓深吸一口氣,點了點頭,掀開簾子出去,並且囑咐外面人的,不準任何人登車。
高力士陪伴李隆基幾十年,這樣的人都快成精了,他從傷心痛苦當中掙脫出來的時候,就已經意識到,眼下的局勢更爲危急。
聖人駕崩的消息一旦傳出去,大唐瞬間就亂了。
外面的軍隊都會搶破頭扶持他們認爲的新主,局面將徹底無法控制,必須先回到長安,只要穩住長安,捂緊消息,就可以穩住局勢。
嚴武帶着吳懷實留給他的一千精銳羽林也趕到了,散亂在周邊的禁軍,也越來越多的向這裡靠攏過來。
王難得的軍隊在贊射一陣後,已經殺入了外圍防禦,最爲激烈的短兵斯殺,
就在距離龍攀不遠的地方展開。
在這種時候,韋陟突然看了一眼李瑁,然後朝高力士道:
「我這裡有一份奏疏,高將軍不妨看看。」
此刻的高力土,正捂着自己的嘴巴,端詳着他主子的遺容,淚水決堤的硬嚥着,聞言擺了擺手:
「什麼時候了,還看奏疏。」
韋陟不着急,而是從懷裡取出那枚卷軸,先是遞給了蕭華:
「你先看看。」
蕭華展開一看,幾乎是本能的警了一眼李瑁,隨後便朝高力士道:
「高將軍應該看一看,對我們當下穩住局面,有大用。」
聽到這裡,高力士一臉疑惑的擡頭,直視蕭華和韋陟片刻後,接過奏疏。
他應該看完了,但是他的表情動作卻沒有絲毫變化,很顯然,這是在思考,
他思考的是,爲什麼這玩意是韋陟拿出來的,爲什麼偏偏是這個時候?
WWW▲ ttkan▲ ¢O
半響後,高力士放下奏疏,俯身爬至聖人的座椅後面,從那裡取來一個小匣子,打開之後,是一枚印璽。
韋陟雙目放光,只見高力士朝着印璽哈了一口氣,然後穩穩的蓋在了奏疏上面。
成了!成了成了!不用我矯詔了,玉璽都蓋上了!韋陟悄悄擡手在李大腿上捏了一把,他知道,李瑁雖然看似毫無反應,其實門清。
這小子太特麼會裝了,他當了皇帝,伺候他也不見得是什麼好事。
接着,高力士將奏疏收入自己懷中,放好玉璽,拿起毛巾沾水之後,走向李瑁旁邊,幫他擦拭面龐和脖子,意圖讓李瑁清醒一點。
他知道李瑁不是在傷心,而是心理崩潰,不知道該如何應對當下的局面,大白話說,就是懵逼了。
「十八郎,當下不是傷心的時候,你需要站出來主持大局.....:」高力士一個勁的囑咐着。
韋陟也在一旁道:「羣龍無首,聖人對你寄予厚望,此刻千斤重擔你都要挑起來,你忘了聖人對你的囑託嗎?你醒醒。」
李瑁緩緩坐直身子,目光呆滯的看了一眼他爹的屍體,緩緩開口道:
「外面如何了?」
韋陟趕忙道:「尚在控制之中,援軍陸續趕來,暫時安全無虞,不過十六衛跟羽林軍打起來了,因爲太子教令。」
他們雖然不敢出去,但是外面遞送的情報從未斷過,對於當下的混亂狀態,
有個大致的瞭解。
他們當下在北,皇甫在南,十六衛在西,就屬西邊打的最是一塌糊塗,都是教令惹出來的。
而太子的飛龍禁軍已經棄械一半,剩下的一半正跟隨着李亨,被龍武軍追殺。
「我的左衛在什麼方向?」李瑁問道。
韋陟不知道啊,於是掀簾詢問外面,半響後得到了答案:
「他們也不知道,但是往長安方向,現在是走不通的,一片混戰,這種局勢下,我們不能過去。」
李隆基若是活着,他們敢走,但是死了,就不敢了,因爲路上肯定會有人請求探視聖人情況,可是聖人已經不能讓人探視了。
李瑁沉思片刻後,道:「需要想辦法讓我的左衛過來,然後我以左衛兵馬護衛在側,不允許任何人接近鑾駕,此舉可行否?」
你也學你爹,讓我們拿主意了是吧?韋陟斷然否決道:
「你出去會死的,現在這種局面,想讓你死的人太多了,可以通知讓左衛過來,但是你不能跟着左衛走,你離開鑾駕,會將自己置身於險境之中。」
蕭華也道:「十六衛能跟羽林軍打起來,說明外面的情況已經超出我們預料,他們說你裹挾禁軍造反,現在沒有聖人爲你辯白,你出去,就是衆矢之的」
高力士也是點了點頭:
「眼下這種局面,聖旨都不一定管用了,只有儘快控制長安,方爲上策。」
說罷,高力士朝着窗外喊了一句,不一會陳賓過來了,只聽高力士吩咐道:
「召左衛護駕,若有多餘人手,控制諸王,一旦拿到太子,立即帶來。」
李瑁心安了,好了,眼前這三個人算是鐵了心要支持他了,只要能熬到長安,便問題不大了。
吳懷實其實並沒有走遠,他是護送,又不是傳信的驛卒,不可能玩命趕路。
該進驛站歇腳,該給馬兒喂草料就喂草料,吃喝拉撒,都不能耽擱。
當他收到聖人召回他的旨意之後,心知事態萬分緊急,都來不及跟安祿山打招呼,便帶隊原地折返,拼盡全力的往驪山趕。
安祿山心思通透,猜到必然是長安發生大事,他連官道都不敢走了,在吳懷實棄他而去的那一刻,趕忙抄小路帶人連夜往河北跑。
爲了減輕負重,該丟棄的軍械鎧甲,全都丟了,吳懷實不在乎這玩意,只要他人到了,比千軍萬馬都管用。
闢仗使,專爲聖人開道,動他就等於謀逆。
一場大混戰,不是那麼快就可以結束的,人多的地方本來就最難控制,尤其還是大亂斗的場面。
圍繞灞橋附近的這場混戰,從白天持續到夜晚,再從夜晚持續到白天,時間久了,反而沒有原先那麼混亂了。
因爲大家都是稀裡糊塗,不知道在爲何而戰,所以都在約束屬下,互相傳信試探。
王難得並沒有順利衝殺進來,畢竟龍武軍早有戒備,雖然他們是廢物,但架不住廢物們的裝備好,尤其是源源不斷的羽林軍支援過來。
於是他只能帶着李亨的殘軍後撤,正在被嚴武銜尾追殺。
皇甫本來是可以殺進來的,他魔下的兵戰鬥力最強,但是腹背受敵,被蓋明書以及韋寡悔帶來的左衛軍隊,加上孫老奴的羽林軍給斷了後路。
前方受阻,後路斷絕,皇甫無力迴天,引頸自戮,張介然被俘,隴右軍全軍覆沒。
當然了,堵在前面硬抗皇甫的章令信也掛了,龍武軍死傷慘重,若非蓋明書及時趕到,他們會被皇甫徹底擊垮。
蓋明書一直在盯着皇甫,他別的不管,就盯着皇甫,所以纔有此番建功。
左驍衛與左武衛的兩位扛把子,也終於在幾番試探之後,見面了。
左驍衛大將軍戴國公李道邃嘆息道:
「我問過別人了,他們也是得了太子教令,羽林軍已經派人過來傳話,太子謀逆,聖人下旨誅殺太子,咱們這次被人給利用了,打成這個樣子,真不知如何面對聖人。」
康植也是捂臉長嘆道:
「打起來就收不住了,你我雖然已經後撤,退出戰場,但是前面那些人還在打,這種時候,不是羽林軍幾句話就能控制局面的,赤水軍也來了,你說太子造反,人家還覺得是隋王造反,說不清楚的。」
就屬他們倆的軍隊在最外圍,因爲他們是來攔截蓋庭倫的赤水軍的,但是沒攔住,反倒撞上了被蓋庭倫衝擊過的羽林軍,羽林軍二話不說就跟他們打起來了,說他們是造反。
那種時候,李道邃和康植只能硬着頭皮反過來說是羽林軍造反,否則他們的部下很可能掉過頭來對付他們。
千什麼事情,都要有個正當的藉口,這就是爲什麼古代打仗總是講究個出師有名。
其它衛府的情況基本跟他們差不多,都是誤會加上誤會,就打的收不住了。
所以當下的混戰,說什麼的都有,各種謠言滿天飛,讓人難以分辨。
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趕緊抽身出來,靜觀局勢,他們倆能抽出來,不代表別人也能抽出來。
右衛大將軍李希言,鐵了心認爲蓋嘉運造反,所以逮看蓋擎的左領軍衛不放,兩邊那叫一個死磕,打的是最兇的,到現在還在打。
也就是這個時候,一名斥候飛快爬上山頭,喘着粗氣奏報導:
「赤水主力已至,西北十五里,一個時辰就能過來,漫山遍野全是人,大軍已經展開了。」
李道邃和康植對視一眼,徹底懵逼了。
怎麼來的這麼快?
別說他們倆現在是疲兵,就是陣容齊整,這個時候也只能是跑了,可是往哪跑呢?沒地方啊?
「蓋嘉運造反,我們往東撤,聯絡各衛共同抗敵!」康植果斷道。
李道邃趕忙點頭,說到底,這幾天他們都是內鬥,赤水軍纔是關中最大的威脅,若是抵擋不住,長安就完了。
於是二人立即行動,帶領魔下軍隊往東靠攏的同時,派飛騎速報各地,河西叛軍來了。
你還別說,這麼千非常有效果,十六衛各個主將在得知赤水軍主力已經抵達西邊之後,紛紛停手,因爲他們清楚,單靠自己,扛不住赤水軍,惟有拋棄成見,衆志成城,方有一戰之力。
那麼最尷尬的,就是蓋擎了,老子造反,兒子成了衆矢之的。
那麼這種時候,但凡反抗,他都是必死。
於是他主動靠向不遠處的右驍衛,派人與韋昭信聯絡,願意俯首就擒。
既然投降了,那就沒人會殺他,何況還是韋昭信,因爲韋昭信是韋妮兒的大伯,他是不會讓蓋擎死在自己手裡的。
那麼在很短的時間內,十六衛終於達成一致,全面佈防西邊,嚴陣以待,等待着赤水主力的到來。
與其說十六衛,其實不夠,左右監門衛丶左右千牛衛丶左右金吾衛,這六個可來不了,再加上左衛去了鑾駕那邊,其實只有九衛,打了好幾天,他們剩下的軍隊滿打滿算,也就一萬來人了。
而且一個個的都是疲憊不堪,沒有休息,沒有補充足夠的食物,像這樣的軍隊,其實一支三千人的精銳鐵騎就能沖垮。
所以他們是能不打儘量不打,派出好幾撥人往赤水軍方向,去談判。
你兒子在我們手裡,你不要亂動。
他們要爭取時間,因爲關中各個郡縣仍在不斷調兵,等到援軍越來越多,就不必擔心蓋嘉運了。
事實上,蓋嘉運在抵達對峙前沿之後,便下令大軍就地休整,這是他答應信安王李禕的條件,絕不主動挑起事端。
而事實上,他沒有動手,是在判斷局勢。
李禕的話在他這裡跟個屁差不多,我什麼時候動手,是我決定的,只要我覺得時機到了,就會毫不猶豫。
「你們算什麼東西?有什麼資格跟我談?」蓋嘉運朝着對面派來的使者道:
「回去,讓有份量的人過來跟本帥談,告訴他們,蓋擎少了一塊肉,他們就得少十斤。」
十斤,正好是一顆腦袋的重量。
李禕當下就在蓋嘉運身邊,他在軍方混了一輩子,很清楚眼下是誰的兵多,
誰說了算,十六衛平時再橫,如今也是縮頭烏龜了。
而他呢,也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只是零零碎碎聽到蓋嘉運派出去的遊騎返回來彙報,說什麼十六衛跟羽林軍幹起來了,因爲太子教令。
「剛纔信安王也聽到了,我說我是來勤王護駕,你不信,現在你信了吧?」蓋嘉運當下也是在拖延時間,因爲他要知道,李瑁有沒有事。
李瑁若是活着,他就跟對面談判,如果李瑁完蛋了,他會立即下令大軍衝鋒,將基哥幹掉。
李禕嘆息一聲,剛纔來的使者已經說了,聖人下旨誅殺太子,因太子謀逆,
而十六衛幾乎都是因爲太子教令,纔跟羽林軍產生了誤會。
說明太子已經完蛋了,而蓋嘉運按兵不動,在他看來,應該是在逼迫聖人立隋王,如果聖人不肯,蓋嘉運隨時會動手。
人家帶來這麼多人,以當前的形勢,長安是不走,也留不住啊。
兩邊的大軍就這麼對時着,而蓋嘉運更是時不時便派出小股騎兵上前耀武揚威,將對面嚇得不要不要的。
赤水軍擺出的姿態非常之強硬,任誰都能看的出,姓蓋的已經不將聖人放在眼裡了。
與其說人家跟他們談條件,不如說人家是在跟聖人談條件。
持續兩天兩夜的混亂,隨着皇甫自殺,太子北逃而暫時告一段落。
羽林軍重整旗鼓,開始收拾殘局,並且在十六衛的背後,重新佈置了一道防線,遇到赤水軍,十六衛如臨大敵,他們也是一樣的。
軍之大者,莫如赤水,天下第一軍,不犯憂是不可能的,一個皇甫,才幾千人,都將他們殺的人仰馬翻。
勳貴與官員們也逐漸靠攏過來,越來越多的人希望求見聖人,一探情況。
這下子,就導致車內四人的壓力陡增。
放在平時,高力士一個人就可以代天子發言,但是到了眼下這種關鍵時刻,
他反倒是不敢說話了。
說錯一個字,都很危險,所以他只能吩咐衆將:加強防禦,聖人讓李林甫和李適之去找蓋嘉運談。
李林甫都懵逼了,這種時候了,聖人都不肯見我?讓我去跟反賊談判?
我特麼是首相啊,這事是我乾的嗎?
就是你乾的!
李瑁很清楚,蓋嘉運就是想知道他的情況,所以他必須露面讓李林甫知道,
他活的好好的,於是他將自己的弟弟李琦叫過來,囑咐一番後,讓李琦跟着李林甫一塊去。
只要李琦順利與蓋嘉運見面,事情就結束了。
而李瑁又設法讓龍武軍找到他那兩個大難不死的舅子,讓他們立即往北去找郭子儀,告訴對方:大局已定,速來。
而在外面,一衆親王公主,看要見聖人,尤其是隨駕一起回來的四王,
因爲他們已經知道李亨完蛋了,擔心躲在龍琴內的李瑁會被臨危受命。
這小子已經有軍功了,再給他一次機會,誰也壓不住了。
尤其是他們看到了龍琴前方的簾子上那幾個破洞,說明有羽箭射進去了。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帶腦子都會去想,聖人是否受傷?又或是..::
而高力士無奈之下,離開車廂,負責在外面控場,只要他攔着,就沒人敢上前。
而同一時間,星夜疾馳的吳懷實遇到了蓋庭倫的赤水軍。
雙方碰面之後,非常有默契的互相避開,吳懷實見到是河西軍,不敢靠近,
蓋庭倫呢,見到是闢仗使,也不敢上去。
雖然以他的人手,幹掉吳懷實易如反掌,但是有些人,是不能明着殺的。
殺闢仗使,等於造反,人家那杆大旗上寫着呢:天子儀仗,攘闢左右。
他魔下三千人,但凡識字的,也知道眼前這幫輕騎不能惹,惹了,就是明着告訴天下人,我特麼是反賊。
所以蓋庭倫只能一路目送吳懷實離開,然後帶兵悄悄的跟了上去。
三月二十四,子時。
繞過長安繼續北逃的李亨,稀裡糊塗的一腦袋扎進了郭子儀的大軍範圍,當他曉得對方是朔方軍之後,猜到他們肯定還不知道灞橋發生的事情,於是帶着王難得靠近朔方軍,要求郭子儀出來見面,意欲控制這支軍隊。
他認爲郭子儀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絕對不敢動他,算是賭博吧,因爲他實在是跑不動了。
他不認識郭子儀,見到一衆將領竟然是和裴耀卿一起出來之後,頓時心花怒放:
「既然裴公也在,那便好說了,隋王裹挾禁軍造反,意欲謀逆,後有追兵,
請郭留後將我護送至靈武。」
他是故意說李瑁造反,但不是說給郭子儀聽的,是說給郭子儀背後的那羣將領聽的。
這是朔方軍,裡面不少王忠嗣舊部,只要挑明李瑁造反,郭子儀就絕對不敢對他下手。
是的,郭子儀肯定不能當看裴耀卿和魔下衆將的面直接幹掉太子,但是他也不可能讓太子入營,因爲對方明擺着是要來奪兵權。
有個裴耀卿能夠證實對方身份,想要暗殺都不容易。
正當郭子儀盤算着如何應對時。
王難得突然拽了一把李亨,小聲嘀咕幾句之後,帶着李亨二話不說,倉皇向東面逃了。
他是跟郭子儀打過交道的,就在積石城,當時兩人還是戰友,他深知郭子儀極得下屬擁戴,這個人做事從來不拖泥帶水,一旦猶豫就是有鬼。
他剛纔端詳着郭子儀的表情變化,心裡撲通撲通直跳,而郭子儀背後的幾名將領也在互相傳遞眼神。
在王難得看來,郭子儀這次既然敢帶兵來,身邊必然都是心腹,既爲心腹,
那就什麼事都敢幹,自己要是這麼跟太子稀裡糊塗入營,保不齊會被滅口。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保險點還是繼續跑路吧。
「裴公怎麼看?要不要請回太子?」郭子儀等人走後,鬆了一口氣,朝裴耀卿試探道。
裴耀卿低聲道:「他在撒謊,隋王裹挾的了別人,裹挾不了禁軍,派人盯着即可。」
也就是這時候,散落在外的遊騎趕來稟報,後面還有一支追兵,是羽林軍,
不是衝着他們來的,是追剛纔那撥人的。
郭子儀與裴耀卿對視一眼,立即回營上馬,帶看一隊騎兵往羽林軍方向靠了過去。
首先,郭子儀現在可不是反賊,也沒有露出絲毫反意,他帶兵來了之後,一直非常老實,朝廷不讓他動,他就是一動不動,不像蓋嘉運,借兵勢威壓朝廷,
簡直無法無天。
也就是說,羽林軍當下對郭子儀沒有敵意,何況還跟着一個裴耀卿,裴耀卿也是,老大不小了,又得熬夜又得騎馬,也真是老驥伏了。
「朔方郭子儀與裴僕射在此,前方何人?」待到兩邊的火把距離近了,郭子儀朝着遠處喊話道。
本來還在提防這邊的嚴武,一聽到是郭子儀和裴耀卿,趕忙策馬奔了過來。
「竟是大郎?到底是怎麼回事?」裴耀卿跟嚴挺之是哥們,是嚴武的長輩,
見到嚴武之後趕忙問道。
嚴武追的非常狼狐,聞言喘息道:
「聖人旨意,太子謀逆,令我等誅之。」
「隋王呢?」郭子儀問道。
嚴武道:「聽說在聖人的鑾駕當中。」
郭子儀與裴耀卿同時對視一眼,後者立即道:「趕緊派人去追,他是疲兵,
今夜肯定能追上。」
郭子儀雙目一眯,朝身後的渾釋之道:
「你去追,奉旨就地誅殺。」
渾釋之帶着幾百人領命而去,嚴武也不敢停留,按照郭子儀指明的方向繼續追擊。
裴耀卿說的沒錯,李亨逃命這麼久,兵疲馬乏,朔方軍以逸待勞,很快就能追上。
接着,裴耀卿朝着郭子儀道:
「你跟我去見駕。
郭子儀猶豫了,太子完蛋,他那個女婿是不是也快了,如果就這麼去了,自已是不是等於羊入虎口呢?
「等到天亮吧,夜間行軍,恐驚擾聖駕,會引起不必要的誤會,」郭子儀拖延道。
裴耀卿皺眉道:「我又沒讓你帶着兵去。」
那我就更不去了,郭子儀笑道:
「明天,明天再說。」
裴耀卿無可奈何,這纔多少年,藩鎮這幫人已經是越來越放肆了,自己連個郭子儀都壓不住了。
無奈之下,只能跟隨對方返回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