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真假難辨的寶貝

“唐代的時候,有個人叫奚鼐,是當時的制墨名家。他製作的易水墨,聞名天下。而後祖孫三代延綿經營,且技術不斷改進,更是深受世人讚譽。”

高德全娓娓而談道:“不過後來,由於唐末戰亂,奚家舉家遷至安/徽/歙/州。當時的奚家有一個叫奚廷珪的人,在繼承祖輩技術的同時,努力創新,終於發明了一種新墨。這種新墨膠不變質、墨不變形,質量大大超過了祖輩,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

“後來,這種墨得到了南唐李後主李煜的高度讚揚,並對奚鼐家族恩賜了自己的國姓。從此以後,奚廷珪就改姓而爲李廷珪了,他的墨,也就被人稱爲李廷珪墨,或者李墨。”

高德全估算道:“再之後,過了幾十上百年,歙/州改名爲徽州。而李廷珪,也就被後人譽爲徽墨的奠基人。”

與此同時,俞飛白也興致勃勃道:“傳說,李廷珪制墨,用料非常講究,要松煙、珍珠、玉屑、龍腦,和以生漆、鹿角膠、犀角、麝香等等名貴物品,搗十萬次之後,才製作成型。”

“所以,這樣的墨,堅硬如石,豐肌膩理,光澤如漆,甚至於可以當刀來使,削木裁紙。”

俞飛白非常好奇,看着高德全手裡的墨錠,蠢蠢欲動。

“如果,這塊墨錠真是李墨,的確可以做到這個地步。”

高德全沉吟道:“史書上有記載,南唐的一個名臣徐鉉,幼年的時候,得到了一塊李墨。然後和他弟弟一同讀書使用,一天研墨寫五千個字,卻整整用了十年之久。”

“還有一個傳說就是,北宋一個大官不小心把一塊李墨掉到池塘裡了。可能是這大官太有錢,覺得下水撈墨太費事,乾脆不理會。等到第二年的時候,他又掉了一件比較重要的東西到池塘裡面,立即派人打撈,並把李墨也撈了出來。”

“然而,經過一年時間的池水浸泡,那塊李墨卻仍然堅硬如初,表裡如一,光澤如新。這個時候,那個大官才意識到李墨的珍貴,視爲珍寶而妥加收藏起來。”

說到這裡,高德全嘆聲道:“早在北宋年間,就有人感嘆,黃金易得,李墨難求。由此可見李廷珪墨的稀罕可貴。”

“德叔,說了那麼多,那這塊墨錠,到底是真是假。”俞飛白急不可耐道。

“人家王觀還沒說話呢,你着急什麼。”

高德全恨鐵不成鋼道:“又忘記了,凡事要冷靜。”

王觀躺着也中槍,只好摸摸鼻子乾笑起來。他不是不急,主要是已經知道東西的真僞,自然顯得從容不迫。

“我不是說過了麼,東西太珍貴了,捏拿不準啊。”

訓了句,高德全皺眉道:“你們知不知道,真品的李廷珪墨,有多麼的可貴。當時奚家遷徙到歙/州(徽州),那裡有漫山遍野的黃山老松樹,是制墨最好的原材料。可是,再多的松樹也經不住幾百的砍伐。”

“所以,在李廷珪之後,經過一百多年,黃山老松樹差不多絕跡了。那些制墨名家只好又重新改變了制墨的工藝。再加上李家的子孫後代,很多人步入仕途,無人再承祖業。從此以後,李墨失傳,越用越少,纔會那麼珍貴。”

高德全苦笑道:“一直到了清代,據說乾隆皇帝得了一塊李墨,由於心愛一直沒捨得用,所以留下來了。現在,這塊墨,就保存在臺北的故宮博物院。這也是世界上公認的唯一的一枚真品李廷珪墨。”

“可是現在,這裡又突然冒出來一塊,你說叫我怎麼叫草率確定。”

高德全又嘆氣起來,手指輕撫墨錠,臉上泛出絲絲紅潮。如果這塊墨真是李墨,那麼第一個鑑別之人,肯定會在收藏界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德叔,是真是假,難道就沒有確切的辦法鑑別麼?”王觀也忍不住問道。畢竟,別人沒他的能力,總不能他說東西是真的就是真的,要拿出讓人信服的證據出來才行。

“色澤紋理,包括蟠龍圖與模糊鈐印,包括後面的文字,看起來都沒有什麼問題。”

高德全評點道:“特別是文字,顯德六年,仲秋,圭。顯德六年,那是後周世宗柴榮的年號。這年號是從後周太祖郭威一直沿用下來的,直到柴榮兒子恭帝柴宗訓繼位,還繼續沿用下去。也就是說,後周三代皇帝,一共七年,一直在使用顯德這個年號。直到後來,宋太祖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奪了後周江山,才改元爲建隆。”

聽到這裡,王觀敏銳察覺其中有問題,驚訝道:“德叔,既然李廷珪是南唐人,那這塊墨錠,怎麼會用後周的年號?”

“對呀。”俞飛白反應過來,點頭道:“這是一個明顯的破綻,所以德叔你纔會懷疑,這塊墨不是李廷珪墨。”

“不是破綻。”

高德全輕笑道:“以後,你們兩個,要多讀些書才行。早在顯德五年的時候,南唐就被後周打得俯首稱臣,盡獻江北之地,以求劃江爲界。

“那時,南唐在位的還不是大名鼎鼎的李後主李煜,是他的父親李璟。被後周打敗之後,不僅稱臣去年號,爲北周的避鋒芒,甚至遷/都到洪州,從此南唐國/力大損,埋下了亡/國/之禍。”

“也就是說,顯德六年的時候,南唐已經沒有年號了,用的是北周的年號。一直到宋太祖奪/位,改元建隆,南唐也要跟着使用同樣的年號。這也是爲什麼,史學家稱李煜爲李後主的原因,因爲嚴格來說,他並不算是皇帝,而是北周北宋的臣子。”

高德全笑道:“所以說,顯德六年並沒有什麼問題。仲秋更不用說了,應該是墨錠製作的時間。至於這個圭,就有意思了。”

“如果,不瞭解李墨的話,看到這個圭字,一般人肯定會覺得,這是最大的破綻。或者乾脆覺得這墨不是李廷珪墨,而是其他人的作品。”

“然而,據人考評,李廷珪墨上,留下的款識。不僅有李廷珪三字全名,也有廷珪兩字,或者單獨一個珪字。當然,也包括了這個圭!”

高德全解釋道:“古代嘛,珪與圭,可能是相通的兩個字。也就是所謂的通假字,絕對不是什麼錯字。”

“那就是說,這東西是真的。”俞飛白驚喜道。

“難說……”

.................

有個關於女主的調查,希望大家參與。最後,求收藏推薦,請大家多多支持。

第740章 站着說話不腰疼第267章 真是巧!第502章 舍近而求遠第249章 聲名鵲起②後生可畏第424章 懂的人來了第994章 大計劃!第534章 大買賣第362章 很有名的短劍第475章 明顯的指示第325章 出家人不打誑語第893章 價值連城的孤品第851章 書成鬼神驚第844章 漁父圖,秋深帖第310章 天降橫財第738章 被賣了第19章 一夜暴富第54章 破蟾取珠第377章 潘家園“鬼市”(5)第708章 賭石界的神話傳說第314章 風水輪流轉第1037章 金碑第834章 苦心人,天不負第820章 璵璠之樂,昭華之管第547章 歷代王公墓葬第1012章 互通有無第1057章 一輩子的事業第664章 最危險的地方最安全第179章 龍虎山遺寶第695章 佛像佛龕,氣場氣味第871章 嚴陣以待,解鎖順序第699章 無聊,想回去了第890章 外銷瓷大瓶第485章 正方便下手第666章 小木箱,大案子第509章 不值錢的玩意第541章 空歡喜一場?第904章 金枝玉葉第388章 琉璃廠,文房四寶第858章 鎮墓獸第726章 前後赤壁賦第139章 大千弟子第577章 朱雀第1052章 國家寶藏(2)第21章 我回來了第311章 遊戲的心態第474章 破譯第115章 正式的拜訪第269章 坐擁寶山而不知第938章 大起大落,蕩氣迴腸第710章 珠圓玉潤龍石種第631章 大漏的傳聞第838章 一語定乾坤第894章 這麼漂亮精緻,絕對是贗品!第244章 士別三日,刮目相看第801章 禍害遺千年第362章 很有名的短劍第35章 夾層中的寶物第44章 舉世皆醉我獨醒第977章 點穴第487章 最珍貴的寶貝第1047章 朱大先生死了?第12章 兔毫盞第393章 文房第五寶第938章 大起大落,蕩氣迴腸第484章 一起回家第913章 太湊巧了第792章 瓜分蛋糕,皆大歡喜第279章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第1022章 八大山人第292章 做人要知足第812章 鎖中有鎖,鴛鴦連環第907章 上帝的指引第102章 又揀了個漏第535章 抄家去第814章 雙重機關,盒中機密第961章 吳道子追隨者第246章 合香之道第470章 看見什麼了?第234章 一代天師張道陵第745章 割愛!第598章 幸中副車,小小收穫第878章 蹬鼻子上臉第940章 跌宕起伏,高潮不斷第519章 一局定乾坤第202章 只要捨得,一切都好辦第283章 廉價的東西第972章 橫看成嶺豎成峰第1029章 歌以詠志第903章 織金彩瓷!第780章 一如既往巧奪天工第267章 真是巧!第396章 黎明之前,兌現承諾第266章 諸葛筆第556章 萬物靜觀皆自得第1009章 找人算賬去第1047章 朱大先生死了?第1035章 贔屓第1022章 八大山人第221章 宣德祭,撕破臉第124章 險死還生,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