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一九章 真是來到寶庫了

“至於齊明刀的形成,那就牽扯到齊國和燕國之間的紛爭了。”

“就是兩國打仗了?”秦飛雪問道。

“沒錯,公元前314年燕王噲讓帝位於國相子之而導致內亂三年,這個時候,齊宣王乘機伐燕,噲與子之被殺,燕几至滅亡。”

“到了公元前311年太子昭即位,據燕昭王求士載:卑身厚幣,以招賢士,經過二十八年勤政,燕復國並於公元前284年令樂毅統軍伐齊七十餘城!”

秦飛雪驚訝地長大了小嘴巴道:“這個燕昭王可是夠能隱忍的啊。”

“可不是嘛,都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這個燕昭王等了足足二十八年!終於等到了報仇的機會!”

張天元點頭道:“燕國大將樂毅入至臨淄盡取齊寶,燒其宮室宗廟,齊城之不下者,唯莒、即墨而已,齊也幾至滅亡。”

“這古時候的國家戰爭也是夠可怕的,動則幾乎亡國啊,可爲什麼齊國沒有亡呢?是不是燕昭王出事兒了?”

秦飛雪好奇地問道。

張天元點頭道:“沒錯,公元前279年昭王死,燕惠王即位,中了齊國的離間計,棄大將樂毅用騎劫爲將,齊設火牛陣以少破燕,奪回所有失地。齊明刀也就是在公元前284年燕伐齊始至前279年齊破燕止。”

“怪不得齊明刀跟燕明刀那麼像呢,這裡頭居然還有這樣的事情。”

秦飛雪驚歎道:“我發現古代會用離間計的人才是最可怕的啊,好像很多歷史事件裡頭都跟離間計有關。”

“也是天不讓齊亡啊,就像當初天不讓燕亡一樣,想要滅亡一個國家,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張天元笑了笑道:“你要找燕明刀,那邊那些就是燕明刀。”

“果然長得挺像的,這個應該是燕明刀裡頭的圓折刀吧?”

秦飛雪問道。

“嗯,燕國的主要刀幣就是明刀,由於在這種幣面上鑄有一個0字符號,此字的形態變化很大,對於它的解釋,諸家各異,有明、易、燕、召等,故而又稱易刀、燕刀、明刀。”

張天元點頭道:“一般來說,燕明刀分爲圓折刀和方折刀兩種,圓折刀一般說來是一種體形較大的刀,長約128135釐米,寬1619釐米,重約14克。”

“其型式與尖首刀相同,只是刀的面紋有一個燕字,背文分別有左、右、內、外、中,並配以其他文字,這可能是紀範文。”

“它的刀身與刀柄連接處呈圓形。背文比較複雜,多以易字及左、右字,如左、左一、左上、左易、易邑、右、右上、右六等。”

“至於說方折刀,又叫磬折刀,它一般體形較長約124133釐米,寬1517釐米,重1218克,有的僅重14克,這是個別現象。”

“其刀身與刀柄連接處是方折,古錢家稱這種方折爲磬折。”

“其字體長大,雄偉豪放,風格上近乎即墨刀的文字,背文有左一;下、右邑、右一;八;邑外爐等符號,外有工、行、化等單字。”

“燕昭王派遣樂毅伐齊,佔領其七十二城,達六年之久。在齊國所鑄造的刀幣也有圓折的,頗厚重,通常視作燕刀中的珍品。”

“圓折刀有減重現象,相差可至三釐米以上,大約是惠王時出的,在此期間一方面因爲齊國的將領田單失敗,齊國的領土盡失,另一方面又與趙國失和,連年戰爭,造成經濟上的困難促成了貨幣減重現象。”

“此後,燕國可能推行了一次貨幣改革,廢止了圓折刀,改用方折刀,款式仍舊,重量減輕。”

“革新之後,好像安定了一個時期,又開始減重,末期的方折刀既窄又短,鑄工粗糙,但數量反而不如初期多,學者們推斷可能是燕王在遼地所鑄,但不久就被滅亡,故而所出不多。”

聽張天元說這些,秦飛雪不僅沒有絲毫覺得煩悶的意思,反而是拿出了自己的手機,將張天元所說的東西記錄了下來。

“小雪,其實你沒必要這樣的,我說的這些,你如果仔細去看書的話,書上都有的,咱們做古董這一行的,除了要有經驗,知識積累也是必不可少的,不然就算是讓你忽悠以下客人,估計你都做不到的。”

張天元笑着說道。

“知道了天元哥。”

嘴上雖然這麼說,不過秦飛雪卻並未停下手中的記錄。

張天元看她那麼認真,也就沒有去阻攔。

他大概目測了以下,這裡所擁有的所有古錢幣超過了兩萬多枚,接近三萬,而光是刀幣估計就得有將近一半了,可以說,目前咱們國家出土的刀幣,你在這裡都能找到。

這是非常令人驚訝的一件事情。

張天元去過很多店鋪,有專門經營古錢幣的,可是都從未見過如此齊全的刀幣。

不光是刀幣,布幣也同樣十分齊全,樣式也很多,只是在數量上比刀幣少了很多而已。

“王老闆,你怎麼會有這麼多的古錢幣啊?難不成你從一開始做古玩生意,就專精做這麼一樣嗎?”

張天元忍不住又問了一句。

因爲他這疑問實在是太大了。

如果他沒看錯的話,這裡的這些古錢幣絕對都是真貨,這簡直就像是發現了一座寶庫啊。

其實除了之前所說的布幣和刀幣之外,這裡頭還有一些數量稀少,但是價值卻更加昂貴的特殊古錢幣。

只不過張天元沒指出來而已,他也是生意人,不想幫別人擡價。

我國錢幣有近5000年的歷史,大體可分爲春秋戰國時期的刀幣、布幣、蟻鼻等,秦代的外圓內方錢、唐代的通寶、宋代的年號錢、清末的“宣統通寶”,品種有數萬至數十萬種。

齊、燕、趙等國的刀幣,韓、魏、秦等國的布幣等年代久遠,比圓形錢稀少,價格昂貴。

這個就不多做解釋了。

存世數量少的錢幣還有唐代叛軍史思明佔領洛陽後鑄的“得壹元寶”,後發現“得壹”兩字不吉利,便改爲“順天”,鑄“順天通寶”。

這兩種錢幣傳世很少,“得壹元寶”尤其罕見,爲稀世珍品。

此外,如1972年在吉省庫倫旗一遼墓中發掘的“大康六年”紀念銅幣,也是罕見的珍品

1984年在寧州賀蘭山出土的西夏“光定元寶”篆、真書體對錢,引起藏界轟動

迄今爲止僅發現一枚的南康“大齊通寶”、西漢時的“國寶金匱直萬幣”等,均堪稱幣中的“孤品”,具有極高的收藏和投資價值。

而偏偏這些珍寶,在這一對古錢幣裡頭居然也能找到幾樣,雖然數量也極爲稀少,可正因爲稀少,它才彌足珍貴啊。

未完待續。

第二一零一章 廳中風水第三九八一章 死訊第四三二五章 猛將第四六八二章 張天元出手救人第六八一章 翡翠的性價比第二零七六章 無知者無畏第四六八三章 童子尿第七章 大書法家的墨寶第四五三一章 大棒和蘿蔔並用第一二六章 幕後大股東第一二六四章 交通意外第三八四二章 按錢論罪第一六零八章 大腿和胳膊較勁第四三八章 身份第三二五零章 奢侈的雜物罐第三九九四章 劫富濟貧?第七十七章 皇陵旅遊區裡的交易會第四零七一章 太歲(一)第三一零五章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三零二七章 獨特的冰裂紋第二九六一章 面紅耳赤爭贗品第四四三章 女婿初登門第二九一一章 十二主神黃金雕像第二零九九章 太上熔爐第三九零五章 魯正風被抓第二一四章 翡翠帝國第一五七一章 身份暴露第一七二四章 孤島深處第一七二二章 拿光、拆光、吃光第二九一零章 人心險惡第二零六三章 開天闢地第二三五九章 又要撿個漏?第四三八八章 安布羅修斯家族第二四零三章 離了他地球就不轉了?第一一五九章 昂貴的古堡第三五五三章 李蓮峰(二)第四五六二章 地主也沒錢第一九零五章 聰明的人第四三零四章 雞血石雕九龍壁第一八一零章 讓你一招!第一一零八章 這個拍賣師不簡單第二二一三章 硬着頭皮吹牛第一六九三章 這個老闆有點牛第四五六二章 地主也沒錢第二一四六章 傳說中的長明燈第一五八五章 高手在民間第二零六章 開解標王第七十七章 皇陵旅遊區裡的交易會第三九八六章 囂張保安,神秘乞丐第四五五四章 製作紫檀手串第二零七四章 玉陽子和邱宇第四三五零章 普蘭迪的不安第五六零章 南柯一夢第九五五章 人逢喜事精神爽第四二九一章 貪婪的佣金第三七六五章 鐵證第三三八八章 以牙還牙第四八零四章 兇中兇第三四八七章 湖筆第二一四零章 出土物第四一一七章 姍姍問姻緣第四四八二章 難以接受的飲食習慣第一六九七章 選鑽記第二一四零章 出土物第五四七章 老宅子第四四三三章 寶玉和英雄(二)第三三五零章 玉鳥第四零二八章 與龍談判第三六三零章 清代龍盤第四二七二章 嚇唬雙狐第九四三章 三年不見紅,見紅吃三年第一三四零章 博物館的黑名單第四四七五章 賣不出去的好東西第三四五七章 鑑賞會第三九一二章 生意上門第一九五五章 飛來的瓷器砸頭第三零二九章 真金不怕火煉第三九八一章 死訊第一零一三章 唐刀第三五四四章 寶華街第四零九八章 華山真人碰到了殺師地第三七二三章 賣壺第三六五二章 天雷圖瓷碗第二五五章 玉雖美,然而玉中含血第四四二八章 雲中君與大司命(二)第四二三零章 巨大地宮第二零四章 悶聲發大財第二五四一章 古怪重器第三零三三章 拔出蘿蔔連着紅薯第一九六六章 長見識了第一一九四章 土夫子師徒第三五二五章 奢侈明瓷第五九六章 內比都翡翠公盤開幕第四八二二章 戈壁中的綠洲第二一九五章 瘋子還是智者?第一七二八章 天涯淪落人第三零八一章 銀盒裝玉碗第六二九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一七七七章 極品鑽石礦第四七三章 溫水煮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