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四六章 黃金消失之謎(一)

bookmark

雖然這些關於寶藏的線索都是支離破碎的,不過可以看出古賢會的野心,這幫傢伙分明是想把全世界古代的秘密都掌握到自己的手中。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各類寶藏。

因爲不管做什麼事情,最缺的還是金錢,有了寶藏,自然就有了金錢。

這一次古賢會派人來富城,主要設計到的是三件事兒。

第一件事兒就是朱紫衣的魔畫,他們要做的就是得到朱紫衣的畫,然後通過化學手段去合成失魂引這種藥物。

第二件事兒就是尋找慈禧富城行宮寶藏。

只可惜古賢會並不知道,這慈禧留下來的寶藏已經被張天元先行弄走了。

或許正因爲他們找不到寶藏,纔會想要將鐵柱娘辛辛苦苦收藏下來的花錢給帶走吧。

關於朱紫衣的畫,張天元已經問過鐵柱了,鐵柱說他娘當年的確是收藏了一幅畫,署名也是朱紫衣。

只可惜那幅畫早些年因爲一場火災給全燒了。

張天元知道鐵柱沒有撒謊,所以也就沒多問。

他對那幅畫並不是特別感興趣,只要古賢會的人得不到,他就安心了。

這一次古賢會到富城來的第三件事,也是張天元一直以來非常關心的事情。

那就是尋找中國歷史上消失的黃金。

黃金這東西,想必大家都聽說過。

張天元尋找到了那麼多的寶藏,目前所擁有的黃金也不過才三百噸左右。

聽着不多?

那你需要知道的是,我們國家的黃金儲備也才一千多噸而已,而這個黃金儲備,在全世界排名第六!

排名第一的美國,黃金儲備是八千多噸。

聽起來好像都不多對吧?

如果我們翻開史書以及一些資料進行分析就會發現,古代的黃金真得是非常多的,尤其是在兩漢之前。

以前張天元也很困惑這個問題。

不過古賢會幫他把詳細的資料都給整理出來了。

中國古代黃金的一個重要用途就是皇帝用它賞賜給文臣武將,因此,皇帝賞賜黃金的情況是考察當時黃金總量變化的一個角度。

秦漢時,黃金爲當時流通的主要貨幣,官方賞賜、饋贈動輒就是以千萬計,當時中國的黃金之多,令後世驚奇。

秦漢時的黃金之多,常令後世驚奇不已。

顧炎武的《日知錄》、趙翼的《廿二史劄記》對此均有專門論述。

下面是趙翼的歸納:

古時不以白金爲幣,專用黃金,而黃金甚多。

尉繚說秦王,賂諸侯豪臣,不過三十萬金,而諸侯可盡。

漢高祖以四萬斤與陳平,使爲楚反間,不問其出入。

婁敬說帝都關中,田肯說帝當以親子弟封齊,即各賜五百斤。

叔孫通定朝儀,亦賜五百斤。

呂后崩,遺詔賜諸侯王各千斤。

陳平交歡周勃,用五百斤。

文帝即位,以大臣誅諸呂功,賜周勃五千斤,陳平、灌嬰各二千斤,劉章、劉揭各千斤。

吳王濞反,募能斬漢大將者賜五千斤,列將三千斤,禆將二千斤,二千石一千斤。

樑孝王薨,有四十萬斤。

武帝賜平陽公主千斤,賜卜式四百斤。

衛青擊匈奴,斬首虜萬九千級,軍受賜二十餘萬斤。

昌邑王賜故臣君卿千斤。

宣帝既立,賜霍光七千斤,廣陵王五千斤,諸王十五人各百斤,賜孔霸二百斤,賜黃霸百斤。

元帝賜段會宗、甘延壽、陳湯各百斤。

成帝賜王根五百斤。

王莽聘史氏女爲後,用三萬斤,賜孝單于千斤,順單于五百斤。

莽末年,省中黃金,萬金者爲一匱,尚有六十匱,黃門、鉤盾、尚方,處處各有數匱。

可見古時黃金之多也。

趙翼所列舉的這些黃金數量,雖然據《廿二史劄記校證》的校證者王樹民先生說,有一些小的筆誤,但基本上都可以在《史記》、《漢書》的“本紀”和“列傳”中找到出處,足證當時中國的黃金數量之大。

《漢書》記載西漢皇帝賞賜黃金100多次,《後漢書》記載東漢皇帝賞賜黃金9次,兩次賞賜的黃金數量總共約爲92萬斤。

這個大約就是三百噸左右。

這麼多的黃金直接拿去賞賜屬下,足見當是兩漢的黃金儲備有多麼恐怖了。

試想想,現在中國敢用這麼多的黃金去賞賜下屬嗎?

顯然不太可能。

從史書記載兩漢皇帝賞賜黃金的情況變化來看,東漢皇帝賞賜黃金次數不足西漢皇帝賞賜黃金次數的10%,賞賜次數減少了90%;

東漢皇帝賞賜黃金總額2萬餘斤只相當於西漢皇帝賞賜黃金總額約90萬斤的2%,賞賜金額減少了98%。

由此看來,中國古代黃金大量失蹤的時間似乎在西漢東漢之際。

但是,分析西漢前期與後期的情況,前後也有巨大的差異。

漢昭帝以後,皇帝賞賜黃金總額2萬餘斤,只相當於漢武帝以前皇帝賞賜黃金總額87萬餘斤的3%,賞賜金額減少了97%。

當然,漢武帝賞賜黃金數額巨大,在兩漢皇帝中是個特例。

如果不考慮漢武帝的情況,只比較西漢其他皇帝賞賜黃金的數量,漢昭帝以後6個皇帝在91年中賞賜黃金總額相當於漢景帝以前5個皇帝(包括呂后)在66年中賞賜黃金總額的39%。

西漢後期皇帝賞賜黃金總額比西漢前期也出現了大幅度的下降。

因此可以推斷,中國古代黃金失蹤,在漢武帝時期就已經開始,而不是在西漢東漢之際。

爲什麼漢武帝以後中國黃金就開始大量地失蹤呢?

對此,這份資料裡頭有幾種不同的推斷和說法。

其一,黃金被用於佛事使黃金日少一日逐漸缺乏。

顧炎武《日知錄》卷十一《黃金》載:“宋太宗問學士杜鎬曰:‘兩漢賜予多用黃金,而後代遂爲難得之貨,何也?’

對曰:‘當時佛事未興,故金價甚賤。”

趙翼在《廿二史劄記》卷三《漢多黃金》載:

後世黃金日少,金價亦日貴。蓋由中土產金之地已發掘淨盡,而自佛教入中國後,塑像塗金,大而通都大邑,小而窮鄉僻壤,無不有佛寺,即無不用金塗。

以天下之計,無慮幾千萬萬,此最爲耗金之蠹。

加以風俗侈靡,泥金寫經,貼金作榜,積少成多,日消月耗。

故老言,黃金作器,雖變壞而金自在,一至泥金、塗金,則不復還本,此所以日少一日也。

(未完待續。)

...

第一二七四章 更加精準的龍相第二零九五章 琉璃火鳳第三六四一章 四言救命第一四七五章 勝利會師第三二三一章 皇家陶瓷 2第三四二二章 備受爭議的畫作第一一一零章 心理魔術師第四一二六章 最後一關,決定奪魁的關鍵第三零八二章 打折的貓膩第一一三二章 不要內鬥要和諧第三七五八章 刁難第一八六二章 一山更比一山高第三五三一章 樑瘋子第四四零八章 交易中的意外第三零六八章 有人要收購傑裡的作品第七零零章 稀世之作第一五二章 翠玉一條街第七四一章 神秘谷第七九零章 大明星第二六六九章 年少氣盛啊第一章 風水寶鑑第四零九零章 五行全金第二十一章 玉龍髓第一零九五章 私立博物館第四一七六章 白日做夢第四三六零章 古怪的推銷商第二一一二章 東漢末年的大墓第一三四章 狗屎地出高綠第三二八五章 鬼市傳奇第一零四一章 美夢與現實第七二五章 秀才遇到兵,有理也沒用第一零九八章 大佬第一零七六章 才女和衣冠禽獸第一七三二章 林中小屋第三七五零章 八卦鏡第一七零四章 活下去的信念第一八二章 標王第二一二五章 被無知毀掉的文物第三一四零章 不懷好意的請柬第二一九五章 瘋子還是智者?第四三二九章 瘋狂的託託(一)第一八零一章 同仇敵愾第二四三七章 門口來了賣書的第一八六零章 太姥爺第一五八五章 高手在民間第一六五五章 好好經商還不夠第四七六一章 亂象第五五四章 聶震的園林夢第四七七八章 不聽他人言,吃虧在眼前第二二一六章 超級潛艇第四五四七章 猞猁第一五七七章 珠寶的故事第四七八八章 腳印第四三一四章 紫金釉第三四五零章 龍袍第三三七九章 徽章第一二五章 珠聯璧合第四三三七章 價值百萬歐元的檯燈第六零一章 不可再生的翡翠第七四五章 殺狼第二四三四章 神醫的名著第二五九零章 家鄉來人第八一八章 奪寶開始第一八五四章 葉老爺子的宴會第三一零章 制定規則的人第一六五二章 糟粕還是精華?第五七八章 抵達緬甸第三三二章 良渚神器第一九八七章 踩錯人了第四三九零章 嘲笑和挑釁第一二八三章 半截鯊魚第一八零零章 引君入甕第一四五零章 毫無PS痕跡第四六一章 籌碼第一三九四章 阿木錯第二零六五章 氣場干擾第七六八章 賤第二六九二章 石樹的真面目第四一三三章 並列第一第四零四五章 緩釋膠囊第三七四零章 狡猾的美國鏟子第三零五四章 有意思的山料第二一九二章 棄牌第三八八六章 不經意的劫數第六一二章 隱形富豪第八五一章 吃貨的節日第三一六二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二一七二章 兩塊玉璽第三九二四章 墓事兒(一)第二三零五章 賣不賣是個問題第三四九零章 沒落的聖地第一四二四章 樸實或者愚昧第二七二六章 百駿第二五四九章 豐臣將軍號第一一二九章 整死人不償命第二一二三章 被破壞的風水寶地第三四二零章 膽小餓死,膽大撐死第四一零二章 神廟第四四四八章 孫月文(二)第七二二章 紫羅蘭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