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三一章 皇家陶瓷 2

kpm創立於1751年。

當時普魯士國王菲特列大帝特許毛料製造商威格利成立柏林瓷工坊。

不但爲其提供場地,還特准其享有原料關稅自由權。

但最終因無法突破技術上的困境以及七年戰爭的影響,此雙重原因迫使威格利於1757年無奈放棄。

1761年,商人葛茲戈夫斯基接收威格利瓷器製造的機器以及人力,並四處招募受過嚴格訓練的塑型師以及畫師,並取得皇室許可將工坊更名爲“柏林皇家瓷工廠”,儘管作平在藝術上和技術上的水準相當高,仍舊於1763年因財政困難而停產。

同年菲特列大帝決定收購kpm瓷廠,並以國王之名,將勃蘭登堡選帝侯爵徽紋上的“藍色權杖”作爲商標。

250年來的延續發展,從制模,塑型到繪彩,kpm仍是當今世界上少數仍堅持全手工製作的工廠之一。

並且,kpm也是世界上唯一所有產品可以以純白色銷售的瓷器手工工廠,同時它又可提供種類繁多的裝飾圖案,有些餐具的圖案裝飾可達19種之多,其尊貴之處還在於雕工精緻的浮雕和手工精湛的花飾彩繪。

“傳統並非保留灰燼,而是照料火焰。”這句話即是普魯士君王菲特列大帝和kpm關係的真實寫照。

因爲沒有菲特列大帝的藝術鑑賞和全力推展,就沒有kpm今日在傳統中不斷創新的斐然成就。

普魯士地區皇室侯恩索勒家族的國王,沒有一位能像菲特列大帝一樣,擁有如神話般的人格與傳奇性的政績。

菲特列大帝有句名言:“衆人皆生而有福。”

這位才華橫溢的國王,無論在建築、繪畫、音樂、文學均有傑出的成就。

他積極研究建築學,親自繪製藍圖,進而落實成爲普魯士具特色的代表性建築;

他向當代繪畫大師拜師學藝;

跟從以音樂聞名的拜魯特威廉娜女爵學譜寫歌劇以及器樂作品,並親身參與首演;

他撰寫法文詩、國家哲學及歷史相關論文,還跟被尊爲法國思想之父的伏爾泰書信往返長達四十二年之久,並視伏爾泰爲心靈知音。

年間普魯士藝術,被尊稱爲“菲特列大帝時代的建築及繪畫”,尤以建築藝術影響最大。

因爲他興建了外觀華麗的波茨坦皇宮;又以洛可可藝術建造無憂宮,表達他內心豐富的藝術感情。

藝術眼光獨具的菲特列大帝,將瓷器的功能融入普魯士皇宮日常生活之中,對於kpm創新求變的發展與營運,有着舉足輕重的影響;

他不僅掀起精緻典雅的生活風尚,更帶動歐洲宴會文化。

由於普魯士是奢華品的大宗出口國,在世界上享有極高聲譽的kpm瓷器精品,於是隨着各地的經銷商,行銷至全世界各地。

1765年,菲特列大帝首次委任kpm爲波茨坦新皇宮訂製“波茨坦宴會餐具組一號”,不但成爲替衆皇宮量身定製皇室餐具組的濫觴,更以超凡優雅的美感,造就獨特的原創力。

隨後,他分別爲波茨坦皇宮、佈雷斯勞皇宮、柏林皇宮、無憂宮、夏綠蒂宮,向kpm訂製了總計21組宴會餐具組及450件單獨品,其中的“洛可可”風格宴會餐具組如:

浮雕裝飾系列、古希臘羅馬風格裝飾系列、新風格裝飾系列,均爲塑型大師麥爾(friedricheliasmeyer)創作。

麥爾的自然風格花卉,搭配彩色及金色裝飾的手法,全部符合皇宮廳堂的色調及室內裝潢。

自菲特列大帝將kpm瓷器提升爲皇家外交贈禮後,形成普魯士王國的傳統。

kpm瓷器從此成爲俄羅斯、法國、英國、西班牙、北荷蘭、瑞典等各國宮廷收藏的珍寶。

後來的普魯士君王,均用kpm瓷器來點綴宮廷的裝潢,或是拿來炫耀。

菲特列?威廉二世執政期間,kpm開始定期參加學院展覽,工坊藝術家因而得以參加藝術教育機構舉辦的課程,開創古典主義的藝術作品。

菲特列?威廉三世統治期間,kpm瓷器達到藝術上另一高峰,特別是彩繪技術上的突破,例如瓷器表面搭配最精巧的金色裝飾、模仿寶石或金屬材質以及馬賽克鑲嵌細工等,帶領觀賞者透過奢華的感官世界,進入洛可可風格後的另一個新紀元。

藝術愛好的菲特列?威廉四世掌政期間,特別爲鍾愛愛的兩座皇宮,重新訂製菲特列大帝曾經使用的皇家瓷器餐具組,讓古典主義中失去光華的洛可可獲得嶄新的生命和評價。

1840年以後,市民階級在經濟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委託訂製日常用品的人數與日俱增,純欣賞用的藝術品的需求同樣提升。

與普魯士國王有百餘年曆史淵源的kpm瓷器,也逐漸進入尋常百姓家。

尊重傳統和超越時代,爲kpm奠定深厚藝術基礎。

在不斷挑戰和撞擊出新的方向下,kpm時時處於潮流尖端,勇於開創當代的風格與精神。

18世紀,kpm設計嚴守古典主義樣式風貌,後半葉則展現自身獨特的原創力,並融合菲特列大帝時代所影響的建築風格,及建築相關的裝飾藝術。

19世紀後,kpm的作品除形塑各種樣式及裝飾花紋外,還特別包括金雕、花卉彩繪及城市景物等,因而躍上歐洲瓷器製造的頂峰。

至19世紀晚期,kpm創作偏向於歷史主義的富麗彩飾,喚醒人重新認識精美的彩繪、具前瞻性的釉料使用技術,以及在花卉與風景繪畫上,以營造溫和氣氛的畫風。

20世紀,kpm開創劃時代的藝術趨勢。

1919年,因歷史的淵源更名爲“國立瓷工坊”,正式成爲國營企業。

但在瓷偶、器皿設計、餐具塑型、彩繪創作等作品的表現,依舊持續亮眼;

無論重製傳統及創新作品,都備受讚賞,例如“純樣式”的“純潔”餐具組、巧妙融合創痛與創新的自然風格餐具組,使其在國際舞臺上居於屹立不搖的地位。

最值得讚佩的是,二次大戰後三十年,kmp投注無數心血,將其過往已“遺失”歷史資料、檔案、範本、圖書館等珍貴資料,運至“kpm瓷器博物館”。

1981年,這些跨時空的珍貴文獻和藝術品,呈現在世人的面前,也重振柏林身為文化及藝術之都的名聲。

如今一想到德國名瓷,首先浮上人們的腦海。

前者是歐洲發展瓷器之濫觴,而崛起於差不多時代的kpm卻是由雄才大略的普魯士皇帝一手培養興起,直至今年度過250歲生日,合作對象皆爲以皮革出名的bv、超跑bugatti等超級名牌,尊貴氣勢無人能敵。

kpm的演進史,就是藝術史,也是人類崇尚工藝與美的證明。

第二三二三章 衆裡尋翠千百度第四七四章 一千萬搏兩億第四四三六章 囉嗦皇帝,精細傢俱第一六六五章 穩賺不賠第一七六一章 黃金面具第四四四四章 海獸葡萄鏡第四七七一章 江湖騙子(一)第二六二零章 拿生命當賭注第一三五七章 血檢第二零一八章 陰陽師第六一九章 老師傅生氣了第一二二六章 闊別一個月的電話第四零八三章 有靈氣的古董第三一二七章 名牌埃文斯第三三二章 良渚神器第三八九章 樹化玉第二五七七章 六分半書第四二零零章 可怕的魯班術第一七九二章 大聖護嬰第一四八零章 多少錢也不賣第三四六四章 自家博物館的影響力第一六五一章 神奇的清涼油又來了第五十九章 堪比神藥第四六一零章 滅僵 2第一一七五章 爺孫情深第二九七零章 清風道長第三一八九章 民史通典第四三一九章 重傷的奧爾默,憤怒的張天元第四一七零章 高古瓷第二八一四章 六幅特別的畫(二)第四六九九章 貧窮限制了你的想象第五八七章 象牙絲上的微雕第二六五六章 來錢真快第四一四八章 暗門,滅蟲第九十六章 鬱悶的碰瓷者第一七二九章 無敵艦隊第三九六一章 邪門的事情第一二三五章 護短的老爺子第一二二八章 釣大魚第三九七一章 被盜第三六八七章 天真的發財夢第三一七五章 三件重器第三五二二章 暗格第四七四三章 只看到贏卻看不到輸第一三六章 一刀天堂,一刀地獄第三六七七章 騙術(一)第二五零章 玉礦第五十一章 打靶第八六四章 小吃省第四三五七章 大有來頭的戒指(二)第四五五六章 如繁星一般衆多的珍寶第一七九四章 充實的工作生活第三四八二章 贗品更貴第四七三五章 專家都對他畢恭畢敬!第一三零九章 毒物第一七四三章 畫冊的秘密第七三零章 巨型翡翠第一零五五章 其實英國也浪漫第二六四一章 古賢會第二六四四章 失魂引第三六七二章 多看多聽少說話第二三六七章 亂局第二五二二章 圈套第三九零零章 賴賬第四七二七章 黑鎢砂第四一三六章 張天元錯了?第三二八七章 萬曆古書第六五七章 萬事大吉第二四四零章 幫點小忙,賺點小費第二三二六章 極品中的極品第三八九八章 斬蛇第四七一四章 認輸第三二九四章 倒爺的崛起第一一六二章 御用畫家第三一九七章 小攤主的小聰明 1第九五八章 95%的人花95%的錢買的是95%的贗品第二六七六章 賭漲卻難贏第四二三四章 走不出去的墓葬第一八一章 六扇“門”第二四二三章 狐狸尾巴第四一三零章 騙子的把戲 2第五一六章 大小姐的嫁妝第四二六七章 最被低估的瓷器第二五五章 玉雖美,然而玉中含血第九四六章 國民老公解石頭第六零八章 翡翠的裂綹第一九八章 聯合投標第三七一六章 離開師父真不行第二六八八章 黃玉鼻菸壺第一七四二章 飛機圖紙第六三零章 願賭服輸第三九三八章 充滿藝術範的機關第三六六八章 木葉盞(二)第二九一六章 無暇是爲假第二八九三章 貨賣有緣人第一三一四章 答案就在石門之後第二四二六章 又見琺琅彩第四二九八章 現實版的驚險遊戲第三一一六章 凱撒權杖第二五三零章 隨侯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