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一三章 算是老太太的遺言吧

bookmark

老太太很認真地說道:“我知道,這個要求有點過分了,人們收藏,爲的就是能夠升值,很少有人是爲了收藏而收藏的。”

“不,一點都不過分,其實不用您說,我也不打算賣。”

這話張天元說起來有點違心了。

雖然保羅·拉米熱的東西很好,但這是對老太太,對西方銀器收藏家而言的。

對他來說,這就是能夠變成錢的收藏品而已。

當然,這是他之前的想法。

一旦他答應了老太太的請求,那麼肯定就不會將這東西賣了的,反正他的神羅博物館也有西方藝術品展覽館,雖然說並不大,也不是主流,可是裡面的東西卻都是一等一的好。

大不了以後將保羅·拉米熱的銀器收藏起來,放到裡面進行展覽也好,對他來說,這不是什麼做不到的事兒。

他可以答應,也可以不答應,對方無法逼迫他,所以這一切,都是他自己意志的體現。

說句真心話,他對西方藝術的興趣有限,比如說那些動輒數千萬,甚至上億美金的油畫,他明知道很好,也知道好在哪裡,可就是不喜歡。

相反,在國際市場上價格不算昂貴的國畫,他卻更加喜歡。

這就是審美的區別了。

他並不歧視歐美人的審美或者歐美人的藝術品。

他只是不喜歡而已。

不過有一點你必須得承認,或許是因爲歐美佔據了這個世界的話語權,而且大多數都是發達國家,所以導致了西方藝術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是完全超過中國藝術品的。

張天元最初想要蒐集歐美藝術品的原因,也就是爲了錢。

既然有人喜歡,就多從歐美人士手裡頭賺點錢,也沒什麼不好的啊。

“呵呵,我相信你年輕人。”

老太太在柳憐的攙扶下站了起來,然後說道:“跟我來吧,我過去從你們國家收集了不少的好東西,你可以過來看看,有喜歡的就帶走吧,不過那些東西是要給錢的,我想去世之後,把我的遺產捐獻給古董文物的保護。”

“那是當然。”

張天元也沒想白要別人的東西,那樣會讓他感覺心裡頭很不舒服,好像總欠別人人情似得。

他不知道老太太這裡有沒有古董珠寶,但是先看看再說吧,如果有的話,就買走,沒有的話就不要提了。

總感覺自己像是一個趁火打劫的大壞蛋。

“天啊,您這裡怎麼有如此多的上浦老銀器?”

進入老太太的私人展覽館,張天元眼睛一下子就直了。

這裡擺放了大量上浦的老銀器。

張天元初期的時候在上浦那邊弄過古玩店,所以對上浦的老銀器非常熟悉。

2006年首都第一歷史檔案館曾宣佈了一份“光緒三十二年中國參加意大利米蘭賽會史料”。

從這份史料可知,1906年,意大利米蘭舉辦世博會,在上浦經商的廣省人嚴其章曾奉南洋大臣、兩江總督委派赴意大利參會。

他以上浦虹口桃源坊的寶興公司和上浦新馬路的永發昌公司及江南商務局名義選送的參展物品中,就有上浦本地製造的金銀器。

雖然史料上沒有明確說明,送去參加米蘭世博會的畢竟是上浦哪家銀樓製造的金銀器,但上浦本地造金銀器參加1906年世博會卻是不爭的事實,這比1926年石頭城幾家銀樓造銀器參加費城世博會的歷史早了20年。

上浦銀器爲什麼能被挑選出來參加世博會?

這得益於20世紀初上浦銀器的蓬勃發展。

具有財富保存、觀賞、陳列、生活實用等多重價值的銀器是近年來收藏界的新寵,而近代上浦銀器的異軍突起更令人驚訝。

近代上浦銀器的異軍突起並非偶然。

考古發現表明,早在北宋時代,上浦地區就有銀器出現了。

1974年,上浦考古工作者在修復北宋末期修建的一座寺廟——松江方塔時,在地宮內發現一精美的漢白玉石盒,石盒內有釋加牟尼佛像,像的兩旁擺放有兩隻刻有落款的銀盒。

1972年寶山月浦南宋譚思通夫婦墓葬中發現的28件金銀器是上浦考古史上的一件大事。

墓中出土的銀器不僅有通常所見的婦女佩飾品,如鎏金鴛鴦戲荷銀墜飾、s型髮飾、化妝用的瓜棱形銀盒,還有銀匙、銀筷、銀執壺等。

這批銀器工藝精湛,裝飾紋樣充滿詩情畫意,顯得清秀典雅。

明代,上浦銀器工匠們熟練地應用捶揲、塹刻、圓雕、鎏金諸技藝,製造出諸多華麗濃豔、設計精巧、用途廣泛的銀器。

1997年盧灣區肇家浜路、徐家會路李惠利中學墓葬羣中發現的明代金銀器物中,不僅有裝飾華麗的佩戴性飾物,還有杯、壺、盅等酒具和盤碗等飲食器。

其中的一款銀絲髮罩做工細膩,圖案精美,代表了明代上浦銀器的較高水平。

清朝乾嘉時代,上浦已成爲“萬商雲集”之地。

使用和儲備銀器成爲社會生活中炫富的一種手段,不僅富貴人家使用銀器擺件和實用銀器,就連佛界也未能免俗。

1993年,在修繕上浦市文保單位西林圓塔時,發現1839年大修時放置在塔內的一個葫蘆瓶,瓶內發現的50餘件文物中,就有銀佛像、鎏金銀觀音像、鎏金銀神像、銀記事片等。

此時,以製售銀器爲主要業務的銀樓也應運而生。

乾隆四十八年,上浦第一家銀樓——“老慶雲銀樓”建立。

1819年左右,“楊慶和銀樓”出現。

明清時代上浦經濟的富庶、社會風氣的奢華和銀樓的出現,爲開埠後上浦銀器的勃興奠定了歷史基礎。

1843年,上浦被迫開埠。

19世紀50年代中期起,上浦代替廣省成爲中國的商業貿易中心,20世紀初上浦發展爲中國的經濟、金融中心。

伴隨經濟迅猛發展的是上浦人口的急劇膨脹。

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不僅爲上浦帶來了財富,也將各地的器物、技藝以及不同的社會風俗帶到了上浦。

上浦銀器呈現出百花齊放、爭奇鬥豔的熱鬧景象。

上浦開埠不久,外國銀器便隨着外國僑民來到上浦。

值得一提的是,外國銀器並不是出口上浦的貨物的大宗,往往是夾雜在玻璃器皿或鐘錶等洋雜貨中而來。

至於最早的外國銀器什麼時候進入上浦,現在尚無考證。

第三六五六章 珍珠鏈不如破煙盒(二)第一九九九章 兇險的天斬煞第三二五一章 周芷巖的紫檀木筆筒第一七七章 土豪的世界第二二九二章 警覺第四七五一章 張天元看走眼了?第二二五八章 幾天完成了二十年的事兒第二四六零章 流浪海外的真品第三五九零章 古玩坑人榜第二五六六章 咒術石板第四零五七章 宋少請客第二二一一章 我的太姥爺第一六零四章 把柄第四四二三章 巨人之硯(一)第二三二九章 悠閒的競標第一五二二章 名品陶器第六零四章 睜眼說瞎話第三六八五章 收網第四二九八章 現實版的驚險遊戲第四六四四章 樹怪第七一七章 野味大餐第四四一章 愛搭不理到高攀不起?第四七五四章 好東西,對半分第二九八章 蕭何月下追韓信第二一三零章 下墓第一一三一章 成立一個組織第一八六六章 玉嬌龍第二八四七章 沒人要的寶貝?第一五九零章 古瓷市場的禍水第二一八章 刨墳?第八一五章 古墓探險第一一一六章 收藏的寶庫第九五四章 這心理素質太差第三六九章 不愛紅裝愛武裝第一五一九章 老掉牙的娃娃親第三九三九章 難得的戰國瓦當第二一零六章 天降驚虹,大功告成第四八一七章 兵馬俑的詛咒第二四一四章 玉葫蘆第二二七章 沒羽箭和小李廣第八六二章 賜字第二一四零章 出土物第一三七四章 智者第三三零九章 考覈通過第四五七三章 巫師與風水師第一七六四章 遺失的聖物第二一二二章 保護現場第一五零七章 特效清涼油第二一四二章 玉琀第一六零一章 有病別放棄治療第三八四章 皮膚病第一三五八章 太后娘娘第一七二零章 不惜一切代價施救第一五一二章 小廟容不下大佛第一四零五章 在哨卡遇到了奇葩事兒第七九一章 木子冰第七十四章 臨摹米芾的畫第三七三二章 正氣硯第三二三七章 人渣的畫還是很好的第四一六章 戒指和藍寶石第三八八九章 暴殄天物第三零六二章 絕版畫?第五六零章 南柯一夢第六九一章 機場搶包客第一五七章 盤玉之法第三零三三章 拔出蘿蔔連着紅薯第三一二四章 真的是個套兒第二七八九章 收藏家陳貴第四六七一章 這個外國人是棒槌第二四零七章 化腐朽爲神奇第八十五章 國寶中的國寶第二一零三章 佈局第一二一零章 安全防盜第三三二六章 奇怪的老人家第一七七九章 兄弟情深第三九零五章 魯正風被抓第三六零零章 被騙的辛酸(二)第二三零零章 二王之爭第一二四一章 暴露了第三九四九章 完美破解第三四二九章 唐伯虎的油紙傘?第三二九章 “2014年上浦制”第三六零八章 自作聰明還是失誤?第四四六一章 關門打虎,小心被吃(一)第八八一章 有錢人的遊戲第一四四二章 神鷹巢穴的信息第一二三三章 比古董更值錢的東西第四二五九章 純屬巧合第二三零章 古墓機關第三四七七章 美人瓷第一三八八章 頓悟第四八四五章 巨大的棺材第三九三三章 危險的暗河第九七五章 君子不奪人所好第三七二零章 美國老鄉家的寶貝第二六三三章 身份暴露第二六八六章 皁角村第一七七二章 阿蘭朵第一五零九章 雪獒成了哈巴狗?第一零一零章 賣古董之 聲東擊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