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三九章 春日至寶

“把那些屍體處理了,還有這帳篷裡的所有東西都收拾了,然後秘密送到我的農場去,這個老先生厚葬了吧,錢我出。”

張天元嘆了口氣,抱起牀上的小女孩,然後拉着小男孩的手道:“以後你們兩個就跟着我吧,總歸是不會讓你們吃苦的,你們的爺爺臨死前能把你們交給我照顧,說明他信任我,我也希望你們不要讓他老人家失望。”

“嗯!”

小男孩劉宇重重點了點頭。

回到農場,張天元將兩個小孩子交給了柳憐她們去照顧。

女人天生就有一種同情心,聽了兩個孩子的故事,那是真得痛哭流涕啊。

反正張天元也不太會照顧小孩,她們喜歡就讓她們先照顧着。

他自己則給溫蒂打了個電話,給兩個孩子辦綠卡的事兒就交給溫蒂了。

本來他是想着將兩個孩子直接送回國,或者送到食魚族半島去的。

但是想想孩子的爺爺剛死,就這麼送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恐怕會出事兒,不如等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再送過去也不遲。

處理完了這些事情,他纔來得及將劉老頭收藏的那些東西拿出來欣賞。

有趣的是,老人家自己還對某些古董進行了分門別類。

你比如有一套***日至寶”。

將的就是四件跟春天有關係的瓷器。

春日裡,萬物復甦,百花爭豔,空氣中瀰漫着淡濃相宜的芬芳,令人不禁沉醉。

你看,瓷器之間,百花盛開,並且,是這般明媚動人,千嬌百媚,芬芳馥郁,萬紫千紅。

寒梅報春。

自古便有“寒梅報春”之說,“無意苦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梅花的綻放,不是給冬天增添動人的顏色,而是要給人們帶來春的消息。

這第一件便是民國時期,由居仁堂製作的“寒梅報春”全手工粉彩筆筒。

它高13.5釐米、直徑11釐米,上面的梅花枝虯然而生,花則凌然綻放,顯示出梅的錚錚鐵骨。

龔自珍在其名作中述道:“梅以曲爲美,直則無姿;以欹爲美,正則無景;以疏爲美,密則無態。”

這幅梅圖正恰如其分地表現了這種風格。

“居仁堂”瓷器是1916年袁世凱稱帝后,派人在景德鎮督燒製作的一批以水分和粉彩爲主的“御用”瓷器,工藝水平能媲美清官窯,可以說是景德鎮瓷器日漸衰落時的一朵奇葩。

桃花笑春。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這是裡的桃花,豔麗無比,又和愛情婚姻有扯不清的關係,所以後來便有了“桃花運”一說。

這第二件是產於清朝康熙年間的“葉翠桃紅”粉彩大盤,它直徑44釐米,是一種觀賞性的盤子。

盤子上是一株桃樹,桃花灼灼盛開,桃葉青翠欲滴,仙桃鮮嫩醉人,真乃人間極品。

仙桃數爲九個,九九歸一滿則虧,“九”在古代代表着長長久久,天長地久的意思,加上仙桃,祝壽的意味非常明顯。

盤子的底部,有“大清康熙年制”的印章,當是在康熙年間製作的。

杏花鬧春。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看來,杏花註定和春要連在一起。

這第三件是產於清朝雍正年間的“杏林春燕”琺琅彩碗,口徑15釐米、高6.5釐米,上面的圖案便是賞心悅目的杏林春色。

柳色掩映之間,一株紅杏嬌豔欲滴,粉嫩粉嫩的,在枝上羞答答盛開,杏花旁,是兩隻翩躚飛過的燕子。

還有題詩曰:“玉剪穿花過,霓裳帶月歸。”

有詩有畫,有花有鳥,真是一幅醉人的花鳥圖。

“杏林春燕”說的是科舉期間正值杏花盛開,考中進士的人,天子會接見賜宴,燕的諧音便是“宴”,所以,杏林春燕有祝福舉人們及第登科的美好含義。

碗底有“大清雍正年制”的印章,說明是這個時期作品。

牡丹傾城。

牡丹“若教解語能傾國,任是無情也動人”,豔冠羣芳,是花中的王者,所以,作爲壓軸戲,她最後一個出場。

這第四件就是產於清朝雍正年間官窯的鬥彩貫耳瓶,叫“花開富貴”,高34釐米、口徑8釐米、腹徑16釐米、底徑10釐米。

上面的圖案便是雍容華貴的“花開富貴”牡丹圖,你看葉子有綠有藍,做了一個對比,牡丹花瓣肥大,富貴氣息撲面而來,花色有黃的有紅的,有黃紅相間的,有粉白的,爭奇鬥豔。

牡丹是富貴的象徵,所以是宮廷和富貴人家的常用裝飾花卉。

瓶底有“大清雍正年制”的印章,應爲此時期所做。

不得不說,這老人家真是用了心了。

這四件瓷器,都是非常珍貴的,老人家如果拿去賣錢,那可是能賺回不少。

只可惜這些東西沒給他帶去好生活,反而是讓他丟了性命,當真可悲可嘆啊。

將這四件瓷器挑了出來,張天元準備直接交給展飛帶回國內去,也算是能湊成不錯的展品了。

有這種需要珍稀收藏的,自然也有能夠升值的。

張天元就從阿三搶去的那個袋子裡發現了幾枚有意思的硬分幣。

隨着經濟水平和物價水平的提高,我國的硬分幣作爲最小面額的貨幣已經逐漸退出流通市場,而有關其身價暴增的傳言則屢見不鮮。

眼下,“天價”的高帽兒再次“謎一般”飛出,這回其蓋到了硬分幣上……

近日,一則名爲“分幣身價暴漲,你還有嗎”的消息在網絡上被大量轉發,小時候連買糖都不夠,在地上看見了也不撿,常年積壓在存錢罐裡面的硬分幣現在“身價暴漲”。

其中,1981年1分的硬幣市場價格已經高達1500元,和麪值相比,上漲了15萬倍。

該消息稱,1979年發行的5分硬幣、1980年發行的2分硬幣和5分硬幣、1981年發行的1分硬幣和5分硬幣,在錢幣收藏界被稱爲“五大天王”,如今每枚的身價已經高達上千元,全套5枚已飆漲至萬元以上。

除了“五大天王”外,另外4枚幣因價格也較高,同樣受到關注,分別爲1955年的1分硬幣、1957年的1分硬幣、1992年的1分硬幣和1992年的2分硬幣,它們每枚的價格都在200元以上。

而老人家的收藏裡面,這些東西都是成套的,拿去賣錢倒也不錯。

第三三五零章 玉鳥第一一四二章 無聊的把戲第三二六九章 福特汽車的英雄第九三九章 曹老闆第三三四一章 歲月留聲機第三七八五章 緣分第一零九一章 做人嘛,高興就好第一零四一章 美夢與現實第七六五章 戰友情第一三一一章 破解機關第三二八五章 鬼市傳奇第二一四一章 人殉第三七九一章 泰和重寶第四四二零章 一代硯師第三六八六章 彎着腰撿錢?第一九八四章 被糟踐的名字第二三三五章 誰能懂我?第四五四章 馬照跑,船照走第三六六四章 接頭第三八三零章 爭着送禮第二六四一章 古賢會第七七八章 萬事俱備第五九三章 山百合的罪孽第五九七章 好運寶寶第三八四五章 三清茶碗第一零八六章 貨比三家第三三五七章 真假田黃 1第三二九七章 梅子青釉筆洗第五八零章 都是爲了翡翠毛料啊第二七九二章 拜師成癮第四二五四章 棒槌的要價第九六七章 一艘破船第三一三七章 收套第七十四章 臨摹米芾的畫第四一八六章 真實的摸金校尉第一七九五章 博物館遇到對手了第三二七九章 真正的舌燦蓮花第四三八一章 斷劍第二零九零章 李淳風的傳人?第三五一零章 玉搔頭第一八八三章 老師傅也被難住了第三九六三章 死灰復燃的神目族第一六六四章 無巧不成書第七三九章 踏入野人山第四七七三章 小封魔符第一七七五章 人沒死第一零八七章 世界第一第四四三四章 大拇指上的霸氣第七四六章 進山找人第八九五章 “同牀異夢”第四五一六章 沉香妙用第一二三四章 臨陣換將第一六八零章 雷切爾第三七五四章 應驗第三六三八章 古代善本《戰國策》第四五二二章 三界之靈植第三三六章 老建築的新生命第二六二零章 拿生命當賭注第三九四四章 毒井 2第八二九章 老碗會第一二二四章 鄭和走過的路第三四四七章 老芋頭第一五六七章 傲慢與偏見第一八七零章 照片第三九八一章 死訊第三九七五章 備戰第二九五四章 任性的收藏家第一六四五章 機密事件第三三一章 作古玉器第一零七一章 一明一暗,同時進行第二一二三章 被破壞的風水寶地第一七零零章 一個人的中標第六六八章 就差一點第八零五章 給臉不要臉第一九一章 中東土豪第一三四五章 不用熱臉去貼冷屁股第四二四零章 絕望與希望第二九二八章 拜師學藝第二一八五章 特殊的骰子第二一七章 榮歸故里第一八零九章 就是比你懂得多第二九零章 帝都第一泉第八二四章 琉璃廠和潘家園第三五三章 從專家到大師第四九四章 五五開第四五八七章 貪婪的莫瓦少爺第三九六六章 十萬火急第二二二章 有備無患的大殺器第一八一二章 人以類聚,物以羣分第四三二四章 燙手的油畫兒第八三七章 騙局第二六六七章 絕不讓價第二一八章 刨墳?第三五三二章 潑墨仙人圖第二七四章 椅子的玄機第四二七章 豪門聚會第二六九章 天元玉皇第四七一一章 都是好寶貝啊!第二零九二章 百鳥朝鳳玉第四三一三章 帝王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