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三五章 罪人(二)

從此,煥文開始了脫胎換骨的改變:他剪了辮子,脫了馬褂,學着巴黎人的打扮,穿起西裝三件套,腳上是一雙擦得鋥亮的繫帶皮鞋,筆挺的圓翻領白色襯衫,頭髮染得烏黑油亮,一掃身上原本的鄉土氣,從僕人變成了公司僱員,這無疑是邁上了一個臺階。

中國當時的特產,在運通公司裡應有盡有,絲綢、茶葉、地毯、瓷器、古玩和漆器,煥文雖對絲綢茶葉略微在行,但古玩以前還從來沒摸過,只在南潯張家做工時見過這些到處擺放的值錢玩意兒。

不過一旦上手的機會來了,他很快就觸類旁通,欣賞和把玩古董到後來成了他一生最大的樂趣。

煥文天資高,凡事進取,幹起活來又很賣力,並且對市場有天生靈敏的嗅覺,很快就被任命做了掌櫃,漸漸成了公司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通運號的生意並不是一帆風順,剛開始時,法國人不熟悉也不習慣中國的東西,所以光顧的人並不多,連茶葉和絲綢都不好賣。

盧芹齋曾描述過當時的處境:“我們賣什麼都賠,除了古董。……就這樣,在經歷了初期的虧損後,我們不再做其它產品的生意,而是主攻古玩市場。”

地毯、字畫、玉飾、漆器、官窯瓷器和鼻菸壺在巴黎的店裡琳琅滿目,非常搶手,往往來不及上架就出手了。

古玩是一本萬利的生意,一隻宋代的小白瓷碗從西山以10塊大洋進價(約合1.5美元),通運轉手就能賣1萬美元的高價,一尊陶瓷觀音以300大洋(約合45美元)的價格從和尚手裡請來,被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以50萬美元收購。

通運號的生意果然財運亨通,但已經不適合煥文做下去了。

張靜江把他的金錢和心思都用在了中國革新上,並於1908年決定擱置通運公司的事物,毅然返回中國輔佐孫中山的開國事業。

而煥文卻沒有追隨滿懷愛國熱情的張靜江回國效力,他對政治不感興趣,寧願留在法國搞些古董繼續賺錢,自此,兩人分道揚鑣。

但煥文對張靜江一直極爲敬重,並且心懷知遇之恩,一生將張靜江尊爲偶像。

因爲如果沒有他,煥文也許走不出窮困的家鄉,頂多在張家做一輩子的僕人。

如果不是在張靜江手下摸了六年古玩,煥文這鄉下孩子也不會懂得掌眼識貨。

總之“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由此,他的人生又上了一層新臺階。

煥文28歲那年,他自己的鋪頭在巴黎開張了,店名“來遠”,取貨自遠方來之意。

按照中國的傳統,他拋棄了出生時父母給他起的“一般”的名字,也給自己起了個新名字來轉運:“盧煥文”從此就搖身一變成了“盧芹齋”,這是他人生階梯的第三步。

平日的盧芹齋很忙,在歐洲大陸到處奔波尋找商機,他是個非常謹小慎微的人,他留意每一筆交易的利潤,凡事都鉅細靡遺的記在本子上。

古玩的利潤一般能達到成本的2-8倍,……比如1913年他花了5.55法郎買入一個龍泉窯的瓷瓶,同年就以46.25法郎的價格出售,是進價的8倍;一個屏風進價是138.75法郎,以513.70法郎出手,賺了四倍。

歐洲人偏愛的東西尤其好***如18、19世紀的陶瓷,雖不是盧芹齋最喜歡,但在20世紀初的確是他最賺錢的玩意。

盧芹齋在淘寶與鑑寶方面真的是身體力行,同時他深諳中國文化之道,談生意懂得入鄉隨俗。

他自己這樣回憶:我們在上浦和帝都兩地的辦事處天天都辦流水席,準備一大桌子酒菜招待上門的客人。

我們吃住全包,於是我們的辦事處就成了當地古董買賣的中樞。

誰手上有好東西,我們都是第一個見到的。

這樣一來,我們從南到北,可以說控制了整個中國的文物市場。

1914年偶然的機會,盧芹齋去到紐約,當時的紐約經濟蓬勃發展,到處都是熱情奔放並癡迷於中國古董的人,相比於經濟放緩且受戰爭陰影籠罩的歐洲,紐約纔是古董生意的天堂。

盧芹齋意識到:“戰爭已將藝術中心從巴黎轉移到了紐約。”

1915年3月,他的“盧芹齋來遠公司”在紐約開業了。

盧芹齋深知:想要成功,必須信譽卓著,因此他悉心營造名望和贏取信任。

除了在穿戴上一絲不苟,他的舉手投足同樣優雅。

他言談審慎,從不誇誇其談,還寫得一手漂亮的好字。

即使在他人生中最輝煌的時刻,他也待人謙恭,從未有過一點趾高氣昂。

平時的言談中,也是一口一個“鄙人懇求”、“貴館”、“請允許鄙人冒昧地”諸如此類的謙詞。

他從不忘記道謝,無論是有求於人還是純粹出於恭維。

在美國人眼中,一個有教養的歐洲人能有如此的修爲也就罷了,但一箇中國人竟如此具有紳士風度,則着實令人驚訝。

對於華人的仇恨和偏見,使得許多私人收藏家一開始也同樣對盧芹齋缺乏信任。

1918年12月,當盧芹齋向小約翰·洛克菲勒推銷一件中國古董花瓶,對方卻懷疑這是一件贗品。

他在信中寫道:

瓶底做工不夠精細,讓我對它所屬的年代有所懷疑。還有其它一些地方也讓我不放心。姑且不說標價不太合理,如果沒有其他專家鑑定其真僞的話,我想我是不會掏錢的。所以,如果你希望我不要去諮詢其他古董商中的行家,那我就只能放棄這筆交易。

更有甚者,小洛克菲勒還在信尾附言:

您能否寄一張瓷瓶修復前的照片給我?

盧芹齋想方設法來讓客戶相信自己的可靠,所以他待人接物總是非常殷勤,他回覆說:

您對我的信任有所保留這完全可以理解的。畢竟這是我有幸第一次和您打交道。但是,請您相信,我絕對不會欺騙您。如果一件東西真假未明,我是絕對不會出手的。

1912年1月1日,民國成立,內憂外患的中國一片混亂。

但對盧芹齋來說,好戲纔剛剛開始。

他藉助在國民黨中的人際網絡,同時不惜花錢打通關節、渾水摸魚,寺院、陵墓和私人收藏他無所不及。

此時正值其前恩主張靜江輔佐革新居功至偉,成了孫中山最器重的人,在國民黨內風頭一時無兩,成了掌管黨產的“財爺”。

第一二八一章 海下宮殿第四一五五章 鬥狐第三四四三章 一口價第四零五一章 四方來水第三四四七章 老芋頭第四零七零章 諸葛又皮癢了第八四六章 四世同堂第二六八九章 好玉難玩第二三零九章 千萬別以貌取人第三八五八章 宋代香爐第四八二三章 沙城之旅第一一九四章 土夫子師徒第三一五六章 竹雕市井圖(二)第四九五章 白日夢未必不能成真第三一七九章 褚遂良的書法第四四三零章 玉香鐲(二)第一四一一章 小鷹發威第九五五章 人逢喜事精神爽第一七四四章 黑水花蛇第一一四二章 無聊的把戲第四八一一章 龍泉美器第四八三五章 金錢的誘惑第一四四八章 狡猾的百里夜啼第三九九五章 烏城風水街第一三三二章 防患於未然第四六八一章 消失的大和尚第四零七零章 諸葛又皮癢了第三七六五章 鐵證第四一五一章 抓捕第四零一三章 小江南第九七三章 變天了第二一九二章 棄牌第四二二章 都是受害人第二七七一章 古錢冊子第二九零零章 毫不留情啊第六五八章 有料子沒錢第三七六零章 庸才害人第一一九五章 老太太想抱孫子了第三四五五章 老馬上當第四一零八章 寧拆十座廟不破一樁婚第四三九七章 三神器第二零七一章 問題好像大條了第三七零九章 金寶買玉(一)第一三四三章 收藏家論壇第一七五六章 天師殿第二二二五章 黑骷髏第一二二一章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第二七二三章 宋版書第四一五八章 黑木一間之死第八六九章 還是自己買的舒服第一三二五章 大人物的支持第四六一三章 一件雕花古牀第一一六章 不是白日夢第二八二四章 戰爭寶藏(一)第一九九零章 一樁大買賣第三一六一章 展飛的君子之道第九章 關於地氣的大膽嘗試第三二一四章 潛在的棒槌土豪第八八四章 重禮第二一二七章 可怕的蚊子第三五九四章 古玩的魅力第二八一零章 黑暗畫風第一二三零章 堅決不做冤大頭第七五一章 財帛動人心第九八二章 後臺的用處第三八二五章 石雕廠老鄉第九九三章 國印之妙第二五九三章 古代科技第二二一五章 神羅號全能艦船第三九五章 贗品也值錢第八七零章 劉姥姥進大觀園第一二六六章 故弄玄虛第二一四章 翡翠帝國第一八五零章 我其實不想要貴的第九九四章 老祖宗的技藝第二三五二章 擔子太重不想背第三六五三章 古董行裡都是演技第一二三三章 比古董更值錢的東西第二八零二章 石屋第二九三零章 品位第一六二八章 一心工作未有妻第四五五七章 探險家凱文斯頓第三五六六章 招魂第二零六二章 不比較不知道厲害第一五二章 翠玉一條街第一三三五章 隱形富豪第一一零八章 這個拍賣師不簡單第一四九二章 雪獒們的狂吠第六零六章 新廠玉第二九零七章 青花梨壺第二零六三章 開天闢地第二三四四章 這就是命啊第五五八章 敵敵畏的故事第一八八八章 真兇(一)第二八二二章 天價銅像第八二二章 石中皇后第三五八二章 假古董第二一四零章 出土物第四五一章 “危險”的航行第三五九二章 藥師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