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七五章 古怪花錢

這一次來舊金山,張天元感覺還真得是相當不錯,總算是不用空手而歸了。

更何況,撿漏只是一個開始,他真正的計劃卻是要利用斯蒂芬·貴諾,把這傢伙老爹的那些好東西全部都給搞到手。

想到這裡,他笑得更燦爛了。

接下來,斯蒂芬·貴諾給張天元看的是用盒子裝着的一些銅錢。

裡面大多數都是不值錢的貨色。

不過其中一枚花錢,卻是讓他眼前一亮。

這是一枚清代“唯吾知足”藉口花錢,直徑358毫米,厚28毫米。

這是一枚奇特精美的花錢,面文由“隹”、“五”、“矢”、“止”四字,按右、上、左、下的順序,共同借用方穿作爲“口”部而組成“唯吾知足”四字,故稱“藉口錢”。

四個字本該都有自己的口,有各自的位置,當捨去自己的一半和另一個字相依相偎時,便有了蘊涵。

無論你怎麼讀,都能讀出不同的字義。

口立中央,方正平衡,用心體驗,似有深藏不露的喻示,錢文書法秀美,鑄工精整,銅質精良,觀之,使人愛不釋手。

錢文以篆書入手,排除楷書給人的生硬感,背文紉佩立意深遠,增其內涵。

此錢構思巧妙、匠心獨具、極富創意,背“紉佩”,語出《離騷》:“紉秋蘭以爲佩。”

紉,連綴。

佩,佩飾,比喻對別人所施的德澤或教益銘志不忘。

黃銅質,材質細膩精良,錢文清晰深峻規整有神韻;穿口方正乾淨,地張平整,黑漆古包漿老結,磨損自然,是晚清蘇江官爐所鑄花錢,俗稱“蘇花”。

此錢精工細作、精美可鑑,錢文秀麗遒勁,文意佳,富有哲理性,是一枚飽含人生智慧、可作爲格言品位的不凡花錢。

但是就這枚簡單花錢,錢界一直存在各種各樣爭議:先,是“唯吾知足”的解釋,一種解釋認爲在古文中“唯”與“惟”通,屬虛字。

“知足”是我國傳誦的爲人處世理念和修身養性的箴言。

《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禍莫大於不知足”,意爲克服無止境的慾念,就會避免羞辱;

走路知道適當休息,就不會精疲力竭,老子認爲人的要求與行爲都必須恰如其分,不能越自己應該和可能的範圍。

沒有任何災禍比貪得無厭帶來的災禍更大。

先哲的睿智之言成爲古今達人信奉的金玉良言。

在物慾橫流的今天,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而另一種解釋認爲凡不可告人的絕密之事,常稱“天知、地知、我知”。

“知足”之間一點斷就成了“唯吾知,足。”顯然這就屬於保密的需要和要求了。

這裡轉載川州劉爍賢《一枚構思奇妙的佩幣》:

明末清初,我國民間的秘密會黨天地會專爲其領掛佩者而鑄造的“唯吾知足”錢,其意思是告誡佩者要嚴守天地會內秘密,凡會內秘密,只能天知、地知,“唯我知”足也。

領們將此錢佩於衣衫之上,可起到天天警示的作用。

天地會起源於明末清初,活躍於全國各地,其宗旨是“反清復明”。

天地會所鑄“唯吾知足”錢,文字奇特,初看自右起按反時針方向讀爲“佳五矢止”,其意使人感到莫明其妙。

而此錢文妙在四個字共同借用銅錢中央的方孔,作爲“口”字旁用。

這樣一讀,前面說的四個字就是“唯吾知足”了。

此錢的構思真使人叫絕!

一是“唯吾知足”四字一般不易懂得讀法而正確讀出;

二是即使讀出,往往將“知足”聯讀,難解天地會真正用意;

三是我國民間凡絕密之事,常稱“天知、地知、我知”,此錢明鐫“唯吾知”而隱去了“天地”二字,會名也就隱藏其中了。

萬一此錢落入統治者手中,亦因難解其中奧妙,從而保全了佩者,真可謂構思巧妙。

關於背文“紉佩”的含義,錢界也存在着很多的爭論。

一種說法是,《錢幣與書法藝術》的作者之一劉紹明將穿左之字釋爲“佩”字。

語出《離騷》:“紉秋蘭以爲佩。”

紉,連綴。

佩,佩飾,比喻對別人所施的德澤或教益,銘志不忘。

另一種說法,帥照東認爲在《康熙字典》,雖無“佩”字篆書體,卻現與佩字同行第一字(古文“佛”)的篆書體,並現該篆字之右半部分正是背穿左之字,只不過是將第一筆轉彎延長而已。

雖然其沒有單人旁,但其起筆比《康熙字典》上的起筆要長,用以代替單人旁,與錢面文借方穿組字(唯吾知足)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由此可以斷定,字爲“佛”字的省筆篆書,背文可釋爲“紉佛”二字。

“紉”作連綴、柔軟而結實、不易折斷解,通“韌”。

“紉佛”即是召喚信奉佛教的善男善女做虔誠的信徒,普渡衆生,行善爲本。背文與面文的內涵是相互對應的。

“唯吾知足”錢背穿左文字爲“佛”字的省筆篆書,這一釋讀,說明該錢確是佛門所鑄禪繪錢。

至於何年、何地、何人所鑄等諸多之謎尚待有識之士解之。

第三種說法是對“唯吾知足”第二種說法和“紉佩”的第二種說法的補充。

我們認爲對於花錢中“唯吾知足”的第一種解釋應比較合適。

這是因爲,人們之所以會對天地會錢產生種種困惑,主要原因在於大多數錢幣學家對於天地會的性質和歷史不熟悉,把一些可能具有其他價值的錢幣當作天地會錢幣。

天地會並不是一個統一的會黨組織,一個天地會組織多則上千人,少則幾十人,規模大小十分懸殊。

乾隆中葉以後,我們才從清代檔案中現有明確的天地會活動,但沒有任何有關天地會有鑄造錢幣記載。

乾隆五十二年以後,清政府因鎮壓林爽文起義,對天地會進行嚴密搜查和追捕,遍及十幾個省份,逮捕大批天地會會員,也沒有一個天地會員的供詞說鑄有會錢的。

就地區而論,如果天地會內有鑄錢的傳統的話,天地會錢幣的現應多在天地會最爲活躍的閩粵地區,但那裡除了確有可考的平靖勝寶和洪德通寶外並無其他屬於天地會系統的錢幣。 (.)

第四五四一章 引雷符第四六零章 土包子坐遊輪第八三零章 八隻老碗的故事第二二八六章 四千的一萬倍第一四五五章 猛禽之仇第二一二五章 被無知毀掉的文物第四四四三章 跟斯特拉家族搶生意第三二四二章 古玩店被砸事件第四三六四章 先看貨,再談生意第四五三六章 危險的冰道第三四零九章 監守自盜(二)第二九八四章 最喜歡瑕疵的收藏家第一七二八章 天涯淪落人第四八五三章 怪異的死法第一三三八章 美食體驗館第三八六二章 古玩西瓜套裝第一二三七章 望湖樓第二四二六章 又見琺琅彩第二六七八章 撥雲見日第七四零章 尿遁第五七四章 翡翠公盤第二十章 南詔密地第二四八九章 重量上的微妙差異第五八五章 涼蓆?第四一九五章 扎紙人(一)第四二三九章 死亡的威脅第一五三六章 絕妙的標記方法第一五一六章 盈利的博物館第二二五零章 海上轟鳴聲第一三一九章 靈車第一七二四章 孤島深處第四八三二章 魔鬼城第二零一三章 準提鏡第七六九章 狐媚第二六九四章 民間盜墓第一七四二章 飛機圖紙第三一六九章 證人第三四九零章 沒落的聖地第三三零六章 需要找專家鑑定了第一二四六章 驚天大漏第三零一九章 悍匪第一九七零章 青龍吸水第六二七章 公開解石第二四二五章 徐壽輝留下來的寶貝第一八八八章 真兇(一)第三六六四章 接頭第二三五五章 人怕出名豬怕壯第二九零四章 唐人街第四二二六章 龍三爺與青銅古樹(一)第三一三一章 法國宮廷御用寶貝第四七九九章 天師伏魔第八一零章 金導演你別慫第一九八六章 倒黴的高山流水第二二九六章 綁票第三四零八章 監守自盜(一)第二零零二章 江湖騙子?第二三九七章 冤大頭?第五二零章 好大的官!第一六七章 “寶”石到手第四五七零章 勾魂(一)第二二九章 心狠手辣第八九三章 悔之晚矣第四一二章 買房子的特殊癖好第二八九三章 貨賣有緣人第三一七四章 瓷藝第五二一章 捅了馬蜂窩了第三七零六章 羊皮捲上的地圖第一一零三章 腌臢王第二八九三章 貨賣有緣人第一一零九章 瘋狂的遊戲第二零九二章 百鳥朝鳳玉第二八四二章 六大寶藏(二)第九四一章 靠山吃山第四六六章 玩大了第一四五九章 做好自己的事情第四零零一章 協會的邀請第五四九章 官帽椅第四三六章 萬年琥珀第三三二四章 上門送珠寶第三八七零章 遷墳(一)第三十八章 鑽石第一零六四章 貧民窟裡的貴族第一零二一章 吹毛立斷第二四五四章 氣焰還挺囂張第二三八四章 無人機毀了第三七三六章 法國國寶第二四一七章 古錢幣第四零四五章 緩釋膠囊第三六三五章 史丹尼的錢罐子第二七九三章 九國志第二八七二章 會成長的風水法器第八八四章 重禮第三八六一章 惡人難改秉性第四五四二章 法器:冰雕佛像第二零九七章 法器自然是品級越高越好第一章 風水寶鑑第二六七三章 出色的人未必人品好第二三五九章 又要撿個漏?第一零三一章 畢生心血第一五四三章 即將消失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