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二四章 鏟地皮的都非“好人”

張天元在聽李雲璐說完這個事情之後,卻只是笑了笑道:“根特劉的做法或許混賬,但那就是鏟地皮的風格,我倒是覺得,他最大的失誤還是在於能力上有缺陷,居然會被那麼明顯的贗品給騙到,功力不夠啊。”

“你不同情那個老頭兒嗎?”

“當然同情,而且也瞧不起根特劉,但這能改變什麼?他說的那個香爐,在最低級的市場,也就值幾千塊而已,這就是現實。”

張天元回答道:“根特劉的做法是很無恥,但具體過程你沒看到,我也沒看到,不便評述,你因爲這個就不願意讓他做自己的師父,的確顯出了你很正義,可也太天真了,如果我告訴你,我也這麼收過東西呢?”

“不可能!”

李雲璐瞪大了眼睛說道。

“沒什麼不可能的,我們鏟地皮,總不能傻乎乎地告訴別人那東西究竟值多少錢吧?那不叫鏟地皮,那就叫白癡了,當然,有時候看到有些人可憐,我會多給點錢,但絕對不會按照原價給的。”

張天元實話實說道:“別的不說,就說我剛剛從蘭特手裡收到的那個茶葉末釉香爐吧,你們可能並不瞭解它的價值。”

“那能有多值錢?我看你根本就不想要啊。”

李雲璐好奇地問道。

“我怎麼可能不想要,那不過是一種態度罷了。”

張天元笑着搖了搖頭道:“你們可能並不知道茶葉末釉是什麼。

比較科學化的說法是:一種失透的鐵、鎂質結晶釉。科學的描述,於欣賞總是無甚助益。

對茶葉末釉的考證與分類,對欣賞者而言,也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簡單的說,茶葉末的的產生,根據考古的明證,已推溯至唐代。

唐時耀州窯,燒製了大量的茶葉末釉,上佳者,近於清代官窯。

唐之後,雖然茶葉末釉並未銷聲匿跡。

但似乎已淪爲一種副產品,甚至是殘次品,是一種工藝上的失敗。

這種失敗一直延續,直到清代,搖身一變,成爲宮庭秘釉,僅供皇室珍賞。

由於釉吐灰綠,儼如茶葉之色而故名。

釉呈失透的黃綠色,在暗綠的底色上閃出猶如茶葉細末的黃褐色細點,古樸清麗,耐人尋味。

茶葉末釉產生於雍正時期,早在唐代耀州窯及遼金的磁州窯也有類似的釉色。

但是,到雍正時,唐英把它和景德鎮瓷器的白瓷胎結合到一起,發明了這種釉色。當

初唐英定的名稱叫廠官釉。

茶葉末是《陶雅》一書中記錄古玩商人的叫法。

好的茶葉末釉很值錢,主要藏於帝都的故宮博物院中。

從傳世實物看,以雍正、乾隆時期的產品爲多,並以乾隆時的燒製最爲成功。

茶葉末釉中綠者稱茶,黃者稱末。

雍正時是有茶無末,乾隆時則茶末兼有。

釉色偏綠者居多,有的上掛古銅鏽色。

因具有青銅器的沉着色調,常被用來仿古銅器,所以又叫‘古銅彩’。

作爲中國傳統的溫顏色釉品種之一,茶葉末釉以其外形頗似茶葉細末而得名,它是釉料中含鐵﹑錳的結晶釉陶瓷。

其釉色黃,而中摻雜着綠,在黃褐色的底色中散佈着許多細小的綠色斑點。

由於配方和製作工藝的變化,釉色不盡相同,故有蟹甲青、鱔魚黃、蛇皮綠、老僧衣等品種。

釉面多數呈半木光。

它的製作有一定的偶然性,而且很講究技術,價值相當之高啊。”

“師父,您說這些沒用,我還是不懂,你就告訴我,它究竟值多少錢吧。”

李雲璐很乾脆地問道。

雖然問題有點俗氣,但卻命中要害。

畢竟這年頭,真正的好東西到最後不都要靠價錢說話嘛。

張天元笑了笑道:“現在世界上大藏家追捧的茶葉末釉瓷器大部分是清雍正、乾隆時期的,它們的拍賣價格高得讓人咂舌,最少也值500萬元,價高者達1500萬元。”

“這麼高!”

李雲璐吐了吐舌頭,確實被嚇到了。

雖然她家裡很有錢,不過她也知道這些錢不是一個小數目。

“我的天啊師父,您真得是一個大奸商啊,根特劉在您的面前,那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根本不值一提啊。”

“這孩子,怎麼說話呢。”

張天元乾咳了兩聲道:“雖然茶葉末釉瓷器很值錢,但是你們應該知道,越值錢的東西,這仿品也就越多,如果你們以後遇到了類似的東西,可千萬不要着急去買啊。”

“師父,既然話說到這裡了,那您乾脆就給我們講講怎麼鑑定這茶葉末釉瓷器吧,我好像在爹地的收藏裡面看到過類似的,就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李雲璐想了想道。

聽到這話,張天元心中頓時打起了歪主意。

反正李蓮峰那傢伙的藏品都是來路不正,自己何不將其弄到手呢?

他笑了笑道:“茶葉末釉瓷器的鑑別方法,暫時不夠全面,我只能把我的一些經驗告訴你,但也不要迷信。

從宮中傳世品來看,清代茶葉末基本都是西江景德鎮御窯廠所稍早,數量多、品種全,製作精美,主要集中在雍正、乾隆二朝,嘉慶、道光、咸豐、光緒朝也有燒造,但數量不是很多。

其中雍、乾二朝特色比較鮮明。

嘉慶初期茶葉末釉瓷器仍然延續乾隆的風格,有着較高的水準,嘉慶後期,瓷器質量開始下降。

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仍有燒製,但是已經逐漸衰落。

嚴格來講,我們最需要注意的還是乾隆和雍正年代茶葉末釉的特點。”

“師父您收藏的這個就是乾隆時代的吧?”

李雲璐問道。

張天元點了點頭道:“不錯,乾隆茶葉末首先是胎體細膩,瓷質緊密,胎壁比雍正時略厚,釉面勻淨,有的帶棕眼和絲文,光澤瑩潤,釉面色調有深淺之分,深者略顯黑褐,淺者因黃色釉面上小黑點密集較多而顯黃色,釉色偏綠者居多,俗稱‘蟹甲青’。

一般器足爲黑褐色,仔細觀察會發現足部釉與露胎釉相接處有刮削時無意留下的一圈小鋸齒狀邊緣。

乾隆茶葉末釉瓷器造型繼承了雍正樣式,也有仿古銅器式,還有創新樣式。

款識上,多在器物底足內篆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少數是四字篆書‘乾隆年制’,個別寫於器物口邊六字篆書款。”

第五五七章 緬甸翡翠公盤的消息第二一四九章 摸金符?第二七零二章 木心兒第一一九二章 曲線購買第三四五三章 大意失寶 2第四五五二章 賺得多,花得多第三一八八章 與虎謀皮第二零二八章 認輸的南華老人第四二三四章 走不出去的墓葬第四二二二章 頂門器第八零二章 自我感覺良好第九二九章 被寵壞的孩子第一九零章 賭石三絕技第二九五三章 美國特色交易第二四七章 玉器收藏第一八一零章 讓你一招!第三八九七章 血木第三一七章 洛城鑑寶第四一四三章 改名第四二七一章 法貝熱彩蛋第三二八八章 稀世珍品第四五八三章 圓光術 2第三三七三章 商周重器(二)第四三四六章 跟着老闆混第一三一零章 水車第四八二三章 沙城之旅第四五二零章 天價第四三三三章 鬥寶(一)第三一七六章 美器第一零六五章 人渣和大師第四五三六章 危險的冰道第一零六一章 魂歸故里第二三三章 午夜槍聲第五十九章 堪比神藥第一零零四章 乾脆娶個石頭回家第一五四四章 一家小店第一六五二章 糟粕還是精華?第一二一一章 賬本第三六一八章 交易擱淺了第五八二章 佛塔之國第一一二九章 整死人不償命第八八六章 唐寅、仇英第三四一零章 湯普森家族第四一七七章 走暗功第三七七章 命犯桃花?第二七六六章 隨緣收藏第一三八三章 地球之星第二九三三章 透着邪氣的坐蓮童子第二九零章 帝都第一泉第四四八一章 貧窮的村莊第三一九六章 超人第四二六一章 哈德良長城第一九零八章 各界名流第三一三九章 喝斥第五八六章 象牙編織第二九五二章 溫蒂的愛情攻勢第一四零四章 超級改裝第一二五二章 三人聯手的名畫第二九八一章 集氣第一一一六章 收藏的寶庫第一一二五章 被遺忘的歷史第二十三章 霓裳羽衣舞第四四四零章 地下城堡第一二零零章 先下手爲強第二九七二章 樹可不能亂種第二一五一章 塞石第二三三七章 不服老也不服輸第二七一三章 老玉新工第四五二二章 三界之靈植第二四七章 玉器收藏第二一九一章 瞎詐唬第一五零章 醉酒的女人惹不得第三零七二章 異寶龍相第五八零章 都是爲了翡翠毛料啊第二一六二章 行動第二一三九章 粉紗襌衣第七零四章 孵化的雛鳳第三五零四章 驢老闆第三三一六章 買珠寶找對地方了第一六六九章 搞定投資第二三七四章 準備進山第二二一八章 船長和船工第四三五零章 普蘭迪的不安第三四一八章 小人物馬傑克第八七四章 回禮第一三六五章 古國秘事第三四九七章 被邀請喝咖啡第二二六九章 風水吊墜第四四一二章 明青花上的故事圖第七零一章 廢料與寶料第三三四一章 歲月留聲機第一九零一章 純血馬第一八三七章 福臨門第一六四零章 小白鼠第一二二三章 典籍殿堂第二七三六章 傳世哥窯(一)第六零一章 不可再生的翡翠第一五二零章 女兒是個香餑餑第三三四四章 限量版第二六五二章 街頭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