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六二章 教育徒弟

張天元繼續道:“之所以不用硯來調胭脂,這是有客觀依據的。

中國古代用墨的時候用硯臺,古畫顏料中的礦物顏料(重色)需用乳鉢細研,植物顏料(淺色)用水即可化開。

重色使用會用到硯臺,胭脂用作顏料,是淺色,只是以水化開即可,沒有畫家用脂硯。

繪畫中的紅顏色(朱)是重色,會用到硯,這就是所謂‘朱硯’。

所以,造假者是將‘畫眉硯’‘朱硯’‘胭脂’等概念混淆,藉助王穉登與薛素素的故事來混淆視聽。

其次,王穉登何人?

乃是明代萬曆年間的書法家,而所謂‘素卿脂硯’背後署名王穉登的銘文,書法軟弱披靡,一望而知贗品。

何況,像‘素卿脂硯’大小的硯臺,題字應作楷書。

再有,以薛素素學養,其文物鑑別能力絕不會差,而‘素卿脂硯’制琢粗劣不堪,硯面池上刻兩葉,不倫不類。

因爲所謂刻硯,桃形即刻桃葉,梨形即刻梨葉,榴形即刻榴葉,佛手柑形即刻佛手柑葉,而此硯交待不清,絕非名工所刻,也因此不可能邀薛素素賞鑑,‘素卿’上款純屬僞造。

此外,硯盒底部有‘萬曆癸酉姑蘇吳萬有造’款,除此,再無年款,而此年爲薛素素降生之年,一歲的年齡,又如何使用這方脂硯呢?”

張天元連番發問和扔出論據,直接把個死記硬背的攤販給聽傻了。

他賣了這麼多年東西,還頭一次見到張天元這種人,居然連如此冷門的知識都能記得清清楚楚,這還是人嗎?

他現在真得是無比的尷尬啊。

攤販灰溜溜地轉身逃走。

張天元倒是沒追,也沒必要追。

這種事兒他見過太多了,如果每一次都去認真對待,那還不得給他累死啊。

之後,他帶着劉金寶和李雲璐繼續在寶華街上逛,一直到晚上天擦黑了纔回到了住處。

這世面見到了,不過還得總結一下,不然徒弟們根本不知道你想表達什麼。

張天元煮了咖啡,然後跟兩個徒弟一邊吃着美味的點心水果,一邊閒聊了起來。

但凡涉及收藏的人,幾乎沒有人不做着“撿漏”的美夢,期望憑着運氣和眼光佔個天大的便宜。

從拍賣行到小地攤,目前各種撿漏往往是交學費的多。

靠撿漏換樓換車在業內不是傳說,但目前市場上處處遍佈“地雷”,就是行家也會一不小心中了“埋伏”,撿漏已逐漸成爲過去式。

即便如此,“撿漏”這一行當仍舊有着前仆後繼的羣體,相比舊金山大小藏家數十萬人的龐大羣體,以一線古玩商人爲主的舊金山及周邊的撿漏者,保守估計也有近萬人,從過去的單純撿漏,到現在的邊撿漏邊打貨,這一行當正發生着微妙變化。

張天元把自己聽到的,和見到的一些事兒,講給了兩個徒弟聽,權當是閒聊,但閒聊之中,卻能收穫很多東西。

之前他在電話裡跟妻子柳夢尋聊天的時候,柳夢尋也把帝都那邊發生的事兒給他說了。

兩個人的話題,自然是離不開藏品,離不開撿漏的。

上週四,專業“撿漏人”胡先生夫婦帶着一件瓶口破損的“粉彩人物六方瓷瓶”來到潘家園古玩城,瓶身上印着栩栩如生的“十八羅漢圖”,憑着多年從業經驗,他斷定這是一款宋代哥窯,價值不菲。

據介紹,該瓶口在“特殊運動年代”破四舊期間被摔出來一個小缺口,後來主家老太太因嫌瓶口破損處鋒利割手,用鉗子想將其夾掉,結果造成破損面積越來越大。

“撿漏”除了自身具備一定知識,背後還需有可靠的行家作爲技術支撐。

爲證實自己的判斷,他找到了常年有着業務往來的國家文物鑑定估價師熊勝華。

熊勝華的鑑定結果不免讓胡先生夫婦有些忐忑。

這款瓷瓶產於景德鎮民窯,根據瓷胎,用料等判定,是一款典型的清末仿哥窯瓷瓶。

“一方抵三圓,這是六方器型的珍貴所在。這件瓷瓶估價約5000至8000元,如果是完整的可達10萬元以上。”

這個瓷瓶是胡先生剛從鄂州農村入手的,爲收來這個瓷瓶,他先後跑了一年多的時間。

據其透露,該瓶的收購價爲8000元,很明顯,加上10多次往返遊說的車馬費,這筆生意明顯虧了。

隨同帶來的還有一件瓷碗,鑑定結果依舊是“大路貨”。

這次下鄉不但未有收穫,反而倒貼了不少,“農村可收到東西已經越來越少,目前精品貨源已近枯竭”。

像胡先生夫婦這樣專業從事撿漏的羣體,還有一個身份就是古玩一線商人。

他們的身影,在農村收藏市場甚至拍賣行處處可見。

再說老楊夫婦。

每天早上9時,位於潘家園收藏品市場不遠處的一家副食超市,店主老楊還是習慣性地在門口支起一塊收購牌“高價收購銀圓,瓷器,郵票,老版人民幣”,這塊收購牌已陪伴老楊走過了9個年頭。

90年代初,老楊夫婦下崗在家,迫於生計他極不情願地成爲了一名古玩商人,“當時覺得做這事很掉面子”。

當年他與大哥隔三岔五地下鄉“收貨”,每個月至少有一個星期吃住都在農村。

老楊回憶,每次外出回家總有不小的收穫,有時一個星期的付出,往往能趕上一兩年的工資。

“我兒子的婚房,還有這家超市基本都是那幾年賺來的。”

只要村裡哪兒有唱戲、趕集等人多的場合,哪兒就有他們的身影,在現場支起一塊廣告牌,就會有人上前詢問,拿出東西,幾元錢就能收到價值百元的東西,很平常,“以古錢,瓷器,‘特殊運動年代’藏品居多”。

令老楊最爲得意也最爲惋惜的一次撿漏,是於1994年在新洲農村收到一大一小的兩尊明代的真武大帝鎦金像。

主家告訴他,家中老伴去世時才告訴他家裡有傳下來的這麼兩尊神像,“老太太比較迷信,說這樣的大神在家裡供不起”,前後不足半個小時的交流,老楊便憑經驗以500元的價格將其拿下。

爲能賣個好價,老楊將這兩件寶貝足足在手裡捂上了好幾年,還曾攜寶前往國內各個大城市找過買家。

第四零七七章 從小處着眼第二九二一章 奇異的漢八刀玉蟬第一二零四章 地下城第四三九零章 嘲笑和挑釁第一五一七章 王公子上當第一五五七章 歷史上誰更狠第三四零一章 樹根第二六九六章 能人太多第四零六五章 金口直斷十數年(二)第一四四零章 風中搖擺第九零七章 誰是傻逼?第四二四四章 漂亮的卡地亞戒指第九零四章 白玉扳指第六四二章 壞事變好事第二三一四章 意料之外的賭局第九五一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一一零八章 這個拍賣師不簡單第二六六二章 柳憐的收藏之路第六五零章 真女漢子第一五七二章 酒桌上不談工作第三八七五章 得寶(三)第四六七零章 無雙譜第一二四七章 香道第三五八零章 破碎的吸塵器(二)第一三九二章 彩唐第四七八二章 陰寒之氣第九四八章 建國後不許成精第六二四章 神秘之地第一九四二章 殘次品玉扳指第二三二三章 衆裡尋翠千百度第四三六三章 輔首銜環第二五六七章 魔鏡(一)第三一九四章 人傻錢多?第二一零三章 佈局第二八九五章 報復第四零九五章 不合理的佈局第三零三六章 拍賣公司找上門第三六二一章 老友慕容德第二六六三章 瞎折騰第七三一章 如何分配?第二六三零章 料器第一八七四章 青銅村第二三一八章 自己人也不放過第三三一九章 藝術家榜單第二二三四章 有錢能使鬼推磨第二十章 南詔密地第四三一八章 用心良苦的屬下第一八七六章 怎麼應對天蠶娘子第一零七七章 這個鑑定師有點牛第四六六五章 美夢傷身第一五零七章 特效清涼油第二三七四章 準備進山第三八五一章 瓷枕第二七零八章 顧雲美的印章第二九一三章 重九惡七第一九七三章 財神騎龍第二零四章 悶聲發大財第四七五七章 三個翡翠大師的禮物第一七二八章 天涯淪落人第七四三章 瘴氣第一九零零章 西木蒼朮第二零八五章 巨型法器第一六八三章 迷失在交易所第四四八四章 抵達村落:不可接觸之人第四七六六章 華清宮第三零二三章 奇葩都聚在一塊兒了第二四八零章 九龍寶劍第四二四四章 漂亮的卡地亞戒指第四零五二章 一撮風第二四一七章 古錢幣第一一三三章 收藏者聯盟第三二一四章 潛在的棒槌土豪第三零一章 紅屁股第一六五零章 生疏的手法第五一八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二一六九章 棺中陪葬品第四六九七章 價值六億第三四三三章 盧芳齋第四四三零章 玉香鐲(二)第四五二章 朝陽公主號第三二七零章 兩枚沒人要的金幣第一零六章 造假坑人第三四四五章 手裡有貨不心慌 1第六六五章 運籌酒店之中,決勝百里之外第二四零五章 不起眼的小石頭第四六五九章 圖個刺激第一二四九章 突發奇想的交易會第二五七四章 曉妝染梅第三二一零章 西漢漆器第四零零零章 點石成金第四七三七章 老總們慌了第一一六零章 神犬第一八七五章 以假亂真的高仿第三五七七章 李老的收藏(二)第三四五六章 沙漠尋寶第四一三二章 被包圍了第二四六章 羊脂美玉第一九六零章 明器第七六六章 瑞雪兆豐年第一一九一章 青銅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