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六七章 木葉盞(一)

張天元等人都看得驚奇。

因爲這些事兒都是發生在他們眼前的,再加上掌櫃的之前講的那事情,他們大概能瞭解這老夏的爲人了。

掌櫃的心裡頭真是羞愧得緊。

之前他還口口聲聲說窮山惡水出刁民呢,這會兒卻覺得簡直像是抽自己的臉。

氣氛略微有點尷尬,老夏笑着取出了一件東西道:“知道掌櫃的喜歡古董,這一次我來美國旅遊,就帶了兩件家裡頭的東西,也不知道是不是真得值錢,如果喜歡的話,您就收了吧,不喜歡我帶走就是。”

“行,您拿出來我給看看。”

此時的掌櫃的因爲心裡頭比較愧疚,所以不管老夏拿出來的東西是真是假,他都打算去買的。

老夏拿出了兩樣東西。

第一件,是個鼻菸壺。

只不過這鼻菸壺有點獨特,它是竹簧福字鼻菸壺。

竹簧,又稱“翻簧”、“反簧”等名,約創於清早期,系地方官作貢品獻給朝廷的器物之一。

竹簧是一大發明與創造,代表着古人的智慧,至乾隆前期竹簧工藝達到高峰。

其製作工藝相當複雜,將竹子去節去青,留下薄層的竹簧,經過煮、曬、壓平後,膠合在木胎上,然後磨光,再在上面刻飾各種圖案。

竹簧單獨不能成器,所以叫做貼簧,裡層必須有薄木質層或附貼於器物的表面。

竹簧質地細膩,紋理清晰,其銜接緊密,接榫處毫無榫跡,被譽爲“天衣無縫”,深受皇家及收藏愛好者的青睞。

老夏的這件清代竹簧福字鼻菸壺,木胎掏膛定型貼簧。

壺體雙面滿工“福”字紋,採用竹簧工藝,紋飾做工精細,平雅素樸,雕刻手法精秀潤細,鏟地起線勻稱嚴謹,粘結、鑲嵌工藝精妙。

“福”字雕刻與貼面有平有直、有弧有曲,且有棱角,黏貼難度大。

先將竹簧枼薄如紙,始可轉折膠合,技巧之精,製作工藝更是繁瑣。

這種工藝不僅顯示了中國古代粘結、鑲嵌工藝的特點,而且展現了高超的雕刻技術,使這一工藝以其獨特而清雅的風韻,受到世人的喜愛。

剖析貼簧紋飾的工藝程序:

是將薄層竹簧先雕後貼,貼後磨光,光後再雕。

其雕法爲用平口切刀切好刻面紋樣的邊線,然後用大小鏟地刀鏟地,使紋樣突出在平面之上,繼而在刻面紋樣精心加工,細心修飾。

其工之細,在於“挑地”,平地鏟得平滑如鏡,圓渾如規,線條挺括,剛勁有力。

鼻菸壺整體粘貼、鑲嵌精膩,嚴絲合縫,無跡可尋,匠心之巧,無論從任何角度觀賞都令人讚歎不已。

這件竹簧鼻菸壺器物雖小,但彰顯了古代竹簧工藝的製作水平,蘊含着獨有的風格魅力和時代特色,收藏欣賞價值不言而喻。

“老先生打算賣多少錢?”

掌櫃的問道。

“我也不懂這些,您看着給就行了。”

老夏笑了笑道,顯得很是憨厚。

掌櫃的沉思了片刻之後道:“這樣吧,這東西我給您算一萬元好吧?”

“一萬?是不是有點太多了啊?”

老夏似乎有些吃驚。

“不多不多,這可是清代的東西,值錢着呢。”

掌櫃的笑道。

“那好吧,您在看看這個。”

老夏拿出來的第二件東西,是一個茶盞。

茶,在國人的生活裡扮演着有意味的角色。

既有“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日常,又有“琴棋書畫詩曲茶”的脫俗,可謂佔得務實又得虛靈。

國人又歷來講究“美食不如美器”的器用之道,對於茶器的用度則更爲挑剔。

一路走來,可以得見,在從粗放式羹飲向精細慢品的飲茶變化中,茶器亦由古樸向精緻進發。

細說起來,或許可以這樣形容:中國的茶具出於粗陶而精於瓷,精細之不足故紋路之,紋路之不足故顏色之,顏色之不足故雕之鏨之嵌之。

竊以爲,古樸雖好,但失之細;精緻雖好,但失之拙,而拙中藏細確是最妙。

這就是爲什麼“千年飲茶史,獨愛木葉盞”的原因。

老夏手裡頭的茶盞,就是木葉盞。

這一點,張天元一眼就瞧出來了。

他對吉州窯是非常感興趣的,因此產自於西江吉州窯的宋代名器木葉盞,自然也就被他非常關注了。

“這東西因盞內木葉紋路而聞名。

紋路原本不足奇,君不見母系氏族時代已有人面魚紋的表達,更遑論之後諸如海水紋、祥雲紋、蔓草紋等不一而足的系列刻畫。

木葉紋奇就奇在,它不是鏨的,不是雕的,也不是刻的,而是取自然界木葉經高溫燒製留在胎胚上的印痕。

這印痕,葉片筋絡俱在,葉柄和主筋醒目,有的甚至文脈亦清晰可觸。

且木葉姿態曲捲,熨帖盞內,彷彿是剛剛從哪一棵樹上不經意地落下,又彷彿隨時的一陣風又能將它吹走。

哪裡是烙印千年,分明是悠然倏至。”

掌櫃的顯然也是個中行家,手裡頭捧着那木葉盞,感慨良久。

張天元點了點頭道:“西江吉州窯與宋代同時期的北方磁州窯、閩北建窯同爲頗具地方特色的古代窯系,影響極大。

其中黑釉瓷是吉州窯陶瓷的‘代表作’。

這種被日本人稱之爲‘天目’的宋代吉州窯獨創的黑釉產品,種類繁多,變幻無窮,有木葉天目、玳瑁天目、兔毫天目、油滴天目、虎皮天目、黑釉彩繪、黑釉灑彩和素天目等等。

但最具藝術魅力的就是木葉天目。

若無木葉,單單的吉州黑釉瓷大約與同時期北方的定瓷也無二致,但就是這隨意的一片葉,黑釉瓷木葉盞一舉成爲宋代,乃至中國茶器中獨一無二的品類。”

“這位小先生說的好啊,看起來也是行家。”

掌櫃的看了張天元一眼。

原本對於張天元的熱情和尊重,只是因爲張天元手裡捏着的那張紅紅的邀請函。

但是現在,他對張天元則有幾分佩服了。

看起來,張天元的年紀並不大,居然可以說出這麼有條理的話來,當真實在難得。

張天元搖了搖頭道:“掌櫃的客氣了,不是我在行,而是這木葉盞實在太讓人在意了,我對它還是有過一番研究的。”

第四八一三章 胳膊肘往外拐第二一九八章 真正的目的第五十章 世外桃源或人間地獄?第二六四六章 黃金消失之謎(一)第二五九零章 家鄉來人第一六一章 緬甸翡翠商人第四七五六章 翡翠的性格第二零零一章 就是有這種討厭的傢伙第九一四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四三九二章 得罪了我就得賠!第四七八零章 嫂子和騙子第三七五四章 應驗第三六一三章 詠梅第一零八六章 貨比三家第三三三三章 得之不易的青銅器第四四七五章 賣不出去的好東西第三六零八章 自作聰明還是失誤?第四三五三章 帶着老婆逛倫敦第二五九一章 慈禧逃難第一一一七章 好戲開鑼第五三三章 各司其職第二四一零章 掏鐲子第三三七四章 桃源圖第一四四零章 風中搖擺第二零八零章 蒼蠅就該隨手轟走第三五七三章 精神漏兒第三九六八章 龜形玉飾第四一二八章 各施所能第五一二章 鳩佔鵲巢第四八三九章 老教授的心思(一)第二九一二章 古韻齋第二二四三章 黃金艦隊第二六三二章 一怒碎瓷第一二七一章 破爛青銅門第二三九四章 族譜第四一五零章 龍怨:麻煩來了第二一五六章 地下城郭第三零三五章 空手套古董第三二八二章 古董彩票第六三零章 願賭服輸第二一零一章 廳中風水第一八零八章 鑑寶不是短跑比賽第四五九七章 法術的事兒(二)第四八零六章 還是前輩高明!第四四零九章 沒誠信的傢伙第五八二章 佛塔之國第三二二一章 氣死官窯第四六零一章 奇門第三零八二章 打折的貓膩第九零六章 玻璃胎畫琺琅第一三四七章 員工纔是上帝第九一七章 新的石頭遊戲第四三二五章 猛將第一一八八章 危險交易第三六七六章 肥的流油的小葉紫檀第九四七章 焦點第四一零一章 離奇第七二七章 孤注一擲第三五七二章 撿漏神話第四七零三章 都是戲精第三二零七章 黑店第三五三章 從專家到大師第一六二五章 請客都排不上號第二一七六章 挖個坑讓你跳第三零七六章 圈套第三八零一章 鵲華秋色圖第二六五五章 垃圾堆裡撿金子第三一七九章 褚遂良的書法第四四六八章 古董介紹人第二二三六章 陷阱第二一四七章 終究還是未解的謎團第一一二三章 惹不起的人第四三五四章 珠寶攤位上的香囊第一千章 飛機夢第四八零一章 養兇之地第三四一六章 悠閒的師父第三零四四章 聖盃第一一九九章 被人跟蹤了第四八二二章 戈壁中的綠洲第五三四章 豐厚收入第一五四七章 多用途的護臂第七十八章 塗、母、羊第一五二九章 唐老闆第四一零零章 陰森的辦公樓第二十七章 贗品的證據第二二九二章 警覺第二七八章 就是找茬第六四三章 主辦方的邀請第一一六五章 擁有拿破崙大帝光環的人第三九二二章 斷頭蛇第八十一章 有點奇葩的拍品第四二六一章 哈德良長城第三六二零章 他也鏟過地皮第二六八三章 鄉間淘寶第一六二四章 這小子夠陰!第三五二五章 奢侈明瓷第二七四五章 民國仿北宋還帶乾隆款第二二七六章 避水玉的消息第四四二章 生意場上無仇人第三零八零章 清朝的奏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