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三二章 正氣硯

那三位專家對於老翁手裡端硯的評價,簡直讓老翁非常不痛快。

當初他在中國買下這玩意兒的時候,可是花了六千人民幣的,而且那個時候人民幣還是更值錢的,總得讓他回本吧?

張天元的判斷,就讓他喜笑顏開了。

大屏幕上赫然估價“一萬美金”。

其實張天元本來打算寫一百萬美金呢,可是轉念一想,自己要買的話,如果寫得太多,那肯定付錢也就更多,那就太不划算了。

既然如此,寫個比較低的估價,就比較合適了。

“張桑,你確定這個破爛玩意兒價值一萬美金嗎,不要爲了搏出位,就搞出這些莫名其妙的名堂來。”

西川正雄越看張天元越是不爽,之前那個澄泥硯如此,這塊端硯居然又是如此。

這傢伙想幹嘛,非要跟人不一樣嗎?

“西川先生說笑了,古玩本來就沒有明碼標價,只要自己覺得估價合理,並且能說出理由,這就足夠了,您有何必那麼氣急敗壞呢?”

張天元雲淡風輕地笑道。

“好好好,你這個支那人一直都是很會說話,我倒要看看,你究竟能說出什麼精彩的鑑定結論來!”

西川正雄不好在臺上發飆,只能坐下,等着看張天元怎麼表演。

他就不信了,一件破硯臺,還能說出花兒來不成?

觀衆們顯然也希望張天元能夠做出解釋,爲什麼同樣的一款硯臺,估價卻相差那麼大,那可是足足一百倍啊。

面對觀衆,張天元笑了笑道:“首先,這是一塊普通的宋代端硯,相信這一點,另外三位專家也看出來了,我就不多說了。

我要說的是,它爲什麼值一萬美金!”

說到這裡,張天元將那硯臺重新拿了起來,把硯臺的底部通過攝像機鏡頭放到了大屏幕上。

“大家都看到了吧,這硯臺下面有幾個看起來不是那麼清晰的字。

如果是懂得一定中國歷史的話,那麼應該就能做出正確的判斷,這正是傳聞之中的正氣硯。

它之所以極爲珍貴,是因爲它蓄有一身民族英雄們賦予的正氣。

這方硯爲橢圓形,縱九寸有餘,最初爲岳飛所有。

岳飛非常喜歡此硯,曾在硯石上鐫‘岳飛’二字。

爲表剛正端方心願,又在硯背鐫有‘持堅守白,不磷(薄)不緇(黑)’八個字以自勵,願做一個正直清白之士。

後來這方硯由宋末愛國詩人謝枋得所得,他在硯背面又刻了‘枋得家藏嶽忠武墨跡,和銘字相者,此蓋忠武故物也,枋得記’一行字。

再後來,謝枋得又將這方硯贈給民族英雄文天祥。

文天祥深慕岳飛的德操與功業,並以其作爲光輝榜樣,於是又在硯上刻下了‘硯雖非鐵磨難穿,心雖非石如其堅,守之勿失道自全’的銘文,把這方硯視爲無價之寶。

岳飛爲宋朝抗金名將。

南宋高宗、秦檜與金議和,岳飛上表竭力反對,不久被誣謀反,下獄,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養子岳雲、部將張憲同被殺害。

文天祥是南宋大臣,他堅決抗擊入侵的蒙古軍,雖經歷千辛萬苦,終因國勢衰竭而兵敗被俘,被囚禁於大都獄中四年,始終忠貞不屈,公元1283年英勇就義。

謝枋得寧死不肯歸降元人,爲表愛國之情,於公元1289年在大都憫忠寺絕世而死。

岳飛、謝枋得、文天祥三位英雄前仆後繼,銘硯以明志,英雄業績,可歌可泣,真是一硯見三雄、丹心萬古傳!

三位宋室孤忠死後,這方寶硯經朝歷代,輾轉飄泊,閱盡世間滄桑。

到了清道光元年,此硯從集市商人手中被江浙東陽縣令陳海樓買去,後又被陳的後代轉手換了錢。

光緒二十年秋,這方硯終於在皖南爲福省人吳魯所得。

吳魯感於此硯‘得乾坤之正氣’,如獲至寶,遂爲之取名‘正氣硯’,並由此稱自己的書齋爲‘正氣齋’。

正氣硯歸宿於吳魯,可謂平添浩然正氣。

吳魯,字肅堂,號且園,光緒十六年殿試以一甲第一名奪魁狀元,授翰林院修撰。

他爲人剛正,一生憂國憂民。

八國聯軍入侵中國,他挺身而出,擔任軍務處總指揮,奮起抗戰,一面哀嘆同僚們‘鮮有實心爲國者,時局日壞’,一面向愛國者們振臂高呼‘毋效楚囚相對泣,拔劍收取舊山河’,從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岳飛、文天祥、謝枋得的精神與人格。

吳魯去世後,正氣硯由他的第四子忠善珍藏於家鄉。

吳忠善特將書齋取名‘守硯齋’。

吳忠善的長子普霖僑居菲律賓;次子旭霖留學日本,後在神戶大成公司任總經理。

1933年吳旭霖懷着赤子乏心回國辦學,此時彌留之際的父親將正氣硯傳給了他,他深知守護寶硯的重要,將其藏之於高閣。

縱觀這正氣硯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出,它已經不僅僅是一塊硯臺那麼簡單。

它是愛國精神的傳承,是剛正不阿的傳承,是一件精神價值遠大於實際價值的東西。

在座的有很多華僑,我給這件東西標一萬美金的價錢,很貴嗎?”

“不貴!”

臺下觀衆的吼聲十分響亮。

或許也是因爲張天元的話,足夠慷慨激昂吧,那抑揚頓挫的聲音,真得是讓人聽得熱血沸騰。

很多人其實並不知道正氣硯是什麼,但是卻知道岳飛、文天祥是誰。

這兩人用過的端硯,還在上面留下了文字,那麼這東西的價格就不應該便宜。

普通人是最終於被忽悠的,經常別人煽風點火,說點激動人心的話,一下子就激動起來了。

現場的這些觀衆也不例外。

他們此時根本不在乎那端硯是不是真正的正氣硯,只知道張天元的話,說到了他們的心坎上。

然而那邊三位專家的表情卻是很稀鬆平常,表現非常理智。

西川正雄也曾懷疑這是正氣硯,但最終否定了。

畢竟歷史上的正氣硯,他並沒有見過,就這麼一塊硯臺,隨隨便便就能仿製出來吧。

萬一判斷錯了,那麼在觀衆面前可要丟臉了。

所以,他沒那個魄力去表示這東西是正氣硯。

然而張天元卻能肯定,這看起來已經破損嚴重的端硯,正是那傳聞中的正氣硯。

別忘了,他是有鑑字訣的。

雖然看起來,這方硯臺與傳說中的正氣硯有些差異,但傳說的東西,肯定會出現偏差,這並不算什麼。

第三九二一章 奇物錄第二八一五章 大明官印第一八一九章 衆人拾柴火焰高第三七六七章 議員來訪第二四四二章 壓價第一七五三章 深海漩渦第一六九七章 選鑽記第一二四九章 突發奇想的交易會第三八六八章 玉管(一)第四三四二章 以才服人第四九九章 賭技遇上作弊第三八五四章 慘遭“分屍”的古董第三四七五章 財神爺第四五七九章 會法術的大爺第三五九七章 鶴頂紅(二)第二零五章 美女解石第五五八章 敵敵畏的故事第三四零九章 監守自盜(二)第三六二六章 劉金寶和林楠第四零一章 離開黑市第四四四八章 孫月文(二)第四零七四章 鬥法第二局第二二零八章 大案子第三十四章 造假的毛料第二零六二章 不比較不知道厲害第三七六一章 真假大師第一四一五章 另外一夥外來者第八九四章 鬧洞房第二六零零章 “花錢”第四四七九章 嚮導帕梅拉第一五三六章 絕妙的標記方法第一九八一章 不怕看書,就怕看假書第五四六章 東交民巷第九零一章 修葺一新第四六七三章 此紫檀非彼紫檀第八八九章 我之心惟有先生懂!第一一六三章 琳琅滿目第三七六四章 實驗第三八零零章 賠禮的五彩瓷第三八八零章 安魂第三三五五章 田黃小院第一九三五章 幹了幾件大事兒第三六二九章 紫砂菱角第三三二二章 壺王第二二七一章 再去緬甸?第二六零一章 有趣的收藏家第二七四八章 廁所裡打燈籠第四八三七章 流沙還是魔鬼?第二八三二章 女法老的紅鑽(二)第二七二八章 超強記憶第三二九九章 趙孟頫的書畫第二一七零章 發現印璽第一七九六章 從島國來的鑑寶大師第二三零零章 二王之爭第三四三七章 去紐約坑人第三五一四章 酆都第四二七八章 危險的交易 2第一三六章 一刀天堂,一刀地獄第四零一四章 兇惡的土狗第三八五章 歷代帝王第一四八四章 飛起來了第一二七三章 不敢相信的事實第八五六章 小紅樓裡的大師第二七五六章 虢國夫人遊春第三四六四章 自家博物館的影響力第四零七九章 被扎破的財氣第九三六章 佔便宜的事兒真不想做第三八二七章 本事第二九零二章 最古老的琥珀第二四三四章 神醫的名著第二一八五章 特殊的骰子第三六一四章 宋徽宗的畫兒第四零八一章 厭勝之術(二)第四一八九章 孟先生的離奇遭遇 1第二七五二章 老專家砸罐第二零九六章 運氣就是好第三三一七章 風格不同的珠寶第四一三二章 被包圍了第二六七八章 撥雲見日第九一九章 人類最光榮偉大的事業第二七三八章 懂行的和不懂行的第五五八章 敵敵畏的故事第三四七零章 國外的奇葩律法第八三一章 詢價第三三七六章 受傷第三一三七章 收套第二九六一章 面紅耳赤爭贗品第四零八二章 紀曉嵐的倒黴事兒第二一七一章 唯我獨尊第一六七九章 聶老爺子的能量第四六五章 你以爲你是賭王啊?第二五五四章 捕魚第四四二七章 雲中君與大司命(一)第九二四章 四季山莊第二三八七章 梟雄末路第九九九章 空中坐騎第一三七四章 智者第五七八章 抵達緬甸第四六零章 土包子坐遊輪第二七五九章 心裡有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