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四三章 文房奢侈品:臂擱

在張天元看來,陶俑用於殉葬這絕對算是一種偉大的社會進步。

用這些東西殉葬總比把真人推去人殉要好很多的。

都說秦始皇暴虐嗜殺,然而在人殉改爲陶俑殉葬這件事情上,他可是做了表率的。

不然那麼多的陶俑如果全部換了真人,那得死多少人啊。

“啊!”

張天元正準備瞧瞧這些陶俑究竟怎麼樣的時候,那位店老闆忽然間叫了起來。

幾個人都猛然回頭。

畢竟美國這地方,治安可沒有中國那麼好,發生什麼事情都是有可能的,走在外面,那可是一定要慎之又慎的。

然而回頭去看的時候,那店老闆卻指着張天元,手裡頭還拿着一張節目海報。

那海報正是前不久舉辦的《世界古董之門》。

“您就是那位張教授吧,哎呀,你看看我,真是班門弄斧了啊。”

店老闆突然間變得有點不好意思了,笑呵呵道:“您見笑了,我那裡面,大多數都是現代的工藝品,賣的也不貴,都是忽悠那些遊客的。

當然了,也不算是忽悠,畢竟東西做的不錯,還是值那個價的。”

或許是知道張天元是個行家,店老闆也不瞎胡說了。

“那個彩陶馬怎麼回事兒?”

張天元笑着問道。

“那個啊,那是從中國弄來的工藝品,人家沒說是東漢的,是我瞎說的。”

店老闆呵呵笑着道:“您在節目上的表現,那可真得是太厲害了,我見過很多專家,硬是沒見到您這樣的,太牛了,很多別人不知道的東西,您都能說出來個道道來,簡直厲害。”

張天元笑了笑,對於這樣的誇讚,他早就已經習以爲常了,所以並不覺得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就像是吃家常便飯一樣普通。

“你這裡有沒有真古董?”

既然把話都說開了,張天元也就沒什麼可藏着掖着的了,他對那些現代藝術品自然不感興趣,所以開門見山地就詢問對方有沒有真正有價值的古董。

“有,還真有,而且不止一件。”

店老闆興奮地說道。

“都是陶器?”

張天元問道。

“不是,有一件是陶器,另外一件,說實在的,連我也不知道那是什麼,是朋友放在這裡讓我賣的,我沒好意思拿出來,您要不要看?”

店老闆回答道。

“既然這樣,那就拿出來看看吧。”

張天元點了點頭道。

店老闆對古董,應該還是有一點了解的,就看這一嘴帝都味的英文就知道了。

估計是見慣了帝都客,結果連自己的英文都給帶偏了。

很快,店老闆將兩樣東西都拿了出來。

張天元沒去看那陶器,而是先將目光放到了另外一件東西上面。

“這可是稀罕物啊,文人用的東西。”

張天元笑道。

根據他的判斷,這是一件清代竹雕“煙波垂釣”竹臂擱。

目測長27釐米,寬7.4釐米,厚度爲0.7釐米。

從外觀上看,此臂擱的正面左上方怪石嶙峋,險峻的山石之間,一株松枝伴崖伸展,彰顯着強勁的生命力;

圖案中央,一葉扁舟靜立水中,舟上老者頭戴斗笠,手握竹竿,目視水面,正潛心垂釣;

右上方有繁體行楷“煙波釣叟,少谷”的字樣,字體飄逸,如行雲流水,令人歎服。

縱觀全圖,有山有水,見物見人,構思精巧;

寥寥數刀,堤岸立現,而老翁背後的船艙,用刀細緻,甚至可見蘆葦艙頂,兩者對比,可謂疏密有致。

尤其讓人驚歎的是這件臂擱的刀工,山、岸、船、人依託原竹,有意保留青皮,下刀簡潔而不失老辣,深淺把握得當,極富畫面感與層次感。

老翁表情怡然,下顎鬍鬚彷彿根根可見,頗有鬼斧神工之妙。

此臂擱堅潤如玉,日久變紅,圖畫神采兼備,包漿自然熟舊。

如同筆筒、筆洗、墨盒、印泥等其他輔助用具一樣,臂擱是中國傳統文房四寶必要的補充。

臂擱的稱謂是從古代的藏書之所—“秘閣”轉化而來。

在古代,“秘閣”指的是內府的一個圖書檔案機構,漢代以後都由秘書監掌管。

“秘閣”一名後來又成爲尚書省的別稱,尚書省在漢魏時是皇帝的秘書機關。

大概在紙張發明以前皇家所藏的圖書秘笈大都只是一些刻寫有文字的竹木片,而這種藏在秘閣中的竹木片後來也被代稱爲“秘閣”。

故明代時用來枕臂的臂擱也沿用了“秘閣”一名。

臂擱的出現與古人的書寫用具和書寫方式有密切關係。

過去,人們用的是毛筆,書寫格式自右向左,稍不留意衣袖就會沾到字跡。

於是,聰明的明代文人們發明了臂擱。

據聞,古代大考—科舉考試時,爲防舞弊,都是由相關人員謄寫考生試卷,十幾份試卷抄寫下來手臂累得不行,而有了臂擱的幫助就輕鬆多了。

因此,臂擱也稱腕枕。

另外,文人墨客們在烈日炎炎的夏日揮毫潑墨時,將臂擱枕於臂下,一來可防止臂上汗水洇紙,二來由於竹子性涼,有祛暑功效,可得一時清爽,因而也有人管竹臂擱叫“竹夫人”。

當然,長短與鎮紙相近的臂擱,也可充當鎮紙,壓在上面,防止紙輕易被風掀起。

其實,臂擱只是衆多文房用品中的一員,文人書房裡的玩意兒很多,如水呈、鎮紙、筆架、墨牀、硯滴、印盒、印章、香爐、筆筒等都屬於案頭文房用品。

臂擱不是文房中的必需品,而是奢侈品。

不一定每位文人都備有臂擱,筆墨紙硯是書房必備用具,而臂擱可有可無,只有那些有情趣的、有經濟能力的人才會使用、收藏它,臂擱在文房用品中屬於錦上添花的東西,所以說臂擱是書房裡的奢侈品。

由於多爲文人雅士所作,更賦予它不同尋常的高雅,自然備受讀書人鍾愛。

明清時竹雕工藝興盛,單是載入典籍的工匠就有300多人。

而相當一部分的書畫名家,同時也是竹雕高手,如明朝嘉定派的“嘉定三朱”、金陵派的濮仲謙等。

因而,出自這些名家之手的竹臂擱,總是價超同輩。

這件臂擱的作者是清代韓小山,字少谷,竹刻專著《竹人錄》記載其“善於竹刻,兼通書法,字體娟秀不失古雅”。

竹臂擱雖屬小器,但往往精雕細琢,透視出書、畫、刀等多處功力,給人豐富的啓迪。

這東西,還真是貨真價實的古董啊。

“開個價吧。”

張天元看向店老闆說道:“這個東西,我看中了。”

第四二七章 豪門聚會第三七四章 大牀與文化範第四一一章 資產第四八四章 趕盡殺絕第二四三五章 書裡頭有乾坤啊第一四零六章 宿營第三七四九章 喪風第二五二章 王母的詛咒第六五一章 見證奇蹟的時刻第三八九一章 魯家祖先的缺德事第二二零八章 大案子第三一七二章 治你的臭毛病第三零八六章 找碴兒第三九三零章 天生的玄學體質第二九七零章 清風道長第一七零七章 夏海號第一六四二章 地氣新用第四四六五章 寶盒之中有重寶第三五六二章 貴諾第二零零四章 血光之災第一一六章 不是白日夢第一五九章 煮玉論真僞第三六八章 腕上乾坤第二七四六章 新彩第二六七二章 佛像第四八二四章 莫高窟第七章 大書法家的墨寶第四四八五章 艾西瓦婭第一八四三章 鐘鼎文公司第四八零零章 金屋藏嬌第二九六一章 面紅耳赤爭贗品第四八一八章 窺探帝陵第二二二三章 海盜們的末日第三七七三章 翡翠葫蘆第二六零四章 拔步牀第八三八章 圈套第二九八七章 稀世珍品第三二八六章 再赴鬼市第三一七五章 三件重器第三一六三章 還要賭?第二二二七章 反水第七七八章 萬事俱備第二九零七章 青花梨壺第四七三六章 這纔是真神!第二七二六章 百駿第二四一零章 掏鐲子第三一六五章 大宮女第三九二二章 斷頭蛇第三六九二章 飲茶神器第二三零三章 沒見過神仙斷玉吧第六九二章 打劫啦第四八二三章 沙城之旅第一九八章 聯合投標第一三一八章 貴賓第八九九章 樂不思蜀第四五一五章 冒險都是值得的第一九七二章 九星派第三十一章 藏寶第四一六二章 天降甘霖第九五三章 錢多者得第四二四九章 餐前的祈禱第六零二章 一筆下去損萬金第三零一七章 晴子上門第二一零九章 把古董當破爛的人第二六五三章 三才第九零一章 修葺一新第二八二九章 太平天國寶藏第一九八二章 給豪宅看風水第六五八章 有料子沒錢第四六二四章 續命之法 1第二四八章 尋礦隊第一三二章 瘋狂的石頭(一)第四一五三章 石神開路第二一五七章 彩色陶俑第二二九章 心狠手辣第二六零零章 “花錢”第一七九一章 發鑽石第六零一章 不可再生的翡翠第四六九三章 合作第二四二七章 精美的藝術品第二二零七章 王的末日第四七二一章 養花也有講究第一五二四章 蛇羹第三六五五章 珍珠鏈不如破煙盒(一)第一一二四章 巨大的損失第一九六五章 法器有九品第三一三七章 收套第四五九六章 法術的事兒(一)第一零零二章 要買就買最好的第四二四二章 逃出第三八九八章 斬蛇第四三零九章 廣交朋友,漏兒自然找上門來第八九四章 鬧洞房第三五九八章 美第奇家族第四五九六章 法術的事兒(一)第一零八零章 奇貨可居第一一七六章 驚動聖駕第一五六零章 自古昏君哪家強第九四四章 熱鬧的集 市第二九二四章 神奇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