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六七章 金陵周處臺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返回書頁

此時房間之中擺放了好幾件東西,甚至還用快遞箱子包裹着,看得出來應該是剛剛運到這裡來的。

“張大哥,您來了!”

魯妙看到張天元,欣喜地喊道:“我可以跟哥哥一樣,叫您張大哥吧?”

她之前一直都是叫張先生的。

不過經歷了洞窟的事情之後,她漸漸覺得張天元這個人真得是相當不錯的。

叫張先生未免太生分了。

不如叫張大哥那麼親切。

“隨便你了,反正咱們都已經很熟了,雖然過去或許有些誤會,不過解開了也就是了。”

張天元倒是無所謂。

叫先生也罷,叫大哥也罷,只要別叫大師就行,他聽着“大師”那兩個字,總感覺是在罵人。

“嗯,張大哥,您來看,這是一幅您絕對喜歡的畫作,我父親可是通過了好幾個朋友,才花費高價買來的。”

魯妙對於張天元沒有拒絕自己改換稱呼這件事兒顯然很高興。

急忙取出了一幅畫給張天元看。

“哎呦,不錯啊,這是張大千的《金陵周處臺》啊!”

張天元對自己這位本家的畫,那可是喜歡得不得了啊。

而且張大千的畫,在市面上,價格也是相當之高的。

六朝古都藍鯨自然風光秀美,人文故跡衆多,歷代名流騷客流連吟詠,留下了不少詩畫佳作。

民國時期,國畫大家張大千多次來到當時的帝都藍鯨,舉辦個人畫展、任教於國立中央大學等,他亦創作過1件紙本設色國畫《金陵周處臺》,由衷地表達了個人思古言志之情。

位於金陵城東南隅老虎頭旁的周處臺,亦稱子隱堂、孝侯臺,乃三國時期名士周處任東吳東觀左丞時的堂宅。

據清代周寶偀《金陵覽勝詩考》等記載:南朝佛剎光宅寺即建在周處臺舊址旁,“殿後山石如掌”;

南朝高僧雲光法師嘗在此傳揚釋經,歷代信男善女敬香拜佛,香火景況一直延迄近代。

《南史》亦云:相傳南朝梁武帝郗後生性好妒,死後化爲蟒蛇,該地亦名蟒蛇倉……可見這一帶的歷史文化底蘊,還是比較深厚。

又據《晉書》、《世說新語》等述曰:

周處字子隱,義興陽羨人,後來遷居金陵。

少年失教的周處曾經橫行鄉里,無惡不作,頗令鄰舍不安。

鄉人將其與“南山白額猛獸(虎)、長橋下蛟(龍)”,並稱爲“三害”。

他得知後十分羞愧,開始幡然悔悟,決意棄惡從良,遂“入山求虎射殺之”,將兇猛的老虎頭砍下來懸掛於鄰里;

又投身水中三天三夜搏殺蛟龍,一舉爲民除害,令人刮目相看。

周處從此篤志讀書,苦練武藝,曾任東吳東觀左丞,西晉新平太守、御史中丞、建威將軍等,最終成爲一代文臣武將。

周處後來戰死疆場,諡號爲“孝侯”。

昔人以“不死東吳死西晉,城南可惜孝侯臺”詩云,深表內心惋惜。

千百年來,周處浪子回頭、終成大器的故事,成了歷史上改邪勵志的經典範例。

周處臺亦因此人氣顯露,後人尋蹤觀瞻、絡繹不絕,並尊稱此處爲“周處讀書檯”。

想到這些,張天元不由欣賞起了張大千的《金陵周處臺》畫作:

但見周處臺基處於懸壁高墩之上,一位古裝文士獨坐檯邊昂首天穹,觀今撫昔,神思遐想,宣抒情懷。

臺畔秀木茂盛,鳥語花香,樓閣民舍散落,環境幽雅之極。

雄偉壯觀的藍鯨明代城牆巍然屹立,清澈幽碧而充滿神韻的秦淮河水,正在靜靜地日夜流淌。

遠方煙霧瀰漫、虛無縹緲……

畫家在該圖右上側以行草款識思古言志:“側身懷古,豪傑都爲土。細想截蛟兼刺虎,此等雄風不腐。

忠臣孝子垂名,元(原)來正是書生,舊聽蛇盤崗阜,今聞犬吠寒城。

金陵周處臺,倚《清平樂》。

大千張爰”。

後鈐白文“張爰長壽”、朱文“三千大千”方印各一枚。

大千所書勁拔飄逸、剛中帶柔,詞興濃郁盎然,別具藝術風貌,較好地起到了妙化丹青主題的作用。

今人對畫家張大千或許並不陌生,他曾名正權、爰,字季爰,號大千、大千居士、下里巴人,1899年出生於川州。

早年師法前代諸賢畫風,兼取南北宗之優長,尤尚清僧石濤等名家的筆墨意趣,並由此打下了系統紮實的藝術功底。

張大千秉性豁達豪爽,內心富有靈氣,畢生喜愛讀書,經常神遊四方。

晚年一度移居海外、遊歷中西,1983年病逝於寶島。

張大千傳統修養全面,能文善詩,山水、花鳥、走獸、人物畫及書法、篆刻等無所不及。

於畫寫意、工筆、工寫兼備等技法均有涉足,在“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實踐中獨樹一幟。

藝術風格清秀俊逸,蒼潤脫俗,尤以晚年所創潑墨潑彩畫風蜚聲海內外。

像《廬山圖》、《愛痕圖》等扛鼎之作均享有較高聲譽,更加奠定了他在現代繪畫史上的藝術地位和影響力。

其齋“大風堂”門下弟子較多,在當今美術圈亦產生了不小影響。

張大千在《金陵周處臺》的創作中,精心構圖佈景,下筆遒勁堅挺,形神兼備有致。

如以折帶皴、披麻皴及點苔法表現山石,雜樹蔭叢揮灑自如,水墨之外又以淺絳、石青和石綠等敷色點染,清秀而淡雅,富有詩畫情味。

所作工寫兼備,筆墨瀟灑秀逸,氣韻生動鬱勃,意境深邃悠遠,瀰漫出甚爲濃郁的書卷氣。

蒼秀雄起的金陵周處臺,在畫家的信筆之下生姿添輝,令人抒發懷古幽思。

通過該圖可見,張大千既是在借畫緬懷前賢,也是寫心言志、鞭策未來的性靈宣泄,進而直取“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畫意境界。

圖中那位端坐高臺的逸士,莫非正是畫家本人的心靈化身?

該畫作明顯地受到宋元繪畫筆意的影響,雖然未署具體創作年代,但從張大千畢生繪畫風格演變情形分析推測,大概應屬他在中年時期創作的丹青力作,觀者可以一窺其這類懷古幽思題材的詩畫風格。

魯家能拿出如此出色的一幅畫來送給張天元,那足見其誠意可嘉了。

:。:

第一二六二章 專家效應第二四五一章 五彩和粉彩第二一二一章 獎金有點少第一一七四章 懷孕的女人千萬別惹第一二一七章 做不了梟雄第一三八零章 銀器第一六零三章 偷天第四三九六章 高端場所第八九六章 夫妻第四四九二章 山賊的寶物第三七零四章 報應第二四九三章 仿品牽出的謎團第四二七八章 危險的交易 2第十六章 非同尋常的小人書第二一七一章 唯我獨尊第一七七六章 親人們第四八三四章 珍貴遺址,一夜被盜第四三九五章 不如貓第二三四章 做了一回英雄第四七二八章 都是買櫝還珠的貨第三七六四章 實驗第二三七五章 我比你強第四八四七章 索魂(一)第七九九章 上節目了第二四三九章 乾隆寶刀第一零七三章 富豪聚會第四八五零章 黑羅小城第八九七章 下一個目標:鑽石第一零九二章 龍吼第八零一章 衆矢之的第一七三一章 歷史展覽第三七五九章 不給面子第四四五七章 踩場子(一)第四零四零章 玄學交流會第八三五章 古玩店可不是誰都能玩的第四一八二章 火冢的情況第四二三六章 輪迴第二一一八章 三國古墓第一四零八章 冒牌神使第二二九八章 一羣人傻錢多的貨第三十六章 瞞天王第七四二章 野人山狂奔第四三五四章 珠寶攤位上的香囊第一一四六章 腦殘粉第一二七零章 可以防爆的藏寶之地第三九七八章 獨眼婆婆第三七三九章 被熟人坑的蘭特第二七七九章 銅碗第二二九六章 綁票第三三七七章 樓蘭漠玉第二四五六章 令人生厭的昔日偶像第三零五二章 桃花玉第四三七六章 粉彩鏤空轉心瓶(一)第一五三三章 跟專家合謀第四零八六章 因果報應(一)第一五六九章 “老師”這頂帽子不好戴第九零四章 白玉扳指第二三一六章 伏生授經第一六二七章 他就是曹操第六零七章 老坑還是新坑?第四七五八章 唐陵第九七八章 現實版GTA第一六八四章 鑽石拍賣第四八六章 怕個球!第二零九五章 琉璃火鳳第二五四三章 神秘銘文第三四三四章 罪人(一)第二八二六章 神秘私拍第一二九四章 屍香章 魚第三七二五章 離奇:做了件蠢事兒第三六六七章 木葉盞(一)第一七八一章 字據第四四五八章 踩場子(二)第三三一八章 忘年交第二四四二章 壓價第一九二零章 意外的出價人第一四一九章 選賢任能第三七四五章 阿普少爺第四五零四章 都是沉香惹的禍 2第三一九九章 小攤主的小聰明 3第三七一二章 木雕紅樓第四零四八章 切磋技藝第一三四四章 職業鑑定團第四一三六章 張天元錯了?第四零一二章 唐代秘色瓷第一九三二章 要玩就玩大點第一六零五章 大盜第一九一零章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第四五零六章 藥香第四三零七章 翡冷翠一日遊第九四七章 焦點第九九一章 刻印第四三七九章 唐寅佳作第四零三八章 厚禮還人情第一二五五章 三羊尊第三一九五章 豪斯教授的鑑定第三九七五章 備戰第八三八章 圈套第二二七章 沒羽箭和小李廣第一二零五章 窮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