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一二章 唐代秘色瓷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返回書頁

“爹,你別傻了,他給你加一千,就說明這東西更值錢,你聽說過有做生意願意主動虧本的嗎?”

年輕人一把奪過那景泰藍,不願意賣給張天元。

“那你想要多少錢?”

張天元看向了那年輕人,淡淡問道。

“這個最起碼也得要一萬。”

年輕人理直氣壯地說道。

“一萬?只要你能說出它價值一萬的道理,我就一萬收了。”

張天元笑了笑道。

“我在網上查過了,這種景泰藍在嘉慶年間屬於非常特殊的一批仿品,存世非常少,正所謂物以稀爲貴,雖然它是仿品,但卻也掩蓋不了它的價值。

我給你要一萬,這都算少得了,要不是看你這人比較善良,我不可能賣的。”

年輕人理直氣壯地說道。

張天元微微一笑道:“對不住了,你還真看走眼了,我不是什麼善良的人,兩位請便吧,這東西,我不買了。”

“不買?”

老環衛工愣了一下,直接就在兒子身上踹了一腳罵道:“都是你惹先生生氣了。”

“兩位不用在那裡演戲了,佛門乃清靜之地,可以走了吧?”

張天元的臉色漸漸變得不好看了。

其實從一開始,他是真得同情和可憐那老環衛工,但自從那個兒子來了之後,他就發現這是一個騙局了。

之所以加價,不過是陪他們玩而已,這兩人還以爲他真得上套了不成?

“阿便,送客,我烏佛禪院以後不會再歡迎這樣的人來了,記住他們兩個的長相。”

烏原法師臉色也變得難看起來,要是張天元在這裡被人騙了,那他烏佛禪院的名聲真得要毀於一旦了。

他的清名無所謂,可二祖慧可的名聲絕對不能被玷污了。

老環衛工一臉的無奈,只能對張天元道:“這位小先生,我真得沒有騙你,那我們先走了啊。”

他嘆了口氣,帶着自己的兒子離開了烏佛禪院。

剛到外面,老環衛工突然臉色一變道:“人願意給六千塊,你還來幹什麼啊,知道什麼叫貪心不足蛇吞象嗎?現在好了,不光是賣不了了,連烏原法師都得罪了。”

那年輕人臉色陰晴不定,一把奪過東西道:“反正東西是我的,關你這老東西什麼事兒,滾蛋。”

“慢着,說好的一百塊辛苦費呢?”

老環衛工一把抓住年輕人的胳膊道。

“滾開,事情沒辦成還想要辛苦費,真當老子是你兒子啊?”

年輕人拿着東西,轉身匆匆離開。

烏佛禪院內,烏原法師看了張天元一眼嘆道:“抱歉了小友,這個事情,實在是意外,貧僧也沒想到,那樣的一個人,居然是個騙子。”

此時小和尚走了進來道:“那二人已經離開了,似乎是真有某種交易。”

“好了阿便,你繼續忙你的吧。”

烏原法師嘆了口氣,隨即又對張天元道:“今日貧僧與小友一見如故,可否也煩請小友爲貧僧鑑定一件東西。”

“是法器嗎?”

張天元問道。

“不,是古董,嗯,確切的說,應該不知道是古董還是仿品,畢竟東西是一位客人放在這裡的,說是見到有緣人,便可出售,價錢也由貧僧來定。”

烏原法師回答道。

“行,我可以看看。”

張天元對古董的興趣,絕對是大於法器的,法器對他而言,是實用工具,是賺錢工具,而古董,纔是他真正的興趣所在。

烏原法師鬆了口氣。

他之所以要讓張天元鑑定古董,純粹只是想要跟張天元加深聯繫而已。

從張天元面壁那會兒,他就看出來此人的不凡,若成爲朋友,日後真遇到什麼麻煩,還可以請你出手幫忙。

這會兒即便是白送一件古董,他也不會有任何心疼之意的。

更何況,他志不在此。

烏原法師拿出來的這件古董,屬於國內罕見的唐代秘色瓷荷花托盞。

該託盞包括茶盞和盞託兩件器物配套組合而成。

本來張天元對於他拿出來的東西並沒有多大期待,然而看到之後,卻是心中震驚不已。

唐代的秘色瓷啊,這可真得是稀罕物了。

茶盞高6.5釐米,口徑9釐米,造型猶如一朵盛開的蓮花,口沿作五瓣花口弧形,外壁壓出內凹的五條棱線,形成五個花瓣的界線效果,茶盞內外素面無紋;

盞託高3.4釐米,口徑15釐米,仿荷葉形,薄薄邊緣四等分向上翻卷,極具被風吹卷的動感。

盞託中心內凹,剛好穩穩地承接茶盞,看上去似一件不可分開的整體,構成了一幅輕風吹卷的荷葉載着一朵怒放的荷花在水中搖曳的畫景。

整個託盞青翠瑩潤如玉,青釉亮潔均勻、如冰似玉,胎釉結合緊密,胎爲淺灰色,造型設計巧妙,製作精緻,被鑑定爲國家一級文物,無疑是越窯上品。

這件越窯秘色瓷荷形託盞,折射出了唐代波寧佛教文化和茶文化的興盛,可謂是“禪茶一味”。

蓮花爲佛教的主要象徵,是佛教四大吉花之一,又是八寶之一,也是佛教九大象徵之一。

足見蓮花與佛教關係之密切。

荷形託盞的蓮花、荷葉造型,無疑爲其烙上了深深的佛教文化印痕。

茶盞爲飲茶用具,基本器型爲敞口小足,斜直壁,一般較飯碗小,較酒杯大。

據考古或文獻資料證明,瓷盞在東晉時已有製作,所見實物器型爲直口直腹壁,餅狀平底足,施青釉。南北朝時飲茶之風逐漸流行起來。

唐代及五代時期的茶盞,以南方越窯和北方邢窯最著名。

越窯盞多配有盞託,其託常常設計成荷葉卷邊狀,上託蓮瓣狀茶盞。

唐代飲茶方式主要爲煎煮法,即將以茶葉製成的茶餅碾成茶末後用開水煎煮,煮濃後盛到茶盞中飲用,飲用時將湯及茶末一起喝下。

爲防止茶湯燙手且兼顧敬茶禮節的莊重感,唐代流行“茶托子”——盞託。

據陸羽《茶經》載,至中唐時,全國種茶已遍及42個州和一個郡,其中包括明州,也就是今天的波寧。

2009年,《波寧日報》曾報道:在日本金澤大學舉行的波寧餘姚田螺山遺址自然遺存綜合研究日方成果報告會上,專家宣佈田螺山遺址出土了6000年前人工種植的古茶樹,爲世界最早種茶之發現!

可見波寧種茶的歷史悠久。

第四三零章 年輕俊傑第一八零章 寧買一鼓,不買一瘠第三一六章 雞蛋與鑑寶第四一一五章 不起眼的山料第三四五七章 鑑賞會第二一八三章 惡魔賭廳第一五八零章 差點釀成大禍第一八零一章 同仇敵愾第六三七章 投石問路第三一八六章 賊贓第三一零八章 凌晨鬼市見聞(二)第二五五七章 尋寶不是那麼容易的第八七六章 來自礦山的好消息第六二零章 跟着感覺走第四八一七章 兵馬俑的詛咒第三四一九章 將軍的佩刀第四一一五章 不起眼的山料第一八八章 大仇得報第二四三二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三七二章 古城新宅第一二八九章 刀子和子彈第一六三八章 工程計劃全部開始第三四零九章 監守自盜(二)第二六九章 天元玉皇第九六六章 飛馳的推車第五五三章 騙死朋友,坑盡親戚第三二三九章 貴賓間的妙用第三六零七章 完美到令人懷疑第一零七八章 絕無僅有第一九九六章 八卦辟邪第四八四七章 索魂(一)第一八一一章 假大空不如真材實料第三六一章 店面轉讓第五二三章 天子腳下沒小事第三零零三章 今兒真高興第一八三六章 財富和名聲第三八零六章 忌諱(二)第一四八四章 飛起來了第二一六九章 棺中陪葬品第三一三零章 蓬帕杜夫人的瓷器第三零七零章 馬先生求助第二九八二章 法器成,買賣來第二一零章 貪小便宜吃大虧第二三九三章 新來的古玩店第一二零二章 死板的人啊第二八四章 帝都四合院第一三五六章 靈童第二七七八章 補字訣佔大便宜第四一零三章 出牆的薔薇花第二一六章 緬甸賭石第四七二章 搖色子第四五四零章 好兄弟,生死在一起第一一三零章 可爲人師第三六五章 君子無敵,玉不去身第四五六零章 椰殼椰蒂也有妙用第三二二二章 何家村的寶貝第一七九零章 有女茗玉第三二五二章 收藏價值很大啊第一五三八章 倒騰私貨的也要名聲第四四三零章 玉香鐲(二)第二七五章 明清傢俱第一三零三章 白色的屍體第一零三六章 法國國際珠寶博覽會第三五四二章 噩夢的結束(一)第一三零章 半賭與全賭第三七五九章 不給面子第九零三章 好東西不怕沒人要第一八八九章 真兇(二)第三九六四章 可怕的事實第四四九七章 舶來品第三五八章 拋光第七十三章 骨肉第一六五一章 神奇的清涼油又來了第四一零八章 寧拆十座廟不破一樁婚第四四三五章 皇帝寶座第三三六九章 天元鑑寶,旁有惡狼第二零一四章 魚缸雖小,事關重大第一四三零章 巨熊第七四三章 瘴氣第八零九章 別害怕!不打你!第四六四一章 破邪第一九三八章 風波起第三六零一章 古玩行裡的陷阱第二七三二章 詭異刀劍(二)第一四六二章 鷹羣、狼羣第四七六九章 假符籙第一七七六章 親人們第三三一章 作古玉器第二五零五章 九顆寶石第二零七章 賭石會場的槍聲第三八三七章 徒弟家出事兒了第二一一二章 東漢末年的大墓第一二六九章 騙子和賊第四五七九章 會法術的大爺第三一一四章 廢棄醫院第三一四章 所謂“專家”第二四四二章 壓價第六六四章 衆人皆醉我獨醒第一六九四章 逃離南非第三六四九章 大賺特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