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二二章 “官印”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返回書頁

田老闆臉色變得煞白一片,但他到底是個厲害人物,並沒有因此而失去方寸。

倒是那田老爺子已經嚇得渾身發抖,說不出一句話來。

田老爺子原本只是一個農民,因爲兒子的升官發財而得到了別人高攀不得的地位。

他那裡承受得了這麼可怕的事情啊。

這老田家其實是非常迷信風水的,因爲他們家之所以能夠興起,正是因爲風水的關係。

田老闆的老家在東山萊城。

萊城的東北方向三十里處有座大山,叫作夾嶺,夾嶺裡有一峪道,在峪道之中有個地方叫大堂口,在清朝以前,沒人知道這大堂口曾經是一處風水寶地。

夾嶺上懸崖峭壁、林木茂密、荊棘叢生,在險峻的大山中有一條峪道,這條峪道被稱爲“七上八下”,就是朝着正北方向走到最高處是七里路,然後轉折一直往東北方向到山腳下是八里。

在峪道最高點,也就是“七上八下”的轉彎處東側,有一塊能夠容納幾十人休息的平地,如同細長的蔓莖上結出一個碩大果實般突出在道的旁邊。

在平地正上方有一塊約長五米、寬三米、高一米的巨石兀立着,巨石上方的右側正立着像官府大印的一尊圓柱石,一條溪水將巨石包在中央。

在這“小小平原”的長方形巨石上,那個像官印的圓柱石,整個佈局就像縣衙審判案件的大堂一樣。

在前清年間由於天旱及蝗災,安省一帶三年無收,很多百姓都離鄉背井到外地逃荒要飯。

其中,有一對姓田的母子也是一路北上、沿路乞討,終於來到山東地區,由於山東地區也鬧饑荒,母子二人便繼續北上來到了夾嶺,順着崎嶇狹窄的峪道前行。

當走到大堂口時,五十多歲、身患重病的母親竟倒地而亡,年僅十二、三歲的兒子哭罷死去的母親,又含淚用手在大堂口的平地上,一把土一把土地挖掘了一個坑。

一位路過放羊的老者,非常同情這落難的孩子和剛剛過世的母親,便脫下蓑衣裹住遺體,並幫助孩子將老太太草草掩埋。

田家孩子千恩萬謝告別放羊老人,在母親墳前三跪六拜後,哭着離開大堂口,一路乞討回到自己的家鄉。

Wшw⊕t t k a n⊕¢〇 田家孩子回到家鄉後,便給大戶人家放牛、放羊爲生。

在他放牧的路上要經過一家學堂,天生聰慧的田家孩子,會時常在教室外面聽先生講課。

有一次先生讓自己的學生背誦前一天傳授的課文,十幾個學生竟沒一人能背誦,正在此時,田家孩子情不自禁的把課文完整流利地背誦下來。

聽到聲音的老師非常驚訝,看到這個放羊的孩子是如此聰明,在得知孩子的身世後,便把他收留下來。

田家孩子在先生幾年的精心教育下,陸續通過鄉試、殿試,最後被皇帝冊封爲當朝的三品大員。

田家孩子做了三品大員後,總會在每年的清明到大堂口給母親上墳祭拜。

幾年後,更加飛黃騰達的田家孩子,決定要把自己的母親遷回安省老家和父親合葬。

這一年的清明,田家孩子帶領遷墳的隊伍浩浩蕩蕩來到母親墳塋前,在三跪六拜、燒紙燎香等隆重齊全的遷墳儀式過後,便輕輕打開母親的墳塋。

正在此時,忽聽轟隆一聲巨響,只見巨石滾動,巨石之上的圓柱石被摔出去幾米開外。

再看那老太太的遺體不僅沒有腐敗,就連裹在其遺體上的蓑衣釦結也是生根發芽了,無數金色和銀色的草根圍着遺體如同蟒袍玉帶般。

這驚人的一幕竟讓三品大員昏倒在地,待甦醒後纔在心腹的提醒下,匆忙將老太太的墳塋恢復原樣,打道回到京城。

回京後,三品大員竟從此被皇帝擱置起來,再也沒有重用。

有人說,這田家是佔了大堂口的好風水了。

原來大堂口上有潺潺流水,下有沃土肥地,在名稱上更是成就着田家母子:“堂”是“尚”字身下一掊“土”,尚姓老人葬於此地後代自然會飛黃騰達。

後來大堂口的變故,使得“官印”飛蹦,子孫仕途再也不會繼續;再有,那蓑衣的扣結便是官宦本位,如果風水不破,田家就會出像蓑衣釦結一樣多的高官。

出了這事兒之後,田家後代對於風水都看得非常重。

到了田老闆這一輩,終於再度飛黃騰達,也是跟風水有關。

最起碼外人是這麼傳的。

故而張天元來這度假村的時候,看到的盡是風水佈局。

“張先生,請您務必幫幫我們啊,難道我父親的那個朋友竟然要害他不成?”

田老闆見張天元久久不說話,忍不住又道。

“那倒是不至於,恐怕問題在於臨天局和你屋中的擺設出現了一些衝突。”

張天元回答道。

“衝突?什麼衝突?”

田老闆和田老爺子雖然對風水有那麼一點了解,但說到底也只是外行,聽到張天元這話,簡直如墜霧裡雲裡。

然而此時,張天元卻突然閉口不談了,只是笑眯眯地看着田老闆。

田老闆是聰明人,急忙說道:”張先生放心,事成之後,必有重謝。“

這可是關係到身家性命的大事兒,豈容他考慮得失。

“田老闆誤會了,我並非那種貪得無厭之人,只是我老師給你說的事情,您能幫忙吧?”

張天元淡淡道。

“小事兒。”

田老闆愣了一下,旋即點了點頭道。

區區黑木三間,雖然是日資企業的老闆,但依然在他這一畝三分地上面,別說美聯日化有很大的問題,就算沒問題,他真想讓人進去調查,那還不是輕而易舉?

“好,既然田老闆這麼說了,那我就打開天窗說亮話了。”

張天元朗聲道:“所謂龍龜,其實便是玄武,玄武乃水神,而這度假村號稱小江南,乃是烏城最好的水地,跟田老闆一家人的八字都很合。

但問題是,涉及到臨天局,就出問題了。”

“什麼問題啊?”

田老闆着急地問道。

“臨天局,便是要到天子腳下工作,也就是伴龍之臣,長久居於這樣的風水格局之中,再加上一點運道,想必田老闆也是可以做京官的。

然而麻煩就麻煩在這裡了。”

第一七零章 斷裂的肋骨第四四五零章 不一般的手提箱第二四八九章 重量上的微妙差異第二零三零章 難得清靜第一六五三章 窩火的現實第四二七二章 嚇唬雙狐第一五九七章 起死回生第三三八二章 雞翅木酒櫃第五二五章 滾刀肉第一零七二章 不公平卻合理的交易第三二五九章 瓷器中的勞斯萊斯第一五四二章 見鬼說鬼話第四八一一章 龍泉美器第四六五四章 洋犬管家波特第七一四章 緬甸之亂第二零二七章 羣木拱衛,參天之景第一八二九章 寶物登場第二八四三章 油畫《漢尼拔》第一五零一章 我胖了你負責第四七一四章 認輸第二二二一章 武器系統第二零八五章 巨型法器第二零五一章 福龍第二六八一章 韓原古戰場第四二五九章 純屬巧合第二八八章 古建築修繕第二七三六章 傳世哥窯(一)第二零九五章 琉璃火鳳第四二四三章 目標倫敦第一三零章 半賭與全賭第一五七六章 關於珠寶的講座第四六四二章 血玉筆架第四四零八章 交易中的意外第三一八九章 民史通典第四四一二章 明青花上的故事圖第一四一章 古董行裡的內幕第五四七章 老宅子第二五八一章 關於幽靈第九四三章 三年不見紅,見紅吃三年第三二三八章 勢力眼也是無奈第二九零三章 和珅秘聞第四一八二章 火冢的情況第四四九零章 洗劫山匪老巢第六九零章 一場珠寶界的風暴第四二七一章 法貝熱彩蛋第三七八五章 緣分第二六七七章 收藏生意不好做第四六九七章 價值六億第二三二零章 今非昨比的人氣第三七六六章 珍妃之印第八二二章 石中皇后第四二零五章 隱身符第二零二五章 簡單之處見真章第一六四零章 小白鼠第一七五四章 地下宮殿第三二八六章 再赴鬼市第一九六零章 明器第三七九零章 指畫第三八七八章 遷錯墳(一)第二三五二章 擔子太重不想背第三三二一章 執迷不悟的楊老頭第四零八三章 有靈氣的古董第八七四章 回禮第二零四零章 波斯玉第四七二章 搖色子第六八七章 南北珠寶王第四八二四章 莫高窟第三六二章 玉如美人第三七一七章 舊金山電視臺的邀請第二一八四章 千王之王第二九三章 一手遮天第一九三零章 意外收穫第三四零一章 樹根第六一六章 撿了個大便宜第三七六七章 議員來訪第三百章 成化青花瓷第七五零章 毒蟲之災第一九四一章 被逼上絕路的前田第一九五一章 慶功會第四四八七章 窮鄉僻壤也能撿寶?第一八四八章 五帝錢第三五三章 從專家到大師第三五四二章 噩夢的結束(一)第一二八七章 鑽石的誘惑第二零四三章 她的名字叫素問第四三五八章 玉石的收藏學問第一四五三章 雪原五寶之一第一六七四章 民俗藝術村第一四一一章 小鷹發威第四三五八章 玉石的收藏學問第二九八三章 以物易物第四五五一章 撞上個貴族第一七零五章 命懸一刻第八十七章 印刷品也要買?第三九九六章 無着禪師的佛珠第一四三章 賣玉葬母第一二八零章 打撈事故第一二零八章 神秘司機第七九九章 上節目了第一七九四章 充實的工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