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四零章 兩億的賭注

bookmark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返回書頁

聽到張天元的話,君祖遷明顯猶豫了,不過片刻之後,他還是咬了咬牙點頭道:“沒問題!”

似乎測算未來,他非常有自信,這恐怕也是他壓箱底的本事吧。

正因爲如此,他纔會有足夠的自信。

“好,這是一張銀行卡,裡面有三億美金,就算我輸了,一億人民幣很容易就可以給你。

還有,測算未來的賭注,我準備再加上一億,如何?”

張天元看着君祖遷,冷冷笑道。

“我怎麼知道你是不是胡說八道?”

君祖遷說道。

張天元沒有說話,直接撥打了查詢銀行卡餘額的電話。

當着衆人的面,電話那頭銀行的工作人員說出了卡里的可用餘額。

一共是三億兩千萬美金,比張天元說的還多。

直到此時,衆人看向張天元的眼神全都變了。

他們知道張天元有錢,可沒想到隨隨便便一張卡里頭,竟然就有三億兩千萬美金,這真得是讓大家驚訝不已,也非常意外。

“現在相信了?你的東西呢?”

張天元問道。

“我的東西也已經帶來了。”

君祖遷打了個電話,十多分鐘之後,便有人帶來了一個金屬箱子。

打開之後,裡面陳列着好幾件看起來玲瓏剔透的玉器。

“高古玉?好像是大汶口文化時期的玉鏟!”

張天元上前查看了一眼,不由驚道:“而且還是法器!雖然只是九品法器,可是這些東西加起來,價值確實足夠一億人民幣了。”

古代先民有着根深蒂固的石崇拜,玉是石之美者,以玉饗神成爲必然選擇,玉鏟就成爲巫覡者事奉各式各樣自然神靈的法具。

隨着人類智力的開通,理性逐漸增強,絕地天通的宗教改革及巫覡者事奉神靈的行爲演變,玉鏟成爲氏族社會祭祀或儀仗專用器物。

正因爲如此,玉鏟纔會具備風水法器的效果。

不過後來玉鏟變得更加普遍了。

玉鏟最早見於新石器時期,魯省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甘省、青省一帶的齊家文化等都有出土。

玉鏟的形制源於新石器時代的工具石斧,二者在外形上一致。

我國古代先民最早用來翻土的農具是用木頭製作的耒耜。

後來發明了磨製的石鏟,豎向安裝木柄,堅固耐用,勞動效率得以提高。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農業、手工業的分離,製作石器的手工業者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掌握了熟練的技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他們選取優質的石材加工成各種工具、武器和裝飾品,這就是最早的玉器(古人以美石爲玉)。

玉鏟是最常見玉製農具,其形制、用途都與石鏟相同。但用上好的玉材製成的鏟,就與一般翻土石鏟有所不同。

考古發掘中,玉鏟多發現於規格較高的大、中型墓葬中,說明其所有者具有不同尋常的高貴身份。

古文獻記載,古人舉行祈年、祭天活動時,要手執插鏟以爲禮,由此可知,珍貴的玉鏟主要用作禮器,用於祭神報天一類宗教活動。

“張師傅果然不愧是古董方面的專家啊,對這樣的玉鏟,竟然也如此熟悉,真是厲害。”

“不錯,這個時代竟然還能誕生這樣的集大成者,真得很難得啊。”

“那君祖遷究竟有什麼自信,居然敢跟張天元賭上這些東西,這要是輸了,那真得就太虧了。”

人羣中不時響起議論之聲,大多都是對張天元的讚歎,對君祖遷的懷疑。

畢竟之前君祖遷表現那麼差勁,還胡攪蠻纏,怕是已經惹惱了這些人了吧,在西北風水師協會之中,這個君祖遷真想待下去,怕是沒可能了。

不過張天元並沒有在意這些人說什麼,他的目光一直放在箱子裡的那些玉鏟上面。

口中喃喃自語:

“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穿孔玉鏟:長25.2釐米,寬12.8釐米,厚0.7釐米。

通體呈青褐色,局部沁有黑色斑痕,通體磨光。

體扁薄,呈梯形,頂弧形,兩側斜直,往下逐漸加寬,下部兩面磨刃,刃呈弧形,頂部微殘,靠近上端處有一單面鑽孔,穿孔爲單面管鑽而成,外緣有琢的痕跡,刃部鋒利。

玉鏟溫潤細膩,沁色與玉質搭配協調,華麗而不顯繁縟,自然形成的美感實屬難得。

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穿孔玉鏟:長14.8釐米,寬9.5釐米,厚0.6釐米。

通體呈紅褐色,通體磨光,潤澤細膩。

體扁薄,呈梯形,上端平整,兩側斜直,往下逐漸加寬,下部兩面磨刃,刃略呈弧形,首一側及刃部邊沿稍殘,近首部有一單面鑽孔,外緣有琢的痕跡,刃部鋒利。

該玉鏟玉質少見,琢制規整,工藝較精。

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穿孔玉鏟:長15.8釐米,寬10.8釐米,厚0.6釐米。

通體呈青綠色,局部沁有黑色斑痕,通體磨光,潤澤細膩。

體扁薄,呈梯形,上端平整,兩側斜直,往下逐漸加寬,下部兩面磨刃,刃呈弧形,首兩側及刃部邊沿稍殘,近首部有一單面鑽孔,穿孔爲單面管鑽而成,外緣有琢的痕跡,刃部鋒利。

由於深埋地下數千年之久,部分已鈣化如淡綠色,表面可見片狀結晶體,包漿溫潤,寶光四溢。”

擡起頭,他看向了君祖遷道:“有時候我真懷疑你是不是一個盜墓的!

這些玉鏟每一件都非常漂亮,而且保存完整,品相完好。

大汶口文化的玉器種類多爲生產工具和裝飾品,既不像晚期的良渚文化充斥大量以琮、璧等爲代表的玉禮器,微雕紋飾繁縟細緻,也不像大體同時期的紅山文化多動物形玉器、勾雲形玉佩等變化多端的特殊器型。

該文化把貴重的玉器材料製成了工具等,以別具一格的形式彰顯玉器理念。

大汶口人將稀有的玉質材料加工成本爲普通工具的鏟並用於人們死後陪葬,表明當時全社會對於生產勞動的重視程度之高。

不錯,不錯,這些玉器雖然在拍賣會上未必能拍出上億的價錢,但如果是博物館收購的話,絕對有這樣的價值了。

但是君祖遷,我說了,要外加一億人民幣的賭注,你光拿這些不夠啊。”

既然要賭,那就狠一點,張天元不會讓君祖遷這傢伙好過的。

:。:

第二六七章 天下第一礦第一一二六章 我不要當英雄第一七三九章 醉酒的猴子第一二七四章 更加精準的龍相第1418章 有錢用在刀刃上第一七六九章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第二二七九章 騎馬關公第四六零章 土包子坐遊輪第一一九零章 重器的買賣第三九零五章 魯正風被抓第四二四八章 美酒、佳餚、名畫第九五三章 錢多者得第二七八四章 竹子幣第四八二章 少小時夢今朝圓第六十七章 癲聖米芾第二四九二章 雖是珍珠卻非真珠第二八六一章 康熙琺琅彩碎了第三四四八章 秤砣第四二二五章 賈半仙護寶第四七四三章 只看到贏卻看不到輸第四一四六章 反轉天下(二)第二零零七章 公主薩拉瑪第四零八章 擁抱香江第三一一六章 凱撒權杖第二七二零章 慈禧的梳妝檯第一二五章 珠聯璧合第一一零二章 博物館也是一門技術後兒第一三九三章 阿初王子第二一八章 刨墳?第八三零章 八隻老碗的故事第三二零七章 黑店第二二三三章 奸細第九七六章 未來計劃第一一二二章 七年作一畫第四六二九章 殺人的畫 1第八一七章 奪寶人和護寶人第六七九章 三喜臨門第三一零六章 一起去逛鬼市第二二八四章 玉之傳承第二五四章 千人往,百人返第四三七五章 歐洲古董展櫃第二二四章 唐墓玉佛第四零四五章 緩釋膠囊第四二六九章 審問博物館大盜第一八四四章 鬥口第一九八六章 倒黴的高山流水第二五七章 白玉生輝,人發財第三零一九章 悍匪第四八一零章 瞎道士第四七四七章 騙子專家 1第三七八九章 後臺好大第三六零章 大唐香道第三九七五章 備戰第二六三二章 一怒碎瓷第一七九六章 從島國來的鑑寶大師第一八六二章 一山更比一山高第一八八五章 毒辣心腸第七十八章 塗、母、羊第三九四六章 怪魚第一七一二章 九龍吸水第二十七章 贗品的證據第二三四三章 不藏着掖着了第二零四六章 冥域之門第三二三四章 常識未必是對的第四三四五章 皮耶羅的“殘酷”測試第二一一八章 三國古墓第四四九七章 舶來品第七十八章 塗、母、羊第一三八七章 狂風肆虐第三九七五章 備戰第六六一章 金翡翠第四八二五章 王道士 1第四二五章 豪宅的感覺第四六五五章 神廟地圖的線索第三八一六章 出不起錢?那就別礙眼!第八二七章 微波爐適用第二七二零章 慈禧的梳妝檯第四三六三章 輔首銜環第八二八章 自己的店第二七七零章 千古之謎第一三七五章 願力第一六五三章 窩火的現實第三七八四章 諸葛在世第四七七八章 不聽他人言,吃虧在眼前第三四八章 難得糊塗第四八二四章 莫高窟第六八零章 爲了搶翡翠臉都不要了第一九八零章 劣幣驅逐良幣第一七九零章 有女茗玉第二二八章 五花土和白膏泥第五一三章 趕緊弄個孫子出來!第四一六五章 元陵第三六二一章 老友慕容德第二零六四章 細微之處,決定勝負第二五四七章 藍眼怪魚第四九七章 命途多舛的寶瓶第四四七八章 當一回剎帝利第三五七六章 李老的收藏(一)第三二八六章 再赴鬼市第一四六六章 生命的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