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七寸

bookmark

陳州城外,細雨濛濛,一隊騎兵身着雨蓑馳來,至城門樓前勒住,居首之人擡頭看過來,竹笠下露出一張削瘦如刀削斧刻般的狹長疤臉。

“仲長卿,你總算回來了!”嶽海樓站在垛牆後,振聲說道,“項城距此不過五十餘里,卻等你數日纔到,見你一面真難啊!”

仲長卿進城後便下馬登上城樓,給嶽海樓及他身旁馮世兆、孟介等將行禮,說道:“樞帥遣使至項城,長卿其時在桐柏山,趕回項城得知殿帥相召,沒敢歇一口氣,便來陳州相見。”

“你去了桐柏山?”嶽海樓濃眉微微蹙起,問道,“可有見到什麼故人?”

“長卿家破人亡,起兵滅不義之族,之後流於嵐州,幸得樞帥提攜,桐柏山裡哪有什麼故人?”仲長卿苦笑道,“而夜叉狐治桐柏山,疑心極重,我手下幾個兒郎,鄉音都沒變化,想假充鄉人混進去刺探情報,卻不想桐柏山早將當初流充邊州的兵卒名錄整理出來,若非見機快,恐怕都被楚山兵馬捉住了……”

“桐柏山裡如此森嚴?”馮世兆問道。

嶽海樓在西軍任將,與鄭懷忠交惡,有小校違背軍紀,嶽海樓親自罰以鞭刑,卻不想下手太狠,將小校當場鞭殺,鄭懷忠慫恿小校家眷進京告御狀,並捏造諸多名目加以構陷,致嶽海樓削職爲民。

其後嶽海樓便託庇蔡府,一方面爲蔡鋌整頓私兵,一方面圖謀復出。

馮世兆、孟介等人多爲西軍武將軍吏,因犯事難以再在西軍立足,或在西軍苦無出頭之日,被嶽海樓爲蔡鋌招攬進蔡府任爲私將。

大越第一次北征伐燕潰滅,嶽海樓行刺葛伯奕嫁禍徐懷事敗,蔡元攸想殺嶽海樓滅口,並將戰敗之責都推卸到嶽海樓頭上,以保蔡家權勢;嶽海樓憤而反投赤扈,馮世兆、孟介等百餘人也都追隨左右。

赤扈於大同悍起戰釁,以摧枯拉朽之勢盡殲驍勝、宣武兩軍主力,嶽海樓因功得授行軍千戶,率馮世兆、孟介、蔣昭德諸將收編應州漢軍。

也正因爲有馮世兆、孟介、蔣昭德等百餘能征善戰的嫡系親信相隨,應州漢軍在收編之後,很快就具備不弱於曹氏兄弟所部的戰鬥力。

嶽海樓率部隨赤扈大軍破雁門關南下,仲長卿、高祥忠二人其時在忻州兵馬都監司任閒差,隨守將陰超投降。

桐柏山匪亂,嶽海樓雖然沒有親至,但爲查明重重迷霧之下的真相,除了鄭恢、董其鋒等人所留手書外,嶽海樓對桐柏山衆人崛起前後的行跡,安排人手作了詳盡的調查。

這不僅令岳海樓最早窺破桐柏山衆人與靖勝軍及王孝成之間的聯繫,還叫他對桐柏山諸寨聯軍將領有極深的瞭解,知道仲長卿實有過人之處。

仲長卿除武技高超,還善治軍用兵,謀斷也在常人之上。

桐柏山諸匪聯軍極盛時,發展到兩萬餘衆,仲長卿可以說是除陳子簫之外的第二人。

鄭恢未死之前,對仲長卿也極欣賞。

事實證明陳子簫的牛逼另有緣故,仲長卿纔是桐柏山諸匪第一人,潘成虎、郭君判二人要不是仗着投靠徐懷的便宜,還是不如仲長卿。

嶽海樓早就認定桐柏山衆人將是他這輩子最爲難纏的勁敵,當然是第一時間將桐柏山悍匪出身的仲長卿、高祥忠兩員降將收到麾下,甚至助他們二人從降軍俘卒之中招攬舊部以爲嫡系,將一部分忻州降軍交給他們統領。

高祥忠初時以爲赤扈人未必能得勢,心思遊離,卻是仲長卿視此爲莫大機遇。兩年多來,仲長卿率忻州降軍追隨嶽海樓南征北戰,攻城拔寨,身先士卒,屢立戰功,論功甚至還在馮世兆、孟介、蔣昭德等嶽海樓嫡系將領之上。

嶽海樓得授大楚王國樞密使,但在他兼領許州、陳州、潁州節度使、率主力東進陳州之前,仲長卿就得授行軍千戶、項城總管,率部先進入陳州東南的項城縣,作爲遏制殘越宣威軍、天雄軍的先鋒。

仲長卿率部進駐項城,雖然距離淮川、楚山尚遠,但他絲毫不敢鬆懈,除了整頓防務,還屢次親自潛入真陽、淮川等地刺探軍情。

不過,徐懷在楚山、信陽廣設鄉司,對青衣嶺以南、周橋、師溪河、淮源等地的民戶反覆梳理,對地方掌握遠非早前大姓宗族時期能比。

仲長卿親自帶人潛入桐柏山之中,晝伏夜出,藏於山野林地還沒有什麼問題,但想要接觸鄉民刺探更詳細的情報,卻屢屢露出破綻,幾次都無功而返。

當然了,這從另一方面也算是一種情報。

嶽海樓在移師陳州之前,主要精力還是放在對襄城的進攻籌備上,還沒有精力兼顧太多,這時候聽仲長卿說及這段時間對淮川、楚山等地的調查,點頭讚道:“長卿在此,總是能將工作做得很細,我也總是放心的!”

“徐懷這廝不是好用險計嗎,怎麼現在變成縮頭烏龜了?”馮世兆撓着長滿絡腮鬍子的臉頰,不解的問道。

“楚山將拳頭捏回去,其實更難對付!”仲長卿說道。

“是啊,楊麟善治軍,律己治軍皆嚴,將吏鹹服,是個勁敵,但他將兵馬分守西平、召陵、上蔡等城,兵力部署、調動一目瞭然。我們渡過潁水、進逼汝水,楊麟倘若出兵,我們列陣應戰就是,或勝或敗,無需思慮太多,”

嶽海樓蹙着眉頭,說道,

“卻是楚山,看精銳兵馬不多,但都縮在內線,在真陽、確山、新蔡等城僅三五百兵馬駐防,一副隨時會放棄掉的樣子,我們就很難捉住楚山的七寸。而且我們要強攻兩翼楊麟部或劉獻部,也永遠都搞不清楚什麼時候徐懷會將刀子捅過來!”

嶽海樓再自信,也絕不可能認爲徐懷將真正的防線收縮到青衣嶺一線,是因爲怯戰。

徐懷真要是怯戰之人,會慫恿趙湍去守鞏縣,會在強襲清泉溝寨殺曹師利一個措手不及?

徐懷真要是怯戰之人,會率部千里奔襲太原,以三五千兵馬殺得嵐州、太原、忻州千瘡百孔,殺得曹家痛不欲生,還在太原城北盡殲雲州漢軍?

嶽海樓心裡很清楚,二皇子兀魯烈會用他執領汴梁降軍,有相當大的因素是真正重視起徐懷這個急速崛起的對手了。

而此時赤扈主力難以兼顧南線戰事,在諸多漢將之中,卻是他對徐懷、對河淮乃至殘越的形勢最爲了解。

嶽海樓心知他真要大意輕敵了,曹師利的下場就將是他的覆轍。

“楚山既然將蛇頭縮藏起來,叫人難以琢磨,有什麼辦法將他們引出來?徐懷用兵,其速且詭,倘若不把其蛇頭七寸引出來,總不至於真要去強攻青衣嶺或強渡淮水?”孟介皺着眉頭問道。

馮世兆、孟介、蔣昭德等人,當初在蔡府都是與郭曹齡、董其鋒同一級數的人物,馮世兆乃當世少有的悍勇,而孟介善謀,文武雙全。

他們比郭曹齡、董其鋒幸運,追隨嶽海樓投附赤扈人,得以在戰場上展示治軍之能,此時皆授行軍千戶。

赤扈軍制較爲簡單,行軍萬戶就已經是絕對的大將級人物,行軍萬戶之上設都元帥府,總攬一個方向上的軍政事務。

二皇子兀魯烈兼領鎮南軍都元帥府,其麾下除了副都元帥那顏木赤外,其他諸將最高將銜都是行軍萬戶。

嶽海樓雖然得授大楚王國樞密使,除本部兩萬精銳外,數月來還得以從汴梁降軍之中收編四萬兵勇,但他在赤扈王帳麾下的將銜,依舊只是行軍萬戶,還沒有資格開都元帥府。

當然了,嶽海樓這次倘若能撕開殘越的淮上防線,攻陷南陽、襄陽,差不多就有這個資格了。

馮世兆、孟介等人到時候自有躋身大將的資格,但他們並非蠢貨,不會貪婪的在形勢未明之際,就倉促出兵去強攻徐懷苦心經營的青衣嶺。

李處林、陰超率數萬兵馬,強攻太原一年未克,最終眼睜睜看着太原軍民叫徐懷率部奔襲救走——這足以證明在守軍意志堅定、儲備充沛,想要強攻一座依山而建、體系嚴密的城壘,會有多艱難。

而徐懷花費那麼大的代價,在一年多時間裡建造青衣嶺營城,可以看得出他早在赤扈大軍第一次南侵時,就已經預料到此刻的形勢。

這樣的人物,馮世兆、孟介他們敢輕視?



第九章 作戰方案第二百一十三章 擊潰第一百零二章 小人得志臉第二百六十八章 信任第四十九章 聯結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殮第一百零一章 渡河第七十三章 密會第一百九十章 脫鉤第七十六章 州衙第三十二章 撤軍第九十四章 真或假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圍第七十七章 去留第一百一十八章 權宜之論第二十九章 相遇第一章 樓煩故郡第二章 舊識第五章 淮水楚山一軍寨第一百零六章 人生如戲靠演技第一百四十四章 所謀第八十五章 劫人第一百一十八章 權宜之論第五章 赴任第二十九章 相遇第一百零二章 綢繆第十二章 無事也無非第一百四十三章 富貴送上門第九十章 說服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敢驚擾第十九章 泌陽第八十二章 必經之地第四十五章 秘院相見第六十三章 使臣第十五章 牢騷太甚防腸斷第七十五章 匠人第一百六十一章 攔截第五十二章 大匠師第八十七章 誘導第四十八章 持久第六十三章 使臣第七十九章 晨時第二百三十八章 君臣第一百六十四章 僑置第一百五十六章 進城第二章 座前好走狗第一百四十二章 自告奮勇第二百二十五章 進城第一百二十章 誰無猙獰容第四十三章 南遷之議第一百六十二章 勝利第十六章 援至第一百七十一章 會合第一百五十四章 報捷第一百四十四章 殺人放火招安事第八十三章 遺訓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的目標第二百三十二章 制置司第四十六章 截河第一百六十二章 逃歸第七十八章 信使第二百零六章 晉家老小第二百一十二章 密詔第一百六十九章 書齋密議第二十八章 良刀如美人第九十七章 誘餌第八十六章 惡言相向第一百九十三章 生煤熟煉第四十七章 少年如惡虎第一百三十六章 借爾小命一用第六十三章 惶惶心驚夜第七十一章 新寨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蔡第一百四十四章 傳授第一百零一章 殿議第十七章 換血第一百二十七章 督戰第八十章 牽掛第九十章 殺賊遊園夜第一百六十八章 相援第一百七十一章 北岸第七十六章 城樓火焰第六十五章 繩縛第一百零七章 賊酋謀略第一百六十九章 傳訊第一百三十六章 突擊第一百八十四章 渡淮第一百四十二章 隨風潛入夜第二章 避禍第八十六章 督戰隊第八章 伸手不打笑臉人第一百九十九章 求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老將第一百三十八章 峽道第一百零三章 傳詔第四十四章 請守第一百三十五章 遇敵第九十六章 報信第一百一十九章 迎敵第六十二章 殺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