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投石問路

第161章 投石問路

“他孃的!老子在遼東吹風吃雪,朝廷就這樣對老子?!”

“叫楊總兵上疏評理!憑什麼裁撤山西三鎮和山西的衛所!”

天啓元年十月二十九日,伴隨着叫嚷聲,數以百計的山西援遼兵馬軍官,集結到了瀋陽總兵官府門口。

他們叫嚷着,但很快這種叫嚷就換來了迴應。

忽的、甲冑聲出現,緊隨其後小巷中開始涌出身着布面甲的白桿兵,以及穿着甲冑的遼兵和薊兵。

只是一刻鐘時間,他們便被上千兵馬圍困起來,而這時總兵官府的大門也打開,秦邦屏一馬當先走出,身後是賀世賢、尤世功、楊肇基、魯欽、張繼先等人。

“幹什麼?!你們是要造反嗎?!”

秦邦屏對着數百軍官怒叱,渾然不顧及楊肇基三人的面子。

他們三人站在秦邦屏身後,而他們三人的身後則是賀世賢和尤世功。

站在中間、張繼先額頭冷汗直流,他毫不懷疑一旦自己敢慫恿兵馬,賀世賢和尤世功就會對自己拔刀。

晚明的家丁制,即便是營兵也是分三六九等的,戰鋒隊基本都是將領的親信擔任,待遇最好,分的銀子最多,自然不願意拋棄自家將軍。

“實不相瞞殿下,家父第七妾是舒爾哈齊之次女,而巴約部的大妃是其同父同母的妹妹,因此想請殿下放大妃歸李氏。”

“一炷香後還不離去的軍官,紛紛緝拿入獄,交由兵科處置!”

熊廷弼的想法被他所知,不由覺得有些驚喜。

按照兩地的距離,還有這份信的時間,朱燮元應該已經見到了朱國祚派去的人,現在就不知道朱燮元面對朱國祚的提議會怎麼做了。

“殿下,熊經略來信了,另外營門來了一隊自稱是李如柏家丁的人,特來求見殿下。”

更別提努爾哈赤還在遼東虎視眈眈,牽制了十餘萬兵力了。

扳倒了朱國祚,便是韓爌上位,到時候恐怕要重新上演東林黨在歷史上的荒唐新政。

李明杼不知道這是不是試探,因此只能艱難道:“末將需要返回京城,詢問一下家父。”

他們此前的軍餉,每年不過十九兩銀子,哪怕吃空餉,也不過只有六七十兩銀子罷了,而眼下忽的合法漲了五倍,突然年俸就近百兩了,自然是不願意跟隨造反了。

“依我看,不如趁眼下,將朱萬良等人調往固原如何?”

他們本來想着挾兵自重,以勢壓人,卻不想秦邦屏早就準備了人馬,等他們許久了。

“當地營兵併入山西外二十八拱衛營,軍餉十五兩!”

“家父聞殿下麾下大將滿桂掃平巴約部,抓到了巴約部大妃……”李明杼有些不自然道:

“呼!”

最低的隊長,按照從九品官的待遇來算,也有九十五兩的軍餉,這簡直……

這句話可不單單指總兵,對這些參將的指責更多。

朱國祚所做的事情確實觸碰了他的底線,如果是沒有爆發淮北大飢,或者下一個閣臣不是東林黨人的話,他會毫不猶豫的扳倒朱國祚。

按照朱由檢的王令,其中七營兵馬被調往了奉集和海州等地,最後只剩下了八營駐守瀋陽城。

更別提近來滿桂帶領大寧三衛的兵馬,在西邊百三十里長城外屯田了。

即便如此,算上輔兵,瀋陽依舊有近三萬兵馬駐紮,遠不是努爾哈赤能硬碰硬吃下的地方。

可以說、目前他們只有兩個職責,那就是保護遼西走廊,以及支援遼瀋。

“根據萬歲旨意,爾等編與瀋陽、鎮江、遼陽、金州、鳳凰城、寬甸等城,編爲遼東二十八營。”

“所以我準備調廣寧後屯衛總兵朱萬良,靖東營遊擊祖大壽領兵前往固原,你以爲如何?”

“這件事情,我需要問問齊王,如果齊王願意在山西和薊鎮爲遼鎮再募兵三萬,那就可以調走朱萬良等人。”

但這樣的警惕,伴隨着冬月初一的一則消息而被吞沒。

因此、朱由檢看向了陸文昭道:“巴約部的大妃現在何處?”

他瞥了一眼,是三萬兩銀子,還有東珠和珍珠等各類珠寶,只能說不愧是盤踞了遼東半個世紀的李氏軍門。

“進來吧!”聽到帳外的聲音,朱由檢回了一聲,而這時帳簾也被門口的驍騎衛士卒拉開。

“家父說必然要爲大明戍邊,以感謝萬歲和殿下的恩情。”李明杼迴應道:

“如果不是因爲要聯繫之前的家丁,家父本來想親自前來陽曲拜訪殿下的。”

這麼一來、在遼河以西的七八萬遼兵就有些過多了。

這一消息傳開的時候,首先覺得不可能的就是廣寧的熊廷弼,因爲他知道李如柏和李如楨兩人是因爲黨爭才被捲入的。

“不必了……”朱由檢微微皺眉,他可不想和李氏牽扯的太深,他要利用李氏,而不是和李氏結盟或者從屬。

“齊王明事理,又一直在裁撤衛所,想必會同意飛白你的上疏。”袁應泰安撫着熊廷弼。

這樣的軍令,便是內閣和六部、六科都要經過幾次協商才能決定,而他只是一句話。

信中的內容十分簡單,浙黨派人去找了朱燮元,而找朱燮元的目的也很簡單。

不過一炷香過去,他還沒想到怎麼解決,就聽到帳外響起了聲音。

秦邦屏一席話,瞬間讓原本鬧騰的三百軍官不鬧了。

對此、他靠在了椅子上,對李明杼道:

“多謝殿下厚愛,京城事情繁雜,家父已經幾次催促末將回去了。”李明杼不是傻子,他知道自己剛纔的回答讓齊王不是很滿意,所以沒有真的以爲可以留宿。

“是啊,我們呢?”

這所謂的巴約部大妃,對於努爾哈赤來說可有可無,沒有什麼利用價值,是死是活都沒關係,因此朱由檢和朱由校也不上心。

但只要皇權掀桌子,地方立馬就敢自治。

一人開口,瞬間大量營兵軍官就跟着問起了他們的安置問題,而對此,秦邦屏也對他們開口道:

“遼東鐵嶺李氏李明杼,求見齊王殿下……”

如果真的按照熊廷弼他們的想法,趁着這個機會把遼東三萬兵馬調往陝西固原,不僅能讓李如柏對河套的鄂爾多斯部進行打擊,還能借機解決遼東的事情。

這種時候、與其留下朱萬良等人,倒不如做個順水人情,把他們調給李如柏前往西北。

“殿下、您是想調遼鎮的正兵前往陝西?”

軍官之中,一個人小心開口,但站在最前面的一個將領卻面露難色。

巴約部的大妃叫做蓀岱,雖然被用來和親了,並且也十分年輕,但長得並不漂亮,朱由檢也沒有其他心思。

等李明杼的身影消失,陸文昭纔開口道:

這麼一來、便只剩下了三十來個頑固的軍官。

不過他這麼一說、熊廷弼也突然自信了起來,留下一句“我去寫信”後,便離開了會廳。

“那我們呢?”

若是山西三鎮的參將都悍不畏死,驍勇善戰,也不至於讓俺達汗在山西邊牆囂張數十載了。

兵馬再多,終究不是無限的。

朱由檢走出了大帳,而陸文昭也跟了上來。

忽的、秦邦屏指向了那百來號中高層軍官,開口道:

李如柏、李如楨、楊鎬三人被赦免了。

——————

驍勇的不是死了就是高升,剩下的都是高不成低不就的他們。

“朱國祚這件事情先存檔,日後要彈劾他時再翻出來。”

北直隸的十六衛軍和十二拱衛營可不是吃乾飯的。

“東林黨的閣位有一個就足夠了,再讓其壯大,恐怕也不過就是下一個浙黨罷了。”

倒是他一走,袁應泰反而難受了起來,因爲擺在會廳的,還有遼東大小事宜的上百事務。

因此造反是不可能的,從陝西往山西打還好說,從遼東往山西打就是說笑。

“家父還想麻煩殿下一件事情……”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不過由於舒爾哈齊這個人當初密謀聯合李氏分裂後金,因此被努爾哈赤囚禁致死。

“是……”陸文昭作揖應下,而這時遠處快步走來了一名錦衣衛千戶,在見到在大帳門口的朱由檢和陸文昭後,他遠遠的就作揖。

“伱不說我倒是還忘記這件事了……”朱由檢這纔想起了,當初滿桂抓了巴約部的大妃。

“但如果藉助李如柏和李如楨的李家威勢和恩情,恐怕他們就不得不走了。”

李明杼繼續行禮開口,這倒是讓朱由檢好奇道:“說說看。”

“回殿下,第二批學子已經入學,相較於第一批只有四萬七千人,第二批一共入學三萬五千餘人。”陸文昭作揖迴應,隨後又遲疑道:

“不過、八萬多學子的規模,燕山所那邊確實難以消化。”

朱由檢一句話,便是要調走遼東三萬兵馬。

“來人!”

調走朱萬良等人的三萬兵馬,接下來就可以裁撤五萬多混吃等死的普通遼兵了,都不用朱由檢下手,就可以減輕遼鎮軍餉。

“既然還活着,就把她放了吧。”

從瀋陽到遼陽不過百里的距離,如果他們一個時辰攻不下瀋陽城,那遼陽的二千多浙兵騎兵就會兵臨城下,而一萬多浙兵也會在四個時辰後陸續抵達。

“爾等將與瀋陽兵馬打亂,調往奉集堡、王大人屯、武靖營堡、威寧營堡、海州、蓋州、復州等地,軍官餉銀翻五倍,士卒軍餉漲至十五兩。”

“多謝殿下。”李明杼作揖感謝,而朱由檢則是道:

“你父親對前往固原怎麼看?”

至於那兩百多號哨長,已經後退了數步,只有少數二十幾個戰鋒哨長留在了他們身邊。

這麼想起來,事情都快過去半年了,也不知道人是死是活。

“讓承恩和化淳再募六營新卒。”

按理來說、調走朱萬良等人,對熊廷弼來說百利而無一害,但他卻十分惆悵。

“既然這樣,就讓他們領頭的人進來吧。”朱由檢一邊說,一邊打開了信。

不過即便他們不願拋棄,但面對白桿兵白晃晃的長槍,大部分軍官還是嚥了咽口水後,跟着退後了。

別看皇權的兵力已經佈置在各地,一副能直接掀桌子的模樣。

他們只是想要討個說法,給朝廷一種他們敢造反的假象罷了。

投靠努爾哈赤?別開玩笑了,瀋陽城中除了他們近三萬的山西兵馬,還有近兩萬的川遼兵馬呢。

這麼一來、可就急壞了剩下的百來號中高層軍官。

“不必……”聽到這話,朱由檢搖了搖頭道:

“眼下內閣剛好保持住了各黨之間的平衡,如果朱國祚被扳倒,下一個上位的閣臣,一定是東林黨的韓爌。”

說到這裡、朱由檢看向陸文昭道:

如果有了城池死守,恐怕需要半年,甚至一年、兩年的時間才能打到。

這怎麼看,都是一個好買賣。

想到這裡、朱由檢對陸文昭詢問道:

“燕山所的學子多少了?”

山西三鎮的後續結束,但朱由檢的佈置卻讓一些人警惕了起來。

目前大明的政局,儘管是皇權佔據上風,但地方話語權依舊是文官的天下。

“末將告退……”

“下面的人沒問,但他們帶來了一車金銀,應該是要感謝殿下。”陸文昭回應。

不僅如此、李如柏被複起爲固原鎮總兵,李如楨擔任副總兵,楊鎬被委任禮部侍郎,開春後前往朝鮮巡察。

因爲如果調走了朱萬良等人,那他還需要再募兵馬。

面對袁應泰的獻策,熊廷弼起身渡步,過了數秒後纔開口道:

無奈、他只能埋頭處理了起來,而熊廷弼所寫的信,也在五天之後送到了朱由檢的面前。

想到這裡、朱由檢腦中盤算着這件事情的實施難度。

李明杼單膝下跪,拱手作揖,而朱由檢微微頷首:“起來吧。”

秦邦屏說出了留在山西的營兵和衛所的消息,而這話讓一些職位較低的軍官聽到後眼前一亮,躲在人羣中吆喝道:

廣寧經略府內,袁應泰正在對坐在旁邊的熊廷弼獻策,而熊廷弼聞言,也有些惆悵。

而這一退、便是所有人都退了個乾淨。

但是沒想到、眼下皇帝居然沒有殺他們,而是放了他們之後,還委任爲官。

說罷、他後退出帳,領了兜鍪和兵器後便離去了。

“山西三鎮和衛所裁撤,是萬歲下的旨意,所裁撤衛所官員,官職具發田畝保留,其餘衛所田畝充公。”

張繼先三人沒有輕易開口,這讓被呵斥的三百多山西軍官膽氣失了半分。

陸文昭接到後,上前兩步放到了朱由檢的案上。

但問題是,這只是假象,如果玩真的,又有幾個人敢玩?

眼下不能直接暴力掀桌子,政治上的皇權實力還是太弱了,必須得等燕山所形成規模纔可以。

正在軍營裡烤火的朱由檢看着陸文昭掀開大帳門簾,並見他雙手遞出了一封書信。

城門都是川遼兵馬看守,只要他們守着城頭、哪怕想要破城,也需要不短的時間。

“李如柏的家丁?”

一時間、三百軍官之中的兩百多人驟然不說話了,只因爲他們的官職是哨長,每哨統轄一百二十五人,山西這二萬七千的援遼兵中,也不過二百來人罷了。

因此、他需要重新招募兩三萬兵馬來拱衛遼西走廊和廣寧,而他不想在遼東募兵,所以才惆悵。

“娘地……李大眼,放響箭叫人和他們拼了!”

李明杼站起,而朱由檢看着他道:“說說吧、李如柏叫你來幹嘛。”

只要漕糧一斷、再加上江南賦稅和山東、湖廣等地的賦稅斷絕,便是朱由檢手上有近三十萬兵馬,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蕩平天下。

“讓你的人在應天國子監和順天國子監再找一些符合標準的人。”朱由檢皺眉開口道:

“是!”圍攻的官兵紛紛迴應,這讓只有百來號人的中高層軍官坐立難安。

“怎麼了?”朱由檢開口詢問,而對方也送上來了一封乙等軍情。

看完信中的內容,陸文昭擡頭道:“殿下、這朱國祚所做的這件事,完全可以將他扳倒,要不要……”

“嗯、也是,既然這樣,那你早些去問吧。”朱由檢微微頷首,隨後便起身對李明杼道:

“孤今日還要巡營,便不留汝等留宿了,若有需要,可讓人安排陽曲縣內留宿。”

只見一個三旬左右的中年將領走來,隨後在門口交出了自己的佩刀,又摘下了兜鍪,隨後走入軍帳內。

“你要做的就是讓北鎮撫司盯緊了朱燮元的態度,如果他同意了朱國祚的想法,第一時間通知我。”

朱國祚想要利用奢安之亂,爲浙黨官員謀一個機會。

“我聽聞固原的兵馬不堪大用,又聽說鐵嶺被破後,李氏家丁大多戰死。”

陸文昭接過一覽後才發現,這情報居然是朱燮元那邊的。

況且真要造反,他們就要做好孤注一擲,拋棄山西所有妻兒的準備。

僅憑御馬監和山西、北直隸、遼東的財力,朱由校和朱由檢根本就供應不起三十多萬大軍人吃馬嚼的征戰。

但問題是、眼下浙黨無人,其他黨派更是如此。

“既然如此、那我就不送了。”朱由檢笑着開口,而李明杼作揖回禮:

忽的、四周的白桿兵上前一步,瞬間讓這三十多人後退數步,慌張之下,便有人打了退堂鼓。

不過朱國祚派去的人跑了一個空,在守住瀘州,甚至反攻後,朱燮元已經將總督府移往了石虎關。

“回殿下、兩個月前就被滿桂送到了京城的明時坊給囚禁起來了。”陸文昭作揖,而朱由檢聞言也對他道:

朱萬良、姜弼等和李家有牽連的兵馬,他指揮起來是比較費力的。

他一擺手,就讓陸文昭安排人把她給放了。

“總不成我們成了沒孃的孩子了吧!”

“家父聞此次能赦免,是齊王殿下美言,因此讓末將前來送些小玩意,這是禮單……”李明杼從懷裡拿出了青色的禮單,遞給了陸文昭。

這不是山西、如果在山西,反了還有人供應糧草,但在這裡、遼東百姓哪裡會管他們的死活?

他們吃空餉可是能一口就吃上千兩銀子的,職位越高,分的越多,自然不會滿足這四百多兩銀子的俸祿,因此他們瞬間就看向了秦邦屏等人。

陸文昭見狀,便讓人去叫來李如柏的家丁,而朱由檢一目十行,很快看完了信。

尤其是在齊王設立遼鎮二十八營後,遼鎮的兵馬已經高達十六萬。

在眼下喀喇沁安分守己、炒花安心放牧,長城外還有滿桂麾下大寧三衛的局面下,廣寧的重要性大大下降。

朱由檢皺眉接過後拆開,一目十行之後稍微眯了眯眼睛,將信遞給了陸文昭。

這女人畢竟是舒爾哈齊的女兒,日後或許還有些用處。

接過信的朱由檢詢問道:“那羣家丁是什麼意思?”

十月底的遼東大地,已經下起了小雪,但此刻的三百多山西軍官,卻覺得面紅耳赤,氣血上涌。

“嗯……”朱由檢頷首道:

“若只是我將他們調走,他們不一定會走,或許會上疏要死守遼東。”

這個機會的具體就是,放大奢安之亂的規模和範圍,然後派大量浙黨官員前往西南五省,以守土的功勞爲他們博取晉升的功績。

連兵變都做不到的一羣傢伙,就這樣被秦邦屏打亂編制,將瀋陽城的九千永平薊兵,七千遼兵混入他們之中,又找由頭裁撤了最頑固的三十多名軍官,讓薊兵將領和遼將上位。

從順天到應天,便是一路暢通無阻都需要走二十多天。。

白桿兵脫穎而出的一些將領也被安插其中,最後兩萬七千山西兵,就這樣和一萬九的川遼薊兵合併爲十五營兵力。

軍官餉銀翻五倍,也就是說、參將的年俸從八十八兩軍餉,漲到四百四十兩了,遊擊也有三百多兩。

“是!”陸文昭應下,而朱由檢見狀也心中百感交集。

“李氏李明杼,參見齊王殿下!”

“另外、叫承恩撥十萬兩,五十萬石糧前往燕山所。”

“命豹韜衛指揮使洪方域招募民夫,在原石匣營一帶,再擴建一個燕山所。”

“是……”陸文昭作揖應下,而朱由檢也轉頭眺望天穹:

“八萬多學子……不知道他們走出燕山所後,天下會是個什麼局面……”

下午四點還有一更

(本章完)

第255章 狂飆六百里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152章 佈局朝鮮第115章 攤牌第582章 蠢蠢欲動第82章 黃口小兒有蠻力第547章 商貿繁榮第654章 番外篇(二)倉中鼠第3章 難兄難弟第95章 藩王質問第121章 備戰第687章 後記(七)太平腐敗第396章 第一次工業革命第438章 建虜來犯第507章 烏合之衆第165章 強藩反應第663章 番外篇(十一) 金玉其外第326章 小日子的好日子第159章 穩住遼東第71章 遼鎮敗壞第444章 抓貪官不如殺胥吏第393章 審判孫傳庭第265章 病來如山倒第166章 黃臺吉的計劃第12章 伸手錦衣衛第540章 揣着明白裝糊塗第361章 廢除徭役第460章 北線無戰事第144章 北沙河血戰第273章 爭權攘利第286章 欲哭無淚虎蹲兔第380章 是齊王黨還是顧黨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272章 大慈大悲洪承疇第461章 積怨滿山川第469章 風聲鶴唳第231章 西北的惡劣環境第389章 戶籍制度和存摺制度第78章 葉向高第412章 開發東北第179章 出兵第334章 試探建虜第655章 番外篇(三) 小國難爲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440章 籌備犁庭(加更 感謝XuS大佬的盟主第554章 書不如人第151章 西南風緊第366章 諸藩戰爭開打第464章 忠心耿耿劉愛塔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374章 火燒倭豬第300章 三娘子案爆發第325章 天啓八年第489章 攤丁入畝第382章 土地兼併第297章 局勢複雜第404章 暗流涌動第673章 番外(二十一) 動盪第542章 局勢紛亂第31章 百萬兵馬而無一軍可用第455章 天時地利人不和第331章 抄家流放第152章 佈局朝鮮第691章 後記(十一)五反三正第206章 殺遼商第568章 三龍同朝第43章 好皇兄的登基大典第376章 心力交瘁第368章 暹羅求救第249章 牆式衝鋒第169章 殲滅奢崇明第378章 飢餓的盛世第589章 大案清白第222章 西北難題第364章 上元佳節第5章 新帝第一朝第264章 令人期待的宗室廷議第502章 京中軼事第83章 老粗鄙的熊廷弼第222章 西北難題第153章 四處調兵第319章 平安南之役第544章 神機妙算朱由檢第489章 攤丁入畝第563章 廟堂新氣象第271章 一羣蟲豸第193章 以勢壓諸王第558章 嶺北尋釁第359章 火燒草津城第599章 世事無常態第630章 齊國齊州第3章 難兄難弟第537章 以進固穩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425章 我徂東山第252章 投降輸一半第455章 天時地利人不和第282章 漠南之主林丹汗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169章 殲滅奢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