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倔老頭楊漣

第19章 倔老頭楊漣

“劉侍郎,聽聞淮北饑荒,不知道有沒有這回事?”

几筵殿門口,一個抱團的人羣中,一名工部的員外郎詢問着戶部的官員,那戶部官員也嘆氣道:

“唉、多事之秋啊……”

“十天前、餉司楊文弱奏言,說淮北居民食盡草根樹皮,甚或數家村舍,合門婦子,並命於豆箕菱稈。”

“南直隸戶部撥糧讓百姓南下,不曾想渡江後,竈戶在搶食稻,饑民在搶漕糧,所在紛紜。”

“鎮江一地,鬥米飆漲至百錢,蘇州和松江等地,更是飆漲至百三四十而猶未已。”

“江南的糧商盼不到四川和湖廣、江西的糧食,店鋪罷市,小民紛紛屯糧,惹得江南人心惶惶。”

“照這樣下去,估計今年的漕糧恐怕要延期了。”

那戶部的劉侍郎一邊說話,一邊搖頭嘆氣,旁邊的官員也是愁眉苦臉。

這一小團人、顯然是憂國憂民的官員,而在他們不遠處,還有三四團談笑風生的官員,似乎對淮北大飢並不在意。

略顯尷尬的是,這小團人,正是後世人人喊打的東林黨,而旁邊那三四團官員,則是齊、楚、浙、秦等幾黨的官員。

“眼下快要入冬,將士們連去年的餉銀都沒有拿到手,萬歲就不覺得羞愧嗎?!”

“本來萬歲調御馬監兵馬給予五殿下修建皇陵,已經是違反祖制了,眼下又要調羽林三衛給五殿下。”

卻不想楊漣更來勁了,直接繼續作輯隆聲道:

“臣不知道萬歲有沒有看臣遞上去的奏疏,九邊欠響近三百萬,老奴又在遼東北部接連叩邊,六月更是出動數萬大軍,“黃蓋映日,旌旗映空”直逼瀋陽。”

几筵殿內響起了推金山倒玉柱的聲音,朱由檢聽到後,連忙把嘴裡的糕點嚥了下去,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糕點粉末,便向着殿內走去。

合着眼下的東林黨還是白蓮花,還沒有變成之後的貪官污吏。

“數萬兵馬的調動,居然給予一名十歲黃口小兒,萬歲不覺得太過分了嗎?!”

朱由檢好不容易擠進來,立馬就看見了身着素服的朱由校,以及跟在他身後的王安和魏進忠。

方從哲還想回答朱由校的問題,卻不想被人打斷,朱由檢從十幾名官員外圍擠了進來,舉着手提醒着自己的位置。

几筵殿內、朱由校看了一眼四周,疑惑開口。

此刻的羣臣都眼觀鼻、鼻觀心,魏進忠的眼神更是恨不得把楊漣活剮了。

看着眼前的一幕、朱由檢心中只覺得憋屈。

“吾聽聞御馬監的兵丁缺額,只有不足兩萬人,想來這點人修建皇陵是不夠的。”

同爲東林黨的內閣次輔的劉一燝更是隱晦的踩了踩楊漣的腳,想提醒他新皇剛剛繼位,別落了新皇的面子。

“任何黨派前期都是想着爲國爲民的,偉人這句話誠不欺我啊……”

“吾不僅看了,還是與皇五弟一同看的。”

看到了這樣的風氣後,心裡也不由感嘆,怪不得楊漣等人被殺時,京城百姓會紛紛落淚了。

“若不是總兵官賀世賢守城有功,瀋陽已經被叛軍攻下了。”

“不可!”突然、又有人打岔了他的話,而站出來的人還是那麼熟悉。

明明上直二十六衛是皇帝的親軍,結果眼下朱由校調其中的三衛,還需要告訴一聲兵部尚書,真讓人覺得憋屈。

朱由校見到朱由檢,臉上掛起了笑意,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吾等一下要和方閣老還有諸位臣工前往文華殿處理政事,几筵殿就拜託弟弟你了。”

朱由檢就坐在椅子上,吃着糕點,喝着茶水,打量着這羣人。

朱由檢見狀點了點頭,作輯道:“皇兄操勞國事,請多多注意身體,千萬別累着。”

好在明武宗朱厚照牢牢抓住了御馬監的四衛一營,不然估計眼下朱由校得做一個光桿司令。

這就是晚明的真實寫照,明朝皇帝從明孝宗朱佑樘開始,就慢慢把屬於自己的上直二十六衛兵權給分給了文官。

“楊給事中的奏疏,吾自然是看過了。”

“……”楊漣的話,讓几筵殿內的羣臣無語了。

“吾想要調羽林三衛前往昌平修繕皇陵,不知道張尚書以爲如何?”

“最後向吾獻策,可按照每人發欠響二兩,先渡過今年,來年爭取漕銀到了再補全。”

“我朝自成祖以來,便限制了藩王手中兵馬。”

“吾皇萬歲……”

“好了、都起來吧。”

朱由檢心裡感嘆着,而這時几筵殿內部也響起了刺耳的聲音。

“臣弟在這裡。”

“對於發欠響一事,皇五弟向吾陳述了九邊各地的編制和兵馬,又梳理了北直隸的上直二十六衛兵馬和三大營、五城兵馬司兵馬。”

“臣……”張問達見朱由校開口,連忙作輯想要答應。

“嗯,弟弟放心。”朱由校笑的很開心,隨後不知道想起了什麼,突然對兵部尚書張問達開口道:

悲哀……

一些官員還在想是誰這麼沒有禮數,卻在轉頭看到是朱由檢時,連忙推開,給他讓出了路。

由於眼下地點是外廷,並且四周還有大臣,朱由校也就沒有說我,而是用了吾來做自稱。

“五殿下正在……”

倒是朱由校,雖然微微皺眉,但緊接着又語氣和善的開口道:

“皇五弟呢?”

楊漣的話裡話外,都是爲國爲民的憤慨,但他的語氣着實有問題,連朱由檢這個後世被數落的跟孫子一樣的扶貧幹部,都有些皺眉,更別提朱由校了。

站出來的人,還是兵科右給事中楊漣,而他也在站出來後,義正言辭道:

“但諸位也應該知道,我朝九邊共七十二萬九千人,哪怕一人發二兩銀子,也是一百四十五萬八千兩。”

“年初皇祖父發響兩百萬,上月,皇考又發響兩百萬兩,眼下兵部與兵科又要吾發響一百四十五萬八千兩,內帑確實有些吃不消。”

“眼下御馬監各地皇莊、皇店還有內承運庫金銀花的稅銀都沒有運到京城,因此吾認爲,可以往後延遲一個月。”

“一個月後御馬監和金銀花稅銀運到京城,再發響一百四十五萬八千兩。”

(本章完)

第66章 泛江南勢力第571章 古井無波第701章 後記(終章)太陽照常升起第457章 斬首上萬第341章 礦產國營第421章 沙俄東侵第508章 恆河以東第60章 謀劃草原第164章 事畢第614章 且進且退第547章 商貿繁榮第165章 強藩反應第234章 南洋自古以來第223章 諫言廢遼餉第652章 齊王東渡(終章)第32章 百般無奈第498章 任他幾路來第598章 紙幣金本位第82章 黃口小兒有蠻力第606章 一牆之隔第260章 收復朵甘第404章 暗流涌動第266章 多方震動第406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第421章 沙俄東侵第15章 千萬兩軍餉的缺口第680章 番外(二十八)鶺鴒在原第75章 回京第428章 一正兩貴三平妃第201章 發展迅猛的市舶司第629章 調教家兄第217章 遼東大捷第439章 野人與蒙狗第466章 終末第117章 閱兵準備第63章 爲戚家軍擴軍第225章 第兩百二十四 革新勳貴第355章 諸藩戰爭序幕第348章 典吏閻應元第27章 給皇五弟什麼王號第677章 番外(二十五)舊時代第354章 頂樑柱朱由檢第15章 千萬兩軍餉的缺口第133章 謀劃山西三鎮第461章 積怨滿山川第190章 連下三城第250章 生擒朱由檢第253章 復套終戰第229章 漩渦中心的黔國公府第278章 鹽茶國營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107章 巡撫徐淮第204章 戰前臺風第174章 漢奸該死第600章 叔侄和睦第307章 天啓七年第192章 掃平山東第611章 穩坐山河第112章 落幕第289章 北上東出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152章 佈局朝鮮第319章 平安南之役第185章 中原動盪第593章 未雨綢繆第414章 兄弟之爭第433章 殘暴嗜殺第683章 後記(三)永昌新政第242章 攻心爲上第598章 紙幣金本位第216章 打斷建虜的脊骨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253章 復套終戰第521章 廢衍聖公第373章 兵臨江戶第408章 大慈大悲楊文嶽第139章 俘獲巴約部大妃第194章 諸王認慫第35章 魏忠賢的獻媚第557章 平凡的人第190章 連下三城第66章 泛江南勢力第629章 調教家兄第561章 破屋太子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331章 抄家流放第137章 訓喀喇沁第66章 泛江南勢力第130章 調兵援遼第58章 勇衛營虎將孫應元第693章 後記(十三)工農罷工第16章 上直二十六衛第559章 零丁洋裡第67章 戚金練兵第291章 重開西廠 黨爭不斷第95章 藩王質問第22章 富得流油的御馬監第430章 檢在帝心第577章 五國會談第456章 八里堡之戰